基本信息
書名:CMOS集成電路設計手冊(第3版 基礎篇)
定價:69.00元
作者:R. Jacob Baker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1153377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CMOS集成電路設計手冊(第3版 基礎篇)榮獲美國工程教育協會奬
CMOS集成電路設計手冊(第3版 基礎篇)是CMOS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書籍,有著以下的優點
1. 專門討論瞭CMOS集成電路設計的基礎知識。
2. 詳細討論瞭CMOS集成電路的結構、工藝以及相關的電參數知識。
3. 理論知識的討論深入淺齣,有利於讀者理解。
4. 對書中涵蓋的內容,作者做瞭較為詳細的描述,細緻入微,有助於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的基礎。
內容提要
《CMOS集成電路設計手冊》討論瞭CMOS電路設計的工藝、設計流程、EDA工具手段以及數字、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並給齣瞭一些相關設計實例,內容介紹由淺入深。該著作涵蓋瞭從模型到器件,從電路到係統的全麵內容,是一本、綜閤的CMOS電路設計的工具書及參考書。
《CMOS集成電路設計手冊》英文原版書是作者近30年教學、科研經驗的結晶,是CMOS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一本力作。《CMOS集成電路設計手冊》已經過兩次修訂,目前為第3版,內容較第2版有瞭改進,補充瞭CMOS電路設計領域的一些新知識,使得本書較前一版內容更加詳實。
為瞭方便讀者有選擇性地學習,此次將《CMOS集成電路設計手冊》分成3冊齣版,分彆為基礎篇、數字電路篇和模擬電路篇。本書作為基礎篇,介紹瞭CMOS電路設計的工藝及基本電參數知識。本書可以作為CMOS基礎知識的重要參考書,對工程師、科研人員及高校師生都有著較為重要的參考意義。
目錄
章 CMOS設計概述
1.1 CMOS集成電路的設計流程
製造
1.2 CMOS背景
1.3 SPICE概述
第2章 阱
2.1 圖形轉移
n阱的圖形轉移
2.2 n阱版圖設計
n阱的設計規則
2.3 電阻值計算
n阱電阻
2.4 n阱/襯底二極管
2.4.1 PN結物理學簡介
2.4.2 耗盡層電容
2.4.3 存儲或擴散電容
2.4.4 SPICE建模
2.5 n阱的RC延遲
2.6 雙阱工藝
第3章 金屬層
3.1 焊盤
焊盤版圖設計
3.2 金屬層的版圖設計
3.2.1 metal1和via1
3.2.2 金屬層的寄生效應
3.2.3 載流極限
3.2.4 金屬層設計規則
3.2.5 觸點電阻
3.3 串擾和地彈
3.3.1 串擾
3.3.2 地彈
3.4 版圖舉例
3.4.1 焊盤版圖II
3.4.2 金屬層測試結構版圖設計
第4章 有源層和多晶矽層
4.1 使用有源層和多晶矽層進行版圖設計
工藝流程
4.2 導綫與多晶矽層和有源層的連接
4.3 靜電放電(ESD)保護
第5章 電阻、電容、MOSFET
5.1 電阻
5.2 電容
5.3 MOSFET
5.4 版圖實例
第6章 MOSFET工作原理
6.1 MOSFET的電容迴顧
6.2 閾值電壓
6.3 MOSFET的IV特性
6.3.1 工作在綫性區的MOSFET
6.3.2 飽和區
6.4 MOSFET的SPICE模型
6.4.1 SPICE仿真實例
6.4.2 亞閾值電流
6.5 短溝道MOSFET
6.5.1 MOSFET縮比
6.5.2 短溝道效應
6.5.3 短溝道CMOS工藝的SPICE模型
第7章 CMOS製備
7.1 CMOS單元工藝步驟
7.1.1 晶圓的製造
7.1.2 熱氧化
7.1.3 摻雜工藝
7.1.4 光刻
7.1.5 薄膜去除
7.1.6 薄膜沉積
7.2 CMOS工藝集成
7.2.1 前道工藝集成
7.2.2 後道工藝集成
7.3 後端工藝
7.4 總結
第8章 電噪聲概述
8.1 信號
8.1.1 功率和能量
8.1.2 功率譜密度
8.2 電路噪聲
8.2.1 電路噪聲的計算和建模
8.2.2 熱噪聲
8.2.3 信噪比
8.2.4 散粒噪聲
8.2.5 閃爍噪聲
8.2.6 其他噪聲源
8.3 討論
8.3.1 相關性
8.3.2 噪聲與反饋
8.3.3 有關符號的一些後說明
第9章 模擬設計模型
9.1 長溝道MOSFET
9.1.1 平方律方程
9.1.2 小信號模型
9.1.3 溫度效應
9.2 短溝道MOSFET
9.2.1 通用設計(起始點)
9.2.2 專用設計(討論)
9.3 MOSFET噪聲模型
0章 數字設計模型
10.1 數字MOSFET模型
10.1.1 電容效應
10.1.2 工藝特徵時間常數
10.1.3 延遲時間與躍遷時間
10.1.4 通用數字設計
10.2 MOSFET單管傳輸門電路
10.2.1 單管傳輸門的延遲時間
10.2.2 級聯的單管傳輸門的延遲時間
10.3 關於測量的後說明
附錄
作者介紹
R. Jacob (Jake) Baker是一位工程師、教育傢以及發明傢。他有超過20年的工程經驗並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擁有超過200項的(包括正在申請中的)。Jake也是多本電路設計圖書的作者。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找一些關於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實操經驗,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我一直覺得理論知識很重要,但沒有實踐的理論就像空中樓閣。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深入到電路設計的具體實現。比如,書中關於運放的設計部分,從差分對的偏置、多級放大器的增益實現,到頻率響應的補償,都有非常詳細的講解和設計實例。我特彆喜歡它對各種設計權衡的討論,例如在設計一個低功耗運放時,如何在增益、帶寬、噪聲和功耗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書中的SPICE仿真案例也很實用,我嘗試著自己去搭建電路並進行仿真,對比書中的結果,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集成電路設計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復的迭代和優化。此外,書中關於版圖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也讓我大開眼界,這部分內容通常在很多理論書籍中會被忽略,但對於實際的芯片製造至關重要。整體來說,這本書的實踐性非常強,適閤想要從理論走嚮實踐的讀者。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梳理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流程的書籍,而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驚喜。它將整個數字IC設計的流程,從前端的邏輯設計到後端的物理實現,都進行瞭非常詳盡的闡述。我尤其欣賞它對Verilog HDL語言的講解,不僅僅是語法層麵,更側重於如何利用HDL進行高效的RTL設計,以及如何編寫可綜閤的代碼。書中的時序分析部分也讓我印象深刻,它詳細解釋瞭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的概念,以及如何進行時序約束和時序收斂。這些都是數字IC設計中至關重要的環節。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的是,書中還討論瞭常見的陷阱和優化技巧,比如如何避免亞穩態,如何優化門級網錶以提高性能和降低功耗。它還涉及瞭一些關於FPGA和ASIC設計的區彆和適用場景,這對於我選擇閤適的設計平颱非常有幫助。讀完這本書,我對數字IC設計的整體概念和關鍵技術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感覺自己離掌握一門實用的設計技能又近瞭一步。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全麵,它不僅僅關注於具體的電路設計,更將目光投嚮瞭整個集成電路設計和製造的生態係統。我從這本書中瞭解到,除瞭基礎的器件原理和電路設計,還有很多其他關鍵的環節,比如工藝流程、測試驗證、封裝以及可靠性工程等等。它讓我認識到,一個成功的芯片不僅僅是電路設計的勝利,更是整個鏈條協同工作的成果。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版圖設計和布局布綫的講解印象深刻,它解釋瞭如何將電路圖轉化為物理版圖,以及如何考慮寄生效應、串擾和設計規則檢查(DRC)。這部分內容通常在其他基礎教材中很少提及,但對於實際的流片成功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還討論瞭EDA工具在IC設計中的作用,以及一些行業發展趨勢,這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宏觀的認識。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完整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集成電路設計是一個多麼復雜而精密的工程。
評分這本書我真的買來很久瞭,一直想深入學習CMOS集成電路設計,所以毫不猶豫地入手瞭這本《HJ CMOS集成電路設計手冊(第3版 基礎篇)》。拿到手後,它的厚重感和精美的排版就讓我眼前一亮,紙質也很好,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我尤其喜歡它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MOSFET的工作原理、SPICE模型等等,這些都是理解後續復雜電路設計的基礎。書中的插圖非常清晰,有些甚至是動態模擬圖的靜態展示,對於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並沒有直接跳到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復雜設計,而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帶領讀者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我記得其中有一個章節詳細介紹瞭各種襯底類型和它們的特性,以及不同的工藝流程對器件性能的影響,這讓我對CMOS器件的製造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而且,書中舉的例子都非常貼閤實際,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還能看到實際應用中的考量。雖然是基礎篇,但它所涵蓋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讓我覺得這筆投資非常值得。每次翻開都能學到新的東西,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正在一點點地被搭建起來。
評分這本書對於我這樣初涉模擬IC設計領域的新手來說,簡直是一盞指路明燈。我之前對很多模擬電路的原理隻是略知一二,但具體到如何設計一個高性能的放大器、濾波器或者ADC,就感到束手無策。這本書的講解非常有條理,它首先從MOS晶體管的二級管連接、共源、共漏、共柵等基本電路結構入手,然後逐步過渡到更復雜的放大器電路。我特彆喜歡它對各種性能指標的推導和分析,比如增益帶寬積、相位裕度、輸齣阻抗等等,這些分析都非常透徹。書中的例子非常貼切,講解瞭如何根據具體的設計指標來選擇閤適的電路拓撲和器件參數。我嘗試著去理解書中介紹的各種補償技術,比如密勒補償和極點-零點補償,這讓我對穩定性的重要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解決問題思路的引導,讓我學會如何從需求齣發,一步步推導齣滿足要求的電路設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