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生产技能人员实训指导书 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 符贵 9787512329409

供电企业生产技能人员实训指导书 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 符贵 978751232940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符贵 著
图书标签:
  • 供电企业
  • 高压断路器
  • 安装
  • 检修
  • 实训
  • 技能
  • 电力
  • 电气设备
  • 专业技术
  • 符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29409
商品编码:2929755884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供电企业生产技能人员实训指导书 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

定价:36.00元

作者:符贵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23294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符贵主编的《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通过实际训练提高生产技能为主线,从基本工艺训练到实际生产演练,由浅入深,涵盖了生产现场的新标准、新规程、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编排模式上采用项目任务结构,便于灵活安排训练教学。

内容提要


符贵主编的《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是《供电企业生产技能人员实训指导书》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分册。全书共包括四个项目21个任务。内容以开关类设备安装、检修为主,对高压断路器安装调试、高压断路器检修与维护、高压开关柜安装检修和组合电器(GIS)检修与维护等项目进行实训指导。《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可作为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岗位实训指导书,也可作为职工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网运行维护关键技术丛书: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 内容概述 本书作为“电网运行维护关键技术丛书”中的一本,聚焦于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高压断路器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工作。全书系统性地阐述了高压断路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其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技术要点以及现场操作规程。同时,本书对高压断路器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以及关键部件的检修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本书旨在为广大供电企业生产技能人员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科学的实训指导,帮助他们掌握高压断路器安装与检修的核心技能,提升设备运维水平,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章节详述 第一章 高压断路器基础知识 本章是全书的基石,旨在为读者建立对高压断路器的全面认知。 1.1 高压断路器的定义与作用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用于接通或断开正常负荷电流或故障电流的开关电器。其核心作用在于隔离故障,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当系统中发生短路、接地等故障时,高压断路器能迅速动作,切断故障电流,防止故障范围扩大,避免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同时,它也是进行电力系统检修、倒闸操作的重要设备。 1.2 高压断路器的分类 根据灭弧介质的不同,高压断路器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油断路器(Oil Circuit Breaker, OCB): 曾是应用最广泛的断路器类型,依靠绝缘油作为灭弧介质。根据油箱结构又可细分为: 全绝缘式(Full-insulated): 触头和灭弧室都浸在油中。 半绝缘式(Semi-insulated): 触头浸在油中,灭弧室可能部分或全部暴露在油箱外。 隔爆式(Explosion-proof): 采用特殊设计以防止油箱爆炸。 空气断路器(Air Circuit Breaker, ACB): 依靠压缩空气吹灭电弧。在低压领域应用广泛,但在高压领域应用相对较少,常用于某些特定场合。 六氟化硫断路器(Sulfur Hexafluoride Circuit Breaker, SF6 CB):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高压断路器类型。SF6气体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其灭弧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维护量少。根据SF6气体压力又可细分为: 全压式(Puffer type): SF6气体压力在断开过程中保持恒定。 低压式(Low-pressure type): SF6气体压力较低。 加压式(Charged type): SF6气体在操作前被加压。 真空断路器(Vacuum Circuit Breaker, VCB): 依靠真空作为灭弧介质。其触头在真空室内动作,电弧在真空中被迅速熄灭,具有灭弧速度快、绝缘性能好、体积小、寿命长、维护量小等优点,尤其在高压开关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磁吹断路器(Magnetic Blow-out Circuit Breaker): 利用磁场吹灭电弧。 本书将重点介绍当前主流的SF6断路器和VCB,也会提及油断路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检修要点,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设备的实际情况。 1.3 高压断路器的基本结构组成 无论哪种类型的断路器,其基本结构都包含几个核心部分: 触头系统: 用于接通和断开电流的活动部件。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 灭弧室: 发生电弧并将其熄灭的区域。是断路器最核心的部分。 操作机构: 驱动触头动作的动力源,可以是弹簧储能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或电磁机构。 绝缘系统: 保证断路器各带电部分与地之间以及相与相之间的绝缘。 外壳(箱体): 容纳上述部件,并起绝缘和防护作用。 辅助触点: 用于指示断路器的状态(合闸、分闸)和联动控制。 二次回路: 包括各种继电器、线圈、指示灯等,用于断路器的自动控制和远方操作。 1.4 高压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理解断路器的技术参数对于正确选型、安装和维护至关重要。 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 断路器能够长期安全运行的最高电压。 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 断路器能够长期接通的额定工作电流。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Rated Short-circuit Breaking Current): 断路器在规定电压和频率下,能够成功开断的额定短路电流。这是衡量断路器灭弧能力的关键参数。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Rated Short-circuit Making Current): 断路器在规定电压和频率下,能够成功关合的额定短路电流。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Rated Short-time Current): 断路器在规定电压和频率下,在规定时间内能安全承受的短路电流。 操作电压(Operating Voltage): 操作机构的驱动电压。 分合闸时间(Opening and Closing Time): 断路器从收到操作指令到触头完全断开或闭合所需的时间。 绝缘水平(Insulation Level): 包括工频耐受电压、冲击耐受电压等,表示其抗击电压的能力。 1.5 高压断路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本节将简要阐述断路器是如何通过操作机构的驱动,实现触头的分合以及电弧的熄灭过程。重点讲解断开故障电流时,灭弧室内电弧的产生、发展及能量转换过程。 第二章 高压断路器安装技术 本章详细讲解高压断路器在现场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图纸资料审查: 仔细阅读设备图纸、安装说明书、接线图等技术文件,熟悉设备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基础要求等。 场地勘察与清理: 确认安装场地符合要求,平整、干燥,无障碍物,并进行必要的清理。 设备检查: 对到货的断路器进行外观检查,核对型号、规格,检查是否有运输损伤,并清点所有附件。 工具与附件准备: 准备好安装所需的专用工具、起重设备、测量仪器、安全用具等。 人员组织与安全交底: 明确安装班组人员职责,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所有人员了解施工安全要求。 2.2 设备运输与就位 运输要求: 根据断路器类型和重量,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注意防潮、防震、防倾倒。 就位方法: 使用吊车或叉车等设备,将断路器准确、平稳地安放到预定的安装基础或支架上。 2.3 基础与安装支架 基础检查: 检查预制或现浇的基础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尺寸、标高、强度等是否达标。 支架安装: 对于落地式断路器,需要按照图纸要求安装坚固的支架。 固定与调平: 使用螺栓或预埋件将断路器牢固地固定在基础或支架上,并使用找平仪确保断路器整体水平。 2.4 断路器本体安装 分体式断路器组装: 对于需要现场组装的断路器,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顺序和要求进行连接,特别是连接杆、传动轴等部件的对齐和紧固。 灭弧室的安装与连接: 注意灭弧室的安装方向和密封,避免引入杂质。 触头系统的安装: 确保触头之间的间隙、接触压力符合要求。 绝缘件的安装: 仔细安装绝缘子、套管等,保证其完好无损。 2.5 操作机构的安装与连接 安装位置: 根据设计要求将操作机构固定在指定位置。 与断路器本体的连接: 准确连接传动连杆,确保动作平稳、无卡滞。 附件安装: 安装储能电机、分合闸线圈、辅助开关等。 2.6 二次回路接线 电缆敷设与固定: 按照图纸要求敷设和固定二次控制电缆,注意保护电缆免受机械损伤。 端子压接与连接: 按照接线图,将电缆正确连接到断路器本体和操作机构的端子排上。要求压接牢固、接触良好。 辅助触点连接: 连接指示、联锁、信号等辅助触点。 接地: 按照规范要求,可靠地连接断路器的接地线。 2.7 气压/油压系统安装(针对SF6/油断路器) 管道连接: 按照图纸要求连接SF6气体管道、油管等,确保连接严密,无泄漏。 充气/注油: 按照规定程序和介质要求,充注SF6气体或注入绝缘油,并达到规定的压力和液位。 压力表/液位计安装与校验: 检查压力表、液位计的准确性。 2.8 安装后检查与调试 外观检查: 再次全面检查断路器本体、操作机构、二次回路的安装情况,确保无遗漏、无错误。 机械传动调试: 进行空载操作,检查断路器的分合闸动作是否平稳、到位,有无异常声音和卡滞现象。 电气回路检查: 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查二次回路的导通性、绝缘性。 一次回路检查: 确认一次主回路的连接正确、紧固。 介质压力/液位检查: 检查SF6气体压力或绝缘油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绝缘电阻测试: 对断路器的主回路和二次回路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满足规范要求。 耐压试验(必要时): 根据规程要求,进行工频耐压试验或冲击耐压试验。 第三章 高压断路器检修技术 本章重点讲解高压断路器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3.1 日常巡视与维护 外观检查: 定期对断路器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漏油、漏气(SF6)、污垢、裂纹、腐蚀等现象。 运行参数监测: 关注断路器的运行状态,如操作机构的回位情况、储能状态、SF6气体压力或绝缘油液位、温度等。 声音观察: 听取断路器动作时的声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清洁工作: 定期清理断路器外部污垢,特别是绝缘件表面。 SF6气体监测: 定期检测SF6气体的密度、纯度、含水量,以确保其灭弧性能。 绝缘油检测(油断路器): 定期检测绝缘油的介电强度、闪点、酸值等。 3.2 故障诊断方法 观察法: 通过日常巡视和检查,发现设备异常。 听诊法: 借助听诊器或听觉,分析设备运行中的声音。 触诊法: 检查设备温度、振动情况。 测温法: 使用红外测温仪等检测设备表面温度,判断是否存在过热点。 电参数测量: 测量绝缘电阻、接地电阻、触头接触电阻、分合闸回路电阻等。 介质检测: 检测SF6气体或绝缘油的性能。 操作机构特性测试: 测试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合闸弹跳时间、同期性等。 二次回路故障检查: 检查继电器、线圈、接线端子等。 3.3 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3.3.1 操作机构故障 分合闸机构失灵(不能分合闸): 分析原因可能是操作电源故障、控制回路熔断器熔断、分合闸线圈损坏、弹簧储能不足、传动机构卡滞、挡板未完全复位等。处理方法包括检查电源、更换熔断器、维修或更换线圈、清理卡滞点、手动复位等。 操作机构动作缓慢或不平稳: 原因可能为润滑不良、传动件磨损、弹簧失效、气压不足(气动机构)。处理方法为加油润滑、更换磨损件、调整弹簧、充气等。 合闸弹跳或合闸不牢: 原因可能为触头接触不良、弹簧压力不足、传动机构磨损。处理方法为检查和调整触头、增加弹簧压力、维修传动机构。 3.3.2 触头系统故障 触头烧损或粘连: 这是由于断路器开断故障电流时电弧灼伤或触头间短时间接触不良导致。处理方法为打磨修复触头表面,检查触头压力,必要时更换触头。 触头接触电阻过大: 原因可能为触头表面氧化、污损、接触压力不足。处理方法为清洁触头表面,调整接触压力。 触头磨损过度: 影响断路器分合闸性能和灭弧能力。需要更换触头。 3.3.3 灭弧室故障 SF6断路器漏气: 导致SF6气体压力下降,灭弧能力减弱,甚至无法灭弧。原因可能为密封件老化、连接处松动、管道破损。处理方法为查找漏气点,更换密封件、紧固连接、修复或更换管道。 SF6气体绝缘或灭弧性能下降: 原因可能为SF6气体纯度降低、含水量过高、分解产物积累。需要对SF6气体进行再生或更换。 真空断路器真空度下降: 导致灭弧能力下降,甚至无法正常灭弧。原因可能为真空密封件老化、外壳破损。需要更换真空灭弧室。 灭弧室内部绝缘击穿: 灭弧室内壁绝缘损坏。需要更换灭弧室。 3.3.4 绝缘系统故障 绝缘子污损或破损: 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可能发生闪络或放电。需要清洁或更换绝缘子。 套管内部闪络或放电: 可能由于套管内部潮气侵入或绝缘材料老化。需要更换套管。 绝缘材料老化: 整体绝缘性能下降,需要更换相关部件。 3.3.5 SF6气体系统故障(SF6断路器特有) SF6气体压力异常: 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断路器正常工作。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如放气或充气)。 SF6气体含水量超标: 影响绝缘和灭弧性能。需要对SF6气体进行干燥处理。 SF6气体分解产物积累: 腐蚀性气体可能损坏内部部件。需要对SF6气体进行净化。 3.3.6 二次回路故障 控制回路不通: 检查熔断器、开关、电缆接头、线圈等。 辅助触点失灵: 检查触点磨损、氧化、调整不当。 指示灯不亮或闪烁: 检查灯泡、接线。 3.4 关键部件检修 操作机构检修: 检查各运动部件的磨损情况,润滑,调整间隙和行程,必要时更换易损件。 触头检修: 清洁、打磨触头表面,测量触头压力,检查磨损程度,必要时更换。 SF6气体检漏与充灌: 掌握SF6气体检漏仪的使用方法,掌握SF6气体充灌操作规程,包括气体纯度、含水量要求。 真空灭弧室检修: 主要侧重于真空度的检测和外层绝缘的检查,真空灭弧室通常不易维修,损坏后多为更换。 3.5 检修后测试与验收 绝缘电阻测试 接触电阻测试 分合闸回路电阻测试 分合闸时间测试 同期性测试(对于自动重合闸断路器) SF6气体密度/压力测试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油断路器) 外观检查 第四章 安全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本章是贯穿整个安装与检修工作的重点,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 4.1 基本安全原则 “电工作业安全规程” 的严格遵守。 “两票三制”(工作票、实验票、班组会、安全检查、设备交接)的落实。 “一人监护,多人操作” 的原则。 “带电作业” 的禁止,必须确认设备已隔离并验电。 4.2 停电与验电 停电申请与批准 隔离措施: 挂设警示牌、上锁,断开电源刀闸。 验电: 使用合格的验电器,对所有可能带电的导线、设备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压。 4.3 接地与跨越 工作接地: 为防止感应电荷或漏电造成危险,在工作区域设置可靠的工作接地。 临时接地: 在断开的线路或设备上设置临时接地线。 跨越: 严格遵守高压线跨越的规定,确保安全距离。 4.4 防火防爆 油断路器: 注意防火,避免明火,清理油污。 SF6断路器: SF6气体本身不可燃,但其分解产物可能具有腐蚀性。 4.5 个人防护用品 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帽、工作服、护目镜 等。 4.6 现场操作注意事项 起重作业安全 高处作业安全 动火作业安全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如SF6充灌间) 遵守设备制造商的特定安全要求。 4.7 紧急情况处理 触电急救 火灾扑救 设备异常情况的及时上报与处理。 附录 高压断路器常见故障代码及处理建议 常用测量仪器及工具使用说明 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参考列表 总结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高压断路器的安装与检修技术,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现场实践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实训,供电企业生产技能人员能够深入理解高压断路器的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熟练掌握安装、调试、日常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关键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设备运维水平,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为保障社会用电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供电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新入职员工不可多得的实训指导教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或许在于其覆盖的广度,它试图囊括从最基础的高压操作安全规范到具体设备的拆装检修,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闭环。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包罗万象的企图心,导致在一些专业深度上显得有些“雨露均沾”而不够聚焦。比如,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现代复合材料断路器,其专有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新型绝缘介质的处理流程,书中提及的篇幅非常有限,更多笔墨还是放在了传统的气压或油断路器上。这使得这本书的实用性在面对不同代际的设备时,会呈现出明显的梯次差异。它更像是一本扎根于传统电力设施维护基础的基石读物,对于面向未来“智慧电网”和高度集成化设备的实训需求来说,可能需要与其他更前沿的资料进行交叉参考,单凭这本书,恐怕无法完全应对所有未来场景的挑战,但作为理解基本原理的起点,它的价值依然无可替代。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老实说,充满了浓厚的“技术规范”气息,几乎没有太多能够让人感到亲切或者产生共鸣的地方,更像是直接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规程中摘录、整合而成的。句子结构往往是主谓宾结构非常明确,动词的使用也偏向于书面化和指令性,比如“应进行”、“必须确保”、“严禁操作”这类词汇频繁出现。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是无可挑剔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对于追求零失误的现场工作来说,这种精确性是必需的。但缺点也很明显,它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解码”过程,而不是一个顺畅的学习吸收过程。我期望在介绍一些历史演变或者技术迭代的部分,能有一些更具故事性的叙述或者案例分析来缓冲一下这种枯燥感,但整本书似乎都坚持着一种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模式,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门槛有点高,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消化这些硬邦邦的知识点。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章节的安排上,似乎更侧重于“完成任务”而非“理解原理”的导向。例如,在介绍某个特定型号的断路器安装流程时,它会详尽地列出每一步所需的工具、物料清单以及操作顺序,这对于现场应急处理或标准流程复习来说是极其方便的。然而,对于为什么必须按照这个顺序来操作,或者如果偏离了这个顺序可能导致的深层次后果,书中的理论解释部分相对薄弱。很多地方像是直接给出了一张“操作地图”,但地图背后的“地理知识”(即背后的物理和电学原理)讲解得比较简略。这对于那些希望深挖技术内核、举一反三解决复杂问题的资深技术人员来说,可能会觉得意犹未尽。它更像是一本合格的“How-To”手册,而非一本深度的“Why-We-Do-It”的学术著作,适合需要立即上手操作,但不太需要进行底层逻辑推导的岗位需求。

评分

从这本书的装帧质量来看,它更偏向于内部培训资料的质感,而不是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精装本。纸张的选择偏向于哑光,虽然减少了反光,但在某些低照度环境下,配合着前面提到的那些略显粗糙的插图,阅读体验会受到影响。书脊的粘合度看起来比较结实,这可能是在预料到它会在车间、变电站等环境被频繁翻动和折叠的情况下特意设计的加固方案。我个人不太喜欢它那种“任务手册”式的厚重感,如果能采用活页或者更轻薄的装订方式,便于携带和在实际操作台边夹放,会更加贴合“实训指导书”的定位。此外,书中引用的标准和规范似乎停留在几年前的版本,对于目前正在快速迭代的高端智能设备和最新的安全规范的跟进略显滞后,这在快速发展的电力行业中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朴实得有些过头了,黑白为主的色调,字体选择也相当传统,让人一眼看过去,就会觉得这是一本标准的“工具书”或者说是非常严肃的教材。内页的排版也延续了这种严谨的风格,图文并茂是肯定的,但那些示意图和流程图的清晰度,说实话,在某些细节部分还是略显模糊,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复杂接线或者内部结构解析时,我感觉需要反复对照文字才能勉强跟上思路。比如,在讲到高压设备的维护周期和关键检查点时,表格的格式排得过于紧凑,让人在快速查找时总要花点时间去适应。不过,从整体结构来看,内容的组织逻辑性是毋庸置疑的,从基础知识的导入,到具体操作步骤的展开,再到最后的故障排查,层层递进,可以看出编者在结构设计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只是在视觉呈现和用户友好性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毕竟对于实训人员来说,直观和清晰的图示比晦涩的文字描述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现场操作的要点。这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量非常扎实,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不易携带和翻阅的观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