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 杨波 周亚宁著 9787115204400

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 杨波 周亚宁著 97871152044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波 周亚宁著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原理
  • 通信基础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杨波
  • 周亚宁
  • 大话通信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教材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04400
商品编码:2930210744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09-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

定价:42.00元

作者:杨波 周亚宁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1152044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推荐购买:漫话大数据(老狼继《大话物联网》《大话云计算》之后又一本触及IT热点的力作) 推荐购买套装:大话通信--通信基础知识读本 大话无线通信 大话移动通信(套装共3册)(超值附赠cdma2000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一本不走寻常路的专业图书;一本销售了30000册的通信图书;一本普及通信常识的好书;原来,通信也可以很好玩。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通信的基础知识读物,内容涉及通信的各个领域,从通信网络的基础架构到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在内的各类通信技术,从通信的服务运营到通信在个人和家庭以及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品开发基础,通俗地诠释了通信的相关知识,并附有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和标准化组织等简要介绍。 本书用独特的行文风格,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向读者讲述通信的发展历程,以独特的视角说明通信的目的和方式,用漫画式的插图帮助读者理解晦涩、枯燥的技术,向通信爱好者展示了通信高科技的巨大魅力,为初学者打开了一扇深入学习通信技术的大门。 本书以通信行业的管理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也可作为初入通信行业或者打算进入通信领域的非通信专业人员了解通信和学习通信知识的入门书。

目录


目 录

前言 话说“通信”基本概念 1

章 通信发展史 9
古代通信:信息沟通的起步 10
近现代通信:电磁通信和数字时代的起步 11
当代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时代 14
未来通信:大融合时代 15

第2章 用什么实现通信 17
电信网中的通信工具 17
互联网的通信手段 21
专业领域的通信工具 24
家电中的通信工具 25

第3章 通信到底是干嘛的 27
个问题:用什么信息格式传递给对方——编码 28
第2个问题:如何找到对方——寻址 30
第3个问题:信息传递的额外要求——网络优化 31
额外的一个问题——人性化 33

第4章 说说“编码” 34
开场白 34
从声音到模拟信号 35
模数/数模转换(A/D和D/A)、PCM和线路编码 38
复用与解复用 42
波特率和比特率 46
几种典型数据技术的数据格式 47
数据包、帧和信元名称的统一问题 56
图像和视频编码 57

第5章 讲讲“寻址” 59
开场白 59
电话交换网的寻址 61
以太网内的寻址 63
IP网的寻址 65
怎么会有这么多地址? 73

第6章 谈谈“优化” 74
处处都有“优化”在 74
分工和职责——通信分层结构 76
一根线“掰”成几“瓣”用——复用技术 79
“排兵布阵”有讲究——网络拓扑研究 80
开车还是坐地铁?——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 81
不可忽视的“摩擦力”——传输损耗 84
“非诚勿扰!”——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85
浓缩的,都是精华!——通信压缩技术 90
服务,顾客至上!——通信服务质量 91
从几个案例来看优化 92

第7章 通信网络基础框架透视 100
传送网——一切通信网的基础 101
语音网——百年历史,成就卓著 101
数据网——通信新贵,未来之星 101
支撑网——默默无闻,鞠躬尽瘁 101
综合网——通信网中的混血儿 101
各种网络的结构关系 102

第8章 通信网中的传送介质和传输网 104
如何选择传送介质 104
从频谱到带宽 105
看得见的“线”——有线网络的传输介质 106
有线传输设备和网络 110
别拿空气不当导体——无线传输技术 115
高空孤独的通信巨人——卫星通信 120

第9章 电话交换网 122
自动交换:就来自于那次“灵感一闪” 122
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 123
交换机原理 129
作战图——程控交换机的路由 131
作战部署——信令 132
无所不能的智能网 137
PSTN用于数据接入的三种武器 141

0章 数据通信 145
还从电话网的铜线开始——xDSL 145
分组网PSPDN 146
透明链路传送网——DDN 147
局域网互连的技术——帧中继(FR) 149
学院派经典技术——ATM 150
IP over SDH——驴唇对上了马嘴?! 156
语音数据的“杂交”技术——MSTP 158
光纤进入千家万户的希望之星——无源光网络 159
用电视网传送数据——CATV的双向改造和数据应用 161
老杨有话说——从数据通信到IP通信 162

1章 路由与交换 163
IP网的钢筋混凝土——HUB、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 163
路由的发现——路由协议 168
ICMP:IP网检测基本工具 174
IP通信的未来——MPLS 176

2章 互联网通信 177
互联网的诞生 177
IP技术在互联网中成功的诀窍 179
千变万化的接入方式 180
互联网内容的主要载体——IDC 181
E-mail——互联网的经典应用 183
、与门户网站 184
BBS、FTP、Tel 185
即时通信——有事儿您Q我! 185
搜索引擎 186
电子商务、的网和支付宝 187
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 189
网络游戏——玩家的天堂 189
垂直行业和区域门户迅速崛起 190
互联网应用2.0时代 190
老杨有话说——互联网的未来 191

3章 移动通信 193
先搞清楚“辈分” 193
1G——充满梦想的一代 194
GSM创造历史 194
CDMA打破垄断格局 197
专用业务移动调度系统——数字集群 198
“小灵通”横空出世 199
“大灵通”昙花一现 200
移动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目标:没有盲区! 201
3G姗姗而来 202
4G——给未来许一个愿吧 207
移动网增值业务 210

4章 个人和家庭的通信 215
固定电话及其衍生的数据接入技术 215
个人移动通信 216
电力线也能上网?Yes! 217
利用有线电视电缆的通信新技术 217

5章 行业和企业的通信 219
行业和企业里的语音通信 220
企业IP应用 227
视频会议系统 229
老杨有话说——行业和企业通信带给我们的启示 231

6章 丰富的电信业务 232
电信业务的定义和分类 232
基础电信业务 233
增值电信业务 235
增值业务举例 236
老杨有话说——业务描述的苦衷 245

7章 运营支撑和管理计费 246
同步——让通信网有统一的时钟 246
认证和鉴权——通信网准入策略 248
网络管理——通信网忠实守护神 249
千变万化的电信计费模式 251
运营商之间的互连互通与结算 253
通信网的运营维护 256
运营商缴费系统 258
电信运营商的那些事儿 258

8章 业务融合与统一通信 261
“分离”的理念:从一个茶馆的故事开始 261
几种IP呼叫信令——百舸争流 266
VoIP——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70
NGN——万般业务竞自由 271
软交换的技术实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275
实时传输协议(RTP)——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媒体实时流 278
IP网络的语音编码——谁主沉浮? 279
IMS——移动网中的软交换 280
业务新目标——滚滚长江东逝水,统一通信成主流 282
IP-PBX——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83
分布式呼叫中心——化整为零新理念 284
ICT——CT与IT渐行渐近 285

9章 通信网常见设施 287
机房与装修 287
机房监控 288
电信设备 288
工控机和服务器 289
线缆 289
常见物理接口和接头 289
DDF、ODF与MDF 291
空调 291
电源、电池与UPS 291
老杨有话说——献给通信网中的“小草”们 292

第20章 通信产品开发基础 293
智能性与产品开发 293
嵌入式与非嵌入式系统 294
基于PC或者服务器的通信产品开发基础 295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298
关于产品的认证 309
通信产品开发的思路 310
老杨有话说——关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声叹息” 312

第21章 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 314

第22章 通信企事业单位简介 320
通信行业的价值链条 320
工业和信息化部 323
主要电信运营商 323
增值服务提供商 325
设备制造商 326
内容提供商(ICP) 331
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商 332
咨询公司 333

后记 性格决定命运 334

作者介绍


杨波,曾先后供职于多家知名通信企业,在通信领域工作10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内数据通信领域领域、软交换领域享有一定知名度。周亚宁:曾先后供职于多家知名国内运营商,在通信领域工作11年,积累了丰富的数据网络,尤其是IP网络的建设、管理和运维经验,是目前新中国联通网络工程师。

文摘








序言



《通信之道:解码数字时代的脉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信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到全球经济的运转,再到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不依赖于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然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过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原理?是什么让远隔千山万水的声音瞬间传递?又是如何实现海量数据在数字世界中自由穿梭?《通信之道:解码数字时代的脉络》便是一本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通信世界奥秘的读本。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引人入胜的知识旅程,旨在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勾勒出通信基础知识的全景图,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深刻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 第一篇:通信的基石——信号与信息 任何通信的起点,都是信息的产生和传递。本书的开篇,将首先聚焦于“信号”这一通信的灵魂。我们会从信号的定义出发,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根本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何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变是通信史上的一次革命?数字信号如何能够更精确、更有效地承载和传输信息?我们将深入探讨信号的采样、量化和编码过程,这些是数字信息生成的关键步骤,也是后续一切通信处理的基础。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信息”。信息不仅仅是文字、声音或图像,它更是一种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量”。我们会借由信息论的视角,理解信息的度量单位——比特(bit),并探索香农信息熵的概念,它告诉我们传输一个信息所需要的最小编码长度。为何信息冗余在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又是如何帮助我们对抗噪声,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本书将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解释,剥离信息论的数学外衣,让读者直观地感受信息的本质和价值。 最后,我们将探讨信息在通信系统中的载体——“信道”。信道可以是空气、电缆,甚至是光纤。不同类型的信道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带宽、衰耗和噪声。我们将分析这些特性如何影响信息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并介绍工程师们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信道的使用,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 第二篇:传输的艺术——从模拟到数字的蜕变 在理解了信号和信息的基础后,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通信传输的核心领域。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调制解调”技术讲起。对于模拟信号,我们将会了解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应用。为何这些简单的调制方式能够让信息搭载着载波信号在空中传播? 然而,数字通信的崛起,彻底改变了通信的面貌。本书将重点阐述数字调制技术,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四相相移键控(QPSK)以及更复杂的M-ary相移键控(M-PSK)和M-ary正交幅度调制(M-QAM)。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将数字比特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提高频谱利用率来增加数据传输速率。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这些噪声会导致信息失真甚至丢失。因此,“纠错编码”技术应运而生。本书将介绍线性分组码(如汉明码)和卷积码的基本思想,解释它们如何通过在原始信息中添加冗余位来检测和纠正错误。我们会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巧妙的编码方案如何在不显著增加传输开销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通信的可靠性,确保数字信息的完整性。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多路复用”技术,这是现代通信网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我们会介绍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和码分多路复用(CDMA)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允许多个用户或多路信号共享同一通信信道,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吞吐量。 第三篇:网络的脉络——连接世界的桥梁 信息需要通过网络才能到达目的地,因此,理解通信网络是至关重要的。本书将从基础的网络拓扑结构开始,介绍点对点、总线、星型、环型和网状等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交换技术”,这是网络实现灵活通信的核心。我们将详细介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理解为何分组交换成为当今互联网的基础?它如何通过将信息分割成小的数据包,独立路由和传输,从而实现高效、灵活和鲁棒的网络通信。 本书还将聚焦于“路由选择”——网络中数据包的“导航系统”。我们将介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以及各种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的基本思想。这些协议如何协同工作,让数据包在复杂的网络迷宫中找到最优路径,及时送达目的地? 我们还会介绍“拥塞控制”机制。当网络中的流量过大时,就会出现拥塞,导致传输延迟和数据包丢失。我们将探讨各种拥塞控制算法,了解它们如何监测网络状态,动态调整传输速率,以避免网络崩溃,保障通信的流畅性。 最后,本书将对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例如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它们如何通过将网络控制逻辑与底层硬件分离,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可编程性和自动化。 第四篇:通信的未来——无限可能 通信技术的进步从未停歇,本书的最后一篇将带领读者放眼通信的未来。我们将探讨无线通信的演进,从最初的蜂窝通信到4G、5G,再到正在规划的6G。5G技术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它将如何赋能物联网、自动驾驶、增强现实等新兴应用? 我们还会关注“光通信”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以其巨大的带宽和低损耗,成为现代骨干网络的主要传输介质。我们将了解光纤的原理,以及其在长距离、高密度数据传输中的不可替代性。 此外,我们还将触及“卫星通信”、“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卫星通信如何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覆盖?量子通信又以其绝对的安全性和不可破解性,预示着未来信息安全的新纪元。 《通信之道:解码数字时代的脉络》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示,帮助读者穿越通信技术纷繁复杂的表象,抵达其内在的逻辑核心。无论您是希望深入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原理的学生,还是希望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是您探索信息时代脉络的理想伙伴。它将开启您的视野,让您在日常的信息交流中,感受到通信技术背后蕴含的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基础概念的罗列,而是更注重对通信技术背后“逻辑”的阐释。作者们显然非常擅长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数据传输中的“路由选择”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路由算法的公式,而是通过一个“快递小哥如何才能最快地将包裹送到目的地”的生动情景,解释了路由选择的本质是为了寻找最优路径,并介绍了不同路由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这种“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通信理论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我尤其赞赏书中在讨论网络安全时,对各种攻击方式的描述,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书中将“数据包”比作“信件”,将“防火墙”比作“门卫”,将“加密”比作“给信件上锁”,这些比喻都非常贴切,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安全机制的原理。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互联网发展历史的介绍,这让我在理解当下通信技术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它的发展脉络。总而言之,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成功地降低了通信技术的门槛,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的领域,并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它颠覆了我之前对通信理论“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作者们以一种非常亲切、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通信原理娓娓道来,仿佛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促膝长谈。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不同通信场景的分析,以及对各种技术优劣势的权衡。比如,在讨论无线通信的时候,书中就将Wi-Fi、蓝牙、蜂窝网络等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在传输速率、覆盖范围、功耗等方面的差异,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选择不同的技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对通信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大量运用了图示和表格,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大大提升了理解效率。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道容量”和“带宽”的讲解,作者通过“水管”和“水流”的比喻,将这两个概念解释得非常形象,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传输的瓶颈所在。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通信技术,比如5G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让我对通信技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它能够点燃读者对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并且为他们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去探索更广阔的通信领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在解释那些曾经让我望而生畏的通信原理时,展现出的清晰度和易懂性。作者没有选择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运用了很多贴切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将复杂的概念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碎片。比如,在讲解信号传输的时候,作者竟然用“追逐游戏”来形容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将电磁波的发射、反射、衍射等现象描绘得活灵活现。这种“大话”式的叙述风格,让原本严肃的通信理论变得妙趣横生。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非一味地追求浅显,而是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保证可读性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内容的准确性。我尝试着去理解一些关于调制解调的章节,原本以为会是一堆公式和专业术语,没想到作者通过“信使传递信息”的比喻,将ASK、FSK、PSK等几种主要的调制方式解释得非常透彻,甚至还涉及到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触及那些对通信有兴趣,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让他们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通信基础知识框架。我之前总觉得通信领域离我很遥远,充满了高深的学问,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也能对“比特流”、“信道编码”、“网络协议”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甚至能大致理解一些日常通信背后的技术原理。这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体验,让我对通信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大话”通信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细节的深入挖掘。尽管书名听起来轻松随意,但内容却非常扎实,足以让一个对通信领域一无所知的初学者,逐步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作者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巧妙地将一些核心的通信协议和技术原理融入到生动的叙述之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IP地址和MAC地址的章节,书中没有简单地解释它们是什么,而是通过“城市街道地址”和“门牌号”的类比,清晰地阐释了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不同作用和层级关系。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时感到轻松自如。同时,书中对网络分层模型的介绍也处理得相当得当,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每一层的职责都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并且通过实例说明了各层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曾以为学习网络协议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这本书却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将这些内容变得引人入胜。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通信发展史的片段,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技术会以这种方式出现,以及它们在整个通信生态中的地位。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通信世界的大门,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通信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持续学习的兴趣,让我看到了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大话通信》,我便被其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趣味的通信世界。作者们显然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力图将通信领域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精准地把握住读者的认知曲线,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通信的奥秘。例如,在介绍数据链路层的时候,书中并没有直接抛出帧格式、校验码等术语,而是从“如何确保信使能够准确无误地将信件送达”这一日常场景出发,引申出差错检测与纠正的重要性,再逐步引入CRC校验等具体机制。这种“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而且,书中在讲解过程中,常常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或者技术发展的节点,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通信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而来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类比,比如将TCP协议比作“可靠的包裹递送服务”,而UDP则像是“邮政信箱”,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对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点燃读者对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我感觉通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有趣学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