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新手入门,老手温故
定价:49.00元
作者:酷哥尔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1152367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生活化实例类比的写作方式,便于读者理解。
漫画插图,可读性强。
词条编排方式合理,建立索引,便于查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无线通信方面的专业通俗图书,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类比讲解,并穿插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漫画,采用从无线通信基础理论到协议实现,再到实际应用的递进逻辑,把无线通信常用的专业名词术语串起来。名词术语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便于读者快速阅读,也便于分类查询。 本书是在通信人家园(bbs.c114.)非常热门的技术帖“新手入门,老手温故——无线词语解释通俗解剖版”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全书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可供无线通信初学者和自学者学习使用,也可供通信行业从业者阅读参考。
目录
目 录
篇 无线基础篇
章 无线电波传播 2
1.1 电磁波——麻雀减少之谜 3
 麦克斯韦方程组——传大的理论、孤独的灵魂 4
 赫兹——戴维也是这么想的 6
 UHF——和军事上的长波不一样 7
1.2 电磁波的传播——你打过台球么 8
 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台球运动 8
 nLOS——工科大学读书的时候 9
 多径效应——水的流向 10
 时间色散——究竟是什么 11
 多普勒效应——警车的警报声由远而近 13
 菲涅尔区——人眼的有效视力范围 15
 阴影效应——地物的影子 16
 慢衰落、快衰落——熊市股票价格的下降 17
1.3 功率单位——财富按指数方式增加 19
 dBm——如果定义1元钱是1dBm 19
 dB——每天给我提供一个涨停的股票 20
 dBi、dBd——参考基准不同 21
 dBc——量衣服时,喜欢用“尺”作单位 22
1.4 无线传播建模——成本利润模型 22
 传播损耗——做蔬菜生意的难处 22
 传播模型——不问过程,但要结果 23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我能感觉到无线信号的大小 24
 射线跟踪模型——北京到上海的乘客总数 26
 Okumura模型——受教育的程度和工作后年收入的关系 27
 SPM——考虑多种影响,权重不同 28
 李氏准则——警察抓小偷 29
 CW测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0
第2章 射频器件 31
2.1 射频——空中遨游 32
 趋肤效应——农村的土路中间积满了水 32
 峰均比、峰值因子——贫富差距有多大 33
2.2 噪声——声声入耳 35
 白噪声、高斯白噪声、噪声谱密度——有温度的用电设备就有噪声 36
 相位噪声——航班无法正常起飞 37
 信噪比——高才是真的好 37
 噪声系数——降低了 39
 加性噪声——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40
 乘性噪声——吵架这点事儿 40
2.3 失真——你家的苹果很好看 42
 线性失真——又给我打折了 42
 非线性失真——小学生补数学 44
 1dB压缩点——学习进步速度怎么变慢了 45
 放大器功率回退——水不能倒得这么满 46
 三阶交调——惊慌的小鸟 47
 三阶截止点——还让不让人睡了 48
2.4 收发射频指标——说是一回事,听是另一回事 49
 邻道泄漏比——小学生上课 50
 杂散辐射——工地的探照灯 51
 底噪——用电设备的噪声 51
 接收灵敏度——如何让高高兴 52
 杂散响应——道德法庭的审判 54
2.5 传输线相关——后勤线上的困惑 55
 行波、驻波、行驻波——部队前行 55
 传输线、馈线——后勤补给线 56
 特性阻抗——运输线的糟糕路况 56
 阻抗匹配——拳击手的沙袋 57
 反射系数——高返生活费 58
 驻波比、行波系数——高速公路上的车速比 58
 回波损耗——八戒炒股 60
 衰减系数——新疆的坎儿井 61
 传播常数——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62
2.6 干扰——我上网聊会儿天再说 62
 杂散干扰——孟子迁离墓地 64
 阻塞干扰——小猫躲了起来 64
 接收互调干扰——小明上了地理课 64
 发射互调干扰——小明的朋友上了地理课 65
 隔离度——孟母三迁的目的 65
 杂散抑制——伟人在大街上读书 65
 阻塞抑制——集中注意力 66
 互调抑制——不要想入非非 66
2.7 射频系统——人类交谈的过程 66
 发信机——人类的发声系统 68
 接收机——人类的听觉系统 68
 功率、电平——成龙和陈港生 69
 功放——鼓风机送风大小的调节 69
 功放增益——参加英语培训班一个月 70
 低噪放——得到的信息尽量真实 70
 混频器、变频器——追赶呼啸而过的火车 71
 滤波器——身高大于180cm的学生去打篮球 72
 振荡器——舞动的节奏 73
 鉴相器——舞蹈教练 74
 锁相环——保证车行驶在正道上 74
 插损——旅游使小明记忆的单词损失一半 75
 合路器——泾渭分明 76
 功分器——一分为二浇水法 77
 耦合器——从主干水道上获得一小部分水流 77
 衰减器——用来减速的沙子路 79
 负荷——防震减速的泡沫板 80
 塔放——哨塔上的卫兵 81
2.8 天线——蝙蝠的超声波发送和接收 81
 增益——水为什么流得急、射得远 83
 极化方向——跳绳的游戏 84
 方向图——向日葵向日特性 84
 波瓣宽度——使劲捏软管出口会怎么样 85
 前后比——水枪后部漏水了 86
 旁瓣抑制——水管侧漏问题 87
 零点填充——塔下黑问题的解决 87
 波束下倾——站在墙上用软水管浇花 88
 泄漏电缆——筒子楼吃水问题 88
 智能天线——传音入密的神功 89
第3章 无线通信基本模型 90
3.1 双工技术——上传下达的途径 92
 时分双工——过独木桥问题 92
 频分双工——青蛙和翠鸟同时对唱 93
3.2 多址方式——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94
 时分多址——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班 95
 频分多址——男女声二重唱 95
 码分多址——用不同语言交谈 96
 空分多址——不同的班级去不同的教室 97
3.3 信源编码——暗号联络 98
 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公安系统确认嫌疑人的面貌特征 99
 AMR——家长如何介绍自己的孩子 100
3.4 信道编码——如何押送生辰纲 102
 香农定理——影响车速的因素 103
 编码效率——人员要适当冗余 104
 卷积编码——九宫格填数游戏 105
 Turbo编码——涡轮增压发动机 108
 编码增益——降低呼唤服务员的声音 110
 交织——用针扎了很多小眼的布 111
3.5 扩频和加扰——把珍珠洒在沙子里 112
 扩频码——每盘菜的厨师编号 114
 OVSF、扩频因子——英语和汉语 115
 扰码——这个厨师是哪个酒店的 117
 MAI——假冒产品影响市场 118
3.6 调制——粮仓老鼠还是厕所老鼠 119
 调制指数——身体语言的信息量 120
 GMSK——机器人的行走动作 121
 BPSK、QPSK、8PSK、16QAM、64QAM——八八六十四卦 122
3.7 比特、符号、码片、信号——麦穗的加工 124
 比特率、符号速率、码片速率、波特率 125
3.8 信道——货物传送的通道 125
 空中接口——如何向灾区捐赠 126
 逻辑信道——选什么样的快递公司 127
 传输信道——用什么打包 128
 TB、TBS、TB Size、TBS Size——邮局里的包装箱 128
 TTI——邮局交运货物的周期 129
 TF、TFS、TFC、TFCS、TFI、TFCI——邮局面对的是很多不同的用户 129
 BLER——包裹损坏的比率 131
 BER——包裹里的物品损坏的概率 131
 物理信道——用什么运输方式 132
 信道映射——肾开窍于耳 132
 相干时间——相片重影 133
 相干带宽——繁忙交通干线突然变窄 134
3.9 分集技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134
 空间分集 135
 频率分集 136
 角度分集 136
 时间分集 136
 极化分集 136
3.10 分集合并技术——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 137
 大比合并——区别对待 138
 等增益合并——一视同仁 138
 选择性合并——择优录取 138
3.11 解调门限——没听清 139
 载噪比、载干比、信噪比的比较 140
 Ec/Io、Ec/Nt、Ec/No、Eb/Nt、Eb/No 141
 RSSI、RTWP、RSCP、ISCP 142
第二篇 无线实现篇
第4章 现代无线制式 146
4.1 模拟无线时代——人工挑货 147
 模拟蜂窝移动通信、1G——大哥大 147
 AMPS、TACS 148
4.2 数字无线时代——马车拉货 149
 GSM——简单 勤奋的工作方式 150
 频率复用系数——项目连锁性和排他性 152
 跳频——更换膏药的名称 153
 VAD——谁说话给谁话筒 155
 DTX——球不在跟前的时候,先歇会 156
 DRX——守门员休息策略 157
 时序调整——萨尔浒战役的时序问题 158
 GPRS——包裹邮寄的思路 158
 EDGE——马车队的运货能力 159
 IS——95 CDMA——人海之中,找到了你 160
 Rake接收机——收集并分析信息的情报机构 161
4.3 宽带无线时代——机车送货 162
 3GPP、UMTS——拓宽马路的组织 162
 IMT-2000——目标有哪些 163
 频谱利用率——投资收益比 165
 WCDMA——路再宽一些 165
 cdma2000——多层高架 166
 TD-SCDMA——面子、瘤子、辫子问题 166
 同步——破敌人骑兵的方法 168
 软件无线电——硬件可以拷贝就好了 170
 多用户检测——360度考核 170
 干扰抵消——法官判案 171
 联合检测——相声大赛的评委 171
4.4 HSDPA——火车的运输能力 172
 HS-DSCH、HS-SCCH、HS-SICH(或HS-DPCCH)——下级的汇报和上级的指示 173
 CQI——质量指标 175
 AMC——能者多劳 175
 HARQ——要没收、残币要拼接 176
 载波配置——独占与共享 176
4.5 B3G——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178
 LTE——人类社会长期演进的目标 179
 OFDM——从弓到弩 179
 MIMO——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181
4.6 无线通信制式发展的总结 181
 各种制式的单载波峰值速率比较 182
 3G数据业务频谱利用率比较 183
 话音业务频谱利用率比较 183
第5章 无线通信网结构 184
5.1 组网结构——郡县制的中央集权 185
 NSS——GSM网络的中央机构 186
 BSS——GSM网络的基层组织机构 187
 MS——GSM网络服务和管理的子民 187
 ——UMTS的中央机构 187
 UTRAN、RAN、RNS——UMTS网络的基层机构 188
 UE——UMTS网络要服务和管理的子民 189
 EPC——简单化的中央机构 189
 e-UTRAN、eRAN、eNode B——扁平化超强功能的地方 190
5.2 网元——各司其责 190
 BTS、Node B、BBU、RRU——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191
 BSC、RNC——省长和巡抚都是要职 193
 MSC、SGSN——中央的商务部 195
 GMSC、GGSN——中央的外交部 196
 HLR、VLR、AuC——公安部的职责 197
5.3 无线接口——铁路快运公司 198
 Um接口、Abis接口、A接口、Gb接口 198
 Uu接口、Iub接口、Iu接口、Iur接口 199
第6章 无线资源管理 202
6.1 RRM——资源分配三步走 202
6.2 功率控制——你小声点,别把人吓着 205
 远近效应——远交近攻策略 206
 开环功率控制——如何首先发话 207
 PRACH开环功控——“嗨...嗨...你我的钱还没还呢” 208
 闭环功率控制——声音大点,我没有听清 209
 内环功率控制——销售部门的管理 211
 外环功率控制——上级市场战略部门的管理 212
6.3 信道配置——座位如何安排 213
 DCCC——按照客户的需求分配 215
 DCA——良禽择木而栖 216
6.4 移动性管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217
 位置区更新、路由区更新——为了孩子的读书问题 220
 门限、迟滞、时延——移动性管理的三板斧 221
 小区重选——小明搬家 222
 切换、更软切换、软切换、硬切换——工作岗位的变动 223
 活动集、观察集、已检测集——领导团队、候补干部和普通员工 226
 压缩模式——请拨冗处理 227
 接力切换——先找好下家再说 228
6.5 分组调度——货物快速配送 230
 快速调度——救灾物资的发放 230
 RR、MaxC/I、PF——公平与效率 231
6.6 负荷控制——重点学校的招生问题 232
 准入控制——小学升初中的问题 233
 负荷平衡——学校招生人数的均衡 234
 拥塞控制——避免拥挤情况 234
第三篇 网规网优篇
第7章 无线网络规划 238
7.1 RNP——组织架构的搭建 239
 自干扰系统——鸡尾酒会上的噪声 242
 呼吸效应——广度和厚度的关系 242
 小区、扇区、载波——宣传队的工作方式 243
7.2 覆盖估算——可盖多少房子 243
 大允许路损——能支配多少钱 246
 链路预算——家庭的财务预算 247
 EIRP——你的到手工资是多少 250
 小接收电平——如何打动她的心 251
 区域覆盖概率、边缘覆盖概率——听不清的举手 251
 软切换增益——村里的两个大喇叭 252
 干扰余量、负荷因子——人多嘴杂,说话要大声 253
 馈线损耗——电阻的大小 254
 信道类型——做销售的技巧 255
 链路平衡——人际交往中付出和回报的心理平衡 256
7.3 容量估算——去银行办理业务 257
 CE——WCDMA里的营业员 258
 vRU——TD-SCDMA里的营业员 259
 话务模型——多少用户来,办理什么业务 260
 Erlang——资源占用1小时就是1 Erlang 260
 激活因子——大学生占座 261
 GoS、QoS——银行服务水平的衡量 261
 Erlang-B表——银行需要配置多少个营业员 262
 BHCA、BHSA——忙时业务需求次数 263
 CS域话务模型——电路域话务量的求取 263
 PS域话务模型——一次网上冲浪 264
 Post Erlang-B、Equivalent Erlang、Campbell Theary——男女搭伙过日子 266
7.4 站址勘测——招亲五要素 269
7.5 仿真——仿佛是真的 272
 系统级仿真、链路级仿真——社会学和人体解剖学 273
 静态仿真、动态仿真——照片和录像的关系 274
 Monte Carlo仿真——不规则形状面积的求取 275
 正交因子——独立性不够 276
 邻区干扰因子——同宿舍和不同宿舍对睡眠的影响 276
 RF参数、工程参数——煤炭工人头顶的探照灯 277
 GoB、Beam Steering、EBB——练武的不同境界 279
7.6 小区参数规划——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 280
 邻区规划——草原上的邻居关系 281
 频率规划——如何招呼你的羊群 282
 扰码规划——给你的羊打上耳记 283
 RNC规划——势力范围的划分 284
 LAC规划——广播通知的范围 285
7.7 室内分布系统——高级写字楼的照明系统 286
 IRS、PoI——机场共用 288
 MCL——亲戚远离乡,弟兄高打墙 289
 直放站——传令官 290
 干放——中途加油站 291
第8章 无线网络优化 292
8.1 RNO——学生素质的提高问题 293
 单站点验证——保证个体能力达标 294
 簇优化——团队不等于团伙 295
 区域优化——提高部门协作效率 295
8.2 RF优化——办公照明环境的优化 296
8.3 无线参数优化——舞台的灯光效果 297
 覆盖相关参数——范围多大功率说了算 298
 功率控制参数——说话声音的大小 299
 移动性相关参数——瞅准了你再跳 300
 滤波系数——眼光要长远一些 303
 小区独立偏置——小升初的加分制 303
8.4 覆盖问题——女生数目是个问题 304
 信号盲区——班里没有女生 306
 覆盖空洞——虽有女生,但没说话 306
 无主导小区——矮子里拔不出大个来 306
 导频污染——领导太多,无所适从 307
 越区覆盖——多管闲事 307
 上下行不平衡——付出后,期望回报 308
8.5 干扰问题——诱惑太大 308
8.6 切换失败——换工作的问题 309
 邻区漏配——人咋就不帮你呢 310
 乒乓效应——立场不稳定 311
 孤岛效应——孤立无援 312
 针尖效应——昙花一现 312
 拐角效应——变化太快 313
8.7 掉话——婚姻需要经营 314
第9章 无线网络评估体系 316
9.1 网络评估与测试——条件好,感觉也要好 317
 KPI——有车有房 318
 QoE——感觉好才是真的好 320
 DT——出租车司机的 321
 CQT——婚后的抱怨 321
 话统指标——我是第二名 322
9.2 覆盖——我们那里擦鞋的也是大学生 323
 覆盖率——大学生普及率 324
 导频污染比例——美女太多 324
 上行干扰小区比例——美学女研究生是个诱惑 325
9.3 可接入性——李斯见秦王 325
 RRC建立成功率——求见吕老师 327
 RAB建立成功率——秦王的召见 328
 主叫接通率、被叫接通率——求见秦王的成功概率 330
 端到端接通率——听到被叫振铃 330
9.4 保持性——如何留住他的心 331
 里程掉话比——安全行驶20万公里 333
 CS掉话率 333
 PS掉话率 334
9.5 移动性——东食西宿 334
 软切换比例——消耗精力太多不好 335
 软切换成功率——齐女换夫 336
 硬切换成功率——齐女离婚 337
9.6 时延——小猪笑了 339
 呼叫建立时延——追求的过程太漫长 340
 PDP激活时延——让她笑一下 341
 Ping时延——这么长时间不给回复 341
9.7 系统可用性——MBA就是Married But Available 341
 小区利用率——资源调整的依据 342
 小区拥塞率——被拒绝的概率 343
 超忙小区比例——忙是不是好事 344
 超闲小区比例——网络的投资收益太低 344
9.8 用户感知类——给你真的感觉 345
 BLER偏高率——用户感知的首要关注 345
 MOS——5分制 346
 吞吐率——港口吞吐量 346
后记 348
参考文献 34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到《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新手入门,老手温故》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类型的书。我对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并非科班出身,很多时候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只能凭经验去处理,对于深层次的原理总是觉得有些模糊。这本书的“新手入门”部分,让我看到了弥补知识短板的希望,而“老手温故”则让我觉得,即便是那些我自认为已经掌握的概念,也可能存在被忽视的细节,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查漏补缺。 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关于无线通信基础理论的深入浅出讲解。比如,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同的调制技术?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又比如,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衰减和干扰,以及我们有哪些方法来克服它们?我期待作者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辅以恰当的图示和例子,来解释这些核心概念,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 “实战”这个词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接地气的指导。作为一名在实际工作中会接触到无线通信设备的人,我非常关心如何从实践中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设备调试时,如何正确地使用频谱分析仪?在进行天线安装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故障排除的思路,或者一些常用的工程实践经验,那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 此外,我也想知道这本书在技术前沿方面会有怎样的体现。虽然名为“入门”和“温故”,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希望这本书能在适当的地方,对一些新兴技术(例如5G的关键技术,Wi-Fi 6的优势等)有一个基础性的介绍,从原理上解释它们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带来了哪些改变。这对于我保持技术敏感度非常重要。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能够引人入胜,而不是枯燥乏味。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如果作者能够分享一些自己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工作经历和感悟,或者将技术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毕竟,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愉快的。这本书的ISBN号是9787115236760,我会去搜集更多信息来判断它是否符合我的预期。
评分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指引方向。我对《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新手入门,老手温故》的期望,首先在于它能否真正地“应知应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或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剖析无线通信背后的逻辑,比如,为什么同一个频段,不同的通信方式(如Wi-Fi和蓝牙)会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我特别关注这本书在“实战”层面能提供多少指导。很多时候,理论知识学得再多,一旦落实到实际操作,就会发现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在进行信号测试时,如何准确解读频谱分析仪的读数?在进行天线布局时,如何考虑环境因素以减少干扰?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场景模拟,甚至是针对某些常见设备(如路由器、手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解析,那将极大地增强我的动手能力。 另外,我也会期待这本书能对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有所涉及。虽然名字偏向基础,但如果能对如5G NR的核心技术,或者Wi-Fi 6的MU-MIMO和OFDMA等新特性,从原理上做出一些解释,那这本书的“老手温故”部分就会更有价值。毕竟,技术的迭代往往是建立在经典理论之上的,理解新技术的演进,也能反过来加深对基础的认识。 对于技术书籍,我非常看重其逻辑性和连贯性。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最基本的电磁波传播理论,到调制解调,再到组网和协议栈,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层次结构。我希望这本书能通过合理的章节安排,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而不是零散的堆砌。如果书中能有详细的图示和类比,能够帮助我构建起清晰的思维模型,那我将非常乐意投入时间去研读。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随着我对无线通信理解的加深,回头再看这本书,应该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它不应该是一本一次性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应该能在我遇到问题时,提供及时的参考和启发。这样的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书。
评分我一直对无线通信这个领域充满好奇,特别是它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如此便捷,从最早的模拟信号到现在的5G,技术发展之快令人惊叹。这本书的名字《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新手入门,老手温故》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我属于那种对基础理论有一定了解,但实战经验相对匮乏的人。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名词背后的原理。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应知应会”上做到极致。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技术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操作,那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这本书能讲解一些核心的无线通信概念,比如信号的调制方式(ASK, FSK, PSK, QAM等),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区别和优劣?又比如,信道编码(汉明码,卷积码,LDPC等)是如何提高通信可靠性的?我希望作者能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甚至是类比,来解释这些概念,让我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 此外,我也对“实战”两个字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例如,在手机通信中,为什么信号有时会变差?如何进行简单的网络排查?或者在Wi-Fi环境中,如何优化网络性能?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射频电路、天线设计基础的介绍,哪怕只是入门级的,也会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深知,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我也在考虑,这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当前比较流行的无线通信技术,比如NB-IoT、LoRa等物联网通信技术,或者是Wi-Fi 6/6E的新特性。即使只是从原理上做一些浅显的介绍,也能帮助我了解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因为无线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及时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对于保持自己的知识更新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是一本集理论讲解、实战技巧、案例分析于一体的全面读物。它要能够让我从“知道”走向“理解”,从“理解”走向“应用”。这本书的 ISBN号是9787115236760,我会去查询一下,看看是否有相关的读者反馈,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它的内容和风格。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确实挺吸引人的,尤其是“新手入门,老手温故”这几个字,让我这种对无线通信有点基础但又想系统梳理一下的人,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无线通信这个领域,技术更新迭代太快了,很多基础概念如果不经常回顾,很容易就遗忘了,甚至会混淆。特别是像我这种并非科班出身,主要是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无线通信相关的内容,很多时候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它会不会是一本能帮我填补那些知识盲区的书。 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深入讲解一些核心的无线通信原理,比如信号的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址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最最基础的,但也是最最关键的。我希望它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毕竟,理论知识再扎实,如果不能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总感觉隔靴掻痒。这本书的作者“酷哥尔”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意思,不知道他/她在无线通信领域有什么样的经验和视角,会不会有什么独特的见解或者实用的技巧可以分享。 再者,我挺关心这本书在“实战”这个词上会做多少文章。无线通信不仅仅是理论,更多的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调试。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指导,比如在进行天线设计、射频电路搭建、或者网络优化时,会遇到哪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甚至,如果能有一些代码示例或者配置指导,那就更好了。我一直觉得,学习技术,光看不练是学不会的,只有亲手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我还在想,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一些目前比较热门的无线通信技术,比如5G、Wi-Fi 6、物联网通信等等。虽然标题是“新手入门,老手温故”,但如果能对这些新兴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介绍,或者从原理上解释它们为什么能够实现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会大大提升。毕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了解前沿技术是跟上步伐的关键。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会比较好。一本技术书籍,如果内容再精彩,如果排版混乱,图表不清,阅读起来也会很费劲。我希望它能有清晰的章节划分,合理的段落布局,以及高质量的插图和公式。这样,才能让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更高效地吸收知识。这本书的书号是9787115236760,我一会儿去搜搜看有没有试读或者相关的评价,希望能有更直观的了解。
评分初次瞥见这本书的书名,心中便涌起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我的工作触及无线通信的边缘地带,很多时候需要处理一些设备连接、信号干扰之类的问题,但对于其背后的深层原理,我总觉得像隔着一层纱。这本书的“新手入门”部分,让我看到了填补我知识真空的希望,而“老手温故”则暗示了它可能包含一些我曾忽略或遗忘的经典概念,是系统梳理的好机会。我尤其期待它能在那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细节上,提供更深入的解析。 我猜测这本书的编写风格可能会偏向于“授人以渔”,而非仅仅罗列公式和定理。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从业者,我更需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以及“如何”应用。例如,在解释蜂窝网络的分层结构时,是会从宏观的网络规划讲起,还是会深入到小区覆盖、切换过程的细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如果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方案,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不可估量。 另外,作为一个对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保持警惕的人,我也会关注它是否能触及一些新兴技术的萌芽。虽然书名强调“入门”与“温故”,但无线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最新的技术往往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比如,对于当前广泛应用的LTE和即将到来的5G,书中是否会提及它们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以及这些突破是如何实现其性能提升的?即便是从原理层面稍作触及,也足以让人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我还会留意这本书在逻辑结构上的编排。一本优秀的科普或技术入门书籍,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能够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复杂概念。从基础的信号传输,到多址接入,再到具体的通信标准,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过渡。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相关的图表、流程图,甚至是简易的仿真演示,那将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毕竟,无线通信涉及的空间、时间、频率等多个维度,直观的视觉辅助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对于《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这本书,我的期待是它能够成为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读物。它既要能为初学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能帮助有经验者巩固和拓展知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看过就忘”的书,而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无线通信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好帮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