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空間目標激光測距技術及應用
定價:78.00元
作者:趙春梅,桑吉章,瞿鋒,郭金運,衛誌斌 ...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030482044
字數: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麵係統地介紹瞭空間目標激光測距技術的基本原理、基本內容以及在相關領域的應用成果。書中的內容涉及到激光測距的理論基礎、測距係統的基本組成和測距數據的采集與處理,結閤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詳細闡述瞭觀測數據的處理方法以及觀測數據在地學、空間科學等領域的應用成果。本書*先簡要介紹瞭衛星激光測距技術的産生、發展以及相關的國際組織機構,介紹瞭常用的坐標係統和時間係統。然後從激光測距的基本理論齣發,論述瞭有關的探測概率,分析瞭測距過程中的誤差源。在介紹測距係統基本組成的基礎上,較為詳細地介紹瞭係統中的激光發射技術、光電接收技術,介紹瞭測距控製技術以及數據預處理方法。並對激光測距的應用處理方法,包括計算模型、解算方法以及在地球動力學領域的應用成果也進行瞭較為詳細的論述。*後介紹瞭激光測距技術在空間碎片觀測領域的應用方法與應用成果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章 緒論
1.1 空間目標概述
1.2 空間目標探測技術
1.3 空間目標激光測距技術
1.4 空間目標激光測距技術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2章 天體測量基礎
2.1 天體測量的基本概念
2.2 球麵三角基本公式
2.3 時間係統
2.4 坐標係統
2.5 坐標係之間的轉換
參考文獻
第3章 激光測距係統組成及基本原理
3.1 係統基本組成
3.2 衛星激光測距基本原理
3.3 衛星激光測距基本理論
3.4 衛星激光測距誤差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激光測距發射技術
4.1 激光器概述
4.2 激光測距發射係統
4.3 激光能量放大技術
4.4 光學準直控製技術
參考文獻
第5章 光電接收技術
5.1 概述
5.2 光子探測原理
5.3 光電接收係統
5.4 光子探測濾波技術
參考文獻
第6章 激光測距控製技術
6.1 激光測距硬件技術
6.2 激光測距軟件技術
6.3 地靶標校技術
參考文獻
第7章 SLR數據處理與應用
7.1 概述
7.2 觀測模型和衛星攝動模型
7.3 參數解算方法
7.4 SLR數據質量評估
7.5 SLR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8章 空間碎片激光數據處理及應用
8.1 概述
8.2 空間碎片激光觀測
8.3 空間碎片激光觀測數據處理
8.4 空間碎片軌道數據的應用
參考文獻
作為一名在航天測控領域工作多年的技術人員,我們每天都在與各種精密測量設備打交道。空間目標激光測距,這項看似簡單的“量距離”工作,背後卻蘊含著深厚的物理學、光學工程學、電子工程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知識。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填補瞭我們工作領域中對於這一特定技術進行係統性學習和深度鑽研的空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大氣影響的補償與校正”這一章節。在實際的對地觀測和空間目標測距過程中,大氣湍流、濕度、溫度等因素對激光信號的傳播會産生顯著影響,導緻測距誤差。本書不僅詳細分析瞭各種大氣效應,還提齣瞭一係列有效的補償和校正模型,並結閤實際案例進行瞭說明,這對於我們在惡劣大氣條件下保證測距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技術支持。此外,書中對不同類型激光器在空間測距應用中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對目標反射特性對測距影響的探討,也讓我們在設備選型和應用策略上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理論嚴謹性與實踐指導性完美結閤,對於我們一綫技術人員的技能提升和問題解決具有極大的幫助。
評分我是一位資深的電子工程背景的工程師,對信號處理和嵌入式係統開發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接觸到這本書時,我首先關注的是它在信號處理和數據融閤方麵的論述。書中對不同探測器類型(如APD、SPAD等)在激光測距應用中的特性分析,以及對不同信號采集和處理方法的比較,例如時間數字轉換器(TDC)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數字濾波和算法來提取微弱的反射信號,都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高斯擬閤”和“閾值判決”等經典算法的詳細推導和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評估。此外,書中對實時嵌入式係統設計在激光測距設備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優化算法以滿足實時性要求的討論,也與我的工作領域息息相關。它讓我看到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程應用的路徑,也為我今後在開發高精度、高性能的激光測距模塊時提供瞭重要的參考和藉鑒。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
評分我是一名光學愛好者,對各種光學測量技術都充滿好奇。激光測距,尤其是用於測量遙遠、難以直接接觸的空間目標,這本身就充滿瞭科幻般的魅力。這本書,雖然名稱聽起來十分專業,但我嘗試著去閱讀,驚喜地發現它在介紹基礎概念時,非常容易理解。它用清晰的圖示和比喻,將復雜的激光物理和信號處理過程變得通俗易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目標特性與測距性能”的分析。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目標更容易被激光測量,而有些則很睏難,以及如何通過改變激光的波長、脈衝寬度等參數來優化測量效果。這本書也讓我瞭解到,除瞭精確測量距離,激光測距還能提供關於目標形狀、大小、甚至材質信息,這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比單純的距離測量更有價值。書中對未來激光測距技術發展趨勢的展望,也讓我對接下來的科技發展充滿瞭期待。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嚴謹與浪漫並存,也激發瞭我深入學習更多光學知識的興趣。
評分我是一名光學工程專業的博士生,正在進行激光雷達在環境監測方麵的研究。雖然我的研究方嚮並非直接針對空間目標,但在查閱瞭大量相關文獻後,我發現空間目標激光測距技術與許多其他領域的激光測量技術在基本原理和關鍵技術上有著高度的共通性。這本書在介紹激光測距的基本原理時,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基礎的光學知識到復雜的信號調製解調,再到先進的算法應用,都講解得十分透徹。特彆是在“信號處理與數據融閤”章節,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僅介紹瞭傳統的數字信號處理方法,還拓展到瞭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在激光測距數據分析中的應用,這對於提升測距精度和魯棒性,尤其是在處理復雜背景噪聲和乾擾的情況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其對前沿技術的關注,例如書中提到的自適應光學在提高遠距離測距精度方麵的潛力,以及量子激光測距的可能性,都為未來的研究方嚮提供瞭新的啓示。對於像我這樣需要跨領域學習和藉鑒的科研人員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長期在光學精密測量領域摸爬滾打的工程師們量身定做的。一直以來,我們都苦於缺乏一本係統性、理論與實踐兼顧的教材,來梳理和提升我們在空間目標激光測距方麵的知識體係。特彆是當麵對日益復雜的空間目標,如報廢衛星、太空碎片,以及未來的空間站維護、在軌服務等任務時,精準的距離測量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從激光器的選擇、光路的優化設計,到探測器的性能評估、信號處理算法的改進,都做瞭非常深入的探討。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誤差分析和抑製的部分,它不僅僅列舉瞭常見的誤差源,更重要的是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減小這些誤差的影響,這對於我們實際工程應用中追求毫厘之差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還涉及瞭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測距方案比較,比如遠距離目標與近距離目標的測距策略差異,以及針對不同目標材質和形狀的優化手段,這為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瞭豐富的思路和參考。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工程實踐指導性都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對於提升我國在空間目標激光測距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