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2006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 |
| 作者 | 刘川生,宋贵论 |
| 定价 | 80.00元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934087 |
| 出版日期 | 2007-06-01 |
| 字数 | 600000 |
| 页码 | 41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16开 |
| 商品重量 | 0.999Kg |
| 内容简介 | |
《2006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对2006年北京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切实深入的调研,系统展示了北京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和闪光点,也对当前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思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2006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是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暨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推出的第三本大型年度报告。北京十八区县文化建设年度亮点展示,文化创意与北京文化创新,文化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人文奥运与北京文化发展。北京文化名城建设,国际视野下的文化互动。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写实且深入的视角,剖析了2006年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脉络。作者们并未停留在表面的数据罗列,而是细致地探讨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政策、市场、技术以及社会思潮如何交织,共同塑造了北京文化的独特面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文化创新浪潮的涌动,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在碰撞中激发的火花。书中对具体文化业态的分析,无论是从市场规模、创新模式,还是从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都做了鞭辟入里的阐述。例如,作者们对当时蓬勃发展的数字媒体和创意产业的观察,精准地捕捉到了它们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颠覆,以及为北京文化注入的新活力。同时,书中也毫不回避地指出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比如文化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人才吸引与留存等问题,这些都让报告的论述更具现实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对时代文化变迁的生动记录,为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作者们仿佛是一位位敏锐的观察者,将2006年北京文化领域的种种现象一一捕捉。报告中对一些新兴文化业态的出现和发展过程的描述,充满了生动的细节。例如,书中对于当时一些小型艺术展览、独立书店以及独立音乐场景的描写,虽然可能并未占据主流,但却反映了城市文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这种对“小而美”的文化现象的关注,让报告显得尤为珍贵,它并非只关注表面的繁荣,而是深入到文化肌体的细胞层面。同时,报告中也提及了当时在文化市场化进程中,一些传统文化形式如何寻求创新与突破,以及其面临的困境。这种对文化生命力的探究,让我感受到了文化发展的韧性与挑战。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细节的打磨上做得非常出色,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期的文化变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视角和前瞻性的思考。作者们并没有仅仅局限于2006年这一特定年份,而是试图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对政策导向、国际文化交流、以及城市规划如何影响文化发展进行多角度的审视,我得以更清晰地理解北京文化发展的逻辑。书中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辩证关系的探讨,尤其引人深思。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既保留城市的历史文脉,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作者们在报告中提出的相关案例分析,为我们理解这一挑战提供了生动的范例。此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的论证,也让我看到了文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整本书的论述严谨而富有洞察力,读完之后,我对北京的文化生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宏观的理解。
评分这本报告给我带来了非常直观且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份关于某个年份的文化记录,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北京这座城市在文化发展上的独特轨迹。作者们以一种非常贴近现实的笔触,描绘了2006年北京文化领域的多彩图景。书中对一些文化事件和文化人物的描写,让我对接下来的文化发展有了更直观的想象。我看到了当时北京在如何打造国际文化中心方面所做的努力,也看到了在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报告中对一些城市文化地标的变迁和新文化空间的涌现的描述,更是为北京的文化发展增添了具体的画面感。它让我感受到,文化发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城市的面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实践。这本书让我对北京的文化底蕴和未来发展有了更生动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学术化的方式,对2006年北京的文化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作者们运用了大量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使得报告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书中对文化产业政策演变及其影响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文化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的细致描绘,都展现了研究的深度。我特别欣赏报告中对于文化消费者行为变化的探讨,以及文化消费升级对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文化发展并非单向的供给,而是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此外,书中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的预测,在今天看来也显得尤为前瞻。报告整体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为我理解北京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学术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