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7-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版
定价:98.00元
售价:76.4元
作者:司若 陈鹏 徐亚萍 陈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20105958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于探索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结构,主要针对中国影视行业各领域的市场问题、产业问题、舆情问题和风险防控等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书中通过梳理2016年影视全行业的发展状况,逐一分析电影、电视剧、网生影视内容(网剧、网络综艺、网络大电影)等各分支市场产业、内容、受众、舆情、口碑变化和市场表现,揭示其中的发展特点和走势。
目录
作者介绍
司若,女,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凤凰学院副院长。先后在山东大学、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清华大学与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培养博士后。目前为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微电影理事会理事,北京新传智库风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任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赞美传媒高级顾问。研究方向有影视制片管理、影视营销策略、影视风险评估等。陈鹏,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兼任中国高校影视产业与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文化发展中心智库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研究生导师、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特约研究员、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视频研究高级顾问、中国网络影响力课题组副组长、CC-Smart新传智库研究顾问等。曾受教育部委派,担任日本电通集团高级广告研修员。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研究报告、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翻译多部著作,曾获多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徐亚萍,女,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博士,艺术学戏剧影视方向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曾受邀出席澳新电影与历史协会、亚太传播学协会、亚洲电影研究协会、国际传播协会、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协会等国际学术组织举办的学术会议并做报告。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传播。司若,女,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凤凰学院副院长。先后在山东大学、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清华大学与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培养博士后。目前为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微电影理事会理事,北京新传智库风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任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赞美传媒高级顾问。研究方向有影视制片管理、影视营销策略、影视风险评估等。陈鹏,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兼任中国高校影视产业与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文化发展中心智库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研究生导师、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特约研究员、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视频研究高级顾问、中国网络影响力课题组副组长、CC-Smart新传智库研究顾问等。曾受教育部委派,担任日本电通集团高级广告研修员。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研究报告、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翻译多部著作,曾获多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BF:2017-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版》,就感觉到一股严谨的学术研究气息扑面而来。司若、陈鹏、徐亚萍、陈锐这几位作者的组合,让我对报告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充满了信心。我尤其想知道,报告是如何界定和量化2017年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这个概念的。是通过经济指标,比如总产值、增长率、盈利能力,还是通过文化指标,比如作品的艺术水准、社会影响力,甚至是对国际市场的渗透程度?我非常好奇的是,报告是否会对当年一些具有话题性的影视事件进行案例分析,例如某部电影的票房失利或意外成功,某部电视剧引发的社会热议,或者某个新兴影视平台的崛起。我对资本运作在影视产业中的作用也颇感兴趣,比如当年有多少资金流入,流向何方,以及这些资本对内容创作和市场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只是一份简单的行业数据汇总,更可能包含着对行业深层问题的探讨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深刻的见解。
评分刚拿到《BF:2017-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版》,就被它沉甸甸的重量和清晰的目录所吸引。司若、陈鹏、徐亚萍、陈锐的名字,虽然不直接与荧幕上的光鲜亮丽相关,但他们的专业背景和贡献,想必是为这份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最感兴趣的是,报告会如何描绘2017年中国影视产业的“全景图”。是按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梳理,比如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营销,还是按照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进行分类分析,比如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等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当年电影票房冠军的深度剖析,理解它们为何能够赢得市场和观众的青睐。同时,我也期待报告能够涵盖当年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整体表现,包括收视率、口碑传播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报告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背景,也让我预感到其中会有不少关于行业政策、市场监管、观众行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往往是理解产业发展方向的关键。
评分刚拿到这本《BF:2017-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版》,封面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学术气息,封底的“社会科学文献”字样更是让人对内容的专业性充满期待。司若、陈鹏、徐亚萍、陈锐这几位作者的名字,虽然不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在业内肯定有其深厚的积累。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感觉就是信息量很大,排版严谨,让人一下子就进入了那种严谨的学术氛围。我尤其好奇的是,报告会如何梳理2017年中国影视产业的脉络,毕竟那一年是变化和机遇并存的一年。想知道报告中是否会有对当年热门电影、电视剧的深度剖析,它们是如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又或者,报告会侧重于行业整体的宏观数据分析,比如票房总收入、观众数量、投资规模的变化趋势,甚至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猜测,报告里肯定会有不少图表和数据来支撑观点,毕竟是发展报告,没有实实在在的数字很难让人信服。另外,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现象,比如网络影视的崛起,还是内容付费模式的探索,也充满了好奇,希望能从报告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洞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年度总结,更像是对过去一年中国影视产业的一次全面“体检”。司若、陈鹏、徐亚萍、陈锐这几位作者的组合,让我联想到可能是一个跨学科的团队,他们或许从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我个人非常关注的是,报告会如何解读2017年中国影视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政策层面的影响,还是技术迭代带来的变革?又或者是观众审美趣味的悄然转变?我非常期待看到报告中是否会提及资本市场对影视产业的影响,毕竟资本的流向往往预示着产业的未来走向。同时,我也想知道,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2017年的影视产业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报告里有没有对原创IP的开发、对优秀电影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中国影视“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探讨?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表面的信息,更可能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行业逻辑和发展规律,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思考。
评分我拿到这本《BF:2017-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版》的时候,就有一种迎接一份重要研究成果的感觉。司若、陈鹏、徐亚萍、陈锐这些作者的名字,虽然不是影视作品中的常客,但放在“社会科学文献”这样的出版社里,立刻就传递出一种权威性和专业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2017年中国影视产业的宏观趋势,比如,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2017年是否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报告会如何评估行业的整体健康度?我特别关注的是,当年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在影视产业中涌现并获得成功?比如,内容付费的进一步深化,短视频在影视宣发中的作用,还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此外,我也想知道,报告是否会对当年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国产片在哪些类型上取得了突破,又在哪些类型上仍面临挑战?这本书的厚度让我预感到,它会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帮助读者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可能走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