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开讲
定价:68.00元
作者:范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8644820
字数:360000
页码:42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范曾的100堂国学课 重新解读中国智慧
用古典的思维 解决现实的困惑
北京卫视《国学开讲》大型文化访谈隆重播出
收录大量范曾珍贵画作,极具收藏价值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众生喧哗的浮躁,导致人们内心不再平静。剧烈的社会变革不断冲击着社会原有的道德和价值体系,人们向中华五千年文明寻找智慧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
与此同时,工业文明之后的西方,也有许多人转向了东方文明,《第五项修炼》的作者美国人彼得圣吉曾经这样说过,西方工业化的力量也是强大的分割的力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着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点,来了解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妙的宇宙万有本源,体悟出极高深精妙而深广的古老智慧。
在这样的前提下,范曾先生暂且放下了手中的画笔,用他的方式带我们探索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程。在万里长卷的国学经典中,范先生将以时间为轴,以儒释道的经典为纲为我们娓娓道来,还会带着我们真诚经历当下面临的困惑,让历史的智慧,复活在现代人的生活难题中。
内容提要
以时间为轴,以儒释道艺经典为纲
以儒做人、以释见性、以道明德、以艺修身
经史合参,剖析当下众人之惑
范曾,中国当代负盛名的学者、书画家、诗人,他潜心研究国学经典,其诗书画作品是吸收了儒家、释家和道家的精华后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古稀之年,范曾希望将一生之所学欲与世人分享,以一已之余力弘扬和推广中国文化。
《国学开讲》讲述的是国学,阐发的却是对于现代社会的思索。用古典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惑,用辩证的方法来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范曾以朱子这首《观书有感》,拉开了《国学开讲》的序幕。由中国文化的源流开场,及至《易经》,再到老庄孔孟,乃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花经》等佛教经典,《国学开讲》展现了范曾心目中的“国学大纲”。
如果世界上有一本书,可以包藏宇宙精神,融汇百家之长,开启智慧,抵达幸福,那么《国学开讲》当之无愧。《国学开讲》贯穿儒、释、道、艺四大门类,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范曾先生对国学和艺术的体悟,以儒做人、以释见性、以道明德、以艺修身。在本书中,他还将指点我们学习国学的方便法门;在中西文化对比下把握国学精髓,并将国学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国学开讲》收录了近百幅范曾先生珍贵画作,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深入浅出的经典解析,还可以领略优美典雅的大师画作。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国学、亲近国学。
在众生内心喧哗浮躁的今天,《国学开讲》无疑是亘古不息、不舍昼夜的精神源泉,是传统文明在当下的激荡回响,是范曾先生在不逾矩之年,自由挥洒的一部难得之作。
目录
作者介绍
范曾 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中国书画大师、国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南通大学终身教授,盘山书院山长。2008年获法兰西公民之星金质勋章。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多元文化特别顾问”。2010年9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向范曾先生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11年获“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
范曾先生出身于中国450年延绵不断十三代诗人的文化世家。他于文史哲诸领域博古通今、通邮中西,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他的文史哲著述中,所透露的人文关怀为外学界所共称,而其文章之雄奇优美,多次被誉为海内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化特别顾问,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趋近自然”、“根本善”的专题报告。1984年,日本冈山县建立“范曾美术馆”,为中国于世界享此殊荣者。1986年,范曾先生捐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范曾先生宅心仁厚,慈爱博施,被命名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
范曾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著有《大丈夫之词》《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范曾简墨》《尊贤画集—范曾与八大山人神会》《范曾诗文集》《范曾韵语》《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老庄心解》《论文学》《趋近自然》《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等约150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119部。
范曾先生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有些许的微涩,但越品越能体会到其醇厚的韵味。作者在处理中国古代的礼仪和民俗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人文关怀。他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视为过时的旧规,而是深刻地探讨了它们在维系社会秩序、传承民族文化、塑造个体品格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古代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的介绍印象深刻,这些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以及对生命过程的尊重,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严谨,但又不过于呆板,而是穿插了一些有趣的轶事和生动的细节,让我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礼”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的诗词歌赋情有独钟,而这本书则让我对它们背后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诗句,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我最欣赏的是他对唐诗宋词的解读,那些千古传诵的名篇,在他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分析李白的豪迈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洒脱,辛弃疾的家国情怀,都写得淋漓尽致,仿佛我亲眼目睹了诗人们创作时的情景。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将这些文学作品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我明白诗词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时代的回响,是文人心灵的真实写照。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是在体验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一代代文人的悲欢离合。
评分这本读物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春秋战国的纷繁世界,领略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我尤其被书中对道家思想的阐释所吸引,老子《道德经》中那些看似玄妙的字句,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生动而充满智慧。他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了“道”的无形无相、无为而治的理念,以及“上善若水”、“知足常乐”的深刻内涵。读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时,我豁然开朗,原来很多看似“吃亏”的道理,在长远来看反而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书中的一些观点更是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比如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作者并没有强求读者接受某种固定的思想,而是鼓励大家独立思考,从中汲取适合自己的养分。
评分这是一部真正能够“触及灵魂”的作品。作者以一种极其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引导读者去探索中国古代的智慧精华,特别是那些关于个人修养和人生智慧的部分。他对于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解读,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实现更大目标的基础。书中对“慎独”、“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概念的阐释,不仅清晰易懂,而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尝试将书中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充满了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内心多了一份力量,少了一些浮躁,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坚定的信念。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国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原本以为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没想到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充满故事性的方式,将那些沉睡在古籍中的智慧重新唤醒。读来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他们谈笑风生,将人生的哲理、治国的方略、修身的秘诀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论语》的解读,作者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深入剖析了孔子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的指导意义。他举的例子非常贴切,有历史上的典故,也有生活中的趣事,让我对“仁”和“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行的行为准则。书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生涩感,即便是初次接触国学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遨游在中华文化的海洋中。每读完一个章节,都感觉自己的心境更加澄澈,对人生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