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開講
定價:68.00元
作者:範曾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8644820
字數:360000
頁碼:42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範曾的100堂國學課 重新解讀中國智慧
用古典的思維 解決現實的睏惑
北京衛視《國學開講》大型文化訪談隆重播齣
收錄大量範曾珍貴畫作,極具收藏價值
今天的中國,正處於幾韆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眾生喧嘩的浮躁,導緻人們內心不再平靜。劇烈的社會變革不斷衝擊著社會原有的道德和價值體係,人們嚮中華五韆年文明尋找智慧的渴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
與此同時,工業文明之後的西方,也有許多人轉嚮瞭東方文明,《第五項修煉》的作者美國人彼得聖吉曾經這樣說過,西方工業化的力量也是強大的分割的力量,而中國傳統文化中,仍然保留著那些以生命一體的觀點,來瞭解萬事萬物運行的法則以及對於奧妙的宇宙萬有本源,體悟齣極高深精妙而深廣的古老智慧。
在這樣的前提下,範曾先生暫且放下瞭手中的畫筆,用他的方式帶我們探索中華五韆年文明的曆程。在萬裏長捲的國學經典中,範先生將以時間為軸,以儒釋道的經典為綱為我們娓娓道來,還會帶著我們真誠經曆當下麵臨的睏惑,讓曆史的智慧,復活在現代人的生活難題中。
內容提要
以時間為軸,以儒釋道藝經典為綱
以儒做人、以釋見性、以道明德、以藝修身
經史閤參,剖析當下眾人之惑
範曾,中國當代負盛名的學者、書畫傢、詩人,他潛心研究國學經典,其詩書畫作品是吸收瞭儒傢、釋傢和道傢的精華後的集大成之作,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守望者。古稀之年,範曾希望將一生之所學欲與世人分享,以一已之餘力弘揚和推廣中國文化。
《國學開講》講述的是國學,闡發的卻是對於現代社會的思索。用古典的思維方式來解釋現實生活中麵臨的睏惑,用辯證的方法來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範曾以硃子這首《觀書有感》,拉開瞭《國學開講》的序幕。由中國文化的源流開場,及至《易經》,再到老莊孔孟,乃至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妙法蓮花經》等佛教經典,《國學開講》展現瞭範曾心目中的“國學大綱”。
如果世界上有一本書,可以包藏宇宙精神,融匯百傢之長,開啓智慧,抵達幸福,那麼《國學開講》當之無愧。《國學開講》貫穿儒、釋、道、藝四大門類,深入淺齣地講述瞭範曾先生對國學和藝術的體悟,以儒做人、以釋見性、以道明德、以藝修身。在本書中,他還將指點我們學習國學的方便法門;在中西文化對比下把握國學精髓,並將國學智慧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國學開講》收錄瞭近百幅範曾先生珍貴畫作,讀者不僅可以看到深入淺齣的經典解析,還可以領略優美典雅的大師畫作。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感受國學、親近國學。
在眾生內心喧嘩浮躁的今天,《國學開講》無疑是亙古不息、不捨晝夜的精神源泉,是傳統文明在當下的激蕩迴響,是範曾先生在不逾矩之年,自由揮灑的一部難得之作。
目錄
作者介紹
範曾 1938年生於江蘇南通,中國書畫大師、國學傢、詩人。現為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終身教授、南開大學文學院、曆史學院博士生導師,南通大學終身教授,盤山書院山長。2008年獲法蘭西公民之星金質勛章。2009年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任命為“多元文化特彆顧問”。2010年9月,法國總統薩科齊嚮範曾先生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 2011年獲“中華藝文終身成就奬”。
範曾先生齣身於中國450年延綿不斷十三代詩人的文化世傢。他於文史哲諸領域博古通今、通郵中西,提倡“迴歸古典、迴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钜,開創瞭“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他的文史哲著述中,所透露的人文關懷為外學界所共稱,而其文章之雄奇優美,多次被譽為海內之*。作為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多元化特彆顧問,曾在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錶“迴歸古典、迴歸自然”、“趨近自然”、“根本善”的專題報告。1984年,日本岡山縣建立“範曾美術館”,為中國於世界享此殊榮者。1986年,範曾先生捐建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範曾先生宅心仁厚,慈愛博施,被命名為“中國十大慈善傢之一”。
範曾先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著有《大丈夫之詞》《範曾詩稿》《莊子顯靈記》《範曾簡墨》《尊賢畫集—範曾與八大山人神會》《範曾詩文集》《範曾韻語》《範曾散文三十三篇》《老莊心解》《論文學》《趨近自然》《範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等約150部,中國國傢圖書館收藏119部。
範曾先生有二十四字自評:癡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原本以為會是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沒想到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充滿故事性的方式,將那些沉睡在古籍中的智慧重新喚醒。讀來仿佛置身於古代文人雅士的聚會,他們談笑風生,將人生的哲理、治國的方略、修身的秘訣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論語》的解讀,作者沒有停留在字麵意思的翻譯,而是深入剖析瞭孔子思想的時代背景、核心要義,以及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的指導意義。他舉的例子非常貼切,有曆史上的典故,也有生活中的趣事,讓我對“仁”和“禮”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行的行為準則。書中的語言流暢自然,沒有絲毫的生澀感,即便是初次接觸國學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隨作者的思路,遨遊在中華文化的海洋中。每讀完一個章節,都感覺自己的心境更加澄澈,對人生的理解也更加透徹,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新窗口。
評分這本讀物讓我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興趣。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穿梭於春鞦戰國的紛繁世界,領略諸子百傢爭鳴的盛況。我尤其被書中對道傢思想的闡釋所吸引,老子《道德經》中那些看似玄妙的字句,在作者的解讀下變得生動而充滿智慧。他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釋瞭“道”的無形無相、無為而治的理念,以及“上善若水”、“知足常樂”的深刻內涵。讀到“麯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時,我豁然開朗,原來很多看似“吃虧”的道理,在長遠來看反而是一種智慧的積纍。書中的一些觀點更是引發瞭我深入的思考,比如如何看待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寜靜。作者並沒有強求讀者接受某種固定的思想,而是鼓勵大傢獨立思考,從中汲取適閤自己的養分。
評分我一直對古代的詩詞歌賦情有獨鍾,而這本書則讓我對它們背後的文化底蘊有瞭更深的認識。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詩句,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首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中蘊含的時代精神。我最欣賞的是他對唐詩宋詞的解讀,那些韆古傳誦的名篇,在他的筆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他分析李白的豪邁奔放,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軾的曠達灑脫,辛棄疾的傢國情懷,都寫得淋灕盡緻,仿佛我親眼目睹瞭詩人們創作時的情景。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將這些文學作品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曆史事件巧妙地聯係起來,讓我明白詩詞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時代的迴響,是文人心靈的真實寫照。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欣賞優美的文字,更是在體驗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感受一代代文人的悲歡離閤。
評分這是一部真正能夠“觸及靈魂”的作品。作者以一種極其溫和而堅定的力量,引導讀者去探索中國古代的智慧精華,特彆是那些關於個人修養和人生智慧的部分。他對於儒傢思想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解讀,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個人的品德修養是實現更大目標的基礎。書中對“慎獨”、“格物緻知”、“知行閤一”等概念的闡釋,不僅清晰易懂,而且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嘗試將書中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的點滴之中。作者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充滿瞭力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內心多瞭一份力量,少瞭一些浮躁,對人生有瞭更清晰的規劃和更堅定的信念。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國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書。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嘗時或許有些許的微澀,但越品越能體會到其醇厚的韻味。作者在處理中國古代的禮儀和民俗方麵,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性和人文關懷。他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視為過時的舊規,而是深刻地探討瞭它們在維係社會秩序、傳承民族文化、塑造個體品格方麵的重要作用。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古代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的介紹印象深刻,這些習俗背後所蘊含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以及對生命過程的尊重,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嚴謹,但又不過於呆闆,而是穿插瞭一些有趣的軼事和生動的細節,讓我在瞭解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瞭濃厚的生活氣息。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瞭“禮”在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