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皮书系列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
定价:98.00元
作者:司若 陈鹏 徐亚萍 陈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201059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立足于探索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结构,主要针对中国影视行业各领域的市场问题、产业问题、舆情问题和风险防控等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书中通过梳理2016年影视全行业的发展状况,逐一分析电影、电视剧、网生影视内容(网剧、网络综艺、网络大电影)等各分支市场产业、内容、受众、舆情、口碑变化和市场表现,揭示其中的发展特点和走势。
目录
Ⅰ 总报告
1 砥砺前行,亮点频现:2016年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
【陈 鹏 蓝皮书课题组】/001
一 电影产业:盘整爬坡,站上高地/002
二 电视剧产业:立体收视,竞争加剧/007
三 电视综艺节目:审美疲态,呼唤创新/011
四 网络大电影产业:数量庞大,面临洗牌/012
五 网络剧产业:投入倍增,产业升级/014
六 网络节目产业:综艺,整体崛起/015
七 关联产业:亮点不断,开拓领域/016
八 影视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前瞻/020
Ⅱ 分题报告
2 2016年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黄 杰 万程超】/022
3 2016年电视剧舆情与风控报告【赵 蓓 陈中明】/046
4 2016年电视综艺节目舆情与风控报告【倪 万 等】/065
5 2016年网络大电影舆情与风控报告【叶静怡】/088
6 2016年网络剧舆情与风控报告【王 雪】/124
7 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舆情与风控报告
【倪 万 宋彤彤 郑凯闻 董 迪 刘 松】/145
8 2016年影视公司舆情解读【王建业 陈 锐】/162
9 2016年泛影视媒体行业与产业规制综述【徐亚萍】/177
10 2016年中国特效行业专题报告【陈中明】/187
Ⅲ 年度热点
11 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风险【尹 鸿 孙俨斌】/209
12 2016年中国电视剧:变局与风险【张国涛 张陆园】/243
13 2016年电视节目热点与前瞻【彭 侃 陈彦妤】/253
14 2016年网络视听行业的内容与模式探索【陈 鹏 阎 芳】/267
15 2016年影视风险与应对【司 若 黄 杰】/287
16 2016年中国影视领域维权热点与展望【王军律师团队】/302
17 2016年中国电影受众市场研究【陈 锐 邱 凌 王子腾】/317
Ⅳ 案例报告
18 2016年类型电影重点影片案例分析【解少堃】/351
19 2016年电视剧重点案例分析【赵 蓓】/379
20 2016年网络大电影重点影片案例分析【叶静怡】/393
21 2016年网络剧重点案例分析【王 雪】/413
Ⅴ 排行榜
22 2016年中国院线电影市场价值排行榜(TOP100)/424
23 2016年中国院线电影口碑排行榜A(TOP50)/428
24 2016年中国院线电影口碑排行榜B(TOP30)/431
25 2016年中国导演创作团队综合影响力排行榜(TOP50)/433
26 2016年中国新导演综合影响力排行榜(TOP20)/436
27 2016年中国影视男演员综合价值排行榜(TOP100)/438
28 2016年中国影视女演员综合价值排行榜(TOP100)/442
29 2016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价值排行榜(TOP100)/446
30 2016年中国电视剧口碑排行榜(TOP100)/450
31 2016年中国网络大电影排行榜(TOP50)/454
32 2016年中国网络剧排行榜(TOP50)/457
作者介绍
司若,女,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凤凰学院副院长。先后在山东大学、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清华大学与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培养博士后。目前为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微电影理事会理事,北京新传智库风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任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赞美传媒高级顾问。研究方向有影视制片管理、影视营销策略、影视风险评估等。陈鹏,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兼任中国高校影视产业与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文化发展中心智库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研究生导师、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特约研究员、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视频研究高级顾问、中国网络影响力课题组副组长、CC-Smart新传智库研究顾问等。曾受教育部委派,担任日本电通集团高级广告研修员。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研究报告、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翻译多部著作,曾获多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徐亚萍,女,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博士,艺术学戏剧影视方向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曾受邀出席澳新电影与历史协会、亚太传播学协会、亚洲电影研究协会、国际传播协会、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协会等国际学术组织举办的学术会议并做报告。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传播。司若,女,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凤凰学院副院长。先后在山东大学、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清华大学与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培养博士后。目前为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微电影理事会理事,北京新传智库风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任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赞美传媒高级顾问。研究方向有影视制片管理、影视营销策略、影视风险评估等。陈鹏,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兼任中国高校影视产业与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文化发展中心智库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研究生导师、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特约研究员、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络视频研究高级顾问、中国网络影响力课题组副组长、CC-Smart新传智库研究顾问等。曾受教育部委派,担任日本电通集团高级广告研修员。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研究报告、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翻译多部著作,曾获多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文摘
序言
怀揣着对中国影视产业未来走向的好奇,我翻开了《皮书系列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尽管我知道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详尽的行业数据和深刻的洞察分析,但不得不说,仅仅是它呈现出的信息量之大,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学术价值。我尤其关注的是,报告是否能够触及到那些在光鲜数据背后,行业从业者们所面临的真实挑战和机遇。比如,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优质IP的挖掘和孵化路径究竟有多复杂?中小影视公司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究竟能为影视创作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变革?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超越表面现象的解读,揭示出那些影响行业深层发展的关键要素,甚至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前瞻性判断。毕竟,理解一个行业的现状,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它的未来,而这本书,正是我寻觅这份理解的宝贵资源。
评分我拿到《皮书系列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知道,它是一份关于中国影视产业现状的权威“体检报告”。我一直对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想知道,在过去一年里,哪些新兴力量正在崛起,哪些传统模式正在被颠覆。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行业内部的“秘密之门”。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那些影响行业走向的关键因素,例如,在内容创作层面,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同质化,产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深度的作品?在技术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赋能影视制作和传播?此外,我也想了解,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行业内的合作与博弈将如何演变。这本书无疑会为我提供一个更宏观、更微观的视角,帮助我理解中国影视产业的真实面貌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评分终于拿到心心念念的《皮书系列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我知道里面详细的报告数据和分析会占据大部分篇幅,但仅仅从这本书的厚度和印刷装帧来看,就足以感受到它的分量和专业性。我一直对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是近几年,国产电影票房屡创新高,网剧市场也异军突起,各种新兴技术如VR、AR也在影视制作中逐渐崭露头角。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梳理和理解这些现象的绝佳窗口。我期待它能像一本“指南针”,帮助我理清纷繁复杂的行业脉络,洞察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梳理和总结,我相信其中定能找到我一直以来困惑的很多问题的答案,比如,是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推动了某些类型影片的爆发?资本的力量在中国影视产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互联网思维又如何重塑了传统的发行和营销模式?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
评分我对《皮书系列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因为它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关于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年鉴”,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轨迹。我非常好奇,在2017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中国影视产业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与成长。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更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解读。我尤其想知道,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们如何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同时,拥抱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对于新兴的创作模式和传播渠道,例如短视频、直播等,是否在报告中有所体现?同时,我也关注行业的“软实力”建设,即人才培养、版权保护等方面的进展。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中国影视产业过去一年发展状况的宝贵机会,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个行业的当下,并对它的未来做出更加明智的判断。
评分读《皮书系列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行业“体检”。我非常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中国影视产业把脉问诊,提供一份详尽的“诊断报告”。我一直对那些推动行业变革的“幕后推手”充满好奇,比如,是哪些政策的调整,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资本日益青睐影视产业的背景下,哪些投资模式是可持续的?同时,我也想了解,在内容创作方面,我们是否真正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那些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中国影片,究竟是如何炼成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提供了一个系统梳理这些问题的平台。我相信,它不仅仅是罗列枯燥的数字,更是一种对行业生态的全面扫描,对发展脉络的深度挖掘,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加清晰、更具深度的中国影视产业图景,让我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