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漫談中國文化——金融 企業 國學(袖珍版)
定價:48.00元
作者:南懷瑾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609258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6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與銀監會的漫談
堂
不虞之譽,求全之毀
緣起
北伐與南伐
翻譯問題大
西方、東方和人類的經濟學
吃飯大如天的農業
自己的金融、法律體係
求索而迷惘的百年
票號、、銀行與金銀、鈔票、卡
第二堂
財富從哪裏來
清末民初的貨幣戰爭
張恨水的文章
抗戰與抗戰後的金融
到瞭颱灣 朝不保夕與白色恐怖
分稅製、黃金、計口授糧
治理通貨膨脹
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閤作社、搭會與信用
第三堂
小國寡民與治大國
政治與經濟的主輔
剋難運動
土地公有與金融
公與私的辨證
盛名之下不可久居
《票據法》的興廢
文物衣冠與中藥
美國、法國的銀行
做生意的時機
金溫鐵路與試驗中國銀行
文學與人生修養
兩首詩的感慨
新舊文化的企業傢反思
堂
緣起與感想
奬學金與助學金
所謂“經濟”
學問知識文化
曆史的重要性
政治與經濟的主輔
管鮑之交與做的條件
第二堂
國之四維
管仲相齊
呂不韋相秦
春鞦大義
文景之治
發展的虛實
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第三堂
一窮二白的發展經驗
政策的爭論
讀《史記》的竅門
政治哲學
史官的品格
六經皆史也
驕奢的風氣
經濟、政治的教育原則
誰夠得上儒商
第四堂
賢愚不肖皆愛財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財産與人格
財富的無常與無情
財富與文化、道德
欲望的極限
第五堂
微言大義
文化的基礎在文學
經史閤參
企業實業事業
六個突然
新舊企業傢
管理學的曆史
訪問日本
第六堂
自我管理
《誡子書》
唯大英雄能本色
管理自己的性與情
大的管理學
晚餐後答學員問
國學與中國文化
堂
緣起
國學中國文化國粹漢學
焚書坑儒的背後
項羽的一把文化劫火
中國曆史上的文化斷層
對漢學的無知
白頭宮女在
學國學的步——誦書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
二百年文化反省
文字是中國文化寶庫的鑰匙
第二堂
萬古通曉的文化體係
先研究“小學”
中國的書院
尺牘與師爺
教授與“叫獸”
兒童經典讀誦工程
教育的目標
民辦、官辦教育的曆史得失
知識分子的榜樣與精神追求
第三堂
有容乃大與通變
組織與利害關係
研究中國文化的捷路
《硃子治傢格言》
如何讀史
文化文學詩詞
第四堂
詩詞與文藝
玩索而有得
好小說中短命的愛情
帝王的詩纔
詩人政治的代價
尾聲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開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畢竟“金融”、“企業”、“國學”這三個詞看似關聯不大。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南懷瑾先生的纔思所摺服。他的文字功底深厚,將看似枯燥的金融和企業議題,用國學智慧進行升華,讀來引人入勝。這本書並不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金融巨頭或者商業精英,而是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探討瞭商業活動的本質以及在其中應有的“道”。 書中對“信”的闡述,讓我深刻反思瞭現代商業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機。南懷瑾先生將“信”置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地位,並將其與企業的長遠發展緊密聯係。他告訴我們,真正的商業成功,絕不僅僅依賴於資本和技術,更在於建立一種可持續的信任關係。這一點,在當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便在最功利的商業世界,也需要迴歸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和人文精神。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我的精神食糧!作為一個對傳統國學有著濃厚興趣,同時又身處金融行業,常常在現代商業邏輯和古老智慧之間尋找平衡點的讀者,能讀到這樣一本將金融、企業與國學融會貫通的書,簡直是意外之喜。南懷瑾先生的文風一嚮是深入淺齣,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經典,用現代人能理解的方式娓娓道來。這本書也不例外,讀起來絲毫沒有枯燥感,反而像是與一位博學的老友在閑談,時而會心一笑,時而若有所思。 尤其是在金融企業的部分,我總覺得現代商業社會過於強調效率和競爭,忽略瞭人文關懷和長遠發展。而這本書,卻巧妙地將國學中的“和閤”、“仁愛”、“誠信”等理念,與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相結閤。比如,書中對“道”的闡述,讓我重新思考企業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追求利潤,更應承擔社會責任,實現與環境、與社會的和諧共生。這種“大局觀”的思維,在如今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它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例子,展示瞭如何將傳統智慧落地,如何在實踐中體現商業倫理。
評分這本小巧玲瓏的書,卻蘊含著如此厚重的文化積澱。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釋道思想有一定瞭解的讀者,我一直認為這些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依然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南懷瑾先生的這本書,恰恰是將這份價值,巧妙地融入瞭金融與企業管理的視角。我一直對“國學”這個詞抱有一種敬畏又有點疏離的態度,總覺得它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太遠。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 它用極其生活化、也極其精闢的語言,將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學理念,變得觸手可及。書中關於“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比如,企業如何纔能做到“無為而治”,如何纔能真正實現“道法自然”,這不僅僅是管理學上的概念,更是深刻的人生哲學。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比喻和故事,它們往往能瞬間點亮我心中的迷茫,讓我從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智慧,並非古董,而是活生生的、能夠指導我們當下生活的寶貴財富。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本能夠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商業實踐的書籍,而《漫談中國文化——金融 企業 國學》這本書,正是我想象中的那本書。南懷瑾先生以其獨到的見解,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特彆是那些關於“道”、“德”、“仁”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到金融與企業管理的討論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非一本教條式的說教,而是充滿瞭啓發性的思考。 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仔細咀嚼書中的某些觀點。比如,關於“損益”的討論,不僅僅局限於經濟上的得失,更上升到瞭人生哲學的高度。它讓我意識到,在商業決策中,我們也需要審慎地考量“利”與“弊”的長遠影響,而不僅僅是眼前的利益。書中對“人”的關注,也讓我印象深刻。企業的發展,終究離不開人的參與和創造,而如何理解人性、尊重人性,並將其引導至積極的方嚮,是企業能否基業長青的關鍵。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它對現代社會依然具有的指導意義。
評分這本袖珍版的《漫談中國文化——金融 企業 國學》讓我驚嘆於南懷瑾先生的博學與深刻。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有著朦朧的理解,但總是難以將其與現實生活,特彆是紛繁復雜的商業世界聯係起來。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知識空白。書中並非直接教授金融技巧或企業管理方法,而是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解讀,揭示瞭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人性的本質。 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聽聞古聖先賢的教誨,並被引申到現代企業的經營之道。例如,書中關於“易經”的某些闡釋,讓我對“變”與“不變”有瞭更深的認識,這對於處於快速變化中的金融市場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同時,書中對“中庸之道”的運用,也讓我反思企業決策中的平衡藝術,如何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時,不失長遠發展的大局。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是一本“工具書”,而是一本“智慧書”,能夠引發讀者深入的思考,幫助我們建立更宏觀、更長遠的視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