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係統導論 宋燕輝

通信係統導論 宋燕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燕輝 著
圖書標籤:
  • 通信係統
  • 通信原理
  • 信號處理
  • 無綫通信
  • 信息論
  • 調製解調
  • 信道編碼
  • 移動通信
  • 數字通信
  • 宋燕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群洲文化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26959
商品編碼:2935184489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係統導論

定價:34.00元

作者:宋燕輝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5326959

字數:341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本教材堅持“以就業為導嚮,以能力為本位”的基本思想,基於崗位技能,引入實踐活動,麵嚮通信係統應用實踐的編寫思路,較好地體現瞭“理論夠用,能力為本,麵嚮應用性技能型人纔培養”的職業教育培訓特色。
2.本教材采用通信係統在通信企業的**應用,內容全麵,實用性強,深入淺齣,側重技術實現流程和操作技能的培養,在闡述相關技術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的同時,注意找好切入點,引入通信係統中一些深層次但又非常實用的實踐知識和應用技巧,盡量滿足零距離上崗的要求。
3.本教材作者是省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負責人,在移動通信領域從事教學和培訓多年,有的影響力。

內容提要


本書比較全麵地介紹瞭通信專業的基本知識。全書采用模塊化的內容結構,共分8個模塊,內容包括通信的基本概念、發展簡史和應用,通信終端知識,通信交換知識,通信傳輸與接入知識,各種通信網絡,通信數據信號處理知識,通信電源知識,通信發展方嚮與新技術。  本書內容全麵,緊密結閤相關理論的實踐應用,實用性強,各模塊均配有大量典型例題和數量的精選習題,適閤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及其他大專院校通信、電子類專業教材,也可供電類各專業自學者使用,還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校教師參考。

目錄


目 錄
 
模塊1 認識通信 1
任務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通信的基本術語 1
2.通信係統 2
3.通信網 5
4.實踐活動:通信基本知識應用 7
任務2 通信的發展簡史 8
1.古代通信方式 8
2.近現代通信方式 8
3.當代通信方式 9
4.未來通信方式 12
5.實踐活動:調研新中國電信業發展情況 12
任務3 通信的應用 12
1.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2
2.通信在交通中的應用 16
3.通信在電力係統中的應用 19
4.通信在工業中的應用 21
5.通信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24
6.通信在航空航天中的應用 27
7.實踐活動:通信在各行各業的應用 29
過關訓練 29

模塊2 通信終端 31
任務1 固話終端 31
1.固話終端的基本組成和功能 32
2.固話終端接入方式 33
任務2 移動終端 34
1.移動終端基本組成和功能 34
2.移動終端接入方式 35
任務3 計算機終端 36
1.計算機終端基本組成及功能 36
2.計算機終端接入方式 37
任務4 電視終端 38
1.電視終端的基本組成及功能 38
2.電視終端接入方式 39
3.實踐活動:通信終端基本組成及接入方式 40
過關訓練 41

模塊3 通信交換 43
任務1 認識通信交換 43
1.交換的概念 43
2.交換的發展過程 45
3.常見交換方式 48
任務2 電路交換 50
1.電路交換的概念 50
2.程控數字交換機的組成 52
3.電路交換的特點 53
4.實踐活動:電路交換通信實踐 53
任務3 分組交換 53
1.分組交換的概念 54
2.復用傳輸方式 55
3.分組交換的優點 56
4.分組交換的缺點 57
任務4 寬帶交換 57
1.ATM交換 57
2.IP交換 61
3.軟交換 64
4.光交換 67
過關訓練 70

模塊4 通信傳輸與接入 72
任務1 認識通信傳輸係統 72
1.通信傳輸的概念 72
2.通信傳輸的特點 73
3.通信傳輸係統 74
4.信號傳輸的媒質 76
任務2 光縴傳輸係統 79
1.光縴通信的概念 79
2.光縴通信的發展簡史 80
3.光縴通信的優點 81
4.光縴通信的應用 82
5.光縴與光纜 84
6.光縴通信傳輸技術 88
7.實踐活動:光縴傳輸係統應用 90
任務3 微波傳輸係統 90
1.無綫電波傳播方式 91
2.微波傳輸信道 91
3.微波傳輸特點 92
4.數字微波傳輸係統結構 93
5.微波傳輸係統的應用 94
6.實踐活動:微波傳輸係統的組成和應用 95
任務4 衛星傳輸係統 96
1.認識衛星通信 96
2.衛星傳輸綫路 98
3.衛星傳輸係統的組成 99
4.衛星通信的應用 101
任務5 接入係統 104
1.接入係統概述 105
2.有綫接入方式 107
3.無綫接入技術 110
4.以太網接入方式 110
5.實踐活動:接入網組成與應用 111
過關訓練 111

模塊5 通信網絡 114
任務1 認識通信網絡 114
1.電信網的分層結構 114
2.電信係統組成模型 115
任務2 電話通信網絡 117
1.電話通信網絡的組成 117
2.電話通信過程 120
3.電話通信業務 120
任務3 數據通信網絡 121
1.數據通信係統 122
2.數據通信網絡 123
3.數據通信業務 126
任務4 移動通信網絡 127
1.移動通信的特點 127
2.移動通信係統的組成 129
3.移動通信的網絡結構 130
4.移動電話通信過程 131
5.移動通信業務 132
6.移動通信發展趨勢 133
7.實踐活動:移動通信的産業化情況和網絡結構 133
任務5 電信支撐網絡 133
1.認識電信網絡 133
2.信令網 134
3.同步網 136
4.管理網 137
過關訓練 138

模塊6 數據通信信號處理 141
任務1 數據通信概述 141
1.數據的概念 141
2.數據通信的概念 142
3.數據通信的特點 142
4.數據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標 143
5.實踐活動:數據通信的發展曆史 145
任務2 數據通信的信號錶示 145
1.消息、信息與信號 145
2.模擬信號與數據信號 146
3.數據通信的帶寬要求 146
4.網速的概念及換算 147
5.實踐活動:數據通信學生上網的網速問題 148
任務3 數據編碼技術 148
1.模擬信息的數字編碼 149
2.數字數據的數字編碼 151
3.數字信息的模擬編碼 153
任務4 數據的傳輸模式 153
1.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傳輸 154
2.串行傳輸和並行傳輸 154
3.同步傳輸和異步傳輸 155
4.基帶傳輸和頻帶傳輸 155
5.實踐活動:手機的數據傳輸模式 156
任務5 數據的差錯控製編碼 156
1.差錯控製的編碼概述 157
2.差錯控製的基本方式 157
3.差錯控製的分類 158
4.差錯控製的基本原理 158
5.常用的簡單檢錯碼 159
6.漢明碼 160
7.循環碼 161
過關訓練 162

模塊7 通信電源 164
任務1 通信電源概述 164
1.通信電源的組成 164
2.通信電源的發展曆程 166
3.通信設備對通信電源供電係統的要求 167
4.通信電源專業維護工作 基本任務 167
5.實踐活動:調研當地通信公司局站電源的組成 168
任務2 通信配電 168
1.高壓輸配電係統 168
2.交流低壓配電係統 169
3.直流配電係統 169
4.實踐活動:調研交、直流配電屏的結構 170
任務3 整流電源 170
1.高頻開關整流器的特點及組成 170
2.高頻變換減少變壓器體積的原理 171
3.高頻變換功率轉換原理 171
4.高頻開關電源係統簡述 171
5.實踐活動:調研開關電源的結構 173
任務4 UPS技術 173
1.UPS的基本原理框圖 173
2.UPS逆變工作原理 174
3.Delta變換型UPS逆變工作原理 174
4.實踐活動:調研UPS的結構 175
任務5 通信用蓄電池 175
1.通信用蓄電池發展 176
2.蓄電池的分類 176
3.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的特點 176
4.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的 基本結構 176
5.閥控式鉛酸蓄電池的化學反應原理 177
6.閥控式鉛酸蓄電池的容量 178
7.實踐活動:調研通信用蓄電池的結構 179
任務6 通信電源係統的防雷與接地 179
1.接地概念及分類 179
2.通信機房的防雷與接地係統 180
3.實踐活動:調研通信局站的防雷與接地的實際布局 181
任務7 動力與環境集中監控係統 181
1.動力環境集中監控係統的概念 181
2.動力環境集中監控係統的工作過程 181
3.動力環境集中監控係統的結構 182
4.監控對象與內容 182
5.實踐活動:調研通信運營商在用監控係統 183
過關訓練 183

模塊8 通信發展方嚮與新技術 185
任務1 三網融閤 185
1.三網融閤基本概念 185
2.VoIP 188
3.IPTV 189
4.CMMB 190
任務2 物聯網 191
1.物聯網的概念 192
2.物聯網體係結構 194
3.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195
4.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197
任務3 通信發展新技術 198
1.第四代移動通信係統 199
2.軟交換技術與下一代網絡 205
3.IP多媒體子係統 207
過關訓練 210

參考文獻 212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信號穿越時空的奧秘:深入理解通信係統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通信係統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從遠古時期的烽火狼煙,到如今的5G網絡、衛星通信,人類對信息傳遞的需求和探索從未停止。本書將帶領您踏上一段令人著迷的旅程,深入探尋通信係統的基本原理、核心技術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廣泛應用。我們將從最基礎的信號概念齣發,逐步揭示信息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進行高效、可靠的傳輸。 第一篇:信號的本質與變換 第一章:信號的定義與分類 我們將從信號的本質入手,探討什麼是信號,它如何承載信息。我們會詳細介紹信號的幾種基本分類方式,包括: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深入剖析兩者的概念、特點、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轉換過程。理解模擬信號的連續性和數字信號的離散性,以及它們各自的錶示方法。 周期信號與非周期信號: 區分周期性在信號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識彆和處理周期信號的特性。 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 探討信號能量和功率的概念,以及它們在信號分析和係統設計中的意義。 確定性信號與隨機信號: 介紹隨機信號在通信係統中的普遍性,以及如何利用統計學的方法來描述和分析它們。 第二章:信號的數學描述 為瞭更好地理解信號,數學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本章將重點介紹: 傅裏葉級數與傅裏葉變換: 這是分析信號頻譜特性的關鍵工具。我們將詳細講解傅裏葉級數如何錶示周期信號,以及傅裏葉變換如何將任意信號分解為不同頻率的正弦波分量。通過頻譜圖,您可以直觀地瞭解信號所包含的頻率成分,這對於濾波、調製等操作至關重要。 拉普拉斯變換與Z變換: 介紹這些變換在分析綫性時不變係統(LTI係統)瞬態響應和係統穩定性方麵的應用,特彆是在處理連續時間信號和離散時間信號時。 捲積: 深入理解捲積在LTI係統中的核心作用,它描述瞭係統對輸入信號的響應。我們將通過實例講解捲積的計算和意義。 第三章:信號的濾波 在通信係統中,濾波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用於去除信號中的噪聲或提取特定頻率成分。 理想濾波器與實際濾波器: 介紹理想濾波器的概念,理解其在理論上的完美性能,並分析實際濾波器在設計和性能上的挑戰。 低通、高通、帶通和帶阻濾波器: 詳細講解各種濾波器的功能和應用場景。例如,低通濾波器用於去除高頻噪聲,保留低頻信號;帶通濾波器則用於選擇特定頻率範圍的信號。 濾波器設計的基礎: 簡要介紹濾波器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方法,使讀者對濾波器的實現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第二篇:通信係統的基本模型與原理 第四章:通信係統的組成 本書將勾勒齣通信係統的整體框架,使其結構更加清晰。 信源: 負責産生原始信息。 信道: 信息傳輸的媒介,如導綫、空氣、光縴等,信道通常會引入噪聲和失真。 調製器: 將信息信號加載到載波上,以適應信道特性或提高傳輸效率。 解調器: 從接收到的載波信號中恢復齣原始信息信號。 接收機: 負責接收和處理經過調製、傳輸和解調後的信號。 終端設備: 如電話、電腦、手機等,用於用戶與通信係統進行交互。 第五章:信道模型與噪聲 理解信道對信號的影響以及噪聲的存在是通信係統分析的關鍵。 信道特性: 介紹不同類型信道的典型模型,例如加性高斯白噪聲(AWGN)信道、衰落信道等。 噪聲的來源與分類: 詳細分析通信係統中常見的噪聲類型,如熱噪聲、散粒噪聲、乾擾等,以及它們對信號質量的影響。 信噪比(SNR): 講解信噪比的概念及其在衡量通信質量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信噪比。 第六章:信息論基礎 為瞭量化信息的度量和通信能力的上限,信息論提供瞭重要的理論基礎。 信息量: 定義信息的度量單位——比特(bit),並講解如何計算一個事件發生的信息量。 熵: 介紹熵的概念,它是信源不確定性的度量,也代錶瞭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信道容量: 闡述香農信道編碼定理,講解信道容量的概念,即在給定信道下,可以無差錯傳輸信息的最大速率。這將為我們理解通信係統的極限性能提供理論指導。 第三篇:數字通信的核心技術 第七章:數字基帶傳輸 在將數字信號傳輸到信道之前,需要對其進行一係列處理。 波形編碼: 介紹各種波形編碼方法,如單極性不歸零、雙極性歸零、曼徹斯特編碼等,以及它們在節省帶寬、提高抗乾擾能力方麵的優缺點。 碼間串擾(ISI): 解釋碼間串擾的産生原因,以及它對數字信號判決的影響。 均衡技術: 介紹均衡器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均衡技術來補償信道失真,減小碼間串擾。 第八章:數字帶通傳輸 將數字信號調製到高頻載波上以適應信道傳輸。 幅移鍵控(ASK)、頻移鍵控(FSK)、相移鍵控(PSK): 詳細講解這三種基本數字調製方式的原理、調製過程、星座圖以及它們在性能和復雜性上的權衡。 正交振幅調製(QAM): 介紹QAM如何結閤ASK和PSK的優點,以更高的頻譜效率傳輸信息,並分析不同階數QAM的性能。 最小頻移鍵控(MSK)等改進調製技術: 簡要介紹一些性能更優的調製技術。 第九章:信源編碼(數據壓縮) 數據壓縮旨在減少傳輸數據的冗餘度,從而提高傳輸效率。 無損壓縮與有損壓縮: 區分兩者的概念,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 哈夫曼編碼: 詳細講解哈夫曼編碼的原理和步驟,它是應用最廣泛的無損壓縮算法之一。 算術編碼: 介紹算術編碼的原理,它能實現比哈夫曼編碼更高的壓縮率。 行程長度編碼(RLE): 講解簡單的行程長度編碼原理。 第十章:信道編碼(糾錯編碼) 為瞭在有噪聲的信道中可靠地傳輸信息,信道編碼至關重要。 編碼增益: 介紹信道編碼如何通過增加冗餘來提高係統的抗噪聲能力。 綫性分組碼(如漢明碼): 講解分組碼的基本概念,以及漢明碼在檢測和糾正少量錯誤方麵的作用。 捲積碼: 介紹捲積碼的編碼過程和維特比譯碼算法,它在實現高效糾錯方麵有顯著優勢。 Turbo碼與LDPC碼: 簡要介紹現代高效的糾錯碼技術,它們在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等領域得到瞭廣泛應用。 第十一章:多址技術 在有限的信道資源下,允許多個用戶共享通信資源是現代通信係統的核心問題。 頻分多址(FDMA): 用戶分配不同的頻段進行通信。 時分多址(TDMA): 用戶分配不同的時隙進行通信。 碼分多址(CDMA): 用戶使用不同的擴頻碼進行通信,是最具代錶性的技術之一。 正交頻分復用(OFDM): 廣泛應用於4G、5G等現代通信係統中,有效對抗多徑衰落。 接入控製: 簡要介紹控製用戶接入信道的機製。 第四篇:通信係統的實際應用與發展 第十二章:現代通信係統概覽 本章將把前麵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通信係統中。 移動通信係統(如2G, 3G, 4G, 5G): 介紹不同代移動通信係統的關鍵技術演進,以及它們在語音、數據傳輸速率、網絡覆蓋等方麵的提升。 衛星通信係統: 探討衛星通信的原理、應用領域(如導航、廣播、遠距離通信)及其麵臨的挑戰。 無綫局域網(Wi-Fi)與藍牙: 分析這些短距離無綫通信技術的原理、特點和應用。 光縴通信: 介紹光縴通信作為高速、大容量傳輸媒介的優勢,及其在骨乾網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通信係統的性能評估 如何客觀地衡量通信係統的性能是係統設計和優化的重要環節。 誤碼率(BER)與誤符號率(SER): 講解這兩個關鍵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法,它們直接反映瞭數字信號傳輸的準確性。 吞吐量與延遲: 分析這兩個指標對用戶體驗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優化。 鏈路預算: 介紹鏈路預算的概念,它用於估算通信鏈路的傳輸功率損耗,以確保信號能夠可靠地到達接收端。 第十四章:通信技術的未來展望 通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本章將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 物聯網(IoT): 探討物聯網通信麵臨的挑戰和技術需求。 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應用: 展望AI如何賦能通信網絡的優化、管理和智能化。 下一代通信技術: 簡要提及6G等未來通信技術的研究方嚮。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通信係統知識體係。通過理論講解、實例分析和清晰的邏輯結構,希望讀者能夠真正理解通信的奧秘,並為未來在通信領域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非常精緻,封麵設計也很有現代感,一下子就吸引瞭我的目光。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印刷清晰,字跡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喜歡這種厚重而又不會過於笨重的書籍,放在書架上也顯得很有分量。翻開第一頁,看到目錄的時候,我就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編排的邏輯性很強,從基礎概念到進階理論,循序漸進,感覺是一個非常紮實的知識體係。而且,書中似乎有很多圖示和錶格,這對於理解抽象的概念非常有幫助,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應該能夠將復雜的知識形象化,讓人一目瞭然。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深入閱讀,但僅從外觀和初步的瀏覽來看,這本書就給我留下瞭非常好的第一印象,甚至讓我有種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衝動。我是一個比較注重書籍的“觸感”和“視覺體驗”的人,這一點上,這本書完全符閤我的要求,甚至超齣瞭我的預期。

評分

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在經曆一次智識上的探險。作者的思維非常敏銳,總能在看似簡單的概念中挖掘齣深刻的內涵,並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舉一反三”的引導方式,它不會直接給齣所有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的問題和啓發,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發現。這種“授人以漁”的學習方法,讓我覺得我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更是在參與一場思想的盛宴。有時候,讀到一些觀點,我會忍不住在腦海中進行辯駁,或者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積極的互動過程,讓我的思維更加活躍,也更能激發我的創造力。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讓我感到驚喜,雖然是“導論”,但它並沒有淺嘗輒止,而是對通信係統中的核心概念進行瞭非常深入的剖析。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平衡理論的嚴謹性和內容的易讀性,在保證科學性的同時,又盡可能地避免瞭不必要的學術術語堆砌。我發現,即使是對通信領域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對整個體係的認知框架。而且,書中對於不同通信技術之間的聯係和區彆的闡述,也非常到位,這對於我理解整個通信産業的生態至關重要。我個人認為,一本好的導論,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應該能夠勾勒齣學科的全局圖景,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真的非常人性化,每章的開頭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這對於我這種喜歡有計劃地學習知識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每學習完一個小節,都會有小結性的迴顧,幫助我鞏固剛學到的內容,而不是一味地往前推。更難得的是,書中在一些關鍵概念的解釋上,采用瞭多種角度的闡述,有時還會配以生活中的類比,這讓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某個重要原理時,會追溯其發展曆史和實際應用場景,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方式,讓我對通信係統的整體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不隻是停留在孤立的知識點上。偶爾遇到一些術語,我也會下意識地去查閱,但驚奇的是,書中幾乎所有的專業詞匯都配有詳細的解釋,很少需要我跳齣書本去額外查找,這極大地提高瞭我的閱讀效率。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不像市麵上很多教材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活力和感染力。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仿佛在和讀者進行一次麵對麵的交流,時而帶著幽默感,時而又充滿哲思。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一些前沿技術時,那種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筆調,讓我感覺通信科學的發展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而且,書中對於一些曆史上的重大突破和人物的介紹,也寫得十分精彩,仿佛是在講述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史實羅列。我甚至在讀到某些段落時,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思考,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的深層含義。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到非常愉悅,也更容易將書中的知識內化於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