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分析与实例(含CD光盘1张)
定价:59.00元
作者:刘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211744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通过软件工具、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通信系统设计、分析、验证和性能评估,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络企业和研发部门的必然选择。在众多的仿真软件中,IT 是基于C 语言的信号处理和通信方面的开放式免费仿真库函数工具,由于其综合了Matlab的功能和C语言的速度,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刘林、王平、陈红等编著的《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 分析与实例(附光盘)》系统地讨论了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仿真方法,仿真程序都是采用IT 编写的。首先介绍IT 仿真平台,并对IT 的基本库做了详细的说明;然后对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例如无线信道、信道编码与交织、数字信号处理、数字调制解调等展开详细的描述;接着给出OFDM与扩频通信、MIMO检测的仿真;后通过LTE链路级仿真的实例,向读者介绍IT 仿真平台的使用。《无线通信系统仿真:IT 分析与实例(附光盘)》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低年级研究生或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部门和通信企业研发人员的实用手册。
目录
章 IT 软件平台基础
1.1 IT 简介
1.2 IT 安装
1.2.1 系统要求
1.2.2 安装IT
1.3 IT 使用
第2章 IT 基本库
2.1 IT 数据类型
2.1.1 预定义标量类型
2.1.2 预定义矢量类型
2.1.3 预定义矩阵类型
2.2 数组、矢量和矩阵类
2.3 数学函数
2.3.1 误差函数
2.3.2 双曲线函数
2.3.3 对数和指数函数
2.3.4 混杂数学函数
2.3.5 数值积分
2.3.6 三角函数
2.4 贝塞尔函数
2.5 类型转换函数
2.6 矩阵相关函数
2.6.1 对角矩阵函数
2.6.2 矩阵矢量运算函数
2.6.3 重塑矢量和矩阵
2.6.4 特殊矩阵
2.7 线性代数
2.7.1 行列式计算
2.7.2 矩阵求逆
2.7.3 矩阵分解
2.7.4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2.8 数产生模块
2.9 统计模块
2.9.1 直方图
2.9.2 混杂统计函数
2.9.3 混合高斯函数
2.10 mex-文件模块
第3章 无线信道仿真
3.1 无线信道概述
3.2 无线通信信道模型与仿真
3.2.1 衰落信道模型
3.2.2 平坦衰落信道仿真
3.2.3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仿真
3.3 信道模块中类的定义和头文件
3.3.1 类的定义
3.3.2 信道模块中的枚举类型
3.4 平坦衰落信道
3.4.1 Fading_Generator类
3.4.2 Independent_Fading_Generator类
3.4.3 Static_Fading_Generator类
3.4.4 Correlated_Fading_Generator类
3.4.5 Rice_Fading_Generator类
3.4.6 FIR_Fading_Generator类
3.4.7 IFFT_Fading_Generator类
3.5 channel_specification类
3.5.1 成员函数
3.5.2 重点函数说明
3.6 基于抽头延迟线模型的频率选择性信道
3.6.1 TDL_Channel的成员函数
3.6.2 重点函数说明
3.6.3 实例
3.7 二进制对称信道模型
3.7.1 二进制对称信道(BSC)类的成员函数
3.7.2 重点函数说明
3.7.3 实例
3.8 高斯信道
3.8.1 高斯信道(AWGN_Channel)类的成员函数
3.8.2 重点函数说明
3.8.3 实例
第4章 信道编码与交织
4.1 信道编码简介
4.2 前向纠错码模块中的类
4.2.1 类的定义及头文件
4.2.2 前向纠错码模块类的枚举类型
4.3 线性分组码
4.3.1 BCH码类
4.3.2 扩展格雷码类
4.3.3 汉明码类
4.3.4 RS码类
4.4 CRC类
4.4.1 CRC类的成员函数
4.4.2 重点函数使用方法
4.4.3 CRC实例
4.5 卷积码
4.5.1 Convolutional_Code类
4.5.2 Punctured_Convolutional_Code类
4.5.3 递归系统卷积码
4.6 Turbo码
4.6.1 Turbo码类及函数
4.6.2 重要函数说明
4.6.3 Turbo编译码示例
4.7 交织器
4.7.1 类的定义及头文件
4.7.2 分组交织器
4.7.3 交叉交织器
4.7.4 序列交织
4.8 LR_calc_unit类(对数似然代数计算单元)
4.8.1 成员函数
4.8.2 重要函数说明
第5章 数字信号处理
5.1 傅里叶变换
5.1.1 傅里叶变换函数
5.1.2 重点函数使用方法
5.2 数值优化
5.2.1 类及函数
5.2.2 重点函数使用方法
5.2.3 数值优化实例
5.3 滤波器
5.3.1 滤波器类
5.3.2 滤波器函数
5.3.3 重点函数说明
5.3.4 滤波器实例
第6章 数字调制解调
6.1 概述
6.1.1 数字调制解调基本原理
6.1.2 数字调制类的定义
6.2 Modulator类
6.3 正交幅度调制(QAM)
6.3.1 基本原理
6.3.2 成员函数
6.3.3 重点函数说明
6.3.4 QAM调制解调实例
6.4 相位调制
6.4.1 基本原理
6.4.2 MPSK
6.4.3 QPSK
6.4.4 BPSK_c类
6.4.5 BPSK
6.5 PAM
6.5.1 基本原理
6.5.2 PAM_c类
6.5.3 PAM类
6.6 MIMO调制器
6.6.1 基本原理
6.6.2 Modulator_ND类
6.6.3 Modulator_NRD类
6.6.4 Modulator_NCD类
6.6.5 ND_UPAM类
6.6.6 ND_UQAM类
6.6.7 ND_UPSK类
第7章 OFDM与扩频系统
7.1 概述
7.2 OFDM
7.2.1 基本原理
7.2.2 OFDM类的定义和头文件
7.2.3 重要函数解析
7.2.4 实例
7.3 扩频系统
7.3.1 基本原理
7.3.2 扩频类的定义和头文件
7.3.3 重点函数解析
7.3.4 实例
7.4 辅助功能函数
7.5 序列
7.5.1 二进制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7.5.2 Gold序列
7.5.3 正交扩频码
第8章 MIMO检测
8.1 概述
8.2 MIMO信道模型
8.3 MIMO检测算法
8.3.1 大似然检测(MLD)算法原理
8.3.2 线性迫零(ZF)均衡检测算法
8.3.3 线性小均方误差(MMSE)均衡检测算法
8.3.4 迫零判决反馈均衡(ZF-DFE)检测算法
8.3.5 采用V-BLAST的ZF-DFE(ZF-VBDFE)检测算法
8.3.6 球形译码(SD)算法
8.4 算法实例
8.5 仿真结果
第9章 LTE链路级仿真
9.1 链路级仿真
9.2 设计方案
9.2.1 类的设计
9.2.2 类的实现
9.3 仿真实例分析
9.3.1 编码块分段与码块级联
9.3.2 循环冗余校验(CRC)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9.3.3 Turbo码编码及块内交织器优化
9.3.4 速率匹配与冗余版本
9.3.5 调制解调及信道仿真
9.3.6 仿真结果
9.4 本章小结
附录A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对“系统”二字的诠释。无线通信仿真绝不仅仅是单链路的性能评估,它必然涉及到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功控、调度、反馈机制等等。这本书似乎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点对点链路仿真,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更接近真实网络环境的测试平台。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多用户场景、干扰限制下的性能分析案例。比如,在实际的LTE或5G基站部署中,如何利用仿真来优化扇区覆盖和用户负载均衡。如果这本书能通过IT++的强大能力,展示出如何有效地模拟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那就太棒了。目前很多仿真工具要么只能处理静态场景,要么就是模拟速度慢到无法接受。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高效、可扩展的动态仿真框架,那么它将成为我未来几年进行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时不可替代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显然是为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准备的,它不会花篇幅去解释傅里叶变换或者香农定理这些基础概念,而是直接切入到如何利用工具去实现和验证这些理论的性能极限。我个人对系统的误码率(BER)和吞吐量性能分析特别感兴趣,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设计的新算法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尽的仿真步骤和结果分析方法。特别是它对统计收敛性的讨论,这一点往往是仿真实践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最关键的一环。如果仿真结果的统计样本量不够,那么得出的性能曲线就毫无意义。我期待书中能有专门的章节深入讲解如何设置合理的仿真长度、如何处理瞬态效应,以及如何进行多轮独立运行以确保结果的置信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区分了一本优秀教材和一本平庸教材的界限。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无线通信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我对于能够结合编程实践的教材有特殊的偏爱。市面上很多通信仿真书籍,要么是基于MATLAB,代码略显臃肿且授权成本高昂,要么就是过于偏向底层C++实现而缺乏高层系统设计的视野。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使用IT++,它既能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去实现复杂的算法,又不像纯粹的底层编程那样耗费大量精力在基础框架的搭建上。从我快速浏览的章节来看,作者非常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模块化,这对于我们后续进行二次开发和实验扩展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仿真程序写得像“意大利面条代码”,那么调试和验证工作量将是巨大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架构蓝图,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各个组件如何协同工作,进而敢于在现有框架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有一种老派工程师的沉稳和务实,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它没有过多地渲染前沿技术的炫酷,而是聚焦于如何扎实地建立一个可靠的仿真环境。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解每个仿真模块时,都会穿插一些关于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这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对于我们这些初入行或者正在摸索中的研究人员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例如,关于信道建模的部分,书中不仅仅给出了标准的衰落模型,还讨论了在特定场景下(比如室内移动场景或高层建筑遮挡)如何微调模型参数以更贴近真实环境,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工程积累。坦率地说,很多教材只是告诉你“怎么做”,而这本书更进一步地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会更好”。我对它所采用的IT++库非常感兴趣,如果能通过这本书掌握其精髓,未来处理复杂课题时的效率肯定能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最近正在攻读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生,正好需要一本深入理解无线通信系统仿真技术的参考书。市面上关于这个领域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案例陈旧,真正能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少之又少。我翻阅了这本书的目录和部分章节,感觉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颇下功夫,不仅仅是罗列公式,而是将复杂的通信原理,比如MIMO、OFDM这些核心技术,通过IT++这个强大的仿真工具平台进行可视化和参数化处理,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能够亲手搭建一个仿真模型,观察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远比单纯阅读教科书来得直观和深刻。我尤其期待光盘里的那些配套代码和实例,希望它们能帮我快速上手,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这些代码结构清晰、注释详尽,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实用的工程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