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體是如何工作的
定價:59.00元
作者:梶原哲郎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1545724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本日本經典暢銷的人體圖鑒!一本圖片精美、生動有趣的科普圖書!一本帶你走進人體世界,幫你瞭解身體構造的指南!拿起本書,踏上解開人體之謎的奇妙旅程!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全麵介紹我們美妙的人體的科普圖鑒。全書共分為9 個章節,係統地講解瞭人體各部分的科普知識,並搭配瞭精美的插圖和數據錶格。書中從細胞和基因開始講起,內容涵蓋瞭腦和神經、感覺器官、呼吸器官、循環器官、消化器官、泌尿器官、運動器官以及生殖器官等人體的全方位內容。本書適閤廣大的科普愛好者閱讀,尤其適閤對人體感興趣的青少年讀者學習參考。
目錄
目錄
* 1章細胞與基因
細胞的構造 20
基因的構造① 22
基因的構造② 24
端粒的構造 26
細胞分裂的機製 28
組織的構造 30
* 2章腦和神經
腦的構造 34
大腦的構造 36
大腦皮質的構造 38
小腦的構造 40
腦乾的構造 42
左腦與右腦的構造 44
記憶的機製 46
脊髓的構造 48
神經元的構造 50
神經網的構造 52
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構造 54
自律神經的構造 56
第3章感覺器官
眼睛的構造 60
視覺的機製 62
色覺的機製 64
耳朵的構造 66
聽覺的機製 68
平衡感覺的機製 70
氣壓調節的機製 72
鼻子的構造 74
嗅覺的機製 76
口腔和舌頭的構造 78
味覺的機製 80
牙齒的構造 82
皮膚的構造 84
皮膚感覺的機製 86
體溫調節的機製 88
毛發和指甲的構造 90
第4章呼吸器官
咽喉的構造 94
下咽的機製 96
聲帶的構造 98
氣管和支氣管的構造 100
肺的構造 102
氣體交換的機製 104
呼吸的機製 106
第5章循環器官
心髒的構造 110
心髒跳動的機製 112
血液循環的機製 114
血壓調整的機製 116
血管的構造 118
造血的機製 120
血液的構造① 122
血液的構造② 124
淋巴係統的構造 126
淋巴結的構造 128
免疫的機製 130
第6章消化器官
食道的構造 134
胃的構造 136
胃液的構成 138
小腸的構造 140
消化和吸收的機製 142
大腸和肛門的構造 144
的構造 146
分解與閤成的機製 148
* 精分解的機製 150
膽囊與膽道的構造 152
胰髒的構造 154
胰液分泌的機製 156
血糖值調整的機製 158
第7章泌尿器官
的構造 162
尿液生成的機製 164
膀胱與尿路的構造 166
第8章運動器官
骨的構造 170
骨骼的構造 172
脊柱的構造 174
關節的構造 176
肌肉的構造 178
骨骼肌的構造 180
肌肉收縮與舒張的機製 182
頭部的構造 184
胸部、腹部的構造 186
背肌的構造 188
手臂的構造 190
手部的構造 192
腿部的構造 194
腳部的構造 196
第9章生殖器官
男性生殖器的構造 200
的構造 202
、的機製 204
女性生殖器的構造 206
的構造 208
排卵、月經的機製 210
受精、懷孕的機製 212
胎兒成長的過程 214
乳房的構造 216
荷爾濛的機製 218
作者介紹
梶原哲郎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名譽教授。1962 年畢業於日本新瀉大學醫學部,曾任職於日本社會保險琦玉中 央醫院、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第 二醫院等。1983 年擔任東京女子大學附屬第 二醫院外科教授,1988 年兼任藤田保健衛生大學教授,1998 年擔任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第 二醫院副院長,現為白山大道醫療機構常任理事。在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第 二醫院任期,緻力於以活性淋巴細胞療法治療癌癥,目前也在白山大道醫療機構推廣活性淋巴細胞癌癥診療法。
文摘
序言
《人體是如何工作的》[日]梶原哲郎,這本書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人體這個復雜而精妙的宇宙中暢遊。我特彆想分享的是,作者在講解神經係統時所展現齣的深刻洞察力。他不僅僅介紹瞭大腦、脊髓和神經的結構,更重要的是,他詳細闡述瞭神經信號是如何産生、傳遞和處理的。我至今還記得他描繪的動作電位産生過程,鈉離子和鉀離子的進齣,是如何在神經細胞膜上引發一係列的電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一個沿著神經縴維快速傳遞的“電脈衝”。這種對“信息傳遞”的細緻描述,讓我對思維、意識以及我們如何感知世界有瞭全新的理解。他還會談到,不同的神經遞質在腦內扮演的角色,比如多巴胺與快樂和運動有關,血清素則影響情緒。他還將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如何通過神經通路傳遞到大腦,以及大腦是如何將這些信息進行整閤、分析,並最終做齣反應的過程,描繪得條理清晰。我開始意識到,我之所以能做齣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能夠思考、能夠感受,都是神經係統在幕後默默地工作,進行著海量的計算和指令分發。這本書讓我對“自我”有瞭更科學的認知。
評分[日]梶原哲郎的《人體是如何工作的》,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得以窺探人體這個“生命機器”的精密運作。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內部環境的維持”這一概念的深刻闡釋所吸引。梶原先生在講解體溫調節、血糖平衡、水平衡以及酸堿平衡時,用瞭大量的篇幅。他解釋瞭身體是如何通過齣汗、血管舒張收縮來維持穩定的體溫,又是如何通過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來調節血糖水平,以確保大腦和身體各器官有充足的能量供應。他還提及瞭腎髒在維持體液平衡和清除廢物方麵的重要作用,以及肺髒和腎髒是如何協同工作,維持血液的酸堿度的。這種對“穩態”的強調,讓我深刻理解到,生命之所以能夠持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身體內部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這種恒定的內部環境,就像是為各種生命活動提供瞭一個溫床,讓它們能夠高效有序地進行。他甚至會提到,當這些平衡被打破時,例如在發燒、糖尿病或脫水的情況下,身體會經曆怎樣的不適,以及可能會引發的健康問題。這種對“平衡”的重視,也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瞭更多的反思。
評分[日]梶原哲郎的《人體是如何工作的》,這本書就像一幅巨大的、動態的生命畫捲,每一筆都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和藝術的美感。我在這本書中,最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於“生長與發育”這一主題的探討。梶原先生在講解胚胎發育、兒童成長以及細胞的更新與修復時,展現齣瞭對生命周期過程的深刻理解。他不僅僅描述瞭受精卵如何分裂、分化,最終形成一個復雜的有機體,更重要的是,他解釋瞭在這個過程中,各種基因是如何調控細胞的生長和行為,以及信號分子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還可以“看見”,在胚胎發育的早期,細胞是如何精確地遷移、組織,形成各種組織和器官的雛形。在兒童成長的章節,他提及瞭生長激素的作用,以及骨骭綫如何決定我們的身高。甚至在成年期,身體也並非靜止不變,細胞也在不斷地更新和修復,例如皮膚細胞的脫落和新生,傷口的愈閤,這些都離不開細胞的持續增殖和分化。這種對“生命延續”和“生命更新”的描述,讓我對生命的力量充滿瞭敬畏。這本書讓我明白,生命不僅僅是生理功能的維持,更是一個不斷生長、發展和更新的宏大敘事。
評分這本《人體是如何工作的》[日]梶原哲郎,早在拿到書之前,我就對人體這個宏大的主題充滿瞭好奇。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精美的插畫,它們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插圖,而是充滿生命力,仿佛能將我們帶入活生生的細胞世界,甚至穿梭於血管之中。梶原哲郎先生的文字,一開始讀起來似乎有些學術,但很快,我便被他那種嚴謹又不失趣味的講解方式所吸引。他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解剖學名詞,而是循序漸進,從最基本的功能單元——細胞,開始講述。我記得其中一段講到細胞如何進行新陳代謝,如何獲取能量,那些復雜的生化反應在他筆下變得清晰可見,仿佛我能親眼看到綫粒體在辛勤地工作,ATP分子在傳遞能量。他對不同細胞類型的區分,以及它們各自承擔的獨特使命,也描述得細緻入微。例如,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肌肉細胞的收縮能力,這些特性是如何通過特定的細胞結構和分子機製來實現的,書中都有詳細的解釋。讀到這裏,我不再覺得人體隻是一個由器官組成的機械裝置,而是由無數個高效運轉的微小生命體所構成的精密係統。這種從微觀到宏觀的視角,極大地拓展瞭我對生命的認知。即便是在閱讀一些關於免疫係統的內容時,那些復雜的免疫細胞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一開始也讓我有些暈頭轉嚮,但隨著梶原先生的深入剖析,我逐漸理解瞭T細胞、B細胞是如何協同作戰,抵禦外來病原體的。他用生動的比喻,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即使是像我這樣沒有醫學背景的讀者,也能茅塞頓開。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為什麼”和“如何”。它教會瞭我,人體每一個看似微小的運作,背後都蘊含著令人驚嘆的智慧和設計。
評分《人體是如何工作的》[日]梶原哲郎,這本書就像一個全息投影,把我們體內那個由億萬個微小部件構成的復雜宇宙,一點一點地展現在眼前。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復雜生理過程時,總能找到一個絕佳的切入點,讓那些晦澀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例如,他講解血液循環時,並沒有一開始就堆砌名詞,而是將血液比作身體裏的“快遞員”,將氧氣、營養物質、激素等“貨物”精準地運送到需要的“客戶”——身體的各個細胞。他還詳細描述瞭心髒是如何像一個高效的“水泵”,不知疲倦地將血液泵嚮全身,而血管則構成瞭龐大而精密的“運輸網絡”。我對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功能區分,以及血液在其中流動的方嚮和壓力,都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讓我驚奇的是,他還會提及血液中各種細胞的功能,紅細胞如何攜帶氧氣,白細胞如何對抗病原體,血小闆如何止血。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迴到宏觀的講解模式,讓我覺得非常過癮。讀到這裏,我不再隻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開始主動思考,我的身體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這些“快遞員”們是如何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高效工作的?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個良師益友,引領我不斷探索身體的奧秘。
評分《人體是如何工作的》[日]梶原哲郎,這本書真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我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個龐大的、活生生的生物實驗室。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人體各個係統之間聯動性的深刻闡述。梶原先生沒有將人體孤立地看待,而是強調瞭各個器官係統是如何相互依存,共同維持生命活動的。比如,當他講解消化係統時,他不僅僅描述瞭食物是如何被分解和吸收的,更重要的是,他將這個過程與循環係統、神經係統甚至內分泌係統聯係起來。他會解釋,當食物進入腸道後,腸壁的神經會發齣信號,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同時,吸收的營養物質如何被血液帶走,運送到全身各處。這種跨係統的講解方式,讓我對人體的整體性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開始意識到,我們所感受到的飢餓、飽腹,不僅僅是胃部的信號,更是大腦、激素和消化道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閱讀關於呼吸係統時,我也體會到瞭這一點。氧氣是如何進入肺部,如何擴散到血液中,然後又如何被血液運輸到全身的細胞,以及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被運迴肺部並排齣體外。他甚至會提到,當我們在劇烈運動時,身體會如何自動調節呼吸頻率和深度,以滿足增加的氧氣需求。這種精密的反饋機製,讓我不得不驚嘆於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對“生命”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生理知識的堆砌,而是對一個復雜、動態、協同工作的生命體有瞭更為全麵的感知。
評分[日]梶原哲郎的《人體是如何工作的》是一本我近期讀到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普讀物。它讓我對“生命”這個詞有瞭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想強調的是,書中對於“時間”在人體運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扮演的角色,給我的啓發。梶原先生在介紹生物鍾、晝夜節律以及細胞周期時,用瞭大量的篇幅。他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疲倦,為什麼睡眠如此重要,以及晝夜節律紊亂會對我們的健康産生怎樣的影響。我還記得他講到,我們的身體並不是一個恒定不變的實體,而是在不斷地進行著周期性的變化,從細胞的分裂與更新,到激素水平的波動,再到睡眠與清醒的循環,無一不體現著時間的規律。這種對“動態平衡”的強調,讓我意識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僅是吃得健康、動得適度,更要順應身體的自然節律。書中還涉及瞭關於衰老的一些討論,雖然篇幅不長,但卻讓我對生命的有限性有瞭更理性的認識。他並沒有迴避衰老這個話題,而是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瞭細胞損傷、端粒縮短等原因,讓我們明白衰老是生命過程的一部分,而我們能做的,是盡可能地延緩它,並以更健康的方式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這種科學而不失溫情的敘述,讓我對生命的看法更加豁達。
評分[日]梶原哲郎的《人體是如何工作的》,這是一本真正讓我“看見”自己身體內部運作的書。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作者不僅僅滿足於描述“是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和“如何”。在關於能量代謝的部分,我原本以為就是簡單地“吃東西補充能量”,但梶原先生卻將食物中的碳水化閤物、脂肪、蛋白質是如何在體內經過一係列復雜的生化反應,最終轉化為ATP,為細胞提供能量的過程,描繪得淋灕盡緻。他解釋瞭糖酵解、剋雷布斯循環和氧化磷酸化這些看似高深的生物化學過程,如何通過簡潔的圖示和形象的比喻,變得易於理解。我甚至能“想象”到,當我在跑步時,我的肌肉細胞是如何以極快的速度消耗葡萄糖,並通過有氧呼吸來産生大量的能量,以支持我的運動。這種對內在機製的深入探究,讓我對身體的每一個細微運作都充滿瞭敬意。而且,他還會提及,當能量攝入過多或過少時,身體會如何儲存脂肪,或者如何分解肌肉來獲取能量。這種對人體能量平衡的探討,讓我對減肥和健康飲食有瞭更科學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身體的運作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和精妙得多。
評分《人體是如何工作的》[日]梶原哲郎,這是一本讓我對生命充滿瞭敬畏之情的科普巨著。它讓我明白,我們所擁有的健康,是身體內部無數精巧機製共同協作的結果。我特彆想強調的是,書中關於“運動係統”的章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梶原先生不僅僅介紹瞭骨骼、肌肉和關節的結構,更重要的是,他詳細描述瞭肌肉是如何通過收縮和舒張來産生運動的,以及骨骼和關節是如何協同工作,為身體提供支撐和動力。他會提及,當我們抬起手臂時,是哪些肌肉群在協同發力,它們又是如何通過神經信號的精確控製來完成動作的。我還記得他關於“力量”和“耐力”的討論,以及不同類型的肌縴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種對“動作的實現”的深入剖析,讓我對自己身體的每一個細微動作都充滿瞭好奇。我開始意識到,每一次行走、每一次跳躍、每一次揮手,背後都蘊含著一個復雜而精密的生物力學過程。他還提及瞭運動對身體的益處,不僅僅是增強肌肉力量,更是對心血管係統、神經係統都有積極的影響。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鍛煉的機會,更加感恩身體能夠賦予我行動的能力。
評分最近拜讀瞭[日]梶原哲郎的《人體是如何工作的》,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認識自身的一扇全新大門。它所描繪的人體,不再是教科書上那些冰冷、靜態的圖譜,而是充滿活力、瞬息萬變的奇妙機器。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感覺器官的章節,梶原先生將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通過深入淺齣的方式一一剖析。他不僅僅介紹瞭眼睛的結構,更讓我明白瞭光綫是如何轉化為電信號,並被大腦解讀成我們所看到的色彩和形狀的。耳蝸裏那些精密的毛細胞,是如何感知聲波的震動,並將聲音傳遞給大腦的,這些都讓我感到無比神奇。甚至對味蕾如何區分甜、酸、苦、辣、鹹,以及嗅覺受體如何識彆各種氣味,都有詳盡的描述。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將這些感覺信息是如何與我們的情緒、記憶和決策聯係起來的,也做瞭相當的探討。比如,某種氣味可能會勾起一段塵封的記憶,或者某種聲音會讓我們感到愉悅或不安。這種將生理功能與心理體驗相結閤的講解,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共鳴。我開始反思,我們每天通過這些感官接收到的海量信息,是如何被大腦處理和整閤的,又是如何塑造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和體驗的。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體,更加敬畏生命的奧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