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活學活用社交心理學
定價:36.80元
作者:王月升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804253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社交是一種社會活動,作為社會人,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的人打交道,因此,懂得社交心理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十分重要。
《活學活用社交心理學》從舉止禮儀、說話技巧、氣場提升、為人處事、談判應酬等多個方麵進行闡述,對生活中可能齣現的種種社交心理做瞭具體地分析,並提供齣*簡便實用的應對技巧。內容豐富,語言清新明快,側重實用,希望能夠幫助大傢找到新的自我定位,讓每個人都能輕鬆掌握社交心理學,不用再為社交發愁。
內容提要
目錄
序篇 你有人際關係方麵的煩惱嗎
人際關係問題,你是否很煩憂 002
不好意思開口和人說話 003
難以與人建立親近的關係 004
有些人身邊總是紛爭不斷 006
篇 初 識
第01章 相遇相識,人際關係從初次見麵時開始 010
請相信印象的神奇魔力 010
韆萬不要忽視瞭自己的外錶 012
讓微笑時刻掛在你的臉上 014
初次見麵,請注意你的口頭禪 016
你知道如何開始一個話題嗎 019
第02章 舉止禮儀,你的風度決定你形象的高度 022
送齣真誠問候,為自己的形象加分 022
守時,社交中基本的禮貌 024
交換名片,交往的關鍵一步 026
握手的禮儀是從掌心開始的交流 028
重視對方,請先記住他的名字 030
第03章 讀懂對方,透過細節看清真實的他和她 033
小的習慣動作能看齣一個人的性格 033
透過妝容,看齣你想瞭解的對方 035
懂得試探,掀開對方的心思 037
透過破綻,巧妙識破對方謊言 039
第04章 悅心言語,懂心理會寒暄纔能討人喜歡 042
記得多說謝謝,感激也是一種贊美 042
寒暄很重要,它是交往的敲門磚 044
稱呼恰當,彆人纔會喜歡你 047
說場麵話,為交際添光加彩 049
恭維話說到位,溝通簡單又有效 051
真誠錶達,語言更入人心 054
第05章 提升氣場,展現纔華與能力去吸引對方 056
坐擁強大氣場,你需要自信 056
遇事不慌,把鎮定當做習慣 058
擊中要害,把話說到點子上 060
適度高調,吸引更多注意力 062
一個有追求的人更有魅力 064
第二篇 交 往
第06章 心明眼亮,學一些結交益友的心理策略 068
益友還是損友,請你先分清楚 068
知己如珍寶般珍貴,請務必珍惜 070
時常問候,感情需要用心經營 073
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075
第07章 把握分寸,說話做事點到為止不傷人心 077
嘲笑易傷人,彆做貶低自己的事 077
處處揭人短,是沒素質的體現 079
小心傷人心,開玩笑要有底綫 081
觸碰他人隱私的話,韆萬不能說 083
第08章 和氣生財,給彆人留麵子給自己留退路 086
先贊美幾句,批評的效果會更好 086
拒絕時要委婉,適當用點小策略 088
主動化解矛盾,解開心靈的疙瘩 090
得理也饒人,日子就會一團和氣 092
第09章 巧裝糊塗,社交場上的來往不必太算計 095
大事不糊裏糊塗,小事不過分計較 095
留點瑕疵,犯點小錯更可愛 097
適當裝傻,不必事事刨根問底 099
0章 應變,靈活變通纔能做到左右逢源 102
知進退是一種靈活的應變智慧 102
懂得應變的人處事更順暢 104
有愛的謊言,你需要說齣口 106
方圓配閤,你的人生就會左右逢源 108
第三篇 策 略
1章 自我推銷,大膽秀齣自己纔能抓住機遇 112
提升自己,讓他人對你颳目相看 112
想脫穎而齣,先打造好自己的形象 114
毛遂自薦,讓貴人快點看到你 116
懂得自誇,“好酒也怕巷子深” 118
2章 有所保留,任何時候都不丟掉防人之心 121
彆隨便和人交心,保持應有的警惕 121
嘴上把好門,關係再近說話也要有分寸 123
小心被利用,不可泛濫同情心 125
眼明心亮,看清周邊的小人 127
3章 對癥,求人辦事先從對方心理入手 130
巧妙磨人,讓他樂意幫助你 130
瞭解對方的喜好,看人下話碟 132
利用同情心,求人辦事好說話 135
腦袋靈活一點,問題纔會更簡單 137
4章 儲備人脈,禮尚往來學會積纍關係資本 139
相信你的熱情會打動對方 139
點滴積纍,建立你的人脈圈 141
自己更有價值,他人纔會更喜歡你 143
多交朋友,擴大你的交際圈 145
分享人脈,讓“一”變成“多” 147
5章 修復關係,悅納他人不為裂痕嫌隙煩憂 150
矛盾不用怕,幽默來幫你化解 150
錯瞭,那就真誠地說一句“對不起” 153
及時化解矛盾,打開彼此的心結 155
求同存異,容下生活中的不同點 157
第四篇 職 場
6章 職場心機,百試百靈的實用心理小技巧 162
錶揚下屬,讓關係更進一步 162
培養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的性格 164
會靈活做人,纔能人見人愛 167
步步推進,巧用登門檻效應 169
7章 小心陷阱,與人相處避開雷區護好自己 172
主動承認錯誤,以免自己孤立無援 172
不依賴他人,獨立的你更 174
遠離長舌婦,以免被陷害 177
同事可做盟友,但不能做死黨 179
謹慎一點,躲開愛挑撥是非的人 181
8章 談判應酬,妥善進退練就人見人愛本領 184
拿下關鍵人物,談判自然水到渠成 184
談話禮在先,有禮走天下 186
投石問路,善用試探性提問 188
9章 商務往來,真誠相交得人心方能得客戶 191
講誠信,贏得對方長久的信賴 191
利益互補,共贏讓彼此交往更順暢 193
為對方著想,對方纔能相信你 196
不爭之爭,纔是爭之上上策 198
第20章 提升自我,競爭力永遠是你的核心價值 202
競爭意識,時刻都不能忽略 202
用心工作,是提升自我的前提 204
把小事當成大事做,你纔能更 207
精益求精,韆萬彆馬虎糊弄 209
多充電,時刻跑在彆人的前麵 211
參考文獻 214
作者介紹
王月升,江西撫州人,撫州素稱文獻之邦,名人輩齣。王月升現任全球贛商會執行會長,虎門電影集團《名人飯局》電影聯閤齣品人。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就像一本精美的工具箱,裏麵裝滿瞭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問題的實用“工具”。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認知失調”的講解,它讓我明白,為什麼人們在做齣某個決定後,會努力去閤理化自己的選擇,即使這個選擇並不完美。這在處理伴侶之間的爭執時尤為有用,我學會瞭不去糾結於眼前的對錯,而是去理解對方為何會堅持自己的立場,他們可能正在經曆某種“認知失調”,需要通過捍衛自己的觀點來維持內心的平衡。書中還深入探討瞭“社會認同”的力量,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傾嚮於模仿他人的行為,尤其是在群體中,這種“隨大流”的心理會得到怎樣的放大。這讓我對一些集體行為的解讀有瞭新的視角,也讓我反思自己在團隊閤作中,是否過於容易受到群體意見的影響。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具有啓發性,他鼓勵讀者將書中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並且提供瞭許多思考題和練習,讓我能夠主動地去觀察、去實踐、去驗證。我發現,當我開始有意識地運用書中的一些技巧,比如在溝通時更加注重傾聽和反饋,或者在錶達意見時更加注意措辭和時機,我與他人的溝通效率明顯提升,人際關係也變得更加融洽。這本書讓我相信,社交能力並非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的。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遠不止於理論知識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把開啓人際交往奧秘的鑰匙,讓我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那些隱藏在日常對話、微小錶情背後的深層心理活動。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一種全新的視角所吸引。作者並非枯燥地羅列心理學概念,而是用極其生動、貼近生活的案例,將那些原本抽象的理論具象化。讀到關於“首因效應”的部分,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自己初次與某位同事見麵時,因為一個不經意的微笑而獲得的後續善意,那種“第一印象”的神奇力量,此刻被解釋得淋灕盡緻,讓我恍然大悟。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非簡單地介紹現象,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現象背後的心理機製,例如,在分析“從眾心理”時,我看到瞭群體壓力如何悄無聲息地影響個體的決策,尤其是在信息不確定或存在權威人士引導的情況下,個體更容易放棄獨立判斷。這讓我不禁反思自己過往的一些行為,是否也曾受到這種無形力量的裹挾。作者的語言風格也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趣味性,讀起來毫不費力,反而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閑談,聽他分享人生智慧。這本書讓我明白,社交並非一場場精心策劃的錶演,而是一門需要細緻觀察、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的藝術。它讓我對人性的復雜與微妙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接下來的每一次人際互動充滿瞭期待和信心。
評分老實說,起初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並沒有那麼高,總覺得“社交心理學”這類題材的書籍,無非是換著花樣講些人際交往的“潛規則”。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並非教你如何“套路”彆人,而是引導你去理解“為什麼”這樣做會有效果。例如,書中對“互惠原則”的解讀,讓我意識到,給予和接受之間並非簡單的等價交換,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情感連接和信任建立。讀到關於“稀缺性效應”的部分,我聯想到瞭生活中那些“限量發售”的商品為何如此受歡迎,不僅僅是因為物質本身,更是因為那種“錯過就沒瞭”的緊迫感激發瞭我們的購買欲望,這種心理在人際關係中同樣適用,懂得適時適度的“保持距離”或“製造驚喜”,反而能提升對方的重視程度。作者在闡述觀點時,常常引用心理學實驗的研究成果,但又避免瞭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而是用通俗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將復雜的實驗過程和結論呈現齣來,讓我能夠輕鬆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心理學原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教會我如何進行“自我覺察”,在理解他人的同時,也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行為模式和動機。我開始留意自己在不同社交場閤下的反應,嘗試去分析這些反應背後的心理原因。這種由外嚮內的探索,讓我收獲瞭前所未有的洞察力,感覺自己仿佛打開瞭另一個維度,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互動。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是一次深入靈魂的社交“體檢”。它並非提供一套完美的“人際交往秘籍”,而是邀請你去審視自己的社交“盲點”,並提供瞭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診斷工具”。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社會交換理論”的解讀,它讓我看到瞭,人際關係中的付齣與迴報,並非總是物質上的,更多時候是情感上的滿足、認可和歸屬感。當我理解瞭這一點,我纔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願意為瞭一份不確定的感情而付齣那麼多,那是因為他們從中獲得瞭一種無形的“迴報”。書中對“自我服務偏差”的解釋,也讓我大吃一驚,原來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將成功歸功於自己,而將失敗歸咎於外部因素。這種認知上的“濾鏡”,會如何影響我們對他人的評價,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都得到瞭深刻的揭示。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不像是一些“心靈雞湯”類書籍那樣空泛地鼓舞,而是用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案例,來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反思。他鼓勵我們去質疑,去探索,去發現那些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社交模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社交的升級”,對如何與人相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加自信地去麵對未來的每一次社交挑戰。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給我的衝擊是巨大的。它用一種極其坦誠而又充滿智慧的方式,剖析瞭人際交往中最令人睏惑的一些方麵。我一直以為,真誠和善良是維係關係的基礎,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僅僅依靠這些美好的品質是遠遠不夠的。書中關於“權力動態”的分析,讓我看到瞭在任何關係中,都存在著一種看不見的能量流動,瞭解這種動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也避免給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例如,在處理職場關係時,我曾一度睏惑為何自己的努力不被重視,這本書讓我明白,有時候,僅僅埋頭苦乾是不足夠的,還需要理解上級的期望,以及如何在組織架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此外,書中關於“情感操控”的章節,更是讓我警醒,它揭示瞭那些看似無害的言語和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怎樣的意圖。我開始更加留意那些試圖通過“內疚感”或“義務感”來控製他人的人,學會瞭如何識彆並保護自己免受這類操縱。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善於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闡述理論,讓那些枯燥的心理學概念變得鮮活起來,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本書讓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也更加微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