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
定價:69.80元
作者:田兆元,紮格爾,黃江平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20138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外民俗學者的研究論文集,從不同領域和視角來研究民族民間文化,展示瞭民俗學界外交流的新思想、新成果,促使一批學術新秀嶄露頭角。
內容提要
《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田兆元主編,是外民俗學者的研究論文集,從不同領域和視角來研究民族民間文化。本書主要欄目有:特輯:非遺圖譜研究、海洋文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民間文化研究、域外學人研究成果、青年學者園地等,展示瞭民俗學界外交流的新思想、新成果,促使一批學術新秀嶄露頭角。
目錄
捲首語
特輯: 非遺圖譜研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圖譜的編製實踐及理論建設蔡豐明
活態的文化傳承: 傳統節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概述李宏利
非遺資源視域下節日傳統的民俗資本化路徑蘇長鴻
編製民俗圖譜的必要性、構成要素與重點
——以手工紡織類非遺為例王海鼕
中國傳說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概述
畢旭玲
《白蛇傳》傳說圖譜編撰的原則餘紅艷
海洋文化研究
舟山群島與日本、韓國的船崇拜及其比較金濤
媽祖文化與産業發展之研究[颱] 蔡泰山
東海龍歌謠的藝術類型與特定場景金庭竹
颱灣現代海洋小說初探[颱] 蔣忠益[颱] 楊淑雅
從視域融閤談海洋文學的閱讀意義[颱] 柳秀英
城市文化研究
民間信仰、社會治理與公共文化建設
——以上海市三林鎮西城隍廟會為例黃江平
元代上海城市民俗概論程潔
民間文藝研究
《華山畿》愛情意蘊審美及故事發生地新證李金坤
論“亞魯王”的軍事謀略思想楊茂銳
中國香囊文化試探徐華龍
域外學術研究
對少數民族的移民與國際移民研究的一些反思
[英] 王富文
海外華人對春節的記憶與文化認同
——以印尼雅加達為例[印尼] 範麗波徐贛麗
在日華人華僑公墓與後土神信仰[日] 鬆尾恒一,徐銘(譯)
杜詩序說[日] 吉川幸次郎,孟偉譯
青年學者園地
兔兒神傳說和信仰馮瑤
盤古神話的母題探析
——以《三五曆紀》《五運曆年紀》文獻為依據謝靈君
中原地區迴族婚慶習俗探析
——以河南省武陟縣王李莊為個案程姍姍
南京剪紙傳承人訪談及相關思考張裕硃玫潔作者介紹
田兆元,1959年生,湖北宜都人,曆史學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海上風民族民間文化論壇創辦人。社會主要有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漢民族學會理事,上海曆史學會理事、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傢組成員等。著有《神話與中國社會》、《盟誓史》、《商賈史》、《文化人類學教程》、《神話學與美學論集》等多種,論文80餘篇。研究強調綜閤地、多學科交融地研究中國文化,理論文獻性與實踐應用性並重,長於社會與文化的互動研究,各類傳統組織構建的文化因素研究,對於商賈文化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係有獨特的理解,對於民俗文化資源及其開發問題頗多思考,人類學與民俗學的視角是其理解中國文化及其社會管理的主要關照方式。主要研究方嚮:民俗與地域文化研究,文化遺産資源與應用研究,神話學與民間文藝學研究。
文摘
序言
《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這本著作,從書名和作者信息來看,無疑是一部探討民族民間文化深度議題的學術性讀物。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展現人類社會豐富多樣性,以及不同群體在曆史長河中發展齣的獨特文化錶現形式的著作抱有濃厚興趣。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呈現齣一些鮮活的民族民間文化案例,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能夠通過具體的例子,讓我們觸摸到那些文化的脈搏。比如,關於某個民族獨特的節日習俗,其背後的象徵意義是什麼?關於某個地區的民間傳說,它又摺射齣這個民族怎樣的精神世界?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對民族民間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討論,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這些古老而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形式,究竟麵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學者們是否會探討一些創新性的保護和傳承模式?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們提供一種審視和理解文化多樣性的新視角,從而讓我們更加珍視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遺産,這一點讓我充滿期待。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和人文社科領域有著長期關注的讀者,我對《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這本書充滿瞭好奇。從書名和作者陣容來看,它似乎是一部集結瞭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共同探討民族民間文化深刻內涵的著作。我尤其對田兆元、紮格爾、黃江平這幾位學者在各自研究領域的成果頗為期待,他們能夠帶來怎樣的獨到見解,對於我們理解當今社會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又有著怎樣的啓示,這一切都讓我心生嚮往。我設想這本書的內容會涉及到對一些具體民族的深入考察,或許是關於他們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節日慶典,亦或是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如音樂、舞蹈、戲劇等。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揭示文化背後邏輯和演變過程的論述,比如,在曆史的長河中,這些民族民間文化是如何與其他文化發生碰撞、融閤,又如何形成自身獨特的特徵。在閱讀過程中,我希望能夠獲得一些關於文化研究方法的啓發,瞭解學者們是如何進行田野調查、文獻研究,以及如何將這些繁雜的資料梳理成清晰而有說服力的論點。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較研究,那就更具價值瞭,通過對比不同民族民間文化的異同,或許能讓我們對人類文明的豐富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部書的內容似乎非常引人入勝,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對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情有獨鍾的讀者來說。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探討不同民族獨特生活方式、傳統習俗以及口頭文學等方麵的書籍,而《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聽起來正是我所期待的那一本。書名中的“論壇”一詞,預示著這可能是一個匯集瞭多位專傢學者觀點的集結號,他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對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深度剖析,這無疑能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解讀。想象一下,在一個溫暖的午後,手捧這本書,沉浸在遙遠部落的古老歌謠中,或是跟隨作者的筆觸,領略某個少數民族精湛的手工藝,那種感覺該是多麼美妙。我特彆期待其中能夠探討文化傳承的議題,在現代化浪潮衝擊下,這些珍貴的民族民間文化是如何得以延續,又麵臨著哪些挑戰,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同時,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生動的案例和具體的圖片,那就更完美瞭,那樣我不僅能“聽”到,還能“看”到,更能“感受”到那些鮮活的文化生命力。這本書的編排和選題,我感覺會非常具有學術深度,但又不失可讀性,能夠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走進民族民間文化的奇妙世界,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評分對於《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這本書,我抱有極大的期待,因為它似乎是走進中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世界的一扇窗口。我一直相信,最能體現一個民族靈魂和情感深度的,往往就藏在他們的民間文化之中。我設想這本書會包含一係列精心挑選的文章,每一篇都像是一次深入的民族文化之旅。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涉及一些關於不同民族的口頭傳統,例如神話故事、英雄史詩、諺語俗語等,它們不僅是語言的瑰寶,更是承載著民族的集體記憶和智慧。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有對少數民族的物質文化,如服飾、建築、手工藝品的詳細介紹,以及這些物質文化是如何與民族的精神信仰、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在閱讀過程中,我希望能從作者的筆下感受到那些鮮活的文化氣息,仿佛能聽到悠揚的民族歌謠,看到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觸摸到古老的木雕石刻。這本書如果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化傳承的復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與民族民間文化對話的可能,那它就具有非凡的意義。
評分拿到《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便是它極有可能成為我近期閱讀計劃中的重中之重。我一直認為,真正理解一個國傢或一個地區的文化,離不開對其民族民間文化的深入瞭解。這本書的標題“民族民間文化論壇”就傳遞齣一種開放、多元的討論氛圍,仿佛邀請讀者一同參與到這場關於文化遺産的對話之中。我猜想,書中會包含一係列由不同學者撰寫的文章,每一篇都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專題研究,但又共同指嚮民族民間文化的宏大主題。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正在消失的傳統技藝或習俗,以及學者們是如何嘗試記錄和保護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的。例如,某些瀕臨失傳的民歌、舞蹈,或是獨特的建築風格,如果能在書中得到詳盡的介紹和分析,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同時,我希望作者們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現象的描述,更能深入到文化産生的土壤,探討其背後的社會、經濟、地理以及曆史成因。對年輕人而言,如何認識和傳承民族民間文化,以及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與傳統文化的連接點,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議,那將更顯其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