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機器對機器(M2M)通信技術與應用
定價:29.00元
作者:(德) 阿剋塞爾·格蘭仕, 奧利弗·榮格著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118073874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現代通信工具的發展促使我們生活的社會飛速前進。交流與溝通不僅僅存在於人類之間,科技的發展使得另一種交流形式應運而生:機器對機器通信(MachioMachine,M2M)。通過機器對機器通信解決方案的應用,企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節約時間以及提高競爭力。
阿剋塞爾·格蘭仕、奧利弗·榮格在書中介紹瞭這種新型交流模式帶來的流程簡化和相應的M2M技術解決方案,例如,可防止車禍發生的車輛對車輛通信係統。
此外,M2M技術也是很多其他領域的創新基礎,例如,它能夠應用於傢庭防盜,可在盜竊發生的時間自動嚮安全中心和房主發送警報。
M2M通信技術是提高現代工業生産水平和經濟效率不可或缺的手段,而這也正是本書要傳達的內容。
目錄
概述
章M2M市場導論
互聯經濟中的一天
M2M世界中的市場
第2章 M2M市場的商業模式
網絡決定市場行為
模糊的行業邊界
M2M試用率管理
剋服閤作問題
客戶期望管理
使用價格策略
利用互補優勢
應用網絡戰略
第3章 建築管理和能源管理
智能傢居、智能電網和智能電錶
發展現狀
預測和前景
新型M2M輔助服務
第4章 交通管理和“Car2X”
如果交通工具可以進行交流
發展現狀
預測和前景
行政手段的M2M標準化
第5章 金融服務和移動支付
究竟什麼是移動支付
發展現狀
預測和前景
橫嚮M2M集成
第6章 貿易和物流
為什麼要在物流中應用M2M
發展現狀
預測和前景
縱嚮M2M集成
第7章 電動車和電動汽車
M2M式驅動和“加油”
發展現狀
預測和前景
新的M2M商業模式
第8章 結論
AnmerkUngen
注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和術語的統一性處理得相當到位,這對於閱讀技術專著至關重要。我個人對於這種跨學科、技術深度很高的書籍,最怕的就是術語混亂或者定義不清晰,導緻理解上的偏差。格蘭仕和榮格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從一開始就為M2M生態係統中的關鍵概念——比如“終端設備異構性”、“安全錨點”、“數據聚閤網關”等——設定瞭清晰的邊界和標準的描述方式。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行業應用案例的剖析,比如智能電錶、遠程資産監控和車載信息係統這幾個領域的介紹。這些案例並非簡單的功能羅列,而是深入到瞭特定應用場景對通信質量、延遲和成本的權衡與取捨。比如,書中分析瞭為什麼在某些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工業控製場景中,傳統的TCP/IP協議棧在M2M優化後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利用更輕量級的UDP或專有協議來提高效率。這種從具體應用痛點反推技術解決方案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代入感,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復雜的通信原理是如何服務於商業需求的。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廣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對於我這樣的偏嚮軟件架構的讀者來說,閱讀起來需要付齣更多精力去消化那些偏嚮物理層和鏈路層的細節。不過,即使是那些我暫時不需要深入鑽研的底層細節,也能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認知,幫助我更好地與網絡工程師進行有效溝通。讓我覺得驚喜的是,書的最後部分對未來M2M技術發展趨勢的預測,特彆是結閤瞭5G的增強型機器類通信(eMTC)和超可靠低延遲通信(URLLC)的融閤,描繪瞭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未來藍圖。作者們並沒有停留在現有技術的介紹,而是探討瞭下一代網絡如何解決當前M2M麵臨的頻譜效率和延遲瓶頸問題。這種前瞻性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迴顧過去和描述現在,更是指引未來的方嚮。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爬上瞭一座高山,雖然過程有些艱辛,但登頂後視野確實開闊瞭不少,對整個行業的脈絡有瞭更清晰的把握。
評分我這本書的購買動機主要源於對新興無綫技術的學習熱情,我對未來萬物互聯的場景非常感興趣,而M2M正是這個宏大圖景的基石。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宏大,它不僅僅關注“如何連接”,更深入探討瞭“如何安全、經濟地連接”。在安全章節部分,我印象尤為深刻,作者們詳細闡述瞭從SIM卡級彆的身份驗證到端到端加密通信的整個安全鏈條的構建。在當前網絡安全日益成為焦點的大環境下,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我發現書中對不同安全協議(如TLS/DTLS在資源受限設備上的裁剪和優化)的比較分析非常到位,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參考框架。此外,書中對M2M網絡管理的討論也很有啓發性,尤其是在大規模設備部署後的生命周期管理、固件空中升級(FOTA)的機製設計上,提供瞭許多前瞻性的思考。雖然我目前的工作重點不在底層網絡安全,但閱讀這些內容,讓我對未來項目的設計必須內建安全機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避免瞭後期打補丁的窘境。
評分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的篇幅和專業性對初學者來說可能有些勸退。它不是那種可以在通勤路上快速翻閱的讀物,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通信理論基礎,例如對OSI七層模型、基礎的無綫信道衰落理論有所瞭解。然而,正是這種對基礎知識的假設和深入,使得它成為瞭一本真正有價值的參考書。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M2M平颱(Middleware)架構的部分,作者們詳細剖析瞭數據路由、協議轉換和狀態管理的最佳實踐。他們強調瞭如何設計一個可擴展、高可用性的M2M服務器集群來應對數百萬甚至上億連接的挑戰,這比很多市麵上的平颱介紹都要務實得多。其中關於“連接中斷後的數據重傳策略”和“異構網絡下的會話保持機製”的論述,非常具有操作指導性。這本書為我後續搭建我們公司自己的M2M集成平颱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和工程參考,讓我避免瞭許多可能在初期設計階段就犯下的嚴重錯誤。
評分這本《機器對機器(M2M)通信技術與應用》真是本大部頭,光是翻開目錄就感覺要啃好一陣子。我主要是衝著書裏關於物聯網(IoT)底層技術實現的那部分去的。市麵上關於M2M和IoT的書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概念介紹和高層架構的描繪上,缺乏對實際通信協議棧、底層數據鏈路管理和功耗優化策略的深入剖析。我特彆關注瞭書中對不同接入技術,比如NB-IoT、LTE-M以及傳統2G/3G網絡在M2M場景下性能對比的論述。作者們似乎非常注重理論的嚴謹性和工程實踐的結閤,從信號處理到網絡層協議的細節都有所涉及,這對於一個想深入理解M2M終端如何高效、可靠地與雲平颱進行數據交換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資源。讀下來能感受到兩位德國作者嚴謹的工匠精神,每一個技術點的闡述都力求麵麵俱到,甚至連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邊緣情況和兼容性問題都有所提及。雖然有些章節的數學推導略顯復雜,但正是這種深度,讓這本書超越瞭普通的入門指南,更像是一本技術手冊。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解決目前項目中遇到的一個關於低功耗設備長期在綫穩定性的瓶頸問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