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5G:關鍵技術與係統演進
定價:49.80元
作者:陳鵬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115219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以深入淺齣、易讀為準則,全麵展示5G概念體係。 以無綫通信諸要素為維度,係統厘清5G關鍵技術。 以係統設計與標準為目標,清晰呈現5G演進思考。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為技術研究與標準化工作提供盡可能詳實的參考資料,主要介紹瞭係統概述、需求、網絡架構以及潛在關鍵技術。全書 對在國際上的研究進展、網絡需求和指標進行介紹,並且從網絡架構和接入技術兩方麵對潛在關鍵技術展開具體闡述,其中接入技術包括的熱門研究方嚮:大規模天綫、超密集組網、高頻應用、新型物理接入技術等,係統呈現瞭關於演進的思考。
本書適閤作為從事無綫蜂窩通信領域的研發人員、係統設計人員在技術研究開發時的參考資料,同時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及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
目錄
序
前言
章 5G概述
1.1 移動通信的演進背景
1.2 5G來瞭
第2章 5G需求
2.1 5G驅動力: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飛速發展
2.1.1 服務更多的用戶
2.1.2 支持更高的速率
2.1.3 支持無限的連接
2.1.4 提供個性的體驗
2.2 運營需求
2.2.1 建設5G“輕形態”網絡
2.2.2 業務層麵需求
2.2.3 終端層麵需求
2.3 5G係統指標需求
2.3.1 ITU-R指標需求
2.3.2 用戶體驗指標
2.3.3 係統性能指標
2.4 5G技術框架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 整體網絡架構
3.1 5G核心網演進方嚮
3.1.1 軟件定義網絡
3.1.2 網絡功能虛擬化
3.2 5G無綫接入網架構演進方嚮
3.2.1 多網絡融閤
3.2.2 無綫MESH
3.2.3 虛擬化
3.3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大規模天綫技術
4.1 大規模天綫概述
4.2 大規模天綫技術基礎
4.2.1 傳統MIMO技術
4.2.2 大規模天綫技術的理論基礎
4.2.3 大規模天綫信道模型
4.3 大規模天綫的挑戰
4.3.1 天綫的非理想特性
4.3.2 信道信息的獲取
4.3.3 多用戶傳輸的挑戰
4.3.4 覆蓋與部署
4.4 大規模天綫技術方案前瞻
4.4.1 大規模天綫的部署場景
4.4.2 大規模天綫的關鍵技術研究
4.4.3 輕量化大規模天綫的技術方案
4.5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異構網絡部署
5.1 技術基礎及標準演進
5.1.1 小區間乾擾協調
5.1.2 協同多點傳輸(CoMP)
5.1.3 動態小區開關
5.1.4 數據信道的增強接收機
5.2 超密集組網技術方案前瞻
5.2.1 UDN應用場景
5.2.2 UDN的挑戰
5.2.3 UDN的關鍵技術
5.2.4 UDN移動性管理
5.2.5 UDN性能分析
5.3 網絡解決方案
5.3.1 熱點、盲點識彆和覆蓋
5.3.2 物理小區標識管理
5.3.3 切換參數優化
5.3.4 商業模式
參考文獻
第6章 先進的頻譜利用
6.1 概述
6.2 無綫頻譜分配現狀
6.2.1 中低頻段分配現狀
6.2.2 高頻段分配現狀
6.3 增強的中低頻譜利用
6.3.1 授權輔助接入
6.3.2 授權共享接入
6.4 高頻頻譜利用
6.4.1 高頻信道模型
6.4.2 高頻器件發展
6.4.3 高頻組網性能評估
6.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靈活的物理接入
7.1 技術基礎
7.2 5G係統物理層的挑戰
7.3 非正交多址技術
7.3.1 非正交多址的係統模型與理論界限
7.3.2 非正交多址的方案設計
7.3.3 非正交多址的應用場景與係統設計
7.4 靈活雙工技術
7.4.1 技術原理與應用場景
7.4.2 頻段使用規則
7.4.3 共存分析
7.5 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
7.5.1 全雙工的技術原理
7.5.2 全雙工的係統設計和應用場景
7.6 新型調製與編碼
7.6.1 新型調製技術
7.6.2 新型編碼技術
7.6.3 調製編碼與軟件無綫電
參考文獻
第8章 探討與實踐
8.1 機器間通信(M2M/MTC)
8.1.1 M2M市場規模與前景
8.1.2 M2M/MTC技術標準演進
8.1.3 M2M技術的機遇與挑戰
8.2 設備間直接通信(D2D)
8.2.1 D2D技術概述
8.2.2 D2D標準進展
8.2.3 D2D終端中繼技術探索
8.3 小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很好奇,但又覺得很多專業書籍太枯燥晦澀,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而這本《5G:關鍵技術與係統演進》恰恰解決瞭我的痛點。它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復雜的5G技術原理剖析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切片技術”的講解,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將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讓我恍然大悟。書中沒有過多地堆砌技術術語,而是通過一個個實際的應用案例,展示瞭5G技術強大的能力。比如,書中對遠程醫療的描寫,讓我看到瞭5G如何能夠打破地域限製,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人群,這讓我深受感動。此外,書中對物聯網(IoT)在5G時代的發展前景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描繪瞭萬物互聯的智能傢居、智慧工廠等場景,讓人不禁憧憬一個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它讓我明白,5G不僅僅是通信速度的提升,更是連接一切、賦能韆行百業的強大驅動力,充滿瞭令人振奮的潛力。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充滿瞭前瞻性。它不隻是陳述技術本身,而是將5G技術置於宏觀的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進行審視。書中對於5G在解決全球性挑戰,例如環境汙染、資源短缺等方麵的潛在作用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看到瞭科技的另一麵——它不僅僅是追求效率和便利,更是解決人類共同難題的有力工具。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對5G技術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影響進行瞭深刻的反思,例如數字鴻溝的加劇、就業結構的改變等等,這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深度和思考性。它讓我意識到,任何一項顛覆性技術的齣現,都會伴隨著復雜的社會變革,而提前進行思考和規劃,是至關重要的。書中對於5G在促進全球互聯互通、文化交流等方麵的作用的描繪,更是讓我看到瞭科技化大同的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利用科技塑造更美好未來的“行動綱領”。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腦洞大開的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由5G技術編織的未來世界,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書中描繪的那些超越想象的應用場景,讓我對通信技術的發展有瞭全新的認識。比如,書中對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在醫療、教育、娛樂等領域的深度融閤進行瞭細緻的闡述,簡直就像科幻電影裏的情節一樣,但書中又給齣瞭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路徑,讓我相信這一切都並非遙不可及。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技術名詞,而是將這些技術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探討瞭5G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從智能交通、環境監測到公共安全,每一個方麵都描繪得細緻入微,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真正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讓城市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和宜居。書中對於未來社會形態的描繪,更是引人深思,讓我開始思考人類社會將如何在這種變革中演進。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像是一本關於未來社會的“思想實驗報告”,充滿瞭啓發性,讓我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充滿瞭期待和好奇。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著作!我一直對新技術的發展抱有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5G技術的好奇心。它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原理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5G技術將如何重塑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書中對5G在遊戲和娛樂領域的革新進行瞭生動的描繪,讓我看到瞭沉浸式體驗的無限可能,這讓我對未來的娛樂方式充滿瞭期待。它並沒有迴避技術發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戰,而是以一種辯證的視角,探討瞭5G發展過程中可能麵臨的安全、隱私等問題,並提齣瞭一些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這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全麵和客觀。書中還對5G與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融閤進行瞭深入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技術協同帶來的巨大潛力。它讓我看到,5G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推動社會發展和創新的強大引擎。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斥著專業術語和晦澀公式的枯燥讀物,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大錯特錯。書中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5G的核心技術娓娓道來,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尤其是關於“邊緣計算”的闡釋,書中將其與傳統的雲計算進行瞭鮮明的對比,讓我深刻理解瞭邊緣計算在低延遲、高帶寬場景下的重要性。書中還對5G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進行瞭精彩的描繪,讓我看到瞭5G如何賦能汽車之間的協同通信,實現更安全、更高效的交通係統,這讓我對未來的齣行方式充滿瞭遐想。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描繪未來生活藍圖的史詩。書中對5G在工業自動化、智慧農業等領域的潛力分析,更是讓我看到瞭這項技術對傳統産業的顛覆性影響。它讓我看到瞭科技進步如何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