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夏天,受戴季陶先生委托,梁思成与刘致平一起,应邀到广汉参与重修县志,承担了拍摄、测绘古建筑的任务,留下了广汉县(今四川省广汉市)的全套影像资料——城墙、会馆、文庙、武庙、公馆、书院、寺庙、道观、宗祠等,几乎囊括了城市的所有典型建筑。令人震撼的是梁思成拍摄的从广汉西门外去成都的大道上,前后五座鱼贯相连、极为壮观的牌楼,牌坊上装饰精美的故事浮雕清晰可见。
这些珍贵的照片一度不知所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首次较完整地公开了这批古建筑照片,再现中国古建筑之美。
百年之前,城墙、衙门、文庙、关岳庙、城隍庙、牌坊、奎星阁,曾是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恢宏的城墙环绕城池,蜿蜒的护城河保护城里的百姓;高大的牌坊上写满故事,是庄严的地理坐标,也是精神的华表;文庙祭祀孔子,奎星阁供奉魁星,古老的城市这才流淌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城隍庙俨然阴间的衙门,年迈的奶奶常常绘声绘色地讲起城隍爷拿人的故事,忠奸善恶在人们的敬畏中代代相传。
广汉一隅,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 通过《影子之城》,探讨中国城市布局,解读不同类别的建筑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主次关系,也勾勒出中国人与建筑的关系。
萧易,1983年生于江苏扬州,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现供职于《成都日报》副刊部,《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等专栏撰稿人。曾出版《古蜀国旁白》《唤醒纵目神》《纵目神时代》《金沙》《古城旧事》《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等专著,《空山——寂静中的巴蜀佛窟》于201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0年300本”精品书。
营造学社遗忘的560张照片 / 001
城池 城市的故事
雒城 / 019
衙署(县政府) / 026
文庙 儒家的殿堂
文庙 / 043
文昌宫 / 061
奎星阁 / 067
字库塔 / 076
湔江书院 / 082
会馆 移民的原乡
广东会馆 / 110
湖广会馆 / 126
黄州会馆 / 138
陕西会馆 / 150
江西会馆 / 165
四川会馆 / 171
三水镇会馆 / 182
民居 众生的住所
张氏庭园 / 216
商铺与民居 / 231
宗祠 家族的记忆
益兰祠 / 255
溪南祠 / 266
透龙祠 / 280
陈氏祠 / 287
黄氏祠 / 293
李吴氏祠 / 301
王氏祠 / 307
牌坊 道德的高地
石牌坊 / 324
桥梁 善良的回响
慈恩桥 / 346
众成桥 / 353
祠庙 众神的国度
城隍庙 / 371
关岳庙 / 389
东岳庙 / 401
娘娘庙 / 408
土地庙 / 416
寺院 佛陀的梵音
龙居寺 / 436
龙兴寺 / 450
金轮寺 / 463
开元寺 / 470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吸引人——一种深邃的、带有历史厚重感的色调,仿佛将人瞬间拉回那个遥远的年代。书名“影子之城”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让人好奇这座被“影子”笼罩的城市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梁思成这个名字,更是直接点燃了我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历史的兴趣。想到书名中包含着具体的年份“1939/1941年”,这让我预感到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着严谨的时间考证,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从遗忘的古建筑照片复原一座中国古城”,这句话更是直击人心,它承诺了一种“考古”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们有机会透过泛黄的照片,重新认识一座可能已经消失或被淡忘的古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照片是如何被发掘的,它们又承载了怎样的信息?作者萧易的名字,虽然不像梁思成那样家喻户晓,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品,通常意味着其内容质量有着一定的保证。我期待着作者能够以一种充满感染力的方式,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用文字和图像的力量,让这座“影子之城”重新焕发生机,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它不像许多介绍古代建筑的书那样直白,而是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似乎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影子之城”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了那些被时间遗忘、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的古老城池,它们曾经辉煌,如今却只剩下依稀的轮廓。梁思成先生的名字,则为这本书增添了巨大的分量,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他的视角和理解,无疑会给这本书带来独特的深度。而“1939/1941年的广汉”,这个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则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让我好奇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广汉这座城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留下了怎样的建筑痕迹。最让我期待的,莫过于“从遗忘的古建筑照片复原一座中国古城”这一部分。这说明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叙述,更充满了视觉的力量,通过那些可能已经模糊不清的老照片,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重新认识和理解一座古城的建筑之美与历史内涵。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史诗感。“影子之城”这个词,就足以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模糊的身影,那些曾经繁华如今却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印记。梁思成,这位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巨擘,他的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守护。而“1939/1941年的广汉”,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断面,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年代。我特别对“从遗忘的古建筑照片复原一座中国古城”这句话感到震撼。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展示,更是一种“挖掘”和“重塑”的过程。我脑海中浮现出作者在堆积如山的旧照片中,一丝不苟地辨认、考证,如同考古学家一般,在泛黄的影像中寻找线索,最终将一座失落的古城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需要何等的耐心、智慧和对历史的深情?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带我们领略到中国古建筑的宏伟与精巧,更让我们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无常。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藏盒。封面上的“梁思成”三个字,在我心中就代表着严谨、渊博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而“1939/1941年的广汉”,则勾勒出了一个具体的地理坐标和时间节点,这让我充满了探索欲。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广汉这座城市是怎样的景象?那些被“遗忘的古建筑照片”又会呈现出怎样令人惊叹的细节?作者萧易,似乎肩负着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使命——通过这些被时间遗忘的影像,去“复原”一座完整的中国古城。这种“复原”的过程,不仅仅是建筑的重建,更是一种历史的追溯,文化的挖掘。我猜想,作者在其中一定经历了无数次的资料搜集、比对和解读,如同侦探一般,从蛛丝马迹中拼凑出完整的画面。我想象着自己捧着这本书,看着那些照片,同时阅读着作者的文字,脑海中逐渐勾勒出古城的轮廓,感受着它的气息,甚至能听到曾经的喧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历史的亲密接触。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学术深度和人文关怀的书籍。书名“影子之城”所带来的意境,预示着它所探讨的主题并非是表面的繁华,而是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些被忽视的珍贵遗产。梁思成先生的名字,无疑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他一生对中国古建筑的痴迷与守护,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而“1939/1941年的广汉”这个具体的指向,则让我想象到,作者可能深入挖掘了那个时期关于广汉的珍贵影像资料。那些“遗忘的古建筑照片”,就像是沉默的证人,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从这些可能模糊不清、内容单一的照片中,抽丝剥茧,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古城形象的?这其中一定凝聚了作者大量的专业知识、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本书,让我感觉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在感受一个消失的时代,一段被遗忘的记忆,以及那些默默坚守传统文化的先行者们的身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