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影像纪年2016
定价:88.00元
作者:视觉中国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502997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16年是媒体大转变的一年:自媒体地兴起,每个摄影师、爱好者都是一线记者的时代来临了,摄影的门槛不断降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影像创作者。与此同时,公众号等新媒体一味追求10W 的阅读量,影像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关注影像和事实的人,对新闻真相的追寻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话题因为影像的存在变成公众关注的焦点;
回望2016年,那些影像依然刻骨铭心?是雾霾以排山倒海之势袭击京城,还是新疆的沙尘暴卷起数十米高的沙墙;是川普和希拉里的“深情对视”,还是朴槿惠和闺蜜的分崩离析;是趴在沙滩上死去的难民,还是喋血展馆的俄国大使;是科比金色的背影还是穆雷夺冠后的狂吼?经历岁月流转,史海沉沙,那些影像多年后依然能被称为经典?
我们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一天一天的挨过2106年。那些记忆,那些场景,会由影像而勾起回忆,哪些情感会籍由影像得以唤醒?
影像记录着每一个人,构建了公众记忆,并成为今人眼中一个时代的文化图景。摄影师执掌着光与影,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真相的传递,他们给予影像活力和想象力,并影响周围的人,影像的力量从来不受限于影像本身。
这本小画册,集中了全世界的500余位摄影师的作品。他们来自各大通讯社、媒体,包括GETTY图片社、路透社、法新社、CFP汉华易美、塔斯社、韩联社、英国国家通讯社、Splash、Corbis等等。让他们的辛勤劳动,带你用影像回望过去的一年。
内容提要
本书整合全球30余家知名媒体、通讯社、图片库的优质图片资源,汇集500余名中外摄影师的佳作,对2016年全年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这些图片并不陌生,它们有的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或主图位置,有的是华赛、荷赛、POYi全球年度图片等大赛的获奖作品。当我们回望过去这一年,回望这奔跑中的世界,希望这些影像能让我们的某些回忆更清晰,让我们的情感重新被唤醒。
“历史就在我眼前爆炸”,的摄影师在现场见证历史一刻;同样,的摄影师会在宏大叙事的片段里,记录时代变迁下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与际遇。(视觉中国总编辑柴继军)
目录
国际
体育
娱乐
时尚
历史
肖像
创意
作者介绍
视觉中国(Visual China Group)创立于2000年6月,是中国的视觉影像内容和整合营销传播服务提供商。视觉中国集团是以“视觉创造价值,视觉服务中国”为愿景的A股互联网文化创意上市公司。视觉中国以“视觉内容与服务”、“视觉整合营销传播”、“视觉创意计划社区”和“视觉数字娱乐”四大业务板块为核心。视觉中国拥有视觉内容互联网版权交易平台,同时为的主题公园、城市综合体提供的数字娱乐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促进产业融合,建设“国家智慧旅游”平台。旗下包括华盖创意(Getty Images China)、汉华易美(CFP)、东星娱乐(TungStar)、创意设计社区视觉ME(Shijue.me)、艾特凡斯(Advance)等业界品牌。集团拥有一万多名签约摄影师和艺术家,并同海内外数百家图片社、影视机构、版权机构广泛合作,为媒体、企业主、广告公司等各类客户提供专业的图片、影视、音乐、特约拍摄、创意众包,及以视觉为核心的整合营销等一站式服务。2014年12月,视觉中国成功中标国家智慧旅游项目,着手打造中国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真实”。它没有刻意去美化或者丑化任何事物,而是以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将2016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种种,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我看到了一些欢笑,也看到了一些泪水;我看到了一些进步,也看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在关于科技发展的篇章里,我看到了那些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工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专注和执着,让人钦佩。而在另一边,我又看到了因网络诈骗而深受其害的老年人,他们的无助和绝望,又让人感到心疼。这种对比,恰恰是现实的复杂性所在。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让我去思考,去感受。它像一本沉甸甸的日记,记录着一个时代的脉搏,也记录着无数个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我常常在翻阅时,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画面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思考我自己的位置,我所经历的一切。它让我觉得,自己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我的故事,也值得被记录。
评分这本书的“影像力量”非常惊人。它用画面说话,而且说得非常有力量。我常常会被某些照片所震撼,仿佛它们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能够将我带回到那个特定的时刻。比如,有一张关于雾霾的照片,天空灰蒙蒙一片,远处的建筑模糊不清,整个画面充满了压抑感,却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另一张照片,则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人们在蓝天下尽情奔跑,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多么大的影响。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侧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它让我反思,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它就像一面警示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时代感”非常强。它准确地捕捉了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我看到了一些科技的进步,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初步发展,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的方向。同时,我也看到了社会转型中的阵痛,比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这本书,没有回避任何问题,而是以一种客观的视角,将这些都呈现出来。我记得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与会者们神情严肃,正在就重要的议题进行讨论。这张照片,象征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另一张照片,则是在一个普通家庭的餐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饭,画面充满了温馨和幸福。这种宏大与微观的结合,恰恰展现了2016年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叙事方式,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按照传统年鉴那样,将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硬生生地分割开来。相反,它更像是在讲述一个由无数个精彩片段串联而成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大事件”的处理,没有进行过多的解读和评论,而是将最能说明问题的画面和文字摆在读者面前,让大家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比如,关于某个国际会议的报道,它并没有长篇累牍地描写会议的细节,而是选择了几张极具冲击力的照片,一张是各国领导人之间充满智慧与博弈的眼神交流,另一张则是会议结束后,服务人员默默收拾会场的背影。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让读者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像是一个微型展览,有策展人的巧思,也有艺术家的灵魂。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艺术创作。我常常会一页一页地翻阅,时不时停下来,反复品味其中的画面和文字,仿佛在进行一场深度对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图文并茂的书籍难以达到的。它让我感觉到,2016年,在我们身边,发生了那么多值得被记住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通过这本书,以一种更加动人的方式被呈现出来,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珍藏。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捕捉一个瞬间,更是捕捉一种情绪,一种精神。而《影像纪年2016 视觉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里面的许多照片,都有着强大的叙事能力。我记得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一个人坐在泥泞的田埂上,望着远方,眼神里带着一丝孤独,但更多的是一种早熟的坚毅。这张照片,不需要任何文字的解释,就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它让我思考,在我们追求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是否忽略了那些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又比如,有几张关于城市发展变化的图片,一边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一边是拆迁现场的断壁残垣,新与旧的碰撞,发展与遗忘的交织,画面极具张力,让人不得不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就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用它的镜头,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记录着人性的光辉与复杂。我常常在翻阅的过程中,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评分读完《影像纪年2016 视觉中国》,我最大的感受是“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了过去的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引导我们展望未来的书。我看到了2016年中国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了我们面临的挑战。它让我明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意义,都有它值得我们去铭记和珍视的瞬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普通人的关注,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的身影,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风景线。比如,有一组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图片,我看到了在遥远的国度,中国工人们辛勤工作的场景,他们的汗水,浇灌着友谊之花,也书写着中国故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它就像一本永恒的相册,记录着那些珍贵的时刻,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展现出的强大的“人文关怀”。在记录宏大叙事的同时,它也没有忽略那些微小的个体,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我记得有一组照片,拍摄的是抗洪救灾的场景,在一片狼藉的废墟中,我看到了救援人员不顾危险的身影,也看到了当地居民相互扶持的温情。其中一张照片,一个年轻的士兵,浑身泥泞,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怀里抱着一个被救出的孩子,孩子的脸上带着惊恐,却紧紧抓着士兵的衣服。那一刻,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又或者,在关于精准扶贫的报道中,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贫困的家庭,在政府的帮助下,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画面,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片的集合,更是情感的传递,它用最直观的方式,触动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视觉盛宴”般的享受,同时又充满了“思想的火花”。我喜欢它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表情,那些生活中充满烟火气的场景,都被它一一收入镜头。比如,在一组关于“夜经济”的图片中,我看到了灯火辉煌的夜市,看到了辛勤工作的夜班工人,看到了在夜色中享受生活的人们。这些画面,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展现了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另一面。又或者,在关于文化传承的报道中,我看到了那些默默坚守在传统技艺岗位上的匠人,他们的双手,承载着历史的温度,也传递着文化的精髓。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元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个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它让我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的“叙事深度”。它不只是简单地展示图片,更是在通过图片讲述故事,讲述2016年这个国家和时代的故事。我记得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旧的建筑被推倒,新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画面中,一位老人坐在自家门口,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和无奈。这张照片,不仅仅记录了城市的发展,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记录了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命运。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它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也引导我们思考未来。它让我看到了,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印记,都有它值得被铭记的瞬间。我常常在翻阅这本书时,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仿佛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这一切。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其实并没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年鉴”类的东西,总容易流于形式,或者变成流水账式的记录。然而,《影像纪年2016 视觉中国》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想象。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图片,而是通过镜头,勾勒出2016年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气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抓拍的瞬间,有宏大的场面,也有细微的表情。比如,有一幅关于某个节日庆典的照片,人潮涌动,色彩斑斓,但仔细看,在人群的缝隙里,却能捕捉到一个孩子好奇而又专注的眼神,仿佛整个世界的喧嚣都与他无关,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这种对比,恰恰是现实中最动人的地方。又或者,是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的肖像,他们可能在工地上挥洒汗水,可能在实验室里反复实验,也可能在偏远的山区支教,他们的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闪烁着一种坚韧而又温暖的光芒。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有机会审视自己,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翻阅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重新经历了一遍2016年的种种,那些曾经在新闻里匆匆一瞥的事件,那些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刷过的热搜,都以一种更具象、更深刻的方式呈现在眼前。它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思想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