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
| 作者 | 李坤珊 |
| 定价 | 29.8元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 ISBN | 9787556021642 |
| 出版日期 | 2015-04-01 |
| 字数 | 55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爱从来都不是个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去爱?教养不必总是筋疲力尽、两败俱伤。从了解孩子开始,以“尊重孩子”为内涵的教养,是从信任、接纳,甚至欣赏孩子的能力前提出发,从孩子的“需要”来理解他们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这本书的创作历时两年多,兼备理论与实务经验的李坤珊教授,把日日与幼儿相处的现场观察,整理出一篇篇帮助父母真正了解孩子行为动机的小文章。书里的每一个例子,都来自她与孩子间的互动记录,透过详细说明,掌握执行的细节。全书4大章、18个小节,一口气读完,宛如18道关口,每临一处,破解一处,她的钥匙,你的选择,真正可以配合得恰到好处!书里关于“安全感”、“发展与学习”、“同理心”等章节,也都是时时发生在各家里那些小小人儿身上的问题,值得家长们参考。透过这本书,能帮助到自家的孩子认识自己,而身为濒临疯狂的父母,也因为找到对的方法,而不会再对孩子的教养问题抓狂了。(《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永不放弃的爱与信任,是父母给孩子一生重要的人生资产。面对这个变化莫测的未来世界,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然而,身为父母的我们,能给予孩子重要的生命礼物,就是一份永恒坚定的爱与信任。 兼具理论与实务经验的教养专家李坤珊博士,继广受读者好评的《让孩子安心做自己》后,针对“家有学前儿”父母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再次透过她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细腻观察,历时两年重新编辑、汇整的又一力作。大人如何在爱与信任之中立下界线?师长如何在孩子天生的欲望与动机中启动创造能量?由《亲子天下》五年不坠的人气专栏集结成书的《带你长大》,透过幼教专家知性感性兼具的笔触,帮助父母带着一颗安定的心,领着宝贝跨出家的舒适圈、进入人际群体。将带着你一起大手携着宝贝的小手,走过比陪伴更多一点的“”心路。(《带你长大》) |
| 作者简介 | |
| 作者:李坤珊 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毕业,现任美国波士顿教师训练中心和蒙特梭利体系幼儿园老师,与幼儿每日相处,将理论和实际互动情况结合,以高度的教学质量赢得许多家长好评。她也是《亲子天下》“家有学前儿”的专栏作家,分享教学和家庭过程中所激荡出的实用教养法。她的文字质朴有情,闪耀着温柔的光芒,精准而富包容。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李坤珊亲子书系》获中国教育报 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奖
教养,不只是陪伴而已。身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去、教导,给孩子永不放弃的信任与爱。 教养,不是去塑造一个小孩。我们能做的,是坚定的带着孩子,一起走向那不确定的未来。 兼具理论与实务经验的美国幼儿园教师李坤珊博士,针对“家有学前儿”父母所面临的种种困惑,透过她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细腻观察,历时两年重新编辑、汇整的力作《让孩子安心做自己》、《带你长大》与广大读者温情见面。 大人如何在爱与信任之中立下界线?师长如何在孩子天生的欲望与动机中启动创造能量?由《亲子天下》五年不坠的人气专栏集结成书,透过幼教专家知性感性兼具的笔触,帮助父母带着一颗安定的心,领着宝贝跨出家的舒适圈、进入人际群体。将带着你一起大手携着宝贝的小手,走过比陪伴更多一点的“”心法。 随着年龄渐长,宝宝的生活圈开始有了幼儿园,多了才艺班……他们面对外在感到不安害怕,却又不知如何清楚表达;大人不理解他们说不出口的无助与困难,往往以“又在闹情绪”了一言以蔽之……真的是如此吗? 这两本书将带你蹲下身,用幼儿的视角重新观察这个世界、重新认识这群“小小孩”。透过“学校,是家的延长线”章节,本书引导父母为幼儿灌溉勇气,面对外在世界;在“家,教会孩子生活”章节中,细诉如何为孩子打造一个“不必精打细算”的童年,从动机与孩子天生欲望着手,“从生活中培养创造力”不再是件遥不可及的事。而更重要的,当他们大喊“我不想睡”、“我不会,你来帮我”、“我不要,我要自己来”的当下,身为父母的你,是否真的“读懂孩子的话”,了解孩子需求与盼望? 只要读懂孩子的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教养难题! 诚意推荐给家有学前儿父母必读! 好书推荐,爱孩子,从了解他开始。从孩子的“需要”来理解他们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方法用对了,父母不必再发狂,吼叫,孩子将因你不一样 ――林志颖 这两年,为了给乡村幼师做培训,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认真阅读了世界上主流国家的幼儿教育大纲――也就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要学习到的东西,她发现,我们的孩子要学的东西很多,习惯、生活能力的养成和思维方式,非常多,而且很重要,大部分内容,是受用终生的。就像那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皮察说的那样,他一生学习到重要的东西都来自幼儿园,而幼儿园教会他受用终生的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说的那样” 但是,我们的幼儿老师和家长却常常不相信这些朴素的常识,越应该学习的东西,越不用力,幼儿教育小学化却越演越烈,有时候也“打扮”成科技创新等新面目出现,殊不知这样让家长、老师、孩子都非常辛苦的做法,其实是对孩子有害的。加拿大的教育工作者李坤珊博士一直在教育一线工作,她痛心地指出:让孩子学习无法消化的内容、挤掉玩的时间、过度记忆和背诵是偷走孩子童年的三大杀手。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李坤珊更多精彩作品: target='_blank' href='#'>带你长大 target='_blank' href='#'>李坤珊亲子书系(全2册)(含《让孩子安心做自己》、《带你长大》) target='_blank' href='#'>
|
| 文摘 | |
| 序言 | |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焦虑型家长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特别担心孩子在学校里是不是受了委屈,是不是和同学处不好关系,生怕他“吃亏”。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把太多的“我想要”强加在了孩子身上,让他活在了我的期待里,而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中。作者娓娓道来,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分享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比如,关于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比较内向时,书里提到的那种“观察而非干预”的策略,真的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总是急着帮他找话题,或者直接替他回应别人的提问,现在我学着后退一步,给他时间去消化,去用他自己的节奏建立连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允许失败”的重要性,这对我这种追求完美的父母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是一种解脱。我开始接受孩子考试成绩的起伏,接受他偶尔的小脾气,因为我知道,那些小小的挫折,才是塑造他独立人格的磨刀石。读完之后,感觉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开始有勇气去相信我的孩子有能力处理他自己的世界,而我只需要做那个坚实的后盾。
评分第三段评价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逻辑和效率的父亲,过去处理亲子问题,总倾向于用“奖惩分明”的体系来管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思维冲击,因为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管教”的理解。它强调的“连接先于纠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不听话”的行为背后隐藏的需求。举个例子,孩子沉迷于某个电子游戏,我过去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没收,导致激烈对抗。读了这本书后,我尝试去理解他对那个虚拟世界的沉浸感,是源于现实中某种未被满足的成就感。我花了一个下午和他一起玩那个游戏,不是为了监督,而是真正体验他的乐趣。这个过程带来的改变是惊人的,当我们建立起对彼此爱好的尊重后,再谈论游戏时长,他会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因为他知道我不是在“剥夺”,而是在“平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冷静克制,论述结构严谨,大量引用了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让那些柔软的情感诉求都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这对我来说非常有说服力。它让我从一个“管理者”的心态,转变为一个“合作者”的心态。
评分第二段评价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育儿心灵鸡汤”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说了等于没说,实际操作起来处处碰壁。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操性”和“去标签化”。它没有给我们画一个完美小孩的蓝图,反而是在不断地解构我们成人世界里那些约定俗成的“应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敏感”这一特质的探讨。我女儿从小就容易被大声响吓到,我总以为她“太娇气”,需要被“磨炼”。这本书让我明白,敏感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感知力,它需要被理解和温柔地引导,而不是被粗暴地压制。书中关于如何与孩子一起建立“情绪词汇库”的章节,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不再只是对孩子说“你别哭了”,而是能更精确地引导他:“你现在是不是感到很失望/沮丧/生气?” 这种语言的精准性,极大地改善了我们之间的沟通质量。每次他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时,那种被理解的满足感,连我自己都替他感到开心。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驯服”孩子,而是教你如何“解码”孩子。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关注了孩子如何“做自己”,更深刻地剖析了父母如何放下“投射的重担”。作为父母,我们太容易把自己的未竟梦想、遗憾和恐惧,强行嫁接到孩子身上。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在逼迫我的孩子学习某种乐器,而实际上,那是我童年最大的遗憾。这本书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这种“代际继承的压力”,让我感到被深深地理解和触动。作者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父母的自我成熟度”,指出只有父母先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黑洞,才能真正为孩子腾出空间。我开始练习冥想,不是为了效率,而是为了在孩子情绪爆发时,我能慢半拍,观察到自己身体里的应激反应,从而做出更智慧的回应,而不是被本能牵着走。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自身在成长路上的盲区,它带来的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这种反思带来的成长是内驱的,是无法被替代的。
评分第五段评价 我读过很多关于“自信心培养”的书,但大多都停留在表扬、肯定多一些的层面。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探讨了“安全感”才是“做自己”的基石。作者认为,一个真正安心的孩子,不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犯错,而是因为他知道,无论他表现如何,父母的爱都不会撤回。书中关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阐述非常精辟,它区分了对“行为”的反馈和对“存在本身”的接纳。我过去常说“你做得真棒”,但这本书提醒我,更应该说“我很高兴看到你努力的过程”。这种细微的措辞变化,却在孩子的内心构建了截然不同的安全底色。我尝试着在孩子遭受挫折后,不急于安慰,而是先给予一个安静的陪伴,让他自己去感受和消化那种不适感。结果发现,他自我修复的速度比我想象的快得多。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放手”的艺术——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松开紧握的拳头,让生命力自然流淌。它让养育变成了一场充满信任和尊重的共同探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