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物理实验
定价:26.00元
作者: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2713123
字数: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世界孩子喜欢的大师趣味科学”丛书是一套适合青少年科学学习的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分析,为小读者解密科学谜题、解析科幻故事,激发小读者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小读者学会活学活用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受益无穷的超级科普读物!
目录
Chapter 1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 1
比哥伦布更厉害→ 2
离心力→ 4
10种制作陀螺的方法→ 9
碰撞游戏→ 15
杯子里的鸡蛋→ 17
不可能发生的断裂→ 19
模拟潜水艇→ 21
水面浮针→ 23
潜水钟→ 25
水为什么不会倒出来→ 27
水中取物→ 29
降落伞→ 31
热气流与纸蛇→ 34
如何得到一瓶冰→ 37
冰块断了吗→ 38
听到的是哪个声音→ 40
钟声入耳→ 42
可怕的影子→ 43
测量亮度→ 44
脑袋朝下→ 47
颠倒的大头针→ 50
磁针试验→ 52
有磁性的剧院→ 53
带电的梳子→ 55
听话的鸡蛋→ 56
力的相互作用→ 58
电的斥力→ 59
电的另一个特点→ 61
用不准的天平称重→ 63
绳子会在哪里断开→ 64
纸条会从哪里断开→ 65
用拳头砸空火柴盒会发生什么→ 67
如何把物体吹向自己→ 68
挂钟走慢了该如何调整→ 69
会自动平衡的木棒→ 70
蜡烛火苗如何运动→ 72
液体会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吗→ 73
天平哪边重一些→ 76
如何让竹篮能打水→ 77
肥皂泡中的奥秘→ 79
漏斗为什么“不工作”→ 85
翻转水杯,杯里的水有多重→ 86
不听话的瓶塞→ 87
不会燃烧的纸→ 88
神秘风轮→ 89
毛皮大衣能保暖吗→ 91
冬天如何给房间通风→ 93
可以用开水将水烧开吗→ 94
可以用雪将水烧开吗→ 96
蝈蝈在哪里鸣叫→ 98
从哪里传来的回声→ 99
作者介绍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从1916年开始,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普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普读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非凡贡献。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既妙趣横生又立论缜密,是受欢迎、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难懂枯燥的科学问题,在别莱利曼的笔下,都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文摘
Chapter 1 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
比哥伦布更厉害
“ 哥伦布 真是个伟人,”一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他不仅发现了美洲,还竖起了鸡蛋 。”对于这个年幼的小学生来说,这两项成就都令他觉得惊叹。
然而,马克·吐温 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要是他没有发现美洲,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却觉得,哥伦布确实称得上是一位的航海家,但竖鸡蛋算不上是一项成就。你知道哥伦布是如何竖起的鸡蛋吗?其实,很简单,他先是把鸡蛋一端的蛋壳敲破,然后把鸡蛋放到桌上,鸡蛋就竖起来了。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方法虽然竖起了鸡蛋,但鸡蛋已经不是原来的形状了。那么,如果不改变鸡蛋的形状,是否也能把它竖起来呢?作为航海家的哥伦布虽然很勇敢,但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相比于发现美洲,竖鸡蛋要容易得多,可能比发现一个小岛都要容易。关于竖鸡蛋,可能有下面三种情况:
●一是把熟鸡蛋竖起来。
●二是把生鸡蛋竖起来。
●三是把生、熟两种鸡蛋都竖起来。
先说竖熟鸡蛋,这是容易实现的。用两个手掌或者一只手的手指让鸡蛋转动,就像转陀螺一样,可以看到,鸡蛋在转动的过程中都是竖着的,在停下来之前,它一直保持直立的姿态。多试几次,会让鸡蛋转得更久,竖起的时间更长。
采用同样的方法是不能竖起生鸡蛋的。如果你试过就会发现,对于生鸡蛋来说,它很难转动起来。其实,这也正是生鸡蛋与熟鸡蛋的区别,可以作为鉴别方法。对于生鸡蛋而言,它里面的物质是液态的,在转动的时候不会像熟鸡蛋那样与蛋壳一起快速转动,相反,它还会阻碍转动这一行为。
那到底怎样才能把生鸡蛋竖起来呢?
方法是这样的:先把生鸡蛋用力摇晃几次,使蛋黄表面的薄膜裂开,让蛋黄从薄膜里流出来;让鸡蛋大头朝下,等一会儿,由于蛋黄比蛋清重一些,它会慢慢沉到鸡蛋的底部。于是,鸡蛋的重心就会变低,也就是说,这时的鸡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另外,还有一种竖鸡蛋的方法。如 图1 所示,我们把鸡蛋放在瓶口上,而瓶口是塞住的,然后,在鸡蛋上放一个两侧都插着一把叉子的软木塞。如果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说,这个“系统”非常稳定,哪怕你倾斜一下瓶子,它仍然会保持平衡。
那么,软木塞和鸡蛋为什么掉不下来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 图2 所示,在铅笔上插一把小刀,再把它垂直竖在手指上,铅笔同样也不会掉下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们之所以如此稳定,是由于整个系统的重心比支持点要低。换句话说,“系统”的总重量集中的那个点,低于系统中各部分所接触的那个点。
……
序言
我一直认为,让孩子爱上科学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和感受。这本书,在我看来,正是为此而生的。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安全、有趣、可操作性强的平台,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实验设计的考量,它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每一个实验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而这本书巧妙地将这些原理融入到轻松愉快的实验过程中。我能够想象,当孩子们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制作一个简单的“电池”时,他们不仅会看到灯亮起来,更会在脑海中种下一颗关于电能转换的种子。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科学的魅力。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思维方式的启迪。我希望这本书能陪伴我的孩子,让他们在一次次动手实践中,发现科学的乐趣,培养起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款产品我真是太惊喜了!我之前一直想给家里的小侄子找一本能带他认识科学的书,因为他是个特别活泼好动,而且对各种新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市面上很多介绍科学的书籍,要么就是文字太多,要么就是插图不够吸引人,看没几页孩子就失去兴趣了。但这本书,光是看封面,我就觉得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都非常符合小孩子的审美,而且隐约能感觉到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科普书,而是充满了“玩”的意味。我特别看重的是书中所包含的实验的“易操作性”和“安全性”。我可不希望孩子在做实验的时候冒着危险,或者因为材料难找而半途而废。从我看到的预览内容来看,这本书似乎非常注重这一点,那些实验看起来都非常接地气,而且用的材料也都是非常常见的。我甚至想象到了,我的小侄子可能会因为书中某个关于“声波”的趣味实验而兴奋不已,然后缠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做。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亲子互动和共同探索的绝佳机会。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他能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并且在玩耍中培养起严谨的科学思维。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儿童教育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点燃孩子对科学好奇心的读物。市面上的科学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单薄,难以引起孩子的持续兴趣。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的推荐时,它的“趣味”二字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活泼生动的插图,它们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书中可能包含的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我注意到,书中介绍的实验似乎都非常贴近生活,用到的材料也都是家里随处可见的物品,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说非常友好,不用为了实验去采购专门的昂贵材料。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浮力”或者“惯性”的趣味实验,因为这些概念对孩子来说既有趣又容易理解,能够让他们在玩水或者玩玩具的过程中就有所体会。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朋友,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去观察世界,去发现隐藏在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的孩子建立起对科学的最初好感,让他们明白科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发现。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趣味物理实验”类的书是有点保留态度的,总觉得“趣味”二字可能会让内容变得肤浅。但当我深入翻阅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内容设计,在我看来,是非常巧妙地平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趣味性的。它没有为了追求“趣味”而牺牲科学的准确性,也没有因为要讲究科学的严谨而变得枯燥乏味。我注意到,书中对每一个实验的原理讲解,都力求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并且配合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插图,这对于初次接触物理学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当孩子完成一个实验,看到预期的结果时,那种惊喜和成就感是多么强烈。这种成就感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这本书所呈现出的,并非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实验,而是一个个关于物理现象的“故事”,这些故事串联起来,构建了一个有趣的物理世界。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是否有关于“光的折射”或者“磁力”的实验,因为这些现象本身就充满了奇妙的视觉效果,非常容易抓住孩子的眼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色彩明快,充满童趣,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拿到书的第一感觉是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图片色彩鲜艳,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我是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平时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我立刻就觉得这会是一本非常棒的科普读物。书中介绍的实验,从我粗略翻阅的来看,都取材于生活,材料易得,操作简单,而且趣味性很强,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比如,我看到其中一个实验好像是关于“虹吸现象”的,用到的材料就是简单的水瓶和吸管,这非常容易在家中或者教室里复现。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课后或家庭教育中给孩子们一些有趣科学活动指导的老师和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实验步骤,从封面和目录的字体设计来看,它似乎还融入了一些故事性和趣味性的讲解,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理解科学原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们对科学的畏惧感正是源于枯燥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这本书似乎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游戏的乐趣中,让他们爱上探索,爱上发现。我相信,有了这本书的引导,孩子们一定能体会到物理学的奇妙,并且在亲身实践中培养起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