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布老虎青春文学:青耳
定价:17.00元
作者:水格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31331643
字数:
页码:2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一群“半熟少年”为主角,以“情事”为关键词的长篇小说。其语言细腻华丽而感伤。虽然书名有跟2006年饶雪漫大卖之作《左耳》的嫌疑,但其内容却截然不同。真实感与青春味道更加浓厚,并由本书引来“中国式轻小说”的定义。其包装设计上的匠心使得本书更好看也更“轻小说”。
内容提要
锦明,我像是又见到你了。你十七岁的时候,对我说过理想的,是在这样的光影里,是这样的站位和角度,你侧过脸,光线切下来,把你的半张脸在阴影里,像是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锦明,你知道么,我把你写成了一本书。小说讲述了南方少年锦明因家庭变故只身来到北方城市投奔姑妈后的成长历程。作者心思细腻真挚,文笔闪亮有力,理解、同情、爱与迷离、忧伤、孤独交织在一起,使得成长的记忆向外延展到生活本身,向内体察至人性肌理。
目录
chapter 1 少年四月初五
nchapter 2 大城小事
nchapter 3 人生若只如初见
nchapter 4 倒数三秒就不哭
nchapter 5 梦不落
nchapter 6 如果说有交集
n后记:
n又寂寞又美好
n读者手记:
n01 黄昏以后,和青春道别
n02 迷宫
作者介绍
水格,男,1981年出生于吉林扶余。作品散见于《萌芽》《布老虎青春文学》《青年文学》《花火》《南风》等刊。曾出版过短篇小说集《17楼的男孩》,长篇小说《半旗》《一个人的海市蜃楼》《隔着栅栏的爱情》《刻在树干上的结夏》等;《青耳》是其新长篇小说,也是他的转型之作。
文摘
几乎是锦衣夜行了。
世界一片黑暗。月光沧海一般波澜起伏,无边的静谧汹涌地落下来,道路弯弯曲曲。深幽而不见尽头。不过是缺少灯光设施的小区,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难道还像小女生一样鬼哭狼嚎的怕黑吗。纪言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下楼道,身后被踏亮的灯忽然熄灭,他不用回头也知道,贴在墙壁上的影子一并也消失了。
风不大,轻轻掠过来,风里面能嗅到好闻的味道。
北方的四月是纪言喜欢的季节,无论一天的哪个时候,空气里总是能够闻到春天暖洋洋的味道,不仅如此,城市也像是施了粉黛的美人,嫩嫩的绿色一抹一抹地贴在了道路的两旁,再接下来,各种花次第开放,花香就轰轰烈烈地占据着整个城市。每年这时候,纪言都不愿意被囚禁在房间里做没完没了的作业,总是会找出五花八门的借口从家里溜出来。
现在是晚上七点半。
纪言下楼的时候,《新闻联播》刚刚结束,妈妈在身后喊着:“纪言、纪言,你的作业写完了吗?你……” 纪言不顾一切地冲下黑糊糊的楼道。光在他身后陆续追来。可现在他停住了,光也随即消失。安静的夜。纪言的心窝里灌满了暖和的风,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他向前走。
光是在转弯的一瞬间星星点点地落下来的。路灯一盏一盏地亮起来。
纪言的嘴角露出了一个优雅的弧度。借助光,才看见在几棵桃树后面,有个人。那个人貌似在利用老房子一楼新装上的钢筋练习引体向上。灯亮起来的瞬间,那个浑身散发着热乎乎气体的人跑过来,瞪着眼睛看着纪言身边陆续亮起来的路灯很是惊奇地说:“天啊,你是光明使者!” 纪言说:“那你是吸人血的蝠王吗?” 尽管他自己也很惊奇身后的灯随着他的脚步一盏一盏地亮起来。
简直匪夷所思。
可纪言对陌生人的搭讪不感兴趣。硬生生地项了回去。纪言总是如此,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总是拒绝他人对自己生活的介入。他偶尔会觉得寂寞,虽则仅仅是淡淡的感觉,却还是有寂寞的,也许,他需要去交一个朋友。班级上,他坐在排。不消说与杀气腾腾的男生比,就是与那些张牙舞爪的女生比,他也安静得足以被比喻成一只小白兔了。除了上厕所和课间操之外,他的凳子像是被人涂抹了胶水一样牢牢地粘住了他的屁股,他不参与男生们的任何球赛,甚至连看都懒得看,女生们的窃窃私语、高谈阔论或者飞短流长他就更是嗤之以鼻。他坐在那,一动不动,也许他就这么坐下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有一天,一个女生跳到他面前说:“纪言,你是个连朋友都没有的人,我鄙视你。” 纪言看着那个女生。与他一般的个头。有好看的眉毛和嘴巴。却弄了一个难看的头发,头发是爆炸式的。尽管教英语的班主任像抓贼似的带她去了N次理发店,但她的发型永远是鹤立鸡群。纪言动了动嘴唇说:“你这是报复我吗?” 女生说:“我报复你?笑话。你呀,不是我说你,你真不是个男人!!” 纪言知道女生说的事。
上个周末,小考之后做值日,天有些晚,教室里只剩下了她和纪言。
她跳起来坐在桌子上,看着纪言弯着腰打扫卫生。然后貌似有一搭没一搭地问纪言有没有谈过恋爱。纪言说没有。她就说那你有没有喜欢过的女孩呢。纪言想了一会儿却没有说话,闷着头继续扫除。她就笑了,“扑哧” 一声笑了,然后她从桌子上跳下来走到纪言身边说纪言啊,你怎么还像个女孩子一样,会脸红呀。纪言说我没有。她说你要不要尝尝喜欢女孩的味道。说着,她把纪言拉起来。她的力气很大,不像个女生。她把纪言推到了墙角,然后她开始亲纪言的嘴巴。纪言的牙齿咬得紧紧的,只感觉到她的舌头像一条小蛇一样四处乱走。纪言觉得很难受,他被她弄得一片潮湿,连呼吸都很困难,却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任凭她的舌头在他的脸上到处肆虐。她停下来。眼睛盯着纪言。纪言感到她的呼吸开始浓重,这一次,她的手没有搂他的脖子,而是伸进了他的衬衫,贴着他平滑的小腹滑了下去,遇到腰带时受到了一点阻力,但她矢志不渝,一用力,就跨越了界限,手指触摸到了……纪言说你不要这样。她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纪言于是大叫一声“你流氓”推开了她破门而出。
纪言知道她对那件事耿耿于怀。
纪言对着凶神恶煞的女生说:“你不是有吗?” “有什么?”她说话的时候眉毛几乎立起来,“我不是男生,我怎么会长那玩意儿……”说着,她还是指了指纪言的胯下。
纪言的脸突然红了起来,他结结巴巴地纠正着女生的误解:“我的意思是……我没问那个,我是说……你不是有男朋友吗?” “纪言,你给我闭嘴!” 于是,她转身把门摔得叮当作响,消失在纪言的视线之外。
把纪言一个人留在教室里。
那个野蛮的女孩叫做小夕。
而常常和她在一起的那个男生,俊美得光华四射。
……
序言
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感简直是大师级的把控,起承转合之间,如同高手演奏的乐章,时而激昂,时而沉静,总能精准地抓住读者的心跳。我尤其喜欢作者处理时间线的方式,它不是线性的铺陈,而是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过去的回忆、当下的挣扎与未来的期许巧妙地缠绕在一起。这种非线性的叙事,非但没有造成阅读上的障碍,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宿命感和深度。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伏笔,在故事后半段集中引爆时,那种豁然开朗又带着一丝物是人非的悲凉,着实令人动容。它探讨的主题,关乎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接纳,处理得非常克制而有力,没有宏大的说教,全靠细节的堆砌和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完成。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那些句子本身的力量太强,需要时间去细细品味它们在舌尖上留下的回味。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呈现一种生命状态,一种在喧嚣中寻找宁静的艰难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干净利落的锋芒”,它不卖弄辞藻,但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直击要害。这种风格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高效且震撼的。特别是对话部分,几乎没有一句废话,人物的性格、关系、甚至潜藏的冲突,都在那些看似平淡的对白中被精准地勾勒出来。我发现,作者对于“留白”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很多情感的高潮,并不是通过直接的抒情来完成,而是通过环境的突然变化、一个不相关的动作,或者一段突兀的沉默来暗示,这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理解力和共情能力。这种需要读者主动参与构建意义的叙事方式,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探索,而非被动的接受。我感觉自己像是跟随着主人公一起,在迷雾中摸索着前行,每发现一处细节,都像是在解开一个谜团,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是一部在结构和语言层面都非常讲究的作品。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被吸引是因为封面设计的那种独特的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但真正让我无法释卷的,是作者对于“边缘”群体的刻画角度。这书里的角色,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角光环”加持者,他们带着各自的伤痕和缺陷,在社会的边缘地带挣扎、取暖。作者没有将他们脸谱化或标签化,而是深入到他们行为逻辑的最深处,去探寻那些看似荒谬选择背后的合理性。这种带着同理心和洞察力的描摹,让整个故事的基调显得异常真实和厚重。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段关于友谊和背叛的描写,它们处理得极其微妙,没有狗血的戏剧冲突,却有着更接近现实生活的那种心照不宣的疏远和无法弥补的裂痕。这种“去戏剧化”的处理,反而让情感的冲击力更持久。读完后,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是:原来青春可以如此多面,它不仅有热泪盈眶的友爱,也有沉默不语的对抗。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那些在阴影中生活的人们。
评分我对那些能够捕捉到时代脉搏的作品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而这本小说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某个特定的年代特征,而是将那种独特的社会氛围和精神气候,如同空气一样,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每一个场景和人物的思维模式之中。读着那些细腻的心理活动,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集体性的焦虑和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努力保持自我稳定的状态。书中对家庭关系的描绘也极其真实,那种既相互依恋又彼此消耗的复杂情感,处理得极具层次感,完全超越了简单的“代沟”范畴。它探讨的,是更深层次的,关于个体价值在社会大潮中的重量和方向。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参照系,让我们得以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心头的情绪实在复杂,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它给我带来的冲击,更像是一次夏日午后突如其来的暴雨,洗刷了许多陈旧的认知,也留下了一地湿漉漉的思考。故事的基调,那种既有蓬勃的生命力,又暗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和迷惘,拿捏得恰到好处。角色之间的互动,那种微妙的张力,远非简单的好恶可以概括,仿佛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进行一场心照不宣的角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描写的细腻,那些景物不是背景板,它们是活生生的参与者,呼吸着,影响着人物的命运走向。那种略带粗粝却又充满诗意的文字,像极了青春本身——莽撞、热烈、充满不确定性,却又美得让人屏息。合上书页的那一刻,脑海里回荡的不是结局,而是那些未被言说的对话和那些眼神交汇的瞬间。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它要求读者沉下去,去感受那些潜藏在日常琐碎下的暗流涌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漫长的旅行,带着一身尘土,却也收获了远方的星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