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摄影美学 |
| 作者 | 秦大唐,秦鹏 |
| 定价 | 79.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1284964 |
| 出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摄影美学》是摄影和美学的结合。美学历史悠久,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本书就是利用这些美学的成果,提出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读者拍出美的摄影作品。跳出摄影圈,再从美学的高度回看摄影,你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本书共26章,第1章“关系美”详细分析狄德罗“美来自关系”理论对摄影的指导意义;第2章“间隔美”论述“前景”和“框式”的多种表现,使画面构图和意境的表达趋于完美;第3章“阴阳美”表现为“虚实”和“明暗”两种形式,简单实用出效果;第4章“光影美”从“马赫带”理论引出“光影美”的八支笔;第5章“构图美”提出了美学意义的新构图法,特别强调“变异点”的画龙点睛的作用;第6章“变化美”提出了“微调”“准对称”“亚高潮”等摄影美学的技法。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目录 第1章关系美 第1节照片背后的秘密 第2节美的要点 1.美的观念和意境可以传递 2.漂亮不等于美 3.像不等于美 4.美的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5.摄影美学,易学易懂易领会 第3节狄德罗的经典美学理论 1.美学是突破摄影瓶颈的方法 2.经典美学理论 3.对狄德罗理论的评价 第4节识别关系 1.有关系和无关系 2.外在关系和内在关系 3.识别各种关系 第5节如何拍美 1.拍双不拍单 2.色彩的关系可以传递美 3.感受关系 4.关系的拍摄也需要决定性的瞬间 5.不在于要表现什么,而在于如何表现 6.关系的相互映衬可增加作品的内涵 7.从多种关系得来的美大于单一的关系 8.从美学的发展史获得启发 第2章间隔美 第1节美感的表达需要条件 第2节间隔可以造就美的境界 1.距离产生美 2.距离产生美是有条件的 3.设置间隔的方法 第3节设置前景 1.前景的定义 2.设置前景的意义 第4节框式构图 1.框式可作为前景 2.框式构图增加了新的表现内容 3.“框”的形式多样化 第5节间隔的作用 1.前景可以表现出空间感 2.前景可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3.前景衬托主体 4.前景可以较好地交代环 5.前景可完善和补充主体内容 6.引导视线 7.前景可突出作品的特点 8.遮挡污点,弥补缺憾 9.深化主题,别有新意,营造气氛 10.形成对比 11.产生壮美感 第6节间隔的拍摄要点 1.前景构成广泛 2.前景可虚可实 3.要善于发现前景 4.双间隔 5.前景真奇妙 第7节前景利用中应关注的问题 1.前景或框式存在不足 2.主体缺失 3.前景和主体互相干扰 4.距离太近 5.距离太远 6.忘记前景 第3章阴阳美 第1节阴阳美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第2节虚实美——阴阳美表现之一 1.动感造成的虚实效果 2.大光圈表现出虚实效果 3.追随方法表现出虚实效果 4.整体“实”中有局部“虚”的效果 5.后期加工形成虚实效果 6.远近距离不同而形成虚实效果 第3节明暗美——阴阳美表现之二 1.利用黑白表现明暗效果 2.利用光或色表现明暗效果 3.利用早晚光表现明暗效果 4.利用剪影来表现明暗效果 第4节拍摄阴阳美的要点 1.虚实和视角同等重要 2.虚很关键,要恰到好处 3.明暗与环境密切相关 4.剪影可以黑白,也可以彩色 5.学用慢速度和大光圈表现阴阳美 6.前景也要虚实明暗效果 第5节阴阳美的作用和意义 1.阴阳美增加了摄影作品的效果 2.阴阳美对风光摄影的启发 3.阴阳美让人印象深刻,创意无穷 第4章光影美 第1节马赫带 1.什么是马赫带 2.马赫带的作用 3.马赫带的原理 第2节马赫带现象在摄影中的表现 1.逆光效果 2.条纹效果 3.光柱效果 4.影子效果 第3节构成光影美的“八支笔” 1.光柱 逆光 剪影 2.逆光 条纹 3.光柱 剪影 4.逆光 剪影 5.早晚光 剪影 6.剪影 条纹 第4节全面认识光影效果 1.早晚光与逆光 2.其他光源的光影效果 3.各种影的效果 4.逆光与剪影 5.逆光拍摄的关注点 第5节光影的运用是摄影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1.意境美 2.化腐朽为神奇 3.创造美 4.简约作用 5.艺术高于自然 第5章构图美 第1节秩序感 1.秩序 2.寻找秩序 第2节秩序与变化 第3节变异点 1.变异点的定义 2.变异点的原理 3.视觉注意机制与变异点的作用 4.变异点关注的问题 第4节视敏度 1.什么是视敏度 2.提高视敏度的方法 第5节新法构图 1.美学意义下的新法构图 2.变异点与马赫带结合的新法构图 第6章变化美 第1节秩序 变化=美 第2节小变化,大作用 1.微调 2.变形 第3节准对称 1.打破对称,加棵“树” 2.对称两侧找差异 3.准对称的作用:突出主体 4.多拍准对称 第4节拍动势 1.动势的意义 2.动作示动 3.相对位置示动 4.非人物的场景也需要动态表现 5.以虚示动 6.跳跃示动 7.小结 第5节亚高潮 第6节组合技法出效果 1.准对称 动感 2.准对称 变异点 3.动感 亚高潮 |
| 编辑推荐 | |
| 1、 本书作者秦大唐为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有50多年摄影经验,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数百次,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被首都图书馆收藏。作者在摄影理论方面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并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能结合、指导实践操作。 2、 多位中国摄影家协会专家和独立摄影家共同推荐 3、 从美学的高度来指导摄影实践,高屋建瓴,帮助广大摄影者突破技术无法解决的瓶颈,为摄影初学者树立正确的摄影基础观念。 4、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摄影远不止是拍照,比按下快门更重要的是镜头背后的头脑。对生活的体察,对景物的把握,对事件的思考等等,这一切大脑中的风暴,如果没有美学的底蕴作为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瞬间”与“永恒”的讨论。摄影,最核心的魅力不就是捕捉那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吗?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一个好的瞬间,并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蕴含了超越时空的意义。它会分析那些经典照片,是如何在那个特定的瞬间,凝结了丰富的叙事、复杂的情感,甚至历史的印记。我尝试着回想自己拍过的照片,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却没有去思考那个瞬间是否具有更深层的含义。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新的视角,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拍摄的每一个“瞬间”,思考它是否能够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更是关于如何通过摄影,去理解和表达生命中的那些重要时刻,让它们在时间的洪流中,不至于被遗忘。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虽然名字叫“摄影美学”,但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关于“看”的全新启蒙。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按下快门,捕捉瞬间,但这本书却让我重新审视了“观看”这件事本身。它并非直接教授你如何构图、如何用光,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比如色彩的心理学影响、线条的引导作用、留白的叙事力量,甚至光影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象征意义,来阐释“美”是如何被感知和构建的。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突然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前习以为常的街景、人物、自然风光,似乎都在书的引导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层次感和情感张力。它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框架,让我开始主动去分析为什么一张照片能打动我,为什么另一张却让我无感。这种“由内而外”的提升,比单纯学习技术技巧要深刻得多,让我对摄影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拍得像不像”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拍得有没有灵魂”的思考。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很多摄影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技术名词和实操指南。相反,它更像是在跟你娓娓道来一个个关于“看”的故事,有时候会引用一些哲学家的观点,有时候会提及绘画、电影中的经典案例,甚至还会穿插一些个人化的观察和感悟。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反而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惊喜。每次读到精彩的比喻或者深刻的洞见,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反复琢磨。它让我明白,摄影的美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甚至内心世界息息相关。书里很多关于“意境”的探讨,真的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总觉得有些大师的作品,虽然构图、曝光都很完美,但就是少了点什么,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那缺失的可能就是那种难以言喻的“意境”,而这本书恰恰就在引导我如何去捕捉和传达这种“意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技法”的刻板印象。我曾经以为摄影美学就是那些关于黄金分割、三分法、景深控制之类的东西,但这本书完全不是。它更多地是在探讨一种“观看的哲学”,一种“感受的艺术”。比如,它会讲到光线如何塑造情绪,色彩如何影响心理,甚至是我们熟悉的“空白”在摄影中能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些看似与拍摄技巧无关的元素,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张照片的最终呈现效果。我开始尝试着去留意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去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情绪波动,并且在构图时,有意识地去运用留白,制造呼吸感。这种从“术”到“道”的转变,让我觉得自己的摄影视野豁然开朗,不再局限于镜头和参数,而是开始关注更内在、更本质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给我设定一个既定的“美学标准”。相反,它像一个引路人,带我走进了一个广阔的美学世界,让我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它鼓励我质疑,鼓励我尝试,鼓励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书中关于“个人化视角”的阐述,对我触动很大。我之前总喜欢模仿那些大师的作品,总想拍出他们那样的感觉,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摄影最动人的力量,恰恰在于摄影师独特的“眼睛”和“心”。它给了我勇气,让我去相信自己的感受,去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世界,去记录那些只有我能看见的风景和情感。这让我觉得,摄影不再是一项技术活,而是一场与自我对话、与世界交流的旅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