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逆转思维目录:
篇 成功的门,用任何方式都可以打开
凡事都有对立面,你看哪面/ 3
熟知并非真知/ 6
360度思考,思路就会越来越宽/ 9
倒过来试试,答案可能就出来了/ 13
只有错误才会让你继续进步/ 17
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 20
险的地方还是一样危险/ 24
“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 28
颠倒顺序——田忌赛马的启示/ 32
越禁止,人们尝试的欲望越强烈/ 36
第二篇 逆着看逆境,一切皆有希望
将缺点逆用,变为可利用的东西/ 41
倒过来想想,挫折也许正是礼物/ 44
另一只眼看逆境/ 47
胜无常胜,而败也并非永远/ 50
把成功当定局,你离失败就不远了/ 53
敌人不在外部,而是你熟悉的自己/ 57
将自卑化为动力——我自卑,我努力/ 61
方向错了,走得越远就错得越深/ 65
没有不委曲的生活/ 69
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不怕再试一次/ 73
失去的其实从未真正属于你/ 76
把对手当作激励你进步的“小伙伴”/ 79
第三篇 由彼观彼,而不是由己观彼
用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85
多为他人着想,少生事端/ 88
做个“八面玲珑”的人不是坏事/ 91
若人人只图自保,世界将变得怎样/ 95
你待人冷漠如冰,别人如何待你热情如火/ 99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102
与人交往,“人情牌”打不得/ 105
树怕剥皮,人怕激将/ 108
你不愿意做的事,别人也不愿意做/ 111
人们通常都是被自己说服的/ 114
有缺点的人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117
相信人性本善,别总把人往坏处想/ 120
第四篇 职场求存,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的罪过是你比其他人“聪明”/ 127
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 130
下属也能够“倒行逆施”管上司/ 133
没有抱怨的职场,不是真实的职场/ 136
努力很重要,借力更重要/ 140
工作并不是一切,不要把职场当成战场/ 144
和尚撞钟,谁说是得过且过/ 147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150
别迷茫,也别教条/ 155
第五篇 生意好不好,不在努力在思路
做鲜明的“那一个”,不做几乎相同的“那一些”/ 161
不要让规则左右我们的心理习惯/ 165
当99%的人看多时,市场就可能见顶/ 169
所谓机会,就是去尝试新的、没做过的事/ 173
填补市场空白,将缺点转化为卖点/ 176
打破常规的道路通向智慧宫殿/ 179
小钱是大钱的“祖宗”/ 182
只有放错的垃圾,没有寻不见的财富/ 185
不在乎等价交换,只在乎各取所需/ 188
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 191
别人怕露怯,我却积极寻找不足/ 195
第六篇 买和卖,就是一场心理博弈战
说出缺点,迎接你的不一定是枪棍棒/ 201
越是标明不准偷看,人们越是想看个明白/ 204
限量版真的是为了限量吗/ 208
“量大从优”和“量小易卖”你选哪招/ 211
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越希望得到它/ 213
会用诱惑又略有“威胁”的宣传手段/ 216
不与客户争辩,引导客户说“是”/ 219
有点创意,别把自己混在人堆儿里/ 222
主动让步也能够给对方造成压力/ 225
我一直对“人性”这个主题很感兴趣,所以看到这套书里有“人性弱点”和“墨菲定律”,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读《人性弱点》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照镜子,书里描述的很多心理现象,我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也都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它不是一本批判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深刻的洞察之书。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有某些行为,为什么我们会犯某些错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不明智的选择。读完之后,我对自己,对身边的人,都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不再那么容易去评判别人,也不再那么容易为自己的“错误”而自责。而“墨菲定律”,这本书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总是觉得“倒霉”是随机发生的,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解释了“坏事情总是会发生”背后的概率和心理学原因。它不是让你消极抱怨,而是让你学会如何去预测潜在的风险,如何去规避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概率事件”,从而减少损失。我感觉这套书,不仅是关于如何“沟通”,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
评分拿到这套书,真的挺意外的,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结果翻开之后,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逻辑说服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讲道理”,其实只是在抒发情绪,或者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来搪塞。它不是教你怎么去辩论输赢,而是教你如何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如何用严谨的逻辑去支撑你的观点,让对方从心底里接受,而不是被你的气势压倒。书里有很多案例分析,我最喜欢其中一个关于销售谈判的,以前我总觉得销售就是能说会道,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真正的高手,是用逻辑一步步引导客户,让他们自己发现需求,然后心甘情愿地掏钱。我开始尝试把书里的方法运用到工作汇报中,结果发现,领导反馈的意见明显更正面,提出的问题也更有建设性,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含糊其辞地让“再改改”。 “逆转思维”这本书,更是让我刷新了认知。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遇到困难就觉得是死路一条。这本书就像一个魔术师,把各种看似无解的困境,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然后发现柳暗花明。我记得书里讲了一个关于“失败”的例子,作者不是告诉你如何避免失败,而是告诉你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甚至如何利用失败来达到最终的目的。这种“反向操作”的思维方式,一开始确实有点颠覆,但越学越觉得有趣,也越觉得实用。现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项目,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而是会先停下来,想想有没有别的可能,有没有什么“反常识”的方法可以尝试。这套书,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蒙。
评分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尤其是在需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总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说话沟通技巧》和《心理学》这两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前者,让我从基础的沟通原则讲起,到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倾听,如何有效地提问,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实操性的建议。它不是教你虚伪的套路,而是教你如何真诚地去和人交流,如何让你的话语更有力量。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肢体语言的运用,如何通过眼神和语气来传达善意和自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在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不再那么害怕了,甚至还能主动发起一些话题。而《心理学》这本书,更是让我深刻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它帮助我分析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动机,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有情绪波动,为什么有时候会做出冲动的决定。这种理解,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洞察,也让我能够更好地处理一些冲突和误会。这套书,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套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最近工作上遇到了瓶颈,感觉自己有点“卡壳”,想找些书来“充电”。《逻辑说服力》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它不是那种教你花言巧语的书,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看待问题和表达观点的方式。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我说得对,别人就应该听我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逻辑才是连接你和听众的桥梁。它教我如何构建一个清晰的论证链条,如何用证据来支撑我的结论,而不是凭空猜测或者情绪化表达。尤其是书中关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讲解,虽然听起来有点学术,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很容易就理解了。我开始留意自己在日常沟通中,是否使用了有效的逻辑,也开始分析别人的话语中是否存在逻辑漏洞。这种转变,让我感觉自己在和人交流时,更加自信,也更有底气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说服别人,不是因为对方不讲道理,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逻辑不够严谨,或者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够清晰。这套书,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教练”。
评分这套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尤其喜欢《世界级思维》这本。我一直觉得,那些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成功,一定是有什么秘诀,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本书,就像是把这些“秘诀”一点点揭开了。它不是那种“跟着我做,你也能成功”的鸡汤,而是深入分析了那些卓越思维模式的底层逻辑。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和顶尖人才的差距,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思维方式。比如书中提到的“系统性思维”,让我意识到,很多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还有“长远视角”的培养,让我不再只盯着眼前的得失,而是开始思考更长远的规划和发展。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非常吸引人,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枯燥,而是充满了各种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见解,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非常智慧的长者对话,不断地被点醒,被启发。这套书,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思维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