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当代科学育儿百科全问
定价:32.8元
作者:万理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101238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当代科学育儿百科全问》突出的就是实用性,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内容很全面。 本书由北京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万理主编, 20多年的工作经验,是本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的保证。
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推荐。
内容提要
《当代科学育儿百科全问》是一部问答式、实用型百科全书, 以问答形式讲解,系统性编排,不仅方便查阅,也非常适合学习。
本书将宝宝从0~3岁的成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10个阶段,并在每一阶段全面讲解了宝宝护理、喂养、健康饮食、智力开发、常见病防治等重要知识。内容全面,讲解清晰,关注细节,指导性强,很实用。一书在手,科学养育宝宝胸有成竹 。
目录
作者介绍
万理,北京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婴儿室护理专家。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多年,儿科工作领域的骨干专家。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儿科专业。20余年致力于婴幼儿的医疗和保健工作,在婴幼儿养育、医护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有十余篇论文在《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文摘
3.日常护理
11怎样抱新生儿?
手托法:左手托住新生儿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新生儿的臀部和腰部。
腕抱法:轻轻地将新生儿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新生儿的头,左腕和左手护住新生儿的背和腰部,右手护住新生儿的臀部和腰部。由于新生儿脖子软,挺不起来,用这种方法抱,要注意用左小臂及臂弯支撑好新生儿的头,使头不至于前倾后仰。
12什么是“蜡烛包”?“蜡烛包”有什么弊端?
在很多地方,有的人还喜欢用一块大方布将新生儿紧紧地包扎起来,因担心包扎不严实还在外面系上一根带子或绳子,人们习惯把这叫作“蜡烛包”。他们认为如果不把新生儿双腿绑直,长大会成为“八字脚”或“罗圈腿”。另外的原因是担心新生儿受冷。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腿变形不是小时候没有捆绑的原因,而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缺钙引起。
“蜡烛包”捆得很紧,不仅影响新生儿正常发育,妨碍其自由运动,同时由于父母怕新生儿着凉,不敢打开包裹,甚至不给新生儿洗澡,大小便不易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皮肤感染或尿布疹,同时,这样包裹,新生儿生病也不容易发现。
13 如何正确包裹新生儿?
为了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不要给新生儿打“蜡烛包”,而应该给新生儿穿上一件小衣服,盖上小被子。如冬天出生的新生儿,可以给他们穿上绒布衣服及薄棉袄或毛衣,盖上小棉被,让他们手脚自由活动。
另外,还可以到商店买一种棉睡袋,样子像斗篷,下面有扣子固定,可随时打开更换尿布,睡袋比较宽松,既保暖又不影响新生儿活动。
14新生儿睡眠有何重要性?睡眠时间是多少?
新生儿大脑发育还未成熟,容易疲劳,进入睡眠时大脑可以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脑和全身的生长发育。如睡眠不好,会影响小儿生理功能紊乱,神经系统调节失灵,食欲不佳,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新生儿的睡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新生儿疲劳时,必须经过充足的睡眠之后,才能解除疲劳;睡眠充足才能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好。
新生儿每天除了喂奶啼哭外,几乎都在睡眠,每天大约需睡眠20小时。
15如何使新生儿睡眠好?
睡前要吃饱,吃奶后要把新生儿放在肩上轻轻拍背,将吞下的空气排出来。
大小便后要把臀部洗干净,换上干净尿布。
房间要保持安静,光线适中。
盖被不要太厚,也不要蒙住新生儿嘴巴、鼻子,确保小儿呼吸通畅。
16新生儿采取什么姿势睡觉好?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喂奶后一小时应右侧卧,之后再仰卧。新生儿大部分时间是采取仰卧睡觉姿势,因为这种睡觉姿势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对新生儿的内脏,如心脏、胃肠道和膀胱的压迫少。但是,仰卧睡觉时,舌根部放松并向后下坠,容易堵塞咽喉部,影响呼吸道通畅。如果再给新生儿枕上一个较高的枕头,就会使新生儿呼吸困难,所以好不要给新生儿使用枕头。
新生儿俯卧睡觉容易发生意外窒息。同时,俯卧睡觉会压迫内脏,容易产生溢奶的现象,不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17新生儿洗澡有何重要意义?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加之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大小便次数多,因此新生儿皮肤较脏,容易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地方。洗澡可清洁皮肤,帮助皮肤呼吸,加速血液循环。
每次洗澡时还可以检查新生儿全身皮肤、脐带,观察新生儿四肢活动和姿势,及早发现问题。
新生儿皮肤面积相对较大,经常洗澡是对皮肤触觉的好刺激,皮肤能把各种感觉直接传递到大脑,促进脑的发育和成熟。
18新生儿需要每天洗澡吗?
洗澡次数可根据气候和家庭条件决定,夏天每天至少洗1次,冬天每周洗1次, 有时大便后特别脏也应增加一次。当然,只要不是炎热的夏季隔天洗一次也没有关系,但早晚要给新生儿洗脸,每次换尿布时应用温水擦洗新生儿屁股。
19新生儿晚间洗澡可以吗?
新生儿的洗澡时间没有特别的规定,新生儿洗澡安排在晚上8点钟是完全可以的,不过,新生儿的日常生活应该要有的规律性,根据家庭情况好将新生儿每天的洗澡时间固定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晚间洗澡时室内的温度,特别是冬季,晚间气温往往很低,因此,新生儿洗澡时的室温要保持在26℃左右为好。
20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洗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洗澡时室温应保持在2628℃左右。水温以3840℃为宜,成人感觉手背不烫为合适。澡盆、毛巾应专用,以防止交叉感染。为新生儿洗澡应选用刺激性小的“宝宝肥皂”,并把事先准备更换的衣服,毛巾被打开铺好。
洗澡的顺序由上而下。若天气寒冷或新生儿脐带还未脱落,应将上、下身分开洗。准备妥当后,先脱去上衣,下半身用毛巾或布包好,大人用左手托住新生儿头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从后面把耳廓像盖似地按在耳道口,防止水进入耳道,左手和腰部夹住新生儿下半身,右手拿小毛巾沾水将脸、头部洗净擦干,接着用同样方法洗颈部、腋下、前胸后背、双臂和双手,洗完后用干浴巾包裹上半身。再把新生儿头靠在左肘窝里,左手托住两大腿根部后开始洗下半身。洗下身时应注意不要将脐带弄湿。洗好后立即将新生儿抱出浴盆,用干净的大浴巾裹住,把水滴吸干,迅速穿好衣服,垫上尿布后,后用干毛巾把眼、耳、鼻、头发擦干。
若新生儿脐带脱落,脐部情况良好,可在新生儿洗完脸部、头发后,将新生儿全身浸入水中洗。好两人配合着帮新生儿洗澡,一个人将手伸入水中托住新生儿,另一个人洗。
洗澡用水宜先加冷水后加热水,调好温度,以免烫伤。动作要轻柔敏捷,每次洗澡不超过10分钟,洗澡前半小时内不要喂奶,以免溢奶,洗后可喂一次奶,然后让新生儿睡觉。
21给新生儿擦爽身粉方法不当会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洗澡后身上用些爽身粉,可使身体滑腻清爽、舒适。然而,专家指出,爽身粉如果长期使用不当,会直接损害新生儿健康。
新生儿代谢快,出汗多,尿也频,过多的爽身粉遇到汗水或尿能结成块状或颗粒状。当新生儿活动时,身体皱褶处的粉块或颗粒容易摩擦新生儿娇嫩的皮肤,引起皮肤红肿糜烂。
爽身粉中含有量的滑石粉,如果扑洒爽身粉时,新生儿吸入少量粉末,可以由气管的自卫机构排除。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使新生儿吸入过多,滑石粉会将气管表层的分泌物吸干,破坏气管纤毛的功能,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气管阻塞。而一旦发生“爽身粉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22如何正确给新生儿涂爽身粉
涂抹爽身粉时注意远离风道,先在远离新生儿处将粉倒在手上,然后小心涂抹在新生儿身上,勿使爽身粉乱飞。使用后应立即收拾好,妥善保存,且不可给新生儿当玩具。天热流汗时不要给新生儿擦爽身粉。
序言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处理一些比较敏感和前沿的社会议题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严谨性。比如,关于多元家庭结构下的性别角色教育,以及如何引导孩子理解社会公平与包容性的议题。这些内容往往是传统育儿书籍会回避或者处理得非常敷衍的部分。作者清晰地阐述了宏观社会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并给出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具体策略,而不是空泛的口号。比如,关于如何和孩子讨论“不平等”现象,书中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对话脚本,从孩子能理解的身边小事入手,逐步扩展到更宏大的社会议题。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远不止于课业和品德,更包括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批判性思维的未来公民。这本书的格局很高,它提供的不仅是“如何养好一个孩子”,更是“如何培养一个适应复杂世界的优秀个体”,这份前瞻性,让我对它的推荐指数直接拉满。
评分这本厚重的家庭教育指南,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仿佛里面藏着解决所有育儿难题的钥匙。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述各种育儿理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态度。书中对于“科学”的诠释,并非那种冷冰冰的数据堆砌,而是巧妙地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的前沿发现,转化为家长日常生活中可以轻松理解和实践的具体操作。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部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深入剖析了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并提供了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情感连接练习”。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积极倾听”的技巧,原本以为孩子只是在发泄情绪,但通过书中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看见”他话语背后的需求,效果立竿见影,家庭氛围都变得和谐了许多。这本书最难得的是它的平衡感,它既不鼓吹过度焦虑的“鸡娃”文化,也不提倡放任自流的“散养”,而是倡导一种基于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与理解的“智慧型陪伴”。阅读它,就像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儿童发展专家随时在身边提供咨询,让人心安。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也值得称赞,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育儿书籍那种枯燥说教的刻板印象。我喜欢它那种“问答百科”式的编排,你知道,我们做父母的,脑子里随时涌现出各种零碎的问题,从“宝宝辅食什么时候可以加盐”到“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的复杂情况”,包罗万象。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逻辑清晰的索引系统,你不需要从头读到尾,只需要根据当下遇到的具体问题,就能迅速定位到最相关的章节。更棒的是,即便是同一个主题,比如“睡眠训练”,它也会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进行探讨,绝不搞“一刀切”。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屏幕时间管理”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一味禁止,而是探讨了数字原生代孩子的大脑特点,提出了“内容质量优先于时长控制”的观点,这与我过去听到的很多说教完全不同,让我耳目一新,也更容易接受。这种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结合,使得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拥有了极高的“翻阅率”。
评分我通常对市面上那些动辄宣称能“速成完美父母”的书籍抱持怀疑态度,但这一本,其深度和广度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非典型”育儿挑战的探讨,比如如何应对孩子在特定成长阶段表现出的强烈反抗期,或者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作者并没有给出僵硬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框架——比如使用“系统思考”的视角来看待家庭动力学。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比单纯学习技巧要宝贵得多。书中涉及的案例分析极其详尽,很多都是源自真实生活中的“棘手”情境,比如孩子对学校规则的抵触,或者青春期早期的自我认同危机。它不是教你如何“制服”孩子,而是引导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理解这些挑战背后的发展意义。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以前那些让我焦头烂额的场景,现在都有了更深层的解读视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培养了父母的“元认知”能力,让你成为一个更具反思精神的教育者。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部分育儿书是在贩卖“焦虑”,那么这本书则像是一剂强心针,它提供的是“赋权”。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培养父母的“自我效能感”。书中大量的篇幅用于解析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而不是一味地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育儿方法的不当。例如,它详细分析了“完美主义陷阱”如何反噬亲子关系,并提供了具体的“自我关怀清单”。这种视角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内心平和、自我状态良好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发现自己读完关于情绪调节的那几页后,在面对孩子突发状况时,更能保持镇定,不再那么容易被点燃。书中很多论述都带着一种温暖的、过来人的智慧,语气非常真诚,让人感觉不是在接受一位高高在上的专家的训诫,而是在与一位理解你所有挣扎的良师益友进行深入交流。它让我们意识到,育儿的过程,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成长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