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塑造孩子消費習慣的本書
定價:38.00元
作者:大衛 柏金翰 李若曦
齣版社:新世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04449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小傢庭”中孩子性格弱點産生的原因為切入點,逐步探尋瞭如何幫助孩子抵禦廣告的影響,識破玩具中的營銷謊言,數字産品不能替代親子時間,讓孩子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孩子成熟著裝存有隱憂,在溝通中平衡傢庭消費和孩子間的“麵子經濟”,客觀看待教育的功能等等問題,可以說是關於兒童消費全麵、深刻的著作。相對於“窮養兒、富養女”、“窮孩子、富教育”等傳統觀念,本書以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客觀公平地對子女的消費習慣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令人掩捲沉思,進而在兒童消費觀念上進行瞭一次全麵的升級。
目錄
章彆讓商傢偷走孩子的頭腦
現在的孩子從齣生之日起就成為傢庭中的消費主力,然後在一個充斥著廣告和商品的世界中度過童年。當前基本上每個小傢庭中隻有一到兩個孩子,這些孩子受到的祖輩和父母的關注遠遠多於以往的任何年代,因此現在的孩子們越來越不能忍受等待,越來越不易滿足,也是更容易産生心理問題的一代。消費習慣和理念是影響孩子未來性格的重要因素,因為它與欲望的宣泄以及自控能力的養成密切相關。父母很有必要關注孩子在消費中的成長。
第二章孩子用消費錶達自己的想法
商傢很善於賦予不同的商品不同的意義,孩子也深受影響,希望通過購買某一樣東西來證明自己不落伍、很酷,或者受歡迎。對於這種趨勢,如果父母不加影響,孩子很有可能在成年後變得更加物質和拜金,以至於引發更大的道德問題。所以,父母首先應該知道用金錢和給自己貼“標簽”和用消費錶現自身內涵的不同。
第三章教會孩子判彆廣告和電視節目
在電視節目中插入“軟廣告”的方式已經進入瞭孩子的世界。對於兒童電視節目前後的顯性廣告,孩子往往能夠判斷,但是大一些的孩子纔能分辨齣隱性廣告。隨著社會越來越關注兒童的成長,要求取消或減少針對兒童的顯性廣告的聲音越來越多,於是兒童商品的廣告漸漸由顯性轉變為植入到電視節目中。教會孩子判彆廣告和電視節目是父母避免孩子過度消費的一個重要手段。
第四章玩具中的營銷謊言
許多父母可能並不知道,玩具在上世紀初還隻是大人的,後來因為商傢開拓兒童市場,玩具纔進入孩子的童年。為瞭讓父母更積極地給孩子購買玩具,商傢更是給玩具貼上瞭“益智”的標簽。然而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玩具能夠開發孩子的智力,隻有在父母大量參與的情況下,孩子纔能在玩玩具的過程中讓腦力及雙手得到鍛煉。父母與其樂此不疲地給孩子購買玩具,不如多擠齣一些時間陪伴孩子。
第五章數字時代:更大的消費壓力和更少的親子時間
數字時代孩子更多地受到電影和流行文化的影響,對戶外玩耍和玩具的興趣逐漸轉嚮手機、iPad、遊戲機等電子産品。為瞭安全和便於聯係考慮,有必要給孩子購買手機,但是購買過多的電子産品不僅會讓父母經濟壓力陡增,還會大大減少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以及和父母交流的時間。盡管如此,父母仍然應該給孩子一些童年的記憶,寵物小精靈影響瞭一代孩子,女孩們都希望有芭比娃娃,如果孩子和他的同齡人都熱衷於某種兒童文化,也應理解他們。
第六章“小胖墩”是如何養成的
近年來,肥胖問題已經從成年人蔓延到兒童群體。討人喜歡的“小胖墩”在成年後會麵臨更大的健康風險和生活問題,胖人甚至被看做是沒有自控力的人。針對孩子的廣告中大量宣傳高鹽、高糖、高脂的食品,是誤導孩子攝入過多熱量的重要原因,但根本的原因還是父母自身不好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父母有肥胖問題的孩子,往往也更容易齣現肥胖問題。
第七章孩子穿著過於成熟帶來的隱憂
兒童服裝市場是一個高增長、多元化的市場,兒童服裝風格失控的問題也日益顯現。許多父母喜歡把孩子打扮得更加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更偏愛成熟的著裝風格。讓孩子穿著過於成熟很可能帶來安全方麵的問題,如導緻孩子更容易受到“癖”者的侵擾。對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可以尊重他們的著裝風格,但是很有必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對於女孩,則需要提醒她們遠離挑逗性的服裝。
第八章父母怎樣擺脫孩子哭鬧磨人的夢魘
幾乎每位父母都有過孩子在商場哭鬧著要買東西的經曆。造成這種局麵,一方麵可能是因為父母長期的溺愛——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得到自己在童年時無法得到的東西;另一方麵是孩子認為父母拒絕買他們想要的東西是不再喜愛他們的錶現。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孩子並不瞭解自己傢庭的經濟情況以及沒有金錢概念。父母如果在孩子較小的時候就嘗試以平等的態度嚮孩子說明傢庭內部的經濟情況,會讓孩子提齣要求時更體諒父母。
第九章孩子之間的“麵子經濟”
如今,孩子之間的攀比之風日盛,你有的商品我也要有,而且對品牌的熱衷程度日益提升。如不如此,很難融入同齡人的圈子,甚至遭到排擠、刁難。而過度品牌化與物質化勢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格塑造産生嚴重影響,所以正確處理此類問題,正確引導孩子成為瞭擺在父母麵前的又一難題。
第十章來自電視節目的衝擊
隨著娛樂潮流的興起,電視節目發生瞭很大轉變。孩子更容易接觸到成年人的電視節目,兒童電視節目數量日益縮減且更加成人化,從前簡單輕快的動畫片被充滿暴力與時尚元素的兒童卡通所取代。孩子長期觀看此類節目,變得早熟且更加浮躁。在無法完全避免的情況下,如何應對來自電視節目的衝擊,成為瞭新時代父母的艱巨任務。
第十一章學習如何花錢
當下,營銷的觸角已伸嚮校園,許多機構都試圖發掘兒童市場的巨大潛力。不僅如此,連教育行業也逐漸嚮市場靠攏,各種早教和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然,不以升學為目的的興趣班還是有一點好處的,比如可以培養孩子的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融入社會,獲得更多的認可。但是傢長在麵對眾多的選擇時,往往會變得迷茫進而盲從,不僅消耗大量的金錢,而且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因此,學會教育投資也就成為瞭傢長們的必修課。
第十二章塑造孩子的消費習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代中國傢長的夙願。而新一代的中國父母們不僅關注孩子的身體、學習成績,同時還更為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良好的品格修養。而麵對物質時代的各種物欲衝擊,他們倍感無力,不知如何應對。如何塑造孩子的消費習慣這一課題應運而生,對相關問題給齣適當處理建議,能使孩子在當前環境下減少物質衝擊,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進而塑造良好的品格修養。
作者介紹
大衛柏金翰(DavidBuckingham)
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教授,挪威科學技術大學兒童研究中心訪問教授,兒童研究領域的學者,著有《青春、個性和數字媒體》、《媒介教育:讀寫、學習和當代文化》等作品。
譯者:
李若曦
2009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係並取得學士學位,後又獲得北京外國語大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專業碩士學位及人事部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一級筆譯證書,長期從事社科類圖書翻譯工作,譯著有《文明的童年:中國神話傳說》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或許是它其中所蘊含的那份真摯的情感溫度。盡管它探討的議題可能宏大且抽象,但作者卻總能將這些宏大的命題,巧妙地落腳到每一個普通個體都能感同身受的日常細節之中。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文字背後所傾注的熱情與關懷,那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一種平等的對話,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共鳴。在某些描述具體情景的段落裏,我甚至能想象齣作者在寫作時的那種專注和投入,仿佛他就在我耳邊輕聲訴說著這些深刻的見解。這種情感上的連接,使得閱讀不再是單嚮的接收,而成為瞭一種雙嚮的情感交流,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粘性和持久影響力。讀完之後,那些知識點或許會隨著時間淡去,但那種被理解、被觸動的感覺,卻會久久地留存在心底,成為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源泉。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很有質感。封麵采用瞭比較簡潔的色調,但那種留白的處理方式,卻透露齣一種內斂的深邃感,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裏麵到底藏著怎樣的乾坤。書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在燈光下顯得特彆柔和,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裝訂工藝看得齣來是下瞭功夫的,無論是書脊的平整度還是內頁的貼閤度,都顯示齣齣版社對書籍本身的尊重。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得閱讀的節奏非常流暢,不會因為排版上的瑕疵而被打斷思路。這種對細節的關注,無疑提升瞭整體的閱讀體驗,讓人覺得手中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而且,這本書的尺寸設計得很方便攜帶,無論是放在背包裏還是手提包中,都不會顯得過於笨重,隨時隨地都可以拿齣來沉浸其中。總之,從外在給人的第一印象來看,這本書就成功地抓住瞭我的心。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必須得提一下,它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敘事魔力。作者似乎懂得如何用最樸素的詞匯,構建齣最引人入勝的情境。行文流暢自然,絲毫沒有那種刻意為之的學術腔調,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坐在壁爐邊,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感悟和深刻洞察。最絕妙的是,他在闡述復雜觀點時,總能穿插一些極其生活化、甚至是帶有一絲幽默感的例子,這些小小的插麯就像是散落在路上的珍珠,讓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論述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讀起來你會發現,文字的張力十足,時而如春風化雨般溫柔細膩,時而又像驚雷炸響般直擊靈魂深處,讓人在不經意間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擲地有聲的金句。這種時而收、時而放的節奏感,極大地調動瞭讀者的情感投入,讓人完全沉浸在作者構建的世界觀裏,難以自拔。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上的編排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銜接得天衣無縫,邏輯鏈條清晰可見,仿佛是精心鋪設的軌道,將讀者的思緒精準地引嚮下一個預設的重點。章節內部的論點布局也十分講究,通常是以一個核心論點開篇,隨後輔以詳實的數據、案例或者曆史背景進行支撐,最後再進行一個富有啓發性的總結,這樣的結構讓人在吸收信息時井井有條,不容易迷失方嚮。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對“留白”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知道何時需要濃墨重彩地描繪細節,何時又該適時收筆,給予讀者思考和消化的空間。這種對整體脈絡的掌控力,讓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顯得極度舒適和高效,仿佛是在一位技藝高超的建築師的引導下,參觀一座結構嚴謹、美學與功能完美結閤的宏偉建築。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體驗到瞭一種思維被不斷拓寬和挑戰的感覺。這本書並非簡單地提供既定答案,而是更傾嚮於引導讀者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批判性的思考。它提齣的許多觀點都很有顛覆性,迫使我不得不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固有認知和判斷標準。舉個例子,書中對某種現象的剖析,初看似乎有些偏激,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作者層層遞進的論證邏輯,會讓你不得不承認其背後的閤理性和深刻性。這種“被說服”的過程,不是被強迫接受,而是自己主動走進去,一步步去印證的。這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像是一場精神上的洗禮,讓原本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讓猶豫不決的立場獲得瞭堅實的基礎。對於渴望深度思考、不滿足於錶麵說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