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
定价:40.00元
作者:王迎春,杨珺,杨东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0302576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本书从模糊控制的角度出发,采用模糊方法进行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模糊模型,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等技术,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网络控制、混沌同步控制和模糊*控制等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理论和相关的应用问题。全书共分为9章。章介绍了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的发展状况,并分别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问题、带有混沌行为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同步控制和带有*扰动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控制问题;第2~4章详尽地研究了基于模糊模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网络控制问题:第5~6章分别研究了带有混沌行为的两个不同结构非线性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和带有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同步控制问题;第7~9章研究了基于模糊模型的未知*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和含有时滞*模糊系统的时滞依赖保成本控制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模糊控制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常见的模糊推理系统
1.2.2 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3 网络控制系统概述
1.3.1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1.3.2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网络控制系统的几点思考
1.4 混沌系统及其控制概述
1.4.1 混沌控制的研究现状
1.4.2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混沌控制
1.5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1.6 预备知识
1.6.1 Ito微分公式
1.6.2 系统稳定性概念
1.6.3 Lyapunov稳定性
1.7 本书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络控制系统的鲁棒H∞控制
2.1 引言
2.2 系统描述
2.3 NCS鲁棒H∞控制
2.4 仿真研究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模糊估计器的非线络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
3.1 引言
3.2 FE-NCS描述
3.3 基于模糊估计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3.4 仿真研究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FHM的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网络控制
4.1 引言
4.2 模糊双曲正切模型
4.3 系统描述
4.4 网络化双曲型控制器NHC设计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模糊模型的混沌系统广义同步
5.1 引言
5.2 基于模糊模型的驱动和响应系统的问题描述
5.3 模糊同步控制器的设计
5.4 仿真研究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模糊模型的时滞混沌系统同步
6.1 引言
6.2 问题描述
6.3 控制器的设计
6.4 仿真研究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
7.1 引言
7.2 问题描述
7.3 控制器设计
7.3.1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7.3.2 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7.4 仿真研究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奇异系统的不确定模糊时滞系统的保成本控制
8.1 引言
8.2 问题描述
8.3 时滞依赖模糊保成本控制器设计
8.4 模糊系统可允许的大时滞值问题
8.5 仿真研究
8.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不确定模糊多时滞系统的时滞依赖保成本控制
9.1 引言
9.2 问题描述
9.3 时滞依赖模糊保成本控制器设计
9.4 仿真研究
9.5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让我联想到我最近正在参与的一个项目,它涉及到一个高度非线性的机械臂的定位控制。传统的PID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效果非常不理想,存在明显的超调和震荡。我之前就对模糊控制有所耳闻,知道它在处理这类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它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是可以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来设计控制策略。这本书由王迎春、杨珺、杨东升这几位专家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充满信心。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将模糊逻辑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例如,如何将机械臂的实际运行状态(如位置、速度)转化为模糊语言变量,以及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模糊规则来指导控制器的输出。此外,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案例,详细介绍模糊控制在解决类似机械臂控制问题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比较的分析,这将对我完成目前的工程项目非常有帮助。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想到了我曾经遇到过的那些难以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的物理过程,比如某些化工反应或者生物系统的调控。这些系统往往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参数变化剧烈,并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往往难以奏效,需要另辟蹊径。而“模糊控制”恰恰是一种非常适合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它能够利用专家知识和模糊逻辑来构建控制策略,从而在模型不精确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的控制。这本书由王迎春、杨珺、杨东升三位作者合著,并且是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身就意味着其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解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包括模糊集合、模糊规则、模糊推理等核心概念,并详细阐述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模糊控制器设计、参数整定以及性能分析的实用方法,那就更好了,这将对我理解和应用模糊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不过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它无疑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著作。首先,书名《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就点明了其核心研究方向,这正是当前控制理论领域最热门、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非线性系统本身就比线性系统复杂得多,其动力学行为难以预测,控制难度也随之指数级增长。而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源于人类模糊思维和语言描述的控制策略,在处理这类复杂系统时展现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是利用专家经验和模糊规则来设计控制器,这在许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具有极高的价值,例如机器人控制、过程控制、航空航航天等。科学出版社的出版质量一直以来都相当不错,相信这本书在内容编排、印刷装订等方面也会有很高的水准。王迎春、杨珺、杨东升这几位作者的名字,在控制领域也并非默默无闻,他们的研究成果应该能为这本书的内容增添不少深度和广度。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理解模糊控制在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时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从而提升自己在该领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探讨的“复杂非线性系统”这一概念。在我的学术研究方向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诸如混沌、分岔、多稳态等非线性现象,这些现象使得系统的行为极具挑战性,常规的分析和控制方法常常失效。而“模糊控制”作为一种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信息的控制策略,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了解到,模糊控制利用语言变量和模糊规则来逼近复杂的系统动态,其灵活性和鲁棒性在处理非线性系统时尤为突出。这本书的作者阵容,王迎春、杨珺、杨东升,从名字上看,应该是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学者。科学出版社一贯以严谨治学、高水平出版著称,相信这本书的质量会有保障。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模糊逻辑在建模和控制非线性系统中的作用机理,例如模糊集合的选取、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模糊规则的优化等关键技术。如果书中还能够涉及到模糊控制与其他控制方法(如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的结合,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能够为我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尤其是“复杂非线性系统”和“模糊控制”这两个关键词。我是一名在某研究所工作的工程师,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用简单线性模型描述的系统,它们往往表现出高度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PID控制在这些场合往往力不从心,需要更先进的控制理论来解决。而模糊控制,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皮毛,知道它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模拟人类专家经验的控制方法,特别擅长处理那些模型不精确或者难以建模的系统。这本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且作者是王迎春、杨珺、杨东升,这几位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学术底蕴。科学出版社的书籍,我向来是比较信赖的,它们的出版物通常内容严谨,条理清晰。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流程、模糊规则的构建方法,以及如何将模糊控制器集成到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工程应用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