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認知無綫電與認知網絡
定價:36.00元
作者:張勇,滕穎蕾,宋梅著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635289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認知無綫電與認知網絡》全麵而係統地介紹瞭認知無綫電和認知網絡兩大技術,認知無綫電網絡是目前成熟的認知網絡實例化網絡應用。本書從認知科學方法論特性開始,具體介紹瞭認知無綫電的發展、頻譜感知和分配,重點介紹協同感知技術,頻譜共享技術;認知網絡定義、特徵及關鍵技術、認知網絡路由、跨層設計及安全問題,標準化進展和認知無綫電實驗平颱等。
《認知無綫電與認知網絡》旨在為研究認知無綫電、認知網絡及下一代網絡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特彆是從事該方嚮理論研究和算法設計的人員作為專業學習書籍使用。同時,本書也適閤學習認知無綫電、認知網絡技術的大專院校的相關專業師生提供閱讀參考,並可作為理論教材和學習參考書。
目錄
章 認知科學與技術
1.1 認知科學的發展
1.2 認知技術概述
1,3 認知技術在通信領域的發展應用
本章參考文獻
第2章 認知無綫電概述及發展
2.1 認知無綫電概述
2.2 認知無綫電的應用
2.3 認知無綫電的發展前景
本章參考文獻
第3章 頻譜感知
3.1 頻譜感知技術概述
3.2 單點感知技術及其性能比較
3.3 協作感知技術及性能分析
3.4 基於隱馬爾可夫模型的頻譜機會預測
3.5 控製信道設計
3.6 感知係統設計上的權衡
本章參考文獻
第4章 頻譜共享接入技術
.4.1 概述
4.2 集中式頻譜共享技術
4.3 分布式頻譜共享技術
4. 4 其他頻譜共享技術
4.5 頻譜聚閤技術
4.6 頻譜共享的挑戰性問題及未來研究方嚮
本章參考文獻
第5章 認知無綫電網絡路由協議
5.1 認知無綫電環境中路由協議設計的特點
5.2 多射頻多信道路由協議
5.3 常見認知無綫電路由協議
本章參考文獻
第6章 認知網絡概述
6.1 認知網絡的概念
6.2 認知網絡的特點
6.3 認知網絡的發展前景
6.4 認知網絡的技術挑戰
本章參考文獻
第7章 認知網絡架構
7.1 認知網絡的認知過程
7.2 認知網絡的架構
7.3 認知網絡的jrrm功能
7.4 認知網絡的dsm功能
7.5 認知網絡的self-x功能
7.6 認知網絡中的分布式學習推理
本章參考文獻
第8章 認知網絡的跨層設計
8.1 跨層設計概述
8.2 認知無綫電網絡的跨層設計
8.3 認知網絡的跨層設計方案
8.4 認知網絡跨層設計麵臨的挑戰
本章參考文獻
第9章 認知網絡的安全問題
9.1 認知無綫電的可靠性問題
9.2 認知無綫電網絡的攻擊
9.3 認知網絡的安全保護
9.4 認知網絡的入侵檢測
9.5 通信安全組成模塊
9.6 未來研究方嚮
本章參考文獻
0章 認知標準化現狀
10.1 標準化現狀概述
10.2 1eee 802.22標準
10.3 其他各大組織標準化進展
10.4 未來標準化工作
本章參考文獻
1章 認知無綫電實驗平颱
11.1 軟件無綫電
11.2 軟件無綫電的開發平颱
11.3 實例應用
本章參考文獻
附錄
縮略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我一直在關注通信領域的最新進展,特彆是關於智能網絡和自主決策方麵的技術。這本書的標題——《認知無綫電與認知網絡》——立刻吸引瞭我。我理解中的“認知”不僅僅是簡單的感知,更包含著學習、推理和適應的能力,這在瞬息萬變的無綫環境中至關重要。想象一下,通信設備不再是被動地遵循預設規則,而是能夠主動地“理解”和“判斷”所處的無綫電頻譜狀況,甚至是其他設備的意圖,然後動態地調整自己的通信參數,以實現最佳的頻譜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這對於解決日益增長的無綫通信需求和有限的頻譜資源之間的矛盾,無疑提供瞭全新的思路。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剖析認知無綫電的感知、決策和學習機製的,以及認知網絡又是如何通過這些認知實體構建起一個更智能、更靈活的通信體係的。我很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啓發性的理論框架和模型,幫助我梳理這些復雜的概念,並窺見未來通信網絡的發展藍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色調沉穩大氣,圖案也頗具科技感,一看就是一本嚴肅學術類的著作。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很棒,翻閱起來沒有廉價感。我一直對信息通信技術的前沿領域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創新技術。認知無綫電和認知網絡這兩個概念聽起來就充滿智慧,仿佛是賦予瞭通信係統“思考”的能力,能夠自主地感知周圍環境、學習並做齣最優決策,這對於頻譜利用效率低、乾擾嚴重等傳統無綫通信的頑疾來說,無疑是帶來瞭一場革命性的希望。我十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闡述這些前沿技術的原理,揭示其核心的算法和實現路徑,並且通過具體的應用場景分析,讓我看到這些理論如何轉化為實際的通信能力。作者的專業背景在書名和作者名單中已經有所體現,這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嚴謹性有瞭初步的信心。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深入理解這一領域,甚至是未來在該領域進行研究的堅實基礎。
評分最近偶然看到一本關於《認知無綫電與認知網絡》的書,書名就充滿瞭科技感和前沿性。我一直對人工智能和通信技術的結閤很感興趣,而認知無綫電和認知網絡正是這種結閤的典型代錶。我理解中的認知無綫電,就是讓無綫設備能夠像人一樣“思考”,能夠主動去感知周圍的無綫環境,識彆齣哪些頻率是空閑的,哪些頻率是有乾擾的,然後智能地選擇閤適的頻率進行通信,從而提高頻譜利用效率,減少乾擾。而認知網絡,則是將這種“思考”能力擴展到整個網絡層麵,讓網絡中的所有設備能夠協同工作,共同做齣最優的通信決策。這本書的作者陣容也相當有分量,這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權威性有瞭很高的期待。我非常想瞭解書中是如何解釋“認知”的實現機製,例如,它是如何進行信號分析、如何進行學習和決策的,以及在實際應用中,認知無綫電和認知網絡能夠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帶來哪些技術上的突破。
評分讀到《認知無綫電與認知網絡》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未來通信的圖景:智能化、自適應、高效化。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無綫頻譜資源越來越寶貴,如何高效地利用和管理這些資源,一直是通信領域麵臨的巨大挑戰。認知無綫電的概念,正是應運而生,它賦予瞭無綫通信係統“智能”,使其能夠像人類一樣感知、學習和決策,從而在動態變化的無綫環境中靈活地調整通信策略。我非常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這一理念的深入解讀,瞭解其背後的核心技術,例如,它如何實現對復雜無綫信號的精準感知和分析,如何建立有效的學習模型來優化通信參數,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智能化的認知網絡,實現設備間的協同感知和決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未來通信世界的大門,讓我對這一前沿領域有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作為一個在通信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深切體會到傳統固定通信模式在應對復雜多變的無綫環境時的局限性。頻譜擁堵、乾擾嚴重、資源利用率低下等問題,一直是製約無綫通信發展的瓶頸。而“認知”這個詞,在我看來,恰恰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它意味著通信係統能夠具備一種“智慧”,能夠像人一樣去“思考”和“判斷”。這本書的書名《認知無綫電與認知網絡》,正是指嚮瞭這一極具潛力的技術方嚮。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深入闡述“認知”的具體內涵,例如,它如何實現對無綫環境的感知,如何進行數據分析和推理,如何做齣最優的通信決策,以及如何通過機器學習等技術不斷優化自身性能。我期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套係統的理論體係,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認知無綫電和認知網絡的技術原理,並且能夠將其應用到實際的工程設計和優化工作中,從而提升現有無綫通信係統的性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