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綫路製圖與製版
定價:29.00元
作者:孟祥忠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210898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行動導嚮,工學結閤,任務驅動,學生主體,過程考核。
內容提要
本書從實際應用角度齣發,設置8個學習情境,由淺入深全麵講述電子綫路製圖與製版的課程內容。內容主要包括Protel DXP 2004的使用、三音電子門鈴設計、基於單片機的電子琴設計、串行接口電路設計、耗油量測量儀設計、電池充電器設計、單片機開發闆設計和模型飛機機載測控係統設計,所有項目精選自企業和工程實例,具有很強的代錶性。
全書打破傳統學科式教材模式,采用基於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法,充分融入企業實際設計項目,工學結閤,全麵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微電子技術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及相近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標題雖然叫“電子綫路製圖與製版”,但我拿到它之後,卻發現它更多的是一種對電子元件曆史演變和發展脈絡的梳理。我一直對電子産品內部那些錯綜復雜的電路闆很好奇,總覺得它們背後蘊含著無數工程師的智慧和汗水。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我怎麼畫齣精美的PCB圖,也沒有詳細講解光繪、蝕刻等具體的製版工藝。相反,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講述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等關鍵電子元件是如何被發明齣來的,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以及它們之間的技術迭代是如何推動整個電子産業嚮前發展的。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早期真空管和晶體管對比的那幾章,那種從笨重、發熱量大的真空管,到小巧、高效的晶體管的飛躍,簡直是信息時代開啓的序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當時著名電子工程師的軼事,比如肖剋利、巴丁、布拉頓等人的故事,讓我感覺不像是讀一本技術書,更像是在聽一位曆史學傢講述一段波瀾壯闊的科技傳奇。雖然我本來是想找一本實操性強的書來學習PCB設計,但讀完這些章節,我反而對電子産品産生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能體會到“製圖與製版”背後那深厚的科學和工程基礎。
評分拿到這本《電子綫路製圖與製版》後,我原本是抱著學習如何規範地繪製電路圖,以及瞭解電子版圖設計流程的期待。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讓我大失所望,它幾乎沒有涉及任何實際的製圖軟件操作技巧,也沒有詳細講解Allegro、Protel或者Altium Designer這類主流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對於新手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本“紙上談兵”的教材,完全無法指導我動手完成一個實際的PCB設計項目。 書中更多的是對電子元器件的分類、特性以及一些基礎的電路原理進行闡述,內容偏嚮於理論概念的介紹,而缺乏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際設計能力的指導。例如,關於不同阻抗的匹配、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性等關鍵的PCB設計要素,書中也隻是泛泛而談,沒有給齣具體的計算公式、設計準則,更沒有通過實例來演示如何在軟件中實現這些優化。對於我這種急切希望快速入門PCB設計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次令人沮喪的體驗,它消耗瞭我的時間和精力,卻未能提供我真正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關於“電子綫路製圖與製版”的教程,不如說是一本關於“電子學基礎知識與發展史”的科普讀物。我本來是想學習如何使用具體的軟件工具來繪製PCB,以及瞭解各種製版工藝的流程和注意事項,例如覆銅闆的選擇、蝕刻的工藝參數、焊接的技巧等等。然而,這本書的內容絕大多數都在講解基礎的電學原理,比如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以及各種電子元器件(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書中對這些基礎知識的講解雖然詳細,但對於我想要掌握的“製圖”和“製版”這兩項核心技能,卻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實操性的指導。它沒有介紹任何一款主流的PCB設計軟件,也沒有分析不同元器件在PCB布局上的考量,比如散熱、信號乾擾、電磁兼容性等方麵的實際應用。讀完這本書,我對於電子綫路的“為什麼”有瞭更深的理解,但對於“怎麼做”卻依舊一頭霧水,感覺就像是學習瞭廚具的使用方法,卻不知道如何根據菜譜來烹飪一道菜。
評分讀瞭這本《電子綫路製圖與製版》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製版”這個環節的側重點,更多地放在瞭對材料科學和工藝流程的宏觀介紹,而非具體的操作層麵。我本來期望看到的是關於不同PCB闆材(如FR-4、陶瓷基闆等)的性能對比,以及針對不同闆材的加工方法和注意事項。比如,如何控製鑽孔的精度、如何進行多層闆的壓閤工藝、如何進行阻抗控製綫的製作,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名製版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然而,書中對於這些具體工藝的講解,大多是科普性質的,它描述瞭光刻、蝕刻、電鍍、鑽孔等步驟,但很少深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工藝參數設定和質量控製。例如,在蝕刻部分,書中提到瞭化學蝕刻和物理蝕刻,但並沒有詳細說明不同工藝下的化學藥劑選擇、溫度控製、時間長短等關鍵因素對最終圖形精度的影響。同樣,在阻抗控製方麵,雖然提到瞭阻抗綫的概念,但對於如何根據實際的傳輸綫模型來精確計算綫寬、綫距和基闆介電常數,書中並沒有提供足夠的計算方法或實例。這讓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對PCB製造産業鏈的概覽,而不是一本指導我進行具體製版操作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電子綫路製圖與製版》似乎預示著它會涵蓋從電路設計到物理實現的全過程,而我原本的期待也是如此。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使用專業軟件繪製規範的原理圖和PCB布局的詳細指南,包括如何進行元件庫的管理,如何設置設計規則,以及如何進行DRC(設計規則檢查)和LVS(版圖與原理圖一緻性檢查)等。此外,對於“製版”部分,我也期望能夠瞭解不同PCB生産工藝的優劣,比如SMT(錶麵貼裝技術)和THT(通孔插件技術)的適用場景,以及如何進行焊接質量的評估和控製。 然而,這本書的內容更傾嚮於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參數分析和一些基礎的信號處理理論。例如,書中花費瞭大量篇幅去講解不同類型放大器的增益、帶寬、噪聲係數等指標,以及濾波器、振蕩器等模塊的工作原理。這些內容雖然對於理解電子綫路的性能至關重要,但卻與我迫切需要的“製圖”和“製版”的實際操作技能相去甚遠。我沒有找到任何關於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PCB布局的指導,也沒有關於如何處理高頻信號、如何進行熱管理、以及如何避免電磁乾擾的實用技巧。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偏嚮理論研究的電子技術參考書,而非一本麵嚮工程實踐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