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DMA2000-1络技术——ME认证指定参考用书
定价:38.00元
作者:摩托罗拉工程学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6-01
ISBN:97871210120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 CDMA2000-1X系统。全书共分11章,主要从CDMA网络发展及演进、网络结构、系统提供的业务、无线传输技术、空中接口、核心网、系统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介绍了摩托罗拉公司CDMA200-1X应用案例。
本书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适合于从事电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和其他相关专来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
目录
章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1.1 称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2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方式
习题
第2章 CDMA系统的演进变化
2.1 IS-95A
2.2 IS-95B
2.3 CDMA2000-1X
2.4 CDMA2000-1XEV-DO
2.5 CDMA2000-1XEV-DV
习题
第3章 CDMA2000-1络结构
3.1 移动台
3.2 无线网络
3.3 网络交换系统
3.4 操作维护系统
习题
第4章 CDMA2000-1X系统提供的服务
4.1 语音业务
4.2 数据业务
习题
第5章 CDMA2000-1X系统使用的基本技术
5.1 CDMA系统中使用的调制/解调技术
5.2 扩谱技术
5.3 扩频码
5.4 分集技术
5.5 信道编码
习题
第6章 CDMA2000-1X系统的实现
6.1 空中接口
6.2 空中接口的物理信道
6.3 系统状态及状态转移
6.4 功率控制
6.5 切换
习题
第7章 电路域网络交换系统
……
第8章 IP基础
第9章 分组域网络交换系统
0章 CDMA2000-1X系统特性
1章 MOTOROLA CDMA200-1X应用案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之前对3G技术的一些理解,可以说是零散且模糊的,直到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它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CDMA2000-1x技术世界的大门。我记得我曾花了好几个小时,去研究书中关于“载波聚合”的章节。虽然这个概念在其他技术中也很常见,但书中对于CDMA2000-1x环境下实现载波聚合的细节,解释得格外清晰。它详细阐述了多载波的接入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用户数据在不同载波上的并行传输,从而显著提升了数据速率。这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为什么CDMA2000-1x在早期能够提供如此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而且,书中对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的讨论,也引起了我的重视。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深入到ME认证的具体要求,但我能从书中感受到,在通信技术的设计中,安全和隐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意识到,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速度和效率的提升,更是对用户体验和信息安全的全面保障。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看客”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开始主动去探索和理解这项技术背后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体现在它能够激发我主动思考的能力。很多时候,读技术书籍很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但这本书却不同,它会不断地抛出一些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例如,在解释ARQ(自动重传请求)机制时,书中不仅仅是描述了它的工作流程,还深入探讨了在不同网络条件下,ARQ的性能表现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效率。这让我不再仅仅是“知道”这个技术,而是开始“理解”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优势。此外,书中对网络演进的视角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将CDMA2000-1x孤立来看待,而是将其放置在整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脉络中进行介绍,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它为后续技术发展所奠定的基础。我发现,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前一代技术之上的不断优化和演进。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演进的逻辑和内在联系,这对于我拓展技术视野,非常有帮助。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体验,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一直认为,技术书籍要么过于枯燥乏味,要么就是晦涩难懂,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在保持技术专业性的同时,却意外地展现出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技术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比喻,这使得一些原本抽象的原理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当讲解功率控制的机制时,作者巧妙地将其比作一场复杂的“音量调节大战”,不同设备之间通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射功率,来达到整个网络最优化运行的状态。这种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非通信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义。而且,书中对各种协议和信令的描述,也非常细致。我曾经花了好几个小时,去理解某个特定的信令流程,而这本书中的图示和文字描述,竟然将整个过程分解得淋漓尽致,仿佛我正置身于一个大型的通信网络控制中心,亲眼目睹着信息的传递和交互。它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能够引导我进行深入思考的“技术故事书”。让我对CDMA2000-1x这个相对“古老”的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尊重。它让我明白,即便是看似成熟的技术,其背后也蕴藏着无数精妙的设计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是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最初买它,是因为工作需要,要接触CDMA2000-1x的技术,又听说是ME认证的指定参考用书,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坦白说,我之前对CDMA2000-1x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它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但具体原理、架构、以及它在整个通信演进中的位置,都模糊不清。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沉甸甸的,仿佛里面蕴含了无数的知识。一开始,我有点被它压倒,感觉要啃下一块硬骨头。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概念时,我发现作者的叙述非常有条理,逻辑清晰,哪怕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技术原理,也能被解释得生动易懂。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词,而是将这些技术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介绍,比如从CDMA技术的基础讲起,再逐步深入到CDMA2000-1x的各个层面,包括它的空中接口、网络架构、信令流程等等。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那些图示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传输的,这比纯文字的描述要直观得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并没有停留在纯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实际的应用场景,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到ME认证的细节,但能感受到它背后蕴含的工程实践意义。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持续的“知识寻宝”之旅。一开始,我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渐渐地,我被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它不像一些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大量专业术语,而是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构建起读者对CDMA2000-1x技术的整体认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软切换”和“软容量”等关键技术点的讲解。以往我总是觉得这些概念很高深,但书中通过详细的图解和逻辑梳理,将这些复杂的过程分解得清晰可见。我仿佛能看到移动终端在不同基站之间平滑地切换,用户几乎感受不到任何中断。而“软容量”的理念,也让我对蜂窝网络的资源分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简单的“多少用户就能接入多少”,而是涉及到复杂的调度算法和功率分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而且,书中在讨论这些技术时,还会适时地引用一些行业内的标准和规范,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权威性非常高,绝非泛泛之谈。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对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进行了严谨的考量和深入的研究,这种敬业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