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实务(第3版) 9787508657523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3版) 978750865752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陈刚 著
图书标签:
  • 审计
  • 审计学
  • 财务审计
  • 内部控制
  • 会计
  • 审计实务
  • 审计理论
  • 注册会计师
  • CPA
  • 财务报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7523
商品编码:2960331173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3版) 作者 叶陈刚
定价 60.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08657523 出版日期 2016-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审计:理论与实务》按照现代审计发展的线索和思想,结合我国审计领域的新变化与新情况、审计监督的新准则与新政策,全面系统介绍风险导向的审计理论与方法知识体系。阐述了审计基本概念框架、审计执业规范体系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国家审计监督特征与流程;分析了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过程、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及其应对策略、审计测试与审计抽样技术;主要介绍了企业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存货与仓储、筹资与投资等各交易循环审计实质性测试,终结审计阶段各项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的含义、内容、审计意见的类型等,以及内部审计的特征、范围与运行。

内容体系既能适应我国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之用,也能作为诸如经济贸易、工商管理、财政金融等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审计》课程教学教材。此外,也可作为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学习审计知识的参考用书。

较第2版之不变与改动:

内容设置与整体架构,基本没有变动,共十五章

新增第三章,替换掉原第十五章,原第六、七、八章合并为第七、八章

更新了80% 的引言与案例分析

更新了练习题中的注册会计师(CPA)考试题目


   作者简介

叶陈刚,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信审计研究中心主任、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审计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审计署中国审计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库专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副秘书长;曾为国家会计学院高级访问学者,香港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或参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课题21项,在《经济日报》、《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管理科学》等相关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200多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与全国性专业学会科研成果奖励。


   目录

丛书总序/Ⅴ

前言/Ⅶ

章 绪论/1

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2

二、审计的发展/3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与性质/5

一、审计的概念/5

二、审计的性质/5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与职能/7

一、审计的对象/7

二、审计的职能/7

三、审计的作用/8

第四节 审计监督组织架构/9

一、审计机关/9

二、民间审计组织/10

三、内部审计机构/13

关键术语/14

思考题/14

练习题/15

案例分析 英国审计假账案:“南海公司”破产事件/16

第二章 审计规范体系/ 19

节 审计法律规范/21

一、关于审计独立性方面的法律规定/21

二、审计方面的法律规范/22

三、民间审计中的有关法律规范/23

四、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5

五、民间审计人员如何避免法律诉讼/27

第二节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28

一、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意义/28

二、民间审计人员职业道德/29

三、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35

第三节 审计准则规范/35

一、审计准则规范之一——审计准则/36

二、审计准则规范之二——民间审计准则/38

三、审计准则规范之三——内部审计准则/44

第四节 审计独立性形式与实质要求/46

一、影响独立性的概念框架与经济利益/46

二、贷款和以及商业关系、家庭和个人关系/52

三、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与长期关联/55

关键术语/58

思考题/58

练习题/59

案例分析 立信:民无信不立,所无信不强/61

第三章 国家审计监督特征与流程/63

节 国家审计产生与发展/64

一、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64

二、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脉络/65

第二节 国家审计概念与特征/70

一、国家审计的概念/70

二、国家审计的特征/70

第三节 国家审计类型与比较/75

一、现代国家审计类型概述/75

二、各种国家审计类型的比较/77

三、正确认识各种类型的国家审计/78

第四节 国家审计范围与流程/79

一、国家审计范围/79

二、国家审计流程/80

关键术语/83

思考题/83

练习题/84

案例分析 国家审计署2013年度总体绩效分析/86

第四章 审计鉴证目标与业务承接/88

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89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演变/89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89

三、具体审计目标/90

第二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93

一、被审计单位对财务报表的责任/93

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94

三、财务报表审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94

第三节 业务承接/95

一、考虑的因素/95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96

第四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范围/102

一、审计过程/102

二、审计范围/104

三、审计的组织方式/105

关键术语/106

思考题/106

练习题/107

案例分析 美国审计假账案:麦克森?罗宾斯公司舞弊案/110

第五章 审计策略与审计计划/112

节 审计程序/113

一、审计准备阶段/113

二、审计实施阶段/115

三、审计报告阶段/116

第二节 审计准备业务/118

一、审计准备业务活动的目的/118

二、审计准备业务活动的内容/118

第三节 审计策划/119

一、审计策划的含义与作用/119

二、审计策划的内容/120

三、计划审计工作的更改与完善/123

四、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123

五、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124

六、接受委托的补充考虑/124

第四节 审计重要性及其运用/125

一、重要性的定义/125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126

三、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127

四、计划审计阶段重要性水平的调整/130

五、错报评价的影响/130

第五节 审计风险及其内容/132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132

二、重大错报风险/133

三、检查风险/134

四、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134

关键术语/135

思考题/135

练习题/135

案例分析 安然——安达信不诚信自毁前程/140

第六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142

节 审计证据的内涵与特征/143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143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144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146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获取与整理/150

一、审计证据的获取/150

二、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151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概念与种类/152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152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153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53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与复核/154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154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158

三、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159

第五节 审计档案的管理与查阅/159

一、审计档案的分类/159

二、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160

三、审计档案的保密与查阅/160

关键术语/161

思考题/161

练习题/161

案例分析 意大利帕玛拉特股份公司被其母公司掏空/164

第七章 企业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程序/166

节 企业风险评估的要求与程序/167

一、风险评估及其意义/167

二、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168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168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171

一、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172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信息/174

三、从整体层面对内部控制了解和评估/179

四、从业务流程层面对内部控制了解和评估/180

第三节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185

一、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186

二、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188

三、只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189

四、修正风险评估结果/190

第四节 对风险评估的修正/190

一、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90

二、增强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192

三、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及其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影响/193

第五节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194

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94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195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196

四、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198

第六节 审计沟通与审计工作记录/199

一、与治理层和管理层沟通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199

二、与治理层沟通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200

三、审计工作记录/200

关键术语/201

思考题/202

练习题/202

案例分析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导致49亿欧元巨额损失/209

第八章 审计测试与审计抽样/211

节 控制测试/212

一、控制测试的内涵和要求/212

二、控制测试的性质/214

三、控制测试的时间/216

四、控制测试的范围/220

第二节 实质性程序/221

一、实质性程序的内涵和要求/221

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224

三、实质性程序的时间/225

四、实质性程序的范围/227

第三节 审计抽样类型与判断/228

一、审计测试项目的选取方法/228

二、审计抽样的类型/230

三、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232

第四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232

一、样本的设计/232

二、样本的选取方法/236

三、抽样结果的评价/239

第五节 控制测试中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241

一、设计样本阶段/243

二、选取样本阶段/244

三、评价样本结果阶段/247

四、记录抽样程序/248

第六节 细节测试中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248

一、单位平均估计抽样/248

二、比率估计抽样/252

三、差额估计抽样/253

关键术语/253

思考题/254

练习题/254

案例分析 捉住伸向学生的“黑手”/259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261

节 财务报表审计概述/262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62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263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263

四、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和审计测试的种类/264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征/266

一、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收入来源概述/266

二、主要业务活动和关键内部控制/267

三、主要凭证和账户/269

第三节 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270

一、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270

二、销售交易的实质性程序/273

三、收款交易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275

第四节 营业收入审计/275

一、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275

二、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276

三、其他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278

第五节 应收及预收款项审计/279

一、应收账款审计/279

二、应收票据审计/284

三、长期应收款审计/285

四、预收账款审计/285

第六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86

一、代销商品款审计/286

二、应交税费审计/287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288

四、销售费用审计/289

关键术语/289

思考题/290

练习题/290

案例分析 “琼民源” 虚构大额销售收入被公开处罚/296

第十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298

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征/299

一、主要凭证和账户/299

二、主要业务活动/300

第二节 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02

一、采购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02

二、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04

第三节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审计/304

一、应付账款审计/304

二、应付票据审计/306

第四节 固定资产审计/307

一、固定资产的审计范围/307

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08

三、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309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315

一、预付款项审计/315

二、在建工程审计/316

三、工程物资审计/318

四、固定资产清理审计/319

五、无形资产审计/319

六、开发支出审计/321

七、商誉审计/321

八、长期待摊费用审计/322

九、长期应付款审计/322

十、管理费用审计/323

关键术语/324

思考题/324

练习题/324

案例分析 美国“巨人零售公司”篡改往来账项/330

第十一章 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332

节 存货与生产循环的特征/333

一、主要凭证和账户/333

二、主要业务活动/334

第二节 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35

一、成本会计制度和控制测试/335

二、工薪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38

第三节 存货审计/339

一、存货的审计目标/339

二、存货监盘/340

三、存货计价测试/345

四、存货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346

第四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352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352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352

第五节 营业成本审计/353

一、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354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354

三、其他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355

关键术语/355

思考题/355

练习题/356

案例分析 中天勤欲盖弥彰银广夏扰乱股市/360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363

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征/364

一、主要凭证和账户/365

二、主要业务活动/365

第二节 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66

一、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66

二、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68

第三节 借款相关项目审计/371

一、借款的审计目标/371

二、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371

三、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372

四、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372

五、财务费用审计/373

第四节 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审计/374

一、实收资本(股本)审计/374

二、资本公积审计/375

三、盈余公积审计/376

四、未分配利润审计/377

五、应付股利审计/378

第五节 投资相关项目审计/378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379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379

三、长期股权投资审计/381

四、投资性房地产审计/382

五、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审计/384

六、投资收益审计/384

第六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385

一、其他应收款审计/385

二、其他应付款审计/386

三、预计负债审计/386

四、所得税费用审计/387

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审计/387

六、资产减值损失审计/388

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审计/388

八、营业外收入审计/389

九、营业外支出审计/390

关键术语/390

思考题/390

练习题/391

案例分析 美国阳光电器公司重组案/395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397

节 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398

一、货币资金的特点/398

二、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的关系/398

三、货币资金的主要凭证和账户/398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99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399

二、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400

第三节 库存现金审计/401

一、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401

二、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401

第四节 银行存款审计/402

一、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402

二、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403

第五节 其他货币资金审计/404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404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405

关键术语/405

思考题/405

练习题/406

案例分析 绿诺科技审计失败与中国概念股在美遭遇诚信危机/409

第十四章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411

节 完成审计工作/412

一、期初余额审计/412

二、期后事项审计/414

三、或有事项审计/417

四、持续经营审计/418

五、获取管理层声明/421

六、获取律师声明书/423

七、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423

八、对财务报表总体合理性实施分析程序/424

九、评价审计结果/424

十、与治理层沟通/425

十一、完成质量控制复核/426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作用、类型和基本内容/428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428

二、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429

三、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430

第三节 非标准审计报告/433

一、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33

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35

关键术语/440

思考题/440

练习题/441

案例分析 瞒天过海的日本奥林巴斯公司财务丑闻/448

第十五章 内部审计职能与运行/449

节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450

一、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450

二、中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451

三、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452

四、内部审计职业展望/452

第二节 内部审计概念及特征/454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454

二、内部审计的特征/455

三、内部审计的特点/458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458

一、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职能/459

二、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459

三、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职能/460

第四节 内部审计的运行与职业/461

一、内部审计运行/461

二、内部审计职业/470

关键术语/472

思考题/472

练习题/472

案例分析 原世通公司内部审计经理辛西娅——维护道义的中坚力量/474

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476

主要参考文献/505


   编辑推荐

《审计:理论与实务》自2005年出版,一直以来得到市场的认可与点赞。2010年出版第2版,2016年推出第3版。

新版具有如下特点与亮点:

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兼顾审计与内部审计,内容丰富

关注宏观经济政策与*会计审计准则,时效性强

以企业经营循环为线索联系会计实际,突出实务

在练习题中增加近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题目,便于教学


   文摘

   序言

探寻财务报告的严谨之路:一部关于审计的深度解析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企业运营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是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乃至整个社会赖以信任的基石。而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客观的审查和评价活动,正是保障这份透明度与公信力的关键机制。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核对,更是一门融汇理论深度与实践智慧的科学艺术。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审计世界,从其基本理论框架出发,延展至错综复杂的实务操作,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审计的本质、方法、挑战与发展趋势。 第一篇:审计理论基石——理解审计的“为什么”与“是什么” 本篇将带领读者走进审计学的理论殿堂,为后续的实务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将追溯审计的历史足迹,探究其如何从最初的账目核查演变为今日不可或缺的经济监督工具。从古代的简单稽查到近现代的独立审计师制度的确立,了解审计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内在逻辑与时代需求。 审计的目标与重要性:审计的核心目标是为财务报表提供一个公正的意见,证明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一目标背后的意义,探讨审计在防范舞弊、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以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审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理解审计工作的运行逻辑,离不开对其基本假设的认知,例如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职业怀疑等。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假设在审计过程中的体现,以及贯穿始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它们是审计师判断与决策的准绳。 审计风险与审计目标的关系: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挑战。本篇将详细介绍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阐述审计师如何通过评估审计风险来制定和执行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审计证据的性质与充分性:审计证据是审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我们将深入探讨审计证据的来源、类型(如原始凭证、会计记录、函证、实物盘点等),以及如何判断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理解与评价: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建立的,旨在确保经营活动有效、财务报告可靠、法律法规遵循的程序和措施。本书将详细介绍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以及审计师如何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以此来影响审计程序的规划与执行。 审计准则的体系与应用:审计准则(如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等)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规范。我们将梳理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解读其在审计程序、证据获取、审计报告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帮助读者理解审计工作的“游戏规则”。 第二篇:审计实务操作——“怎么做”的精细化指南 在掌握了理论基础后,本篇将带领读者深入到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层面,解析审计师是如何具体执行审计任务的。 审计计划的制定:一个成功的审计离不开周密的计划。本篇将详细介绍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包括接受委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审计策略和审计程序等。一个好的计划是高效审计的蓝图。 风险评估与应对:风险评估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我们将详细介绍审计师如何通过访谈、查阅资料、穿行测试等方法,识别和评估与财务报表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和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来应对这些风险。 实质性审计程序:这是审计实务中最具体、最繁琐的部分。我们将分解各类实质性审计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如抽样审计、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并结合具体业务循环(如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存货、固定资产、人力资源与薪酬、筹资等)来阐述这些程序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篇将探讨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如何进行计算机审计、如何获取电子数据、如何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等。 利用数据分析进行审计: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地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来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是当前审计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将介绍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场景,如异常值检测、趋势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审计抽样技术:在现实审计工作中,对所有交易进行检查往往是不现实的。本篇将详细介绍各种审计抽样方法(如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以及如何科学地确定样本量,从而在保证审计效率的同时,获得有代表性的审计证据。 函证在审计中的应用:函证是一种重要的审计程序,通过向第三方(如客户、供应商、银行等)索取信息来证实特定交易或余额。我们将阐述函证的流程、类型、风险以及审计师在设计和执行函证程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期后事项的处理: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生但对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有影响的事项。本篇将讲解如何识别、评估和处理期后事项,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公允性。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等其他信息的审阅:除了财务报表本身,审计师还需要审阅其他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以判断其是否存在重大不一致。本篇将探讨审计师如何审阅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公司章程、重大合同等非财务报表信息。 第三篇:审计报告与特殊审计领域——传递审计价值与应对复杂场景 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出是审计报告,它代表了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整体评价。同时,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各种特殊场景与挑战。 审计报告的类型与构成: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名片”。本篇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同时,我们将逐一解析审计报告的关键构成要素,如标题、收件人、审计师意见段、审计依据段、关键审计事项段等。 舞弊与欺诈的审计应对:舞弊是审计工作中最令人警惕的风险之一。本篇将深入探讨审计师在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风险方面的责任与程序,以及如何运用专业判断和职业怀疑来防范和揭露舞弊。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关联方交易由于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是审计师重点关注的领域。我们将阐述关联方交易的识别、披露要求以及审计师在审计关联方交易时应采取的特殊程序。 持续经营假设的评估:持续经营是财务报告的重要假设。本篇将讲解审计师如何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当存在重大疑虑时,审计师应如何处理。 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与连续接受委托的审计存在差异,审计师需要特别关注。本篇将阐述首次接受委托审计的特殊考虑,如如何处理前期审计证据、如何与前任审计师沟通等。 公允价值的审计:在金融工具和部分资产的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篇将探讨审计师在审计公允价值计量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如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集团审计的特殊性:对于拥有多个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集团公司,集团审计具有其独特性。本篇将介绍集团审计的组织、计划、执行和报告等方面的特殊考虑。 对财务报表以外信息的审计:在某些情况下,审计师可能需要对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信息进行审阅或鉴证,例如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本篇将初步探讨这些拓展性审计业务。 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进步、监管变化和市场需求演变,审计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本篇将展望审计的未来,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以及对审计职业的要求变化。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将在内容中融入,而非在简介中重复提及)来展现审计的魅力。无论您是审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学生,还是对企业财务信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相信本书都能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审计世界的大门,帮助您理解其复杂性,洞察其重要性,并最终提升您对财务报告的鉴别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选择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对审计这个行业的强烈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审计是一个既严谨又充满挑战的领域,它连接着企业的财务健康和市场的信任。而“理论与实务”这样的标题,仿佛预示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窥探到这个行业的究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建立起对审计基本概念的扎实理解,并且能了解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哪些情况,又该如何去应对。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了解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对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或者仅仅是提升财经知识的素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渴望从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让自己的认知层面得到提升,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且至关重要的行业。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的,颜色是那种比较沉稳的蓝色,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书名“审计:理论与实务”加上“第3版”也直观地说明了它的定位,是面向那些想要深入了解审计这门学科的读者。9787508657523这个ISBN码,也像是一个身份标识,让我在浩瀚的书海中能快速找到它。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翻阅,但光是看书的整体呈现,就能感受到它背后所承载的知识分量。这种厚重感,总会让人期待里面能够挖掘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它是否能真正帮助我理解审计这个复杂的领域。我尤其好奇“理论与实务”这个组合,理论部分是否会深入浅出,避免过于枯燥的学术术语?实务部分又会如何呈现,是案例分析还是流程讲解?这些都是我即将探索的未知数,也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总而言之,初步印象是稳重、专业,内容预期是深度与广度并存。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排版的整洁度。纸张的质感不错,触感温润,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阅读起来对眼睛比较友好。字体的大小和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不会感到疲劳。封底的介绍文字虽然简洁,但却点出了这本书的重点,让我对内容的期望值又高了几分。我在书店里随意翻了几页,发现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没有那种突兀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这种流畅的阅读体验,已经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肯定。我特别关注书本的装订质量,毕竟一本好书,不光要有内容,也要有良好的物理呈现。这款书的装订看起来很牢固,合页之间也很贴合,应该能够承受多次翻阅而不会轻易散架。这种细节上的考究,往往能体现出版方和作者的用心。

评分

这是一本看起来非常“实在”的书。封面设计虽然不是那种花哨炫目的风格,但却透露着一种严谨的气质。书名和副标题清晰地表明了它的内容方向,让我对即将阅读到的知识有了明确的预期。我对“第3版”这个信息尤其关注,这通常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能够反映最新的理论发展和实务操作。在我看来,一本不断更新的书,才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更能保证其知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关于审计最新监管政策、技术应用以及行业趋势的探讨,从而帮助我跟上审计领域的发展脉搏。这种持续的迭代和改进,是判断一本书是否具有长期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印象深刻,它的色调和排版都透着一股专业感,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蕴含着扎实的知识。书名“审计:理论与实务”直接点明了主题,而“第3版”则说明了这本书的生命力和权威性,经过多次修订,内容应该更加成熟和完善。我个人比较看重书籍的实用性,所以“实务”两个字对我吸引力很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审计流程、案例分析以及实际操作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审计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同时,“理论”部分的深入探讨,也能帮助我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解审计背后的逻辑和原则。这本书仿佛是一座宝藏,等待我去挖掘其中丰富的知识,提升自己在审计领域的认知水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