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 9787122205544

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 978712220554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郝士明著 著
图书标签:
  • 材料科学
  • 材料工程
  • 材料历史
  • 科技史
  • 工程技术
  • 工业发展
  • 科学普及
  • 技术进步
  • 材料发展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5544
商品编码:2962833990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

定价:99.00元

售价:72.3元,便宜26.7元,折扣73

作者:郝士明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222055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材料图传》是一部关于材料发展史的科普著作。采用全彩色印刷。作者通过一半插图、一半对话的形式,描绘了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人类开发和使用材料的全景画卷。归纳了人类关于材料应用智慧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人类认识材料自身规律的前进步伐。展望了未来材料的发展方向。使读者可获得参观材料历史博物馆的美妙感觉。《材料图传》一书荣获2015年全国科普作品奖。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国*部全面介绍人类认识和开发材料历史的科普著作。在五十几万字的篇幅里,作者通过一半插图、一半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人类开发材料的全景画面。该书有助于增进青年对材料的全面了解和研究兴趣,有助于启迪青年在材料发展上的创新能力,进而为推动历史进步展示才华与智慧。本书的本传部分是内容核心,全面介绍了史前、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等各时期里材料的发展,包括材料科学的形成;此外,在前传中简要介绍了与时空、考古及年代学有关的基础知识;还在后传中对未来二十年的材料发展做了展望。本书有如下三个特色:一是通过大量历史图片、照片和示意图,全面、简略地介绍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时始,经过铜器、铁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材料的发展历程,使读者可获得参观材料历史博物馆的感觉;二是探究材料发展的历史过程,突出历史人物,明确历史年代,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三是探究材料进步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联,使读者把握材料发展的总体脉络和特定规律。
本书适合广大爱好科学技术的年轻人,特别是爱好材料科技的青年,也适合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学生阅读,并可供材料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1
材料前传
1.1 时空框架/004
1.2 时空的拓展/006
1.3 地球与生命/008
1.4 第四纪冰川/010
1.5 从猿到人/012
1.6 考古学与考古学家/014
1.7 安特生与中国史前史/016
1.8 碳14与测年技术/018
1.9 时空的另一端/020
2
材料本传
2.1 史前材料/023
2.1.1 漫长的蒙昧时代/024
2.1.2 旧石器中晚期材料/026
2.1.3 人类发明——弓箭/028
2.1.4 新石器时代是现代人/030
2.1.5 新石器时代早期材料/032
2.1.6 新石器时代中期材料/034
2.1.7 新石器时代晚期材料/036
2.1.8 铜石并用—— 冰人奥茨/038
2.1.9 铜冶金兴起/040
2.1.10 西亚欧非的青铜时代/042
2.1.11 神器 礼器 明器/044
2.1.12 中国青铜时代兴起/046
2.1.13 中国王权萌芽时期材料/048
2.2 古代材料/051
2.2.1 夏代青铜器/052
2.2.2 商代青铜器/054
2.2.3 西周青铜器/056
2.2.4 青铜兵器农具大观/058
2.2.5 早的材料设计/060
2.2.6 赫梯文明之谜/062
2.2.7 赫梯人的发明——块炼铁/064
2.2.8 中国早的铁器/066
2.2.9 中国人的发明——铸铁/068
2.2.10 发明生铁脱碳钢/070
2.2.11 发明炒钢/072
2.2.12 百炼钢与灌钢/074
2.2.13 古代何以为衣?/076
2.2.14 古老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漆器/078
2.2.15 挑战蔡伦——造纸新论/080
2.2.16 建筑材料东西说/082
2.2.17 瓷器是何时发明的?/084
2.2.18 瓷器何时成熟?/086
2.2.19 宋代的瓷器高峰/088
2.2.20 元明清中国瓷器/090
2.2.21 文艺复兴与材料/092
2.3 近代材料1——材料的发展/095
2.3.1 铁冶金近代化/096
2.3.2 发明轧钢技术/098
2.3.3 钢时代到来/100
2.3.4 钢质量的提高/102
2.3.5 古老坩埚钢/104
2.3.6 开发新钢种/106
2.3.7 新合金大量发明/108
2.3.8 钢铁需要标准化/110
2.3.9 水泥兴起/112
2.3.10 玻璃大生产/114
2.3.11 陶瓷工业化/116
2.3.12 硫化橡胶成功/118
2.3.13 人工合成橡胶/120
2.3.14 发明赛璐珞/122
2.3.15 发明塑料——合成材料问世/124
2.3.16 金属——铝的出世/126
2.3.17 发明硬铝/128
2.3.18 不锈钢发明/130
2.3.19 发明磁性材料/132
2.3.20 铝镍钴发明之战/134
2.3.21 陶瓷功能材料突起/136
2.3.22 高硬材料的步伐/138
2.3.23 钢的工艺性能——易切削钢/140
2.3.24 高淬透性钢开发/142
2.3.25 半导体有哪些特性?/144
2.3.26 半导体晶体管悄然登场/146
2.3.27 超合金问世/148
2.3.28 高温合金快速进步/150
2.3.29 发明尼龙/152
2.3.30 复合的意义/154
2.3.31 钛合金走进历史/156
2.4 近代材料2——材料科学的形成/159
2.4.1 近代化学兴起/160
2.4.2 何时认识材料强度?/162
2.4.3 何时测定材料硬度?/164
2.4.4 认识微观世界/166
2.4.5 钢细节的价值/168
2.4.6 材料组织学诞生/170
2.4.7 热分析能测得什么?/172
2.4.8 个相图诞生/174
2.4.9 追寻理论基础/176
2.4.10 X射线与材料/178
2.4.11 认识结构的利器/180
2.4.12 实测材料结构/182
2.4.13 认识金属结晶与晶界/184
2.4.14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186
2.4.15 发明电子显微镜/188
2.4.16 发明电子探针/190
2.4.17 理论估算强度的尴尬/192
2.4.18 位错理论靠思辨前行/194
2.4.19 相变与材料结构/196
2.4.20 有多少种相变?/198
2.4.21 扩散、蠕变与超塑性/200
2.4.22 高分子成为科学/202
2.4.23 合金设计的相计算/204
2.5 现代材料1——结构材料/207
2.5.1 钢铁材料的新阶段/208
2.5.2 应战强韧需求/210
2.5.3 微合金化钢/212
2.5.4 无碳氮钢(IF钢)的兴起/214
2.5.5 不锈钢的超低碳化/216
2.5.6 中国发明的超低温用钢/218
2.5.7 塑料升级——工程塑料登场/220
2.5.8 开辟新的纤维世界/222
2.5.9 金属基复合材料问世/224
2.5.10 陶瓷材料复合增韧/226
2.5.11 碳-碳复合材料异军突起/228
2.5.12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热潮/230
2.5.13 钛的铝化物升温/232
2.5.14 先进陶瓷——更强的材料/234
2.5.15 环境意识材料——材料期望/236
2.5.16 以新尺度关注物质
——纳米材料出现/238
2.5.17 尺度之奇——纳米结构的性能/240
2.5.18 难解对称性——准晶材料/242
2.5.19 轻金属材料——镁的崛起/244
2.5.20 特殊加工——镁合金应用/246
2.5.21 进入超级钢时代/248
2.6 现代材料2——功能材料/251
2.6.1 形状记忆合金/252
2.6.2 发现金属玻璃/254
2.6.3 金属玻璃新材料/256
2.6.4 液晶材料大放异彩/258
2.6.5 奇异的功能高分子/260
2.6.6 钕铁硼和反物质探索/262
2.6.7 新的磁性材料/264
2.6.8 高T
C超导材料世界会战/266
2.6.9 功能陶瓷——感官与能力延伸/268
2.6.10 人工晶体异彩纷呈/270
2.6.11 直接服务于人体——生物医学材料/272
2.6.12 材料的高境界——人工器官/274
2.6.13 支撑现代文明的信息材料/276
2.6.14 信息高速公路载体——光导纤维/278
2.6.15 安全能源——太阳能转换材料/280
2.6.16 氢能安全利用——储氢材料/282
2.6.17 计算材料学兴起/284
2.6.18 计算相图与合金设计/286
2.6.19 原理材料设计/288
3
材料后传
3.1 超级钢领军未来金属材料/292
3.2 未来钢铁材料的发展/294
3.3 守卫人类安全的核防护材料/296
3.4 轻金属更受青睐/298
3.5 对钛合金的期待/300
3.6 期望轻质化合物材料/302
3.7 挑战金属——特种工程塑料/304
3.8 工程塑料用于3C产品/306
3.9 现代工具的悄然变化/308
3.10 解决排放之路
——氢冶金/310
3.11 再制造——材料复活之路/312
3.12 资源位移——城市矿山/314
3.13 高温合金由“谁”接班?/316
3.14 海洋工程材料/318
3.15 当厚度极小化——薄膜材料/320
3.16 几种特殊薄膜材料/322
3.17 材料涂层无所不在/324
3.18 高熔点金属不会缺席/326
3.19 五彩缤纷碳纳米结构/328
3.20 纳米结构的特异性能/330
3.21 未来重大工程的材料/332
3.22 对特殊领域的关注/334
3.23 “特斯拉”会下去吗?/336
3.24 材料设计的未来/338
参考书目 /340
人物年代索引/345
后记/353

作者介绍

郝士明教授是一位基础扎实、学风严谨、学术水平很高的教授。不仅对自己专长的相图计算领域有深入研究,成就显著;而且对于材料与冶金的全局性问题也有深刻的认识,是位具有广阔视野的科学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历史问题有特殊兴趣,对人文社会科学也颇有涉猎。在讨论各种问题时,他经常能发表独到的看法和发人深思的见解。
郝士明简历:东北大学,教授、博导,1962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并留校,1980年赴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学科留学,1982年获得该大学的工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1983年起被东北大学聘为副教授、教授。1987~1996年任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1993年起任博士生指导教师。1996~1998年任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
1983年起为东北大学的研究生讲授《合金设计与合金热力学》;并应邀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讲授《合金热力学》8年。
从1983年起,共完成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7次。
主要学术成就有,从热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揭示了有序-无序转变对合金相平衡的重要影响,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988)和三等奖(1995);
对高淬透性材料的淬透性表征和模具材料的表面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有独特贡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和二等奖(1988),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
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相平衡和组织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关于合金钢的CD渗碳表面处理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研究,这些成果获得了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引用和好评。
在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在冶金工业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出版著作5部。
培养了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顾问,1991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的荣誉称号,1992年获特殊津贴;1998年获“辽宁省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文摘





序言



穿越时空的物质世界:从硅晶到纳米,一部跨越万年的材料探索史 材料,无处不在,形塑着我们的生活,定义着文明的进程。从古人钻木取火的时代,到如今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每一步的飞跃,都离不开材料的革新。本书将带您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物质探索之旅,追溯材料发展的脉络,揭示那些改变世界的关键性发现,并展望材料科学的无限未来。 第一章:文明的基石——史前材料的智慧 早在人类学会文字之前,他们就已经是卓越的材料科学家。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人类文明的黎明,探索那些被誉为“时代标志”的史前材料。 石器时代:硬度与锋利的追求。 从粗糙的打制石器到精细的磨制石器,人类对石头硬度、韧性以及加工难易程度的认识不断深化。燧石、黑曜石、玉石等不同材质的石料,如何根据不同的用途被匠人们巧妙选用?从砍伐、狩猎到生存,石器如何一步步塑造了早期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生存方式?我们将深入探讨早期人类如何凭借对这些天然矿物的理解,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繁衍。 陶器时代的曙光:粘土的魔力。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掌握材料塑形和耐火性的重要里程碑。粘土,这种看似普通的泥土,在火的淬炼下,如何变成了坚固耐用的器皿?从简单的储藏容器,到精美的装饰品,陶器的演变不仅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标志着人类对火的控制能力以及对材料性能的深刻理解。本章将追溯陶器制作技术的起源,分析不同地域陶器风格的差异,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金属的敲击:文明的跃迁。 铜、青铜、铁,这三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面貌。 铜器的时代: 早期铜器是如何从零星的装饰品逐渐发展成为工具和武器?铜矿的分布、冶炼技术的萌芽,以及铜器对农业、战争和贸易的影响。 青铜时代的辉煌: 青铜,作为铜与锡的合金,其硬度和耐用性远超纯铜。青铜器是如何成为古代文明的象征,又如何促进了战争的升级和王权的巩固?我们将探究青铜器在军事、农业、宗教仪式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其背后复杂的矿产开采、冶炼和贸易网络。 铁的革命: 铁的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巨大飞跃。铁器为何比青铜器更具优势?铁矿的丰富性,炼铁技术的突破,以及铁器对农业耕作、工具制造、城市扩张带来的颠覆性改变。本章将详细阐述铁器时代如何促进了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并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形成。 第二章:文明的引擎——古代材料的智慧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应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应运而生,为古代文明的辉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玻璃的晶莹:光学与装饰的突破。 玻璃,这种透明而易碎的材料,在古代是如何被发现和制造的?从最早的装饰品、琉璃,到后来的光学仪器,玻璃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本章将追溯玻璃制造技术的起源,探讨古代玻璃的成分、工艺以及在建筑、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纺织的艺术:纤维的变形记。 棉、麻、丝、毛,这些天然纤维的加工和利用,是古代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重大成就。不同纤维的特性如何决定了其不同的用途?古代纺织技术的演变,从简单的手工搓捻到复杂的织机,如何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的衣物和多样的生活用品?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以及它在贸易、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纸的革命:信息传播的加速器。 纸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划时代事件。它不仅降低了信息记录的成本,更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本章将追溯纸张的起源,探讨造纸术的演变过程,以及纸张的普及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教育、政治、宗教和文学的发展。 建筑的脊梁:石材、木材、砖瓦的智慧。 古代宏伟的建筑,如金字塔、巴特农神庙、长城等,无不凝聚着古人对建筑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运用。本章将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建筑材料的选择及其原因。石材的承重能力,木材的易加工性,砖瓦的耐久性,以及各种连接、加固技术的创新,共同构筑了人类历史上的不朽奇迹。 第三章:工业的血液——近代材料的变革与革新 工业革命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层出不穷,为机械、能源、交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钢铁的崛起:现代工业的基石。 炼钢技术的进步,使得钢铁成为一种廉价、易得且性能优异的材料。高炉、平炉、转炉等冶炼技术的发展,如何极大地提高了钢铁的产量和质量?钢铁在铁路、桥梁、船舶、摩天大楼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重塑了现代城市的面貌和人类的交通方式?本章将详细阐述钢铁在工业革命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煤炭与石油:能量的来源,材料的胚胎。 煤炭和石油的开发利用,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更成为了许多合成材料的原材料。从煤焦油中提炼染料,从石油中裂解塑料,化学工业的兴起,开启了人类对人工合成材料的探索之旅。 橡胶的弹性:交通与工业的灵动。 天然橡胶的加工和硫化技术的发明,使得橡胶成为一种具有弹性和耐磨性的重要材料。轮胎、密封件、传送带等橡胶制品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机械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并彻底改变了交通运输的面貌。 玻璃的飞跃:光学与通讯的革命。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玻璃的纯度、精度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学玻璃的诞生,推动了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精密仪器的发展。而玻璃纤维的出现,更是为光纤通信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信息时代的大门。 第四章:科学的羽翼——现代材料的创新与突破 20世纪以来,材料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深度融合,涌现出大量革命性的新材料,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并为科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维度。 高分子材料的时代:塑料、合成纤维与合成橡胶。 塑料的广泛应用,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轻便的包装,到坚固的建筑材料,再到复杂的电子元件,高分子材料以其可塑性强、成本低廉、性能多样等优势,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出现,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服装、轮胎、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发展。 半导体材料:信息时代的灵魂。 硅、锗等半导体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得以 miniaturization (小型化) 和智能化,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沟通、学习和工作方式。本章将深入探讨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及它们在现代电子工业中的关键作用。 稀土元素的魅力:功能材料的奇迹。 稀土元素,这些在地球上储量相对稀少的元素,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功能特性。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稀土材料,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金的智慧:性能的极致追求。 超级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钛合金等高性能合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材料的应用范围。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能源产业等极端环境下,这些高性能合金展现出卓越的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等特性。 第五章:未来的序曲——前沿材料的探索与展望 材料科学的脚步永不停歇。进入21世纪,人类对材料的探索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从微观的原子尺度到宏观的结构设计,涌现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前沿材料。 纳米材料的奇迹:小尺寸,大能量。 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量子效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性能。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线等纳米材料,在催化、传感、药物递送、能源存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章将揭示纳米科学的神奇之处,以及它如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新的思路。 智能材料的崛起:响应环境,自我调节。 智能材料,能够感知并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形状记忆聚合物、液晶弹性体、导电聚合物等智能材料,在生物医学、机器人、传感器、自修复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材料的融合:生命与物质的和谐共生。 生物材料,将生物学原理与材料科学相结合,旨在模拟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或与生物体协同工作。生物可降解材料、组织工程支架、药物控释系统等生物材料,为解决医疗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可持续材料的呼唤:绿色发展,循环经济。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开发和利用可持续材料已成为当务之急。可再生材料、可回收材料、低能耗生产工艺等可持续材料的研发,正引领着材料科学走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 结语:材料,塑造未来 从史前人类的石斧,到当今世界的智能手机,材料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每一次材料的革新,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本书通过梳理材料发展的宏大脉络,不仅让我们回顾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材料科学在解决未来挑战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还是疾病治疗、星际探索,材料科学都将继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塑造着我们共同的未来。让我们一同期待,材料科学还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与变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科技的进步充满热情,特别是那些能够改变世界、影响人类未来的技术。这本书的书名带有“材料”和“发展史”的字眼,让我觉得它可能触及到许多前沿科技的基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讲述那些划时代的材料是如何被发现和发明的,以及它们是如何推动了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革命性发展的。比如,硅的发现如何催生了半导体工业,碳纤维材料如何让航空器更轻便高效,稀土材料又在哪些高科技产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话的方式,让那些晦涩的技术细节变得易于理解,并且能够展现出科学家们在探索新材料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失败和最终的辉煌。

评分

我对科普读物一向情有独钟,尤其是那种能够将复杂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的书。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有些专业,但我从“对话”这个词汇中看到了希望。我猜想,作者会用一种轻松、互动的方式来介绍材料的发展史,避免枯燥的术语堆砌。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生动的比喻、有趣的案例,来阐释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比如,当讲到陶瓷时,会不会以我们熟悉的碗碟为例,进而引申到航天器上的隔热陶瓷;当谈到合金时,会不会通过讲述不同金属混合产生的奇妙变化来解释其优越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带领我一起探索材料世界的奥秘,让我不仅增长知识,还能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

评分

我是一个喜欢追溯事物起源的读者,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史”都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书名《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吸引了我,因为“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存在,而它的“发展史”必然充满了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古老的时期开始讲起,比如人类早期是如何利用石头、木头、骨头等天然材料的。然后,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是如何学会冶炼金属,制造出更坚固、更实用的工具和武器。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展现出不同时代人们在材料认知和利用上的局限与突破,以及每一次材料上的革新是如何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评分

我最近对物理学的某个分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物质本质的探索。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指向“材料发展史”,但我隐约觉得,在材料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深刻的物理学原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材料的发现时间、应用场景,而是能深入剖析材料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与物理定律相互作用的。比如,当提到金属的导电性时,我希望书中能解释清楚电子在晶格中的运动机制;当谈到半导体时,我希望能看到关于能带理论的通俗讲解。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不同时期人们对材料的理解是如何随着物理学理论的进步而改变的。从亚里士多德的四大元素论,到量子力学对固体物理学的革命性影响,这中间跨越了多少智慧的火花?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条线索,串联起物理学史上的重要发现,并展现它们在材料科学领域是如何得到验证和应用的。

评分

作为一个对艺术和设计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材料是艺术创作和设计实现的重要载体。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非常学术,但“材料发展史”这个主题,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艺术史和设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材料。我期待这本书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探讨材料的演变如何影响了艺术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比如,雕塑从早期的石器、青铜,到后来的大理石、不锈钢,再到如今的复合材料,每一种材料的出现都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达可能。同样,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材料的选择更是直接决定了空间的质感、氛围和功能。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材料的特性如何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以及那些具有突破性的材料是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美学的认知。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对任何能够揭示人类文明演进轨迹的著作都抱有天然的好感。这本书的书名《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发展史”这三个字,让我联想到人类从茹毛饮血到文明璀璨的漫长历程。我猜想,这本书会像一部宏大的史诗,讲述着人类如何一步步地认识、改造和利用身边的物质世界。从石器时代的原始工具,到青铜器和铁器时代的金属冶炼,再到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每一种材料的出现,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次飞跃,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这些关键性的转折点,并且探讨材料的进步是如何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甚至文化观念息息相关的。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研究社会现象的读者,我总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材料的进步无疑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这本书的书名《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让我产生了一个有趣的联想:材料的演变是否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人类价值观的调整?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例如,金属的广泛应用是如何促使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城市文明的兴起,而现代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又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对话的形式,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来解读材料发展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变迁,以及人类在追求更优质材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社会现象。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ISBN都太学术了,让我一开始有点犹豫。我通常更喜欢那种轻松易懂的科普读物,或者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故事。但“材料发展史”这个主题,加上“对话”的形式,又让我产生了一点好奇。我脑子里闪过一些画面,想象着两位学者,或者一位资深研究者和一位初出茅庐的学生,围坐在一起,一边品着香茗,一边侃侃而谈,从古老的石头工具聊到如今的高科技纳米材料。这种形式似乎能让枯燥的科学史变得生动有趣,也能让复杂的概念更容易被理解。我甚至脑补了一下,他们会不会从不同角度切入,比如一位侧重于技术突破的里程碑,另一位则更关注材料进步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或许,他们还会就某个材料的发现过程中的争议点展开辩论,那样的对话一定充满思想的火花。我期待着书中能有这样引人入胜的场景,让我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拓展视野。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工程学知识,而材料是工程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不是直接的工程手册,但我认为“材料发展史”必然会包含大量工程应用的信息。我希望它能够讲述不同材料在工程设计中的演变过程,比如,为什么早期建造房屋主要用木材和石头,而随着技术发展,钢筋混凝土、高强度合金等材料逐渐成为主流。我尤其想了解,材料的性能是如何被不断优化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工程需求的,以及那些具有颠覆性的新材料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书中关于“对话”的描述,也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通过不同专家的视角,来解答一些工程领域中关于材料选择和应用的困惑,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评分

我一直认为,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而材料科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书名《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让我联想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认识和掌握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对话,展现出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历史学家们对于材料发展历程的思考和洞察。或许,书中会探讨材料的发现是如何受到当时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甚至社会需求的驱动的;也或许,会关注某些被遗忘的材料,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地发挥作用,最终改变了世界的进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人类的创造力与智慧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