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Protel DXP 2004電路設計基礎項目教程
定價:68.00元
作者:程翔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682397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Protel DXP 2004是一款基於Windows平颱的全32位的電路闆設計軟件。《Protel DXP2004電路設計基礎項目教程》根據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內容的選擇上是按照印刷電路闆設計的一般步驟來進行整體設計的。采用任務驅動的實訓項目模式進行編寫,注重從實際齣發。在每個任務的後麵都提供數量的技能練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點,以及方便教師進行相關知識點和技能的考核。任務的設置由易到難,由簡單到綜閤,循序漸進地逐步深化學生對Protel DXP 2004的使用。因為任務的編排是按照印刷電路闆設計的一般步驟來進行的,所以在有些任務中使用瞭相同的電路,但在知識點的編排上是不同的,相同的電路、不同的知識點,力求學生掌握使用Protel DXP 2004的基本方法和技巧。《Protel DXP2004電路設計基礎項目教程》共有21個小任務,主要內容包括Protel DXP 2004的基礎知識、原理圖設計、原理圖元器件符號的製作、PCB設計、元器件封裝的製作等。在書後的附錄中還提供瞭常用原理圖元器件的符號及封裝、電氣規則檢查的中英文對照以及一些常用的快捷鍵,供學生在使用時查閱。《Protel DXP2004電路設計基礎項目教程》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技術及相關專業的課程教材,也可供相關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項目一 掌握Protel DXP 2004的基礎知識
1.1 任務1認識Protel DXP 2004
1.1.1 Protel DXP 2004的發展
1.1.2 Protel DXP 2004的功能
1.2 任務2 Protel DXP 2004的安裝與卸載
1.2.1 Protel DXP 2004的安裝
1.2.2 Protel DXP 2004的卸載
1.3 任務3 Protel DXP 2004的啓動與關閉
1.3.1 Protel DXP 2004的啓動
1.3.2 Protel DXP 2004的關閉
1.3.3 Protel DXP 2004的漢化
1.4 任務4認識工作主窗口
1.4.1 菜單欄
1.4.2 工具欄
1.4.3 任務選擇區
1.4.4 工作區麵闆和麵闆控製區
1.5 任務5文檔管理
1.5.1 文檔組織結構
1.5.2 文檔管理
1.5.3 技能訓練
項目二 設計電路原理圖
2.1 任務1繪製單管放大電路原理圖
2.1.1 認識原理圖的設計界麵
2.1.2 設置圖紙參數
2.1.3 添加和刪除元件庫
2.1.4 查找和放置元器件
2.1.5 放置導綫和綫路節點
2.1.6 放置電源符號和接地符號
2.1.7 繪製單管放大電路的原理圖
2.1.8 技能訓練
2.2 任務2繪製單片機應用係統的電路原理圖
2.2.1 查找和放置元器件
2.2.2 放置網絡標簽
2.2.3 放置總綫分支綫
2.2.4 放置總綫
2.2.5 繪製單片機應用係統電路原理圖
2.2.6 技能訓練
2.3 任務3繪製門控電路原理圖
2.3.1 放置多部件元器件
2.3.2 元器件的布局
2.3.3 繪製門控報警電路原理圖
2.3.4 元器件自動編號
2.3.5 放置文本
2.3.6 繪製標題欄
2.3.7 技能訓練
2.4 任務4繪製LED調光器電路原理圖
2.4.1 調整元器件的引腳
2.4.2 繪製LED調光器電路原理圖
2.4.3 電氣規則檢查
2.4.4 生成網絡錶
2.4.5 生成元件清單
2.4.6 打印原理圖
2.4.7 技能訓練
2.5 任務5繪製紅外信號報警電路原理圖
2.5.1 認識層次原理圖
2.5.2 自上而下層次原理圖的設計
2.5.3 自下而上層次原理圖的設計
2.5.4 技能訓練
項目三 製作電路原理圖元器件符號
3.1 任務1認識電路原理圖元器件編輯器
3.1.1 打開元器件編輯器
3.1.2 認識元器件編輯器
3.2 任務2製作單部件元器件符號
3.2.1 製作電容符號
3.2.2 修改電容符號
3.2.3 製作芯片符號
3.2.4 使用自製的元器件符號
3.2.5 技能訓練
3.3 任務3製作多部件元器件符號
3.3.1 製作集成電路SN74HC86
3.3.2 利用已有元器件符號製作新符號
3.3.3 技能訓練
項目四 設計PCB電路闆
4.1 任務1 PCB設計的基礎知識
4.1.1 認識印製電路闆
4.1.2 認識PCB設計編輯器
4.1.3 認識元器件封裝
4.2 任務2設計單管放大電路單麵闆
4.2.1 規劃電路闆
4.2.2 同步原理圖
4.2.3 元器件布局
4.2.4 設置布綫規則
4.2.5 手工布綫
4.2.6 放置定位孔
4.2.7 技能訓練
4.3 任務3設計單片機小係統電路雙麵闆
4.3.1 規劃電路闆
4.3.2 同步原理圖
4.3.3 元器件布局
4.3.4 設置布綫規則
4.3.5 自動布綫和手工調整
4.3.6 雙嚮更新
4.3.7 補淚滴與覆銅
4.3.8 技能訓練
項目五 製作元器件封裝
5.1 任務l製作元器件封裝的基礎知識
5.1.1 認識:PCB庫工作區麵闆
5.1.2 認識:PCB元件編輯器
5.2 任務2手工製作10腳雙列直插式元器件的封裝
5.2.1 放置焊盤
5.2.2 繪製外形輪廓
5.2.3 設置元件封裝參考點
5.2.4 技能訓練
5.3 任務3利用嚮導製作10腳雙列直插式元器件的封裝
5.3.1 製作10腳雙列直插式元器件的封裝
5.3.2 修改封裝
5.3.3 放置絲印
5.3.4 技能訓練
項目六 綜閤設計
6.1 任務l時鍾電路的PCB設計
6.1.1 新建項目文件
6.1.2 自製元器件符號
6.1.3 繪製時鍾電路原理圖
6.1.4 PCB單麵闆的設計
6.2 任務2八路搶答器電路的PCB設計
6.2.1 新建項目文件
6.2.2 繪製八路搶答器電路原理圖
6.2.3 自製元器件封裝
6.2.4 PCB雙麵闆的設計
附錄1 常用的元器件原理圖的圖形符號及其封裝
附錄2 電氣規則檢查中英文對照
附錄3 常用快捷鍵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當我閤上這本書,準備開始我自己的第一個項目時,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掌控感。這種感覺並非來源於我記住瞭多少菜單的快捷鍵,而是因為我開始理解瞭設計決策背後的邏輯鏈條。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授人以漁”,而不是簡單地“授人以魚”。它培養瞭一種結構化的思維模式,讓我習慣於在動手之前先在腦海中構建一個虛擬的“設計檢查清單”。比如,在進行完原理圖設計後,我會自然而然地去檢查是否有懸空的輸入引腳、電源和地是否正確連接、以及關鍵元器件的Datasheet是否被仔細閱讀。這種流程化的自檢能力,是任何軟件手冊都無法賦予的。因此,我強烈推薦給所有那些不滿足於做一個“PCB畫手”,而立誌成為真正電路係統設計者的後輩們。這本書,它不僅僅是關於工具的使用,它是一本關於“如何像工程師一樣思考”的入門指南。
評分從技術細節的深度和廣度來看,這本書的作者無疑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工程師。我特彆留意瞭關於高速電路設計的章節,這部分通常是很多入門書籍的弱項。然而,這本書對於阻抗匹配的講解,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50歐姆要求,而是深入探討瞭走綫寬度、介質厚度以及層疊結構對特徵阻抗的微小影響。作者似乎很清楚,在實際的生産過程中,即使是微小的設計偏差,也可能導緻整個批次的産品報廢。此外,它對不同封裝(如QFN和BGA)的散熱焊盤設計也進行瞭詳細的說明,並給齣瞭具體的建議,比如推薦的過孔數量和熱阻計算的簡化模型。這些都是隻有在長期打滾於研發一綫的人員纔能體會到的“陷阱”和“捷徑”。這種深度挖掘的專業性,使得這本書不僅適閤學生,對於那些已經工作幾年但想係統性提升自己PCB設計技能的工程師來說,也是一本極佳的進階參考手冊。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清晰的白色字體,立刻就讓人感受到一種專業和嚴謹的氣息。我記得我是在一個電子工程論壇上偶然看到彆人推薦的,當時我正好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基礎電路設計流程的教材。拿到實體書後,它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那種油墨散發齣來的淡淡的印刷味道,對於老一輩的工程師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熟悉的儀式感。我翻開目錄,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它對整個設計流程的劃分,從最基礎的元器件選型到後期的PCB布局布綫,條理分明得讓人心裏踏實。我尤其欣賞它沒有直接跳入復雜的案例,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原理圖繪製的規範性,這一點在很多速成教程裏是被嚴重忽略的。很多初學者往往隻關注結果的實現,卻忽略瞭設計文檔的清晰度和可維護性,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這對於培養一個閤格的電子工程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基石。總而言之,光從這本書的裝幀和初步的結構來看,它就展現齣瞭與眾不同的用心程度。
評分我必須得強調一下這本書在“項目實戰”部分的處理方式,這絕對是它區彆於市麵上大多數教材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我曾經嘗試過用其他軟件的教程來學習,但往往發現那些案例過於簡化,根本無法應對真實世界中復雜的EMC(電磁兼容性)要求。而這本教程,它選擇的項目案例都非常具有代錶性,比如一個中等復雜度的工業控製闆,它需要處理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隔離,還需要考慮散熱問題。作者並沒有把所有步驟都寫得完美無缺,而是很坦誠地在某些關鍵環節指齣瞭“這裏可能會遇到挑戰,你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這種“亦師亦友”的寫作風格,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代入感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的不僅僅是“如何操作軟件”,更是“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這纔是區分高級設計師和普通繪圖員的關鍵所在。這種對設計哲學層麵的探討,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一個軟件操作指南的範疇。
評分這本書在內容組織上,采取瞭一種螺鏇上升的學習路徑,這種設計思路非常貼閤我個人的學習習慣。它不是那種堆砌理論術語的教科書,而是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的項目操作之中。我記得我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對於那些復雜的信號完整性(SI)和電源完整性(PI)的概念感到非常頭疼,感覺像是雲裏霧裏。但是,這本書在講解相關章節時,會先用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來展示“為什麼需要關注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拋齣公式。比如,它在講解地綫設計時,會用一個失敗的案例對比一個成功的案例,這種強烈的反差立刻就能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讓人明白理論背後的實際意義。再者,書中的配圖質量極高,不僅僅是簡單的截圖,很多都是經過重新繪製和標注的示意圖,對於理解多層闆的電源層和地層之間的耦閤關係,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以實踐驅動理論學習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學習門檻,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解決問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