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Protel_DXP_2004电子CAD教程
定价:22.00元
作者:高立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0302814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实际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学习情境,选择三极管放大器、抢答器、单片机控制板设计项目作为载体。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使用Protel DXP 2004绘制电路原理图、电路仿真、设计印刷电路板的步骤、方法及技巧,掌握电子CAD设计的技能。任务的难度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单一的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数字电子电路设计,到综合的单片机控制电子系统设计。在每一个任务实例后,附有相关的实训练习和课后练习,并给出了操作要点提示,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提高。
内容提要
本书以实际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过程为主线,选择能实现课程目标的训练任务作为载体。任务的难度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单一的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数字电子电路设计,到综合的单片机控制电子系统设计。按照工作过程组成实践内容,使学生熟练地使用Protel DXP 2004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进行电路仿真、设计印刷电路板,从而掌握电子CAD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电气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类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考证的辅导教材和电路设计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是多年前的出版物,但细节处理上还是相当到位的。彩色插图的应用非常恰当,尤其是在讲解元件封装和PCB布局的视觉对比环节,清晰的颜色区分让复杂的图形一下子变得直观易懂。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小结与提示”,那些小小的提示框里往往包含了一些避免常见错误的经验之谈,这些经验比大段的理论叙述更具操作指导价值。例如,书中提到在进行元件贴片前,最好先用特定的工具对焊盘进行一次“瘦身”处理,以应对回流焊时可能出现的虚焊问题,这个细节我至今仍在应用。然而,这种详尽的图文展示也带来了一个弊端:由于软件版本是DXP 2004,很多截图和操作界面与我后来使用的较新版本Protel/Altium Designer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我在对照学习时,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翻译”屏幕上的不同按钮和菜单名称。每当遇到菜单位置变动时,我就得在脑海中做一个映射转换,这无疑打断了学习的流畅性。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关于版本差异的附录或者一个简短的“升级须知”,体验感会好上许多。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其实更高一些,我更期待能从中学到一些“内行门道”。在翻阅过程中,我发现教程在讲解原理图设计部分时,虽然涵盖了元件库的调用、层次化设计等基础功能,但对于高级的电气规则检查(ERC)和设计规则检查(DRC)的自定义设置,描述得有些过于简单化了。很多时候,软件报错信息出来后,我还是得跑到网络上去搜索具体的解决方案,书本上的解答往往是一笔带过,好像认为读者已经拥有了这些排错能力。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它对3D模型预览和输出的功能介绍非常简略,这在当时来说可能不是一个核心需求,但对于现代PCB设计流程中进行外观验证的重要性,这本书显然没有预见到。对于那些追求高密度互连(HDI)或者需要进行严格阻抗匹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深度可能不够。它更像是为那些设计简单消费电子产品或者学习课程作业的爱好者准备的。我尝试用它书中教的方法去处理一个双层板的电源模块,在走线拥挤的地方,书上推荐的自动布线功能,结果布出来的效果非常糟糕,很多交叉和锐角,完全不符合实际生产的要求。所以,在使用这本书时,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将书中的建议作为参考的起点,而不是最终的定论。
评分这本《Protel_DXP_2004电子CAD教程》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一看就是那种专注于实战教学的工具书类型。我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想快速上手DXP 2004这个软件,毕竟在那个年代,它还是PCB设计领域的主流之一。我记得书里对软件界面和基本操作的讲解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步骤描述得细致入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跟着做一遍基础的项目。比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创建新的工程文件、设置元件库的路径,以及如何导入常用的元器件封装。不过,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操作手册”而非“设计理念”的传授。书中很多章节都像是在告诉你“点这里,然后输入那个数值”,对于为什么选择这种布线策略,或者在高速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信号完整性问题,内容就显得比较单薄了。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些电路基础,但对DXP操作不熟练的人来说,它无疑是一本合格的入门指南,能迅速建立起对软件功能的认知框架。我花了不少时间对照书上的截图一步步完成书中的示例电路,成功地画出了几块自己的简单PCB,那种亲手设计并最终打出实物的成就感,这本书是提供了最直接的操作路径去实现的。总的来说,如果你想快速学会DXP 2004的基本操作流程,它绝对是个值得翻阅的伙伴,但别指望它能让你成为PCB设计专家,那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深入的理论知识来补充。
评分从一个长期使用各种EDA工具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设计流程规范化”方面的教育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它强行要求读者在使用软件的每一步都遵循一定的规范,比如必须先完成原理图的交叉引用检查,然后才能进行到PCB的导入和布局。这种强制性的步骤指导,对于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项目管理器(Project Manager)来组织多个原理图文件和PCB文件,强调了版本控制的重要性——尽管当时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的版本控制系统,但其思想是相通的。我尤其欣赏它对PCB叠层设置的讲解,如何正确定义介质层、铜皮层以及设置介电常数,这部分内容非常扎实,让我明白了一层板子下面隐藏着多少物理层的学问。然而,这本书在讨论高级信号完整性问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例如,关于电源完整性(PI)的去耦电容布局和地平面分割的优化,书中仅仅给出了“把电容靠近IC引脚”的笼统建议,缺乏对不同频率下的电容选型和具体布局位置的定量分析。对于需要设计高频电路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深度止步于入门层面的“能出图”,而未触及“能出好图”的核心技术。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从零到一的教学案例。这个案例贯穿了全书的始终,读者可以跟着这个案例,亲手完成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电路板的设计。从最初的概念草图,到原理图的绘制、网络表的生成、PCB的布局布线,最后到Gerber文件的输出,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操作章节。这种连贯的实战演练,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感。如果只是零散地学习各个功能模块,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找不到应用场景而遗忘。但是,通过这个贯穿始终的项目,我清晰地看到了各个设计步骤之间的依赖关系,比如原理图中的元件属性如何直接影响到PCB的实际布局。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这个教学案例所选用的电路复杂度相对较低,对于更复杂的应用场景,比如采用BGA封装的芯片布局,或者异形板的边缘布线,书中并未给出深入的探讨或解决方案。所以,这本书更适合作为初学者建立信心的“跳板”,而非解决复杂工程难题的“宝典”。一旦你完成了这个教程中的所有步骤,你至少掌握了DXP 2004这个软件的全部基础操作逻辑,可以自信地去面对下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设计任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