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語言與文化
定價:22.00元
作者:羅常培
齣版社:江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92979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語言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文化語言學的開山之作。
內容提要
《語言與文化》是語言學大師羅常培先生撰寫的一本探索語言與文化關係的小書,學界推為中國文化語言學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八章,涉及語言與文化的各個方麵,如從藉字看文化的接觸,從親屬稱謂看婚姻製度,從地名看民族遷徙等等。羅常培先生以傳統小學為功底,運用現代語言學,結閤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地理學、曆史學等多種學科,全麵闡述瞭語言與文化的關係,拓展瞭語言研究的新疆界,開啓瞭中國語言學研究的新思路。
目錄
作者介紹
羅常培(1899—1958),字莘田,號恬庵,滿族,北京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與趙元任、李方桂同稱為早期中國語言學界“三巨頭”。1921年北京大學畢業,曆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西南聯閤大學中文係主任。新中國建立後,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任所長。有《漢語音韻學導論》《廈門音係》《臨川音係》《唐五代西北方音》《國音字母演進史》《語言與文化》《北京俗麯百種摘韻》等著作刊行。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人類學和社會學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一本名為《語言與文化》的書籍,無疑能激起我內心深處的探求欲。我總是著迷於語言如何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人類社會結構、思維模式乃至情感錶達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像是為特定的人群量身打造的一副眼鏡,它過濾、組織並呈現著這個世界。我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從更宏觀的視角齣發,去審視語言在塑造民族認同、維護文化傳承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例如,一個民族能否保有其語言,往往與其能否保持文化獨立性息息相關。我更期待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語言的變遷與社會變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比如經濟發展、政治格局、人口流動等因素如何深刻地影響著語言的麵貌。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跨學科的洞見,將語言學、社會學、曆史學等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用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揭示語言與文化之間那些深刻而微妙的聯係,那將是一次極其有益的閱讀旅程。
評分一本關於語言與文化融閤的書,聽起來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可能性。我一直對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文化又如何反過來影響語言的演變深感興趣。常常覺得,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掌握一套詞匯和語法規則,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那個語言背後所承載的獨特世界觀、價值體係和社會習俗。比如,某些語言中獨特的敬語係統,或者對顔色、時間、空間的不同錶達方式,都反映瞭當地人民細膩而深刻的文化內涵。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淺齣地剖析這些聯係,從細微的詞語選擇到宏觀的語言變遷,再到不同文化群體之間溝通的障礙與橋梁,那將是多麼精彩的閱讀體驗!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具體的跨文化交流案例,分析其中的誤解是如何産生的,又該如何通過對語言和文化的雙重理解來化解。畢竟,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有效溝通和文化互鑒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把理解世界的鑰匙,讓我們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和欣賞多元文化。
評分對於一個熱愛旅行、熱衷於體驗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來說,語言和文化是連接世界的兩大橋梁。一本關於“語言與文化”的書,就像是旅行前的一份貼心攻略,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即將接觸到的新世界。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語言不僅僅是聽和說的技巧,更是理解一個民族情感、思維和行為方式的鑰匙。比如,有些語言裏特有的形容詞,能精準地描述齣我們用其他語言難以錶達的細微感受,這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獨特的文化視角。我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語言如何反映社會等級、性彆關係、人際交往模式的討論。同時,我也很好奇,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流時,會産生哪些有趣的碰撞和誤解,而這些誤解又如何影響著跨文化關係的建立和發展。如果這本書能分享一些關於如何通過學習語言來深入理解當地文化、避免文化衝突的實用建議,那將是我最期待的內容。它能讓我意識到,掌握語言,是真正走進一個民族心靈的必經之路。
評分我一直認為,語言是文化的靈魂,而文化則是語言的土壤。一本名為《語言與文化》的書,光是書名就足以讓我心生好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語言的奧秘,並將其置於廣闊的文化背景下進行審視。我對書中關於語言如何承載和傳遞文化價值、信仰體係、道德觀念等方麵的論述尤為感興趣。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成功”、“幸福”、“傢庭”等概念的理解,往往會體現在其語言的錶達方式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分析,比如通過對比不同語言中的諺語、俗語,或者文學作品中的典型錶達,來揭示不同文化深層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嚮。此外,我還希望這本書能探討語言在構建和維護社會群體身份方麵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下,語言與文化如何相互影響、彼此塑造,甚至發生衝突與融閤。這本書若能為我打開一扇理解世界的新窗口,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語言的豐富性與文化的多樣性,那將是莫大的收獲。
評分想象一下,翻開一本關於語言與文化的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被曆史長河淘洗過的文字,它們如同活著的化石,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也映射著當下的我們。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在於它能否展現語言作為一種文化基因,是如何代代相傳,又是如何在這漫長的傳遞過程中不斷演變、吸收、融閤的。例如,一些古老詞匯的消失與新生,或者外來語的引入與本土化,都離不開背後特定的社會曆史背景。而文化,又何嘗不是如此?它的形成、發展、繁榮與衰落,無不與語言的脈絡緊密相連。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有趣的語言現象,比如方言的魅力,或者不同社會階層、年齡群體使用語言的差異?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是觀察和理解一個社會最生動的切入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跳脫齣枯燥的理論堆砌,用生動的案例、鮮活的例子,帶領讀者走進語言與文化的奇妙世界,讓我們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到人類文明的獨特韻味與深刻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