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 作者 | 谢芳芳 |
| 定价 | 24.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53804 | 出版日期 | 2009-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00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TMS320LF2407芯片各模块的应用技术为主线,介绍TMS320LF240x芯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技术,重点介绍基于TMS320LF2407芯片的典型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的介绍均包含完整的硬件电路和程序,以及对它们的详细分析。应用系统所涉及的硬件模块包括TMS320LF2407芯片的大部分片内外设,主要有数字输入输出模块(I/O)、事件管理器模块(EV)、模数转换模块(ADC)、串行外设接口模块(SPI)、串行通信接口模块(SCI),而应用系统的程序主要由汇编语言、C语言编写。 本书可作为自动控制、电气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高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领域的DSP芯片应用研发人员的培训用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章 TMS320LF240x DSP 1.1 DSP概述 1.1.1 DSP的两种含义 1.1.2 DSP系统的构成 1.1.3 DSP系统的开发过程 1.2 TMS320LF240x DSP芯片 1.2.1 TMS320 DSP系列产品 1.2.2 TMS320LF240x DSP芯片 1.3 TMS320LF240x DSP硬件资源 1.3.1 TMS320LF240x DSP的基本结构和引脚功能 1.3.2 TMS320LF240x DSP的CPU 1.3.3 TMS320LF240x DSP的存储器 1.4 TMS320LF240x DSP基本外围电路 1.4.1 时钟电路 1.4.2 复位电路 小结 习题 第2章 流水灯控制系统 2.1 流水灯控制系统 2.1.1 流水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2.1.2 流水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2 74HC 2.2.1 74HC273简介 2.2.2 74HC273的引脚与引脚功能 2.3 TMS320LF2407数字输入、输出模块 2.3.1 TMS320LF2407数字输入、输出模块概述 2.3.2 TMS320LF2407数字输入、输出模块寄存器 2.4 用C语言编写DSP应用程序 2.4.1 常用C语言语句 2.4.2 用C语言实现端口位操作 2.4.3 在C语言中嵌入汇编语言 2.5 流水灯控制系统程序 2.5.1 流水灯控制系统 语言主程序 2.5.2 流水灯控制系统程序分析 小结 习题 第3章 PWM波形发生器 3.1 PWM波形发生器 3.1.1 采用事件管理器模块中的通用定时器产生PWM波形 3.1.2 采用事件管理器模块中的比较单元产生PWM波形 3.2 PWM波形 3.2.1 PWM控制技术 3.2.2 SPWM算法 3.3 TMS320LF2407事件管理器模块的通用定时器与比较单元 3.3.1 TMS320LF2407事件管理器模块的组成 3.3.2 TMS320LF2407事件管理器模块的通用定时器 3.3.3 TMS320LF2407事件管理器模块的比较单元 3.4 TMS320LF240x中断系统 3.4.1 TMS320LF240x中断系统简述 3.4.2 TMS320LF240x中断响应过程 3.4.3 TMS320LF240x中断寄存器 3.5 用C语言处理DSP中断 3.5.1 通过软件识别中断标志的方法实现可屏蔽中断 3.5.2 通过外围中断向量寄存器PIVR的值实现可屏蔽中断 3.6 PWM波形发生器程序 3.6.1 基于通用定时器的PWM波形发生器 语言主程序 3.6.2 基于通用定时器的PWM波形发生器程序分析 3.6.3 基于比较单元的PWM波形发生器 语言主程序 3.6.4 基于比较单元的PWM波形发生器程序分析 小结 习题 第4章 电机测速系统 4.1 电机测速系统 4.1.1 电机测速系统硬件电路的组成 4.1.2 电机测速系统的工作过程 4.2 光电编码器 4.2.1 光电编码器简介 4.2.2 增量式旋转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 第5章 电压信号的采集 第6章 电压信号的输出 第7章 TMS320LF2407与PC机的串行通信 第8章 PID算法 附录1 TMS320LF2407头文件 附录2 事件管理器的中断与中断寄存器 附录3 系统配置寄存器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说实话,不算特别现代,纸张的质地也比较偏向于传统的教科书风格,拿到手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上,它的覆盖面非常广,但广而不泛,每一个涉及到的应用案例,比如早期的语音编码或是简单的图像增强,都像是教科书中的经典范例,用来巩固基础理论再合适不过了。我注意到,书中对系统框图的使用非常克制且精准,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个复杂的信号流,这本身就体现了作者对信息架构的深刻理解。它不追求用花哨的图表来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而是强迫读者将精力集中在信号流动的逻辑关系上。对于那些希望从零开始,建立起完整DSP认知体系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置得非常合理,它先让你学会走路,再去考虑如何奔跑。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让我觉得作者是真正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构建知识体系的。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被“重置”基础知识的感受。现在的许多信号处理书籍,为了迎合快速迭代的工业需求,常常会把很多高级工具的概念放在前面,让读者先学会使用一个“黑箱”。但这本《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它像是一位耐心的手工艺人,带着你把一块粗糙的原木慢慢雕琢成精美的器皿。比如对窗函数在频域泄露抑制上的讲解,作者不仅仅给出了不同窗函数(汉宁窗、海明窗等)的数学表达式,更重要的是,他用直观的对比解释了为什么特定的窗函数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如果你需要更好的主瓣宽度,就必须接受更大的旁瓣衰减。这种深层次的权衡艺术,才是真正的技术精髓所在。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地调用库函数,而是真正理解了在幕后,这些函数是如何通过数学的魔力实现信号的精准操控的,它的价值在于培养了读者的“工程直觉”。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怎么说呢,非常像一位老教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同一个概念的不同侧面。它不像现在市面上很多新出版的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强调最新的工具包或者最新的算法架构,而是耐心地带领读者回到那个需要从最基础的采样和量化开始理解信号“数字化”的本质。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安排上的层次感,从连续信号到离散信号的转换过程,过渡得非常自然,就像河流入海的渐变过程。特别是涉及滤波器设计的部分,对IIR和FIR滤波器的特性对比,分析得入木三分,没有简单地给出设计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幅频特性、相位响应以及计算复杂度上的取舍之道。每次读到需要进行大量数学推导的地方,我都会下意识地拿起笔来跟着演算一遍,感觉每一次成功推导出预期的结果时,那种知识被真正吸收的满足感,是看再多的PPT演示也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厚重感”不在于篇幅,而在于它对每一个细节的尊重。
评分我个人更关注的是信号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鲁棒性问题,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一种古典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智慧。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时下热门的机器学习在信号分类中的应用(这可能也是时代局限性的一部分),但它对经典的自适应滤波算法的介绍,却显得无比精炼和实用。比如在讲解LMS算法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的权衡时,作者给出的洞察力是超越纯数学公式的。他会告诉你,在实际的噪声环境下,理论上的最优解往往不是工程上的最优选择,你需要考虑的是硬件的实现成本和实时的处理延迟。这种“脚踏实地”的论述风格,使得这本书不像是一本纯粹的学术专著,更像是一本老一辈工程师的经验总结汇编。阅读它时,我时常会想象,如果早十年来接触到这些内容,我的项目可能会少走多少弯路,那种对工程实践的深刻洞察,是现代速成教材难以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年代感,那种深蓝色的背景配上略显朴素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计算能力还相对有限,但对信息处理充满探索精神的年代。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对“数字信号处理”这个概念本身抱有很高的期待,想象中会是那种充满未来感的、关于如何用0和1来“重塑”声音和图像的奇妙旅程。然而,实际阅读起来,感觉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步步拆解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书中对基础理论的阐述非常扎实,尤其是在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这些核心工具的推导上,作者似乎下足了功夫,每一个公式的出现都仿佛是水到渠成,没有那种为了炫技而堆砌复杂数学的空洞感。读到关于离散时间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时,那种严谨的逻辑推演,让人不得不放慢速度,仔细体会每一个前提和结论的关联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没有把我们直接扔进复杂的应用场景,而是先在理论的基石上打磨得足够坚固,这对于那些想要真正理解DSP底层机制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教会你的不是“怎么用工具”,而是“工具为什么能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