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
定价:39.00元
作者:(韩)金翼兼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100389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所收入的内容尽管只是笔者三年来诸多努力的一个缩影,但也算得上是辛勤付出的好见证了。笔者在文中流露出希望中国人民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韩国,并且希望中国能与韩国一道为发展两国关系而努力的美好愿望。
书中收入的所有文章,笔者都曾用中文发表过,其中需要翻译的部分则由驻华韩国文化院申海燕完成,而后通过笔者的严格校对终确定。出色的翻译都归功于申海燕,若翻译部分存在问题实属笔者疏忽,望给予理解。
目录
演讲
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与政策支援
21世纪文化角色与韩中文化交流
韩国为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援政策
韩中两国的文化力量与知识分子的角色
东亚文化价值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作用
Ondol的文化价值与世界化
文化产业发展与版权合作
人类和平与东亚文化的作用
访谈
文化产业根本动力在民间
望中韩电影合作双赢(摘要)
国家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角色(摘要)
透过文化以提高生活质量
韩流越吹越劲背后的“国家推动
韩流中渐
中韩文化的一衣带水
以文化推进韩中两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投稿
21世纪东亚文化的作用与使命
韩中应携手共建文化强国
加强韩中文化合作的提议
增进韩中友谊加强文化合作
加强韩中旅游合作的提议
韩食-21世纪的全新well-being饮食
逐步被世人注目的韩字
跆拳道的教育作用
跆拳道的主要精神
跆拳道的世界化与中国跆拳道
扩大韩中版权合作的提议
为韩中饮食世界化的提议
祝词
“2011中韩文化艺术人论坛”开幕词
“中韩纪录片论坛”开幕词
“第六届东亚茶文化专题研讨会”祝词
“世界知识产权日纪念研讨会”祝词
“北京大学翻译学术研讨会”祝词
“光州市立美术馆北京创作中心开馆仪式”祝词
“亚洲艺术博览会开幕式”祝词
“2009中韩跆拳道发展研讨会”祝词
“中韩版权论坛开幕式”祝词
“韩中室内设计学会国际学术大会”祝词
“韩中游戏产业合作协议签订仪式”祝词
“2009韩中饮食文化交流展及中国长今料理大赛”祝词
作者介绍
金翼兼,前韩国驻华外交官、政治学博士、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总编辑、韩国安阳科学大学中文系教授一、韩国大国家党国际委员会委员、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参赞兼文化院长(2009-2011)。
文摘
序言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这本书时,我立刻被这个书名所吸引。我曾猜想,这或许会是一本探讨两国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外交实践的著作。毕竟,理解对方的文化,是成功进行外交沟通的基础。我设想,书中会分析在谈判桌上,两国在沟通方式、决策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被外交官们巧妙地处理和弥合的。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在处理一些棘手的双边问题时,两国的外交官是如何运用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来寻求共识,化解矛盾的。这种从“文化视角”解读“外交实践”的写法,对我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文化并非只是艺术和历史的范畴,它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国家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外交官的视角,或许能让我们看到,文化如何成为连接两国、促进理解的无形纽带。
评分对于《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这本书,我最初的设想是,它可能会聚焦于两国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文化交流的“新趋势”和“新模式”。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网络视频、游戏等新兴媒介,是如何成为中韩文化传播的新阵地,以及这些新模式又会对传统的文化交流方式产生怎样的冲击。外交官作为身处国际前沿的观察者,想必会对这些新兴的文化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我设想,书中或许会分析“韩流”文化如何在中国年轻一代中流行,以及中国文化又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在韩国社会悄然传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外交官会如何看待这种“软实力”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两国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潜力。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成功的跨国文化项目,比如联合制作的影视剧、音乐专辑,或是共同举办的文化节庆活动?这些都将是关于当代中韩文化交流最新鲜、最前沿的视角。
评分翻开这本《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我原以为会见到一份关于两国官方文化交流活动的详细年表,或者是一系列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冷战”时期,文化交流是如何被冻结,又或是改革开放后,两国文化交流如何逐渐复苏,迎来“韩流”的蓬勃发展。我曾设想,书中或许会重点探讨在官方层面,两国政府是如何通过签订文化协定、互办艺术展览、派遣留学生等方式,来增进相互了解的。外交官作为国家之间的桥梁,他们的视角想必会更加宏观,能够看到政策制定背后的考量,以及这些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两国官方智库、学术机构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的分析,比如他们是如何策划和推动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交流项目的。甚至,书中是否会触及一些敏感的历史时期,例如在中韩建交初期,两国在文化领域的“磨合”过程,以及如何克服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建立信任,这都将是极具价值的阅读内容。
评分一直对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颇感兴趣,尤其是其与中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文化渊源,总觉得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深挖的故事。《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这个书名,初看之下,以为会是一本详细梳理两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学术著作。我本期待能从中看到唐宋时期汉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或是元明时期中韩在政治、经济、艺术等领域的互动细节。甚至,我设想着书里会详述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士人如何吸收、转化中国儒家思想,并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朝鲜儒学。当然,对于近代以来,随着时代变迁,两国文化交流的模式和内容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也充满了好奇。会是战争硝烟下的文化抵制,还是和平年代的相互借鉴?外交官的视角,是否会带来一些官方记录之外的、更具人情味和微观的观察?例如,他们在驻华期间,如何看待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价值观,以及这些观察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他们对两国文化交流的认知?我猜测,书中或许会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轶事,比如两国艺术家、学者之间的交往,或是民间在服饰、饮食、节日习俗上的相互渗透,这些都将是极具吸引力的内容。
评分读到《韩国外交官谈中韩文化交流》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身着笔挺西装,面带微笑的韩国外交官,在某个国际场合,用流利的中文侃侃而谈,讲述着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见解,或是分享他在中国工作期间,与中国各界人士交往的难忘经历。我原以为,这本书会以一种更加个人化、叙事化的方式,来展现中韩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我设想,书中或许会包含许多外交官亲身经历的故事,比如他在北京的胡同里品尝地道的北京烤鸭,在上海的外滩感受夜景的魅力,或是与中国的艺术家、作家、企业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我也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两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的细腻描绘,例如在餐桌礼仪、人际交往、婚恋观念等方面,会存在哪些有趣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又是如何随着交流的深入而逐渐消弭的。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叙述,无疑会使文化交流的故事更加鲜活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