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味道之人民公社
定价:24.00元
售价:16.3元,便宜7.7元,折扣67
作者:梁文道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8025640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我这些偶尔被人误会为“美食文字”或“食经”的烂货,其实是另一种想得太多的成品。正因为自己写吃,所以又丢不开老毛病地开始联想关于饮食书写的种种,想它在今日获得崇高地位之奇怪,想读者和市场对它之渴求的原因,当然更想到了它的前世今生。一边想,一边写,便写成了这副模样。
本书为梁文道食评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谈论“吃”的社会意涵,挖掘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人们“吃”的不同内容与逻辑,引出“吃”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纽带的意义,正是“吃”联结或区隔了不同的个人与群体。
自序 行外人的忏悔
辑 吃的逻辑与禁忌
吃饭吃出了一个社会
请客吃饭的逻辑
敬酒要喝
喝还是不喝023
吃饭时吃饭 屙屎时屙屎
守规矩
一片考验良心的火腿
开斋
吃斋
素食
第二辑 吃与被吃者
羊怎样成了羊肉
宠物鸡变成了豉油鸡
鸡肉不等于鸡
猫该怎么吃
三花
痛与
饮水思源
一饭之恩
第三辑 吃的恐惧与偏见
一代不如一代
自己带油上餐馆
自求多福
真假难辨110
“天然”食品
另一种太空竞赛
为什么老麦薯条味道好
麦当劳是香港人的排队老师
老麦欢迎你回家
猪的气味
自从家里多了一位外佣
在铁路上开餐
Smoking European
第四辑 吃的丰裕与贫困
早餐里见世界
如何煮一顿公平晚餐
稻田的故事
尝一口韩国农民种的米
喝的不是咖啡,是生活
卖咖啡的方法
良心要花钱买吗?
别小看薯仔
荞麦复仇记
集中营寄来的食谱
饥荒
再惨也要吃
人不止靠粮食而活
浪费
人车争食的年代
的艺术
好日子结束了
算账
革命从慢食开始
新人类的吃
当起义来到厨房
绝食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中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主要著作有《常识》、《我执》。
《味道之人民公社》9787802564053,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和想象空间。它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治经济组织,与一个极为日常、极为感性的概念结合了起来。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画面:清晨,人们怀揣着对集体劳动的热情,走向田野,而劳动之余,等待他们的是由食堂统一烹饪,充满着那个年代特有风味的饭菜。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食物的烹饪方法,它更可能是在通过食物来折射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或许,它会讲述如何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如何发挥创造力,用最朴素的食材制作出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或许,它会描绘出在集体生活的背景下,食物如何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一碗热腾腾的饭菜,承载着怎样的温情和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将“人民公社”这个历史概念,通过“味道”这一维度,变得鲜活、立体,并引发读者对那个时代、对生活、对人情世故的深入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可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味蕾体验,一次触及灵魂的情感共鸣。
评分《味道之人民公社》9787802564053,这个书名让我充满了文艺的遐想。它不像那种直白的纪实类书籍,而是带着一种诗意的联结。人民公社,这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而“味道”则将这份宏大拉近了,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生活气息。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会以一种更具情感和故事性的方式来呈现。它可能会通过描写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件,来展现那个时代的饮食文化,以及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食物所扮演的角色。也许会有关于如何利用有限的食材,创造出令人难忘的味道的故事;也许会有关于集体用餐时,人们之间交流、分享,所产生的温情瞬间;又或许,它会通过某一种具体的食物,来串联起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勾勒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哲学。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驾驭这个主题的,是带着怀旧的情绪,还是客观的审视?是侧重于食物的制作,还是更侧重于食物所承载的情感?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在品味“味道”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地理解“人民公社”这个概念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让我仿佛能够闻到那个年代特有的,夹杂着汗水、泥土和朴实情感的“味道”。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捕捉时代变迁中微小但又极具代表性的元素的书籍很感兴趣。《味道之人民公社》9787802564053,这个书名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人民公社”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集体化的时代;而“味道”则是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感官体验,它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回忆,也承载着最真实的日常生活。我设想,这本书可能并非简单地罗列那个时代的食谱,而是会深入挖掘食物背后的人文故事。也许,书中会描绘出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人们如何发挥智慧,将普通的食材烹饪出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也可能,它会通过描写集体食堂里的用餐场景,来展现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的互助,以及集体生活所特有的氛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感性而细腻的方式,去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让读者通过“味道”这个切入点,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那个时代独有的生活印记。这是一种将宏大历史与个体经验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充满着引人入胜的可能性。
评分我最近对那些能够唤起集体记忆的读物情有独钟,而《味道之人民公社》9787802564053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人民公社,这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它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印记,也勾勒出了一代人的生活图景。而“味道”的加入,则让这份图景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我脑海中不自觉地开始想象:在那个集体化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共同劳作,又如何共同分享食物的?书中会不会描绘出食堂里炊烟袅袅的场景,或是乡间小路上大家分享自家带来的朴素食物的画面?“味道”不仅仅是指食物本身的口感和香气,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回忆的触发器。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通过对那个时代食物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风貌,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每一道菜,每一碗饭,都可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独特气息,也承载着无数个体的喜怒哀乐。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味道”和“人民公社”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去体验那个年代独有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溯,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评分这本《味道之人民公社》9787802564053,单看名字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人民公社,这个历史名词自带一种厚重感和时代烙印,而“味道”二字则将其拉回到了最具体、最贴近生活的层面。我一直在想,作者是如何将这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呢?是关于那个年代的集体回忆,是关于那个时代人们饮食的变迁,还是在那个特定的大背景下,某些食材、某些烹饪方式所承载的独特情感和故事?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清晨集体的劳作场景,午间朴素而饱含力量的餐食,晚间围坐在一起分享的简单快乐。或许,这本书会带领我们穿越回那个特殊的年代,用味蕾去感受历史的温度,用食物去品味人情的冷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最真实的情感与生活状态。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看看“味道”与“人民公社”碰撞出的火花,究竟是怎样的惊艳,又是怎样的引人深思。它或许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人情、关于时代的纪念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最深刻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