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21
中国文化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史
定价:134.00元
作者:柳诒徵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39297040
字数:
页码:10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
★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史》共分三编七十八章从文字与图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史学、社会习俗、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全面介绍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书中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中国古代文化到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现象与文化制度的发生与发展,内容照顾到点与面、时间与地域、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全貌,表现出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念和认同感。
目录
作者介绍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晚年号劬堂,江苏丹徒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时期历任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及国史馆纂修、中研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柳氏在史学领域著作等身,与陈寅恪、陈垣齐名,时有“北陈南柳”之称。他桃李满天下,培育了张其昀、缪凤林、郑鹤声、向达、胡焕庸、刘损藜、陈训慈、茅以升、宗白华等一代英才。参与主编了《学衡》《史地学报》《史学杂志》《国风》《国学图书馆年刊》等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学术杂志,为我国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摘
绪论 n
历史之学,重因果。人事不能有因而无果,亦不能有果而无因。治历史者,职在综合人类过去时代复杂之事实,推求其因果而为之解析,以诏示来兹,舍此无所谓史学也。人类之动作,有共同之轨辙,亦有特殊之蜕变。欲知其共同之轨辙,当合世界各国家、各种族之历史,以观其通;欲知其特殊之蜕变,当专求一国家、一民族或多数民族组成一国之历史,以觇其异。今之所述,限于中国。凡〔涵〕所标举,函有二义:一以求人类演进之通则,一以明吾民独造之真际。盖晚清以来,积腐襮著,综他人所诟病,与吾国人自省其阙〔缺〕失,几若无文化可言。欧战既辍,人心惶扰,远西学者,时或想象东方之文化,国人亦颇思反而自求。然证以近之纷乱,吾国必有持久不敝者存,又若无以共信。实则凭短期之观察,遽以概之历史,客感所淆,矜馁皆失。欲知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首宜虚心探索,勿遽为之判断,此吾所渴望于同志者也。 n
吾书凡分三编:编,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创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之文化之时期;第二编,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第三编,自明季迄今日,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以次输入,相激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此三期者,初无截然划分之界限,特就其蝉联蜕化之际,略分畛畔,以便寻绎。实则吾民族创造之文化,富于弹性,自古迄今,缅相属,虽间有盛衰之判,固未尝有中绝之时。苟从多方诊察,自知其于此见为堕落者,于彼仍见其进行。第二、三期吸收印欧之文化,初尽弃所有,且有相得益彰者焉。 n
中国文化为何?中国文化何在?中国文化异于印、欧者何在?此学者所首应致疑者也。吾书即为答此疑问而作。其详具于本文,未可以一言罄。然有一语须先为学者告者,即吾中国具有特殊之性质,求之世界无其伦比也。夫世界任何国家之构成,要皆各有其特殊之处,否则国雷同,何必特标之为某国某国?然他国之特殊之处,有由强盛而崩裂者,有由弱小而积合者,有由复杂而涣散者,事例綦多;而求之吾民族、吾国家,乃适相反。此吾民所宜悬以相较,藉〔借〕觇文化之因果者也。 n
就今日中国言之,其特殊之现象,即幅员之广袤,世罕其匹也。世界大国,固有总计其所统辖之面积广大于中国者,然若英之合五洲属地,华离庞杂号称大国者,固与中国之整齐联属,纯然为一片土地者不同。即以美洲之合众国较之中国,其形势亦复不侔。合众国之东西道里已逊于我(中国东至西凡六十度五十五分,美国东至西凡五十七度三十九分),其南北之距离则尤不逮(中国南至北凡三十八度三十六分,美国南至北凡二十四度二十六分)。南北距离既远,气候因以迥殊。其温度,自华氏表平均七十九度以至三十六度,相差至四十余度。其栖息于此同一主权之下之土地上之民族,一切性质习惯,自亦因之大相悬绝。然试合黑龙江北境之人与广东南境之人于一堂,而叩其国籍,固皆自承为中国之人而无所歧视也。且此等广袤国境,固由汉、唐、元、明、清累朝开拓以致此盛。然自《尧典》、《禹贡》以来,其所称领有之境域,已不于今之半数。 n
《书·尧典》:“分命羲仲,宅蜗夷,曰呖谷。”“申命羲叔,宅南交。”“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今人多疑《尧典》为儒家伪造,不可尽信。然《墨子·节用篇》:“昔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足见《尧典》所言国境儒家臆造之语。即使此等境界,为儒、墨两家想象之词,初唐、虞时事实,亦可见春秋之末,战国之初之人,已信吾国有此广大领域也) n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n
圣哲立言,恒以国与天下对举。 n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n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n
此虽夸大之词,要必自来所见,恢廓无伦,故以思力所及,名曰“天下”。由是数年来,治权时合时分,而国土之增辟初无或间。今之拥有广土,皆席前人之成劳。试问前人所以开拓此天下,抟结此天下者,果何术乎? n
第二,则种族之复杂,至可惊异也。今之中国,号称五族共和,其实尚有苗、傜、僮〔侗〕、蛮诸种,不止五族。其族之大者,世称汉族。稽之史策,其血统之混杂,决一单纯种族。数年来,其所吸收同化之异族,无虑数。春秋战国时所谓蛮、夷、戎、狄者无论矣,秦、汉以降,若匈奴,若鲜卑,若羌,若奚,若胡,若突厥,若沙陀,若契丹,若女真,若蒙古,若靺鞨,若高丽,若渤海,若安南,时时有同化于汉族,易其姓名,习其文教,通其婚媾者。外此如月氏、安息、天竺、回纥、唐兀、康里、阿速、钦察、雍古、弗林诸国之人,自汉、魏以至元、明,逐渐混入汉族者,复不知凡几。 n
《汉书》:“金日,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 n
《晋书》:“卜珝,字子玉,匈奴后部人也。”“段匹,东郡鲜卑人也。”“乔智明,字元达,鲜卑前部人也(元魏以后,鲜卑人之化为汉族者,不可胜数)。” n
《通志氏族略》:“党氏本出西羌。” n
《唐书》:“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西域胡人也。”“李怀仙,柳城胡人也。”“哥舒翰,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之裔也。”“代北李氏,本沙陀部落。”“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也。”“李光弼,营州柳城人,其先契丹之酋长。”“李怀光,渤海靺鞨人也。”“高仙芝,本高丽人。”“王毛仲,本高丽人。”“高崇文,其先渤海人。”“姜公辅,安南人。”“史宪诚,其先出于奚虏。”“李宝臣,范阳城旁奚族也。” n
《通志》:“支氏,其先月支胡人也。”“安氏,安息王子入侍,遂为汉人。”“竺氏,本天竺胡人。” n
《元史》:“昔班,畏吾人。”“余阙,唐兀人。”“斡罗思,康里氏。”“杭忽思,阿速人。”“完者都,钦察人。”“马祖常,世为雍古部。”“爱薛,西域弗林人。”(此类甚多,姑举以示例) n
《日知录》卷二十三:“《章丘志》言:洪武初,翰林编修吴沈奉旨撰《家姓》,得姓一九六十八,而此邑如‘术’、如‘’,尚未之录(《广韵》“”字下注云:“齐大夫名。”)。今访之术姓,有三四丁,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后(原注:土人呼术为张一反,按《金史》术虎汉姓曰董,今则但为术姓)。盖二字改为一字者。而撰姓之时,尚未登于黄册也。以此知单姓之改,并在明初以后。而今代山东氏族,其出于金、元之裔者多矣。”“永乐元年九月庚子,上谓兵部尚书刘曰:‘各卫鞑靼人多同名,宜赐姓以别之。于是兵部请如洪武中故事,编置勘合,赐给姓氏(按洪武中勘合赐姓,《实录》不载,惟十六年二月,故元云南右丞观音保降,赐姓名李观。又《宣宗实录》:丑闾洪武二十一年来归,赐姓名李贤)。’从之,三年七月,赐把都帖木儿名吴允诚,伦都儿灰名柴秉诚,保住名杨效诚,自此遂以为例。” n
凡汉族之大姓,若王、若李、若刘者,其得氏之始,虽恒自附于中国帝王,实则多有异族之改姓。其异族之姓,如金、如安、如康、如支、如竺、如元、如源、如冒者,在今日视之,固亦俨然汉族,与姬、姜、子、姒若同一血统矣。甄克思有言:“广进异种者,其社会将日即于盛强。” n
《社会通诠》(甄克思):“世界历史所必不可诬之事实:必严种界,使常清而不杂者,其种将日弱而驯致于不足以自存;广进异种者,其社会将日即于盛强,而种界因之日泯。此其理自草木以至文明之民,在在可征之实例。孰得孰失,难见也……希腊邑社之制,即以严种界而衰灭,罗马肇立,亦以严种界而几沦亡。横览五洲之民,其气脉繁杂者强,英、法、德、美之民,皆也。其血胤单简者弱,东方诸部,皆真种人矣。” n
顾欧陆诸国,虽多混合之族,而其人至今犹严种界,斯拉夫、条顿、日耳曼之界,若鸿沟然。而求之吾国,则“族异心”之语,“岛夷索虏”之争,固亦时著于史,如: n
《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我族类,其心必异。” n
《通鉴》卷六十九:“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 n
而异族之强悍者,久之多同化于汉族,汉族亦遂泯然与之相忘。试问吾国所以容纳此诸族,沟通此诸族者,果何道乎? n
第三,则年祀之久远,相承勿替也。世界开化早之国,曰巴比伦,曰埃及,曰印度,曰中国。比而观之,中国独寿。 n
《西洋上古史》(浮田和民):“迦勒底王国,始于公元前四年以前,至一三年而亡。亚述(即亚西里亚)兴于公元前一三年,至六零六年而亡。巴比伦兴于公元前六二十五年,至五三十八年,为波斯所灭……埃及旧帝国兴于公元前四年,中帝国当公元前二一年,新帝国当公元前一七年,至五二十七年,为波斯所灭。” n
《印度五年史》(高桑驹吉):“印度吠陀时代,始于公元前二年,公元后七十四年,为回教徒所征服。” n
中国历年之久,姑不问纬书荒诞之说。 n
《春秋元命苞》:“天地开辟,至春秋获麟之岁,凡二七十六岁。” n
即以今日所传书籍之确有可稽者言之,据《书经·尧典》,则应托始于公元前二四年;据龟甲古文,则作于公元前一二年;据《诗经》,则作于公元前一一年,至共和纪元以后,则逐年事实,皆有可考,是在公元前八四十一年。汉、唐而降,虽常有异族入主之时,然以今日五族共和言之,则女真、蒙古、满洲诸族,皆吾中国之人。是即三、四年之间,主权有转移,而国家初未亡灭也。并世诸国,若法、若英、若俄,大抵兴于梁、唐以后,即日本号称世一系,然彼国隋唐以前之历史,大都出于臆造,不足征信。则合过去之国家与新兴之国家而较之,未有若吾国之多历年所者也。试问吾国所以开化甚早、历久犹存者,果何故乎? n
答此问题,唯有求之于史策。吾国史籍之富,亦为世所未有。今日所传之正史,共计三五四十三卷: n
《史记》一三十卷,西汉马迁撰。《汉书》一二十卷,东汉班固撰。《后汉书》一二十卷,宋范晔撰(内《续汉志》三十卷,晋马彪撰)。《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晋书》一三十卷,唐房玄龄等撰。《宋书》一卷,梁沈约撰。《南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撰。《梁书》五十六卷,唐姚思廉撰。《陈书》三十六卷,唐姚思廉撰。《魏书》一三十卷,北齐魏收撰。《北齐书》五十卷,唐李撰。《周书》五十卷,唐令狐德棻等撰。《隋书》八十五卷,唐魏徵等撰。《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撰。《北史》一卷,唐李延寿撰。《旧唐书》二卷,晋刘昫等撰。《新唐书》二五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旧五代史》一五十二卷,宋薛居正等撰。《新五代史》七十五卷,宋欧阳修撰。《宋史》四九十六卷,元脱脱等撰。《辽史》一十六卷,元脱脱等撰。《金史》一三十五卷,元脱脱等撰。《元史》二十卷,明宋濂等撰。《新元史》二五十七卷,民国柯劭忞撰。《明史》三三十六卷,清张廷玉等撰。 n
……
序言
中国文化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文化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中国文化史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文化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国文化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