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整流滤波与DC-Link电容器特性·工作状态分析·选型
定价:42.00元
作者:陈永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0303654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陈永真编著的《整流滤波与DC-Link电容器特性工作状态分析选型》以电路的理论分析为基础,论述电力电子电容器在不同的电力电子电路中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工作状态,要完成的功能以及对电容器性能的要求;通过实验获取不同的电力电子电路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工作的实验数据,用实验数据来验证与修正理论分析的结果。给出应用在不同电力电子电路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所需要的性能与参数,给出电力电子电容器选型的依据与数据。
内容提要
本书给出了单相整流电路、三相整流电路在不同电容量条件下的滤波电容器的实验数据,全面、详尽地论述了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在各种应用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及注意事项、典型技术数据等。
本书可供电气与电子工程师、科研人员及电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篇 各类直流电源特性及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章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1.1 单相交流电的变化功率与直流电恒定功率的矛盾和解决方案
1.2 单相整流滤波应用中电容器的作用
1.2.1 非线性电路与储能元件组合后所产生的效应
1.2.2 如何获知流过电容器的电流
1.3 滤波电容器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
1.3.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0μF时
1.3.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1.3.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μF时
1.3.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75μF时
1.3.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μF时
1.3.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25μF时
1.3.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0μF时
1.3.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80μF时
1.3.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0μF时
1.3.10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330μF时
1.3.1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430μF时
1.3.1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0μF时
1.3.1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610μF时
1.3.1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820μF时
1.3.1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25μF时
1.3.1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0μF时
1.3.1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200μF时
1.3.1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6800μF时
1.3.1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3 600μF时
1.3.20 单相整流电路与滤波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关系
1.4 单相整流电路中滤波电容器的简单选型
1.4.1 额定电压的选择
1.4.2 电容量的选择
第2章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2.1 三相工频整流电路的特点
2.2 多相整流电路
2.3 三相及多相整流电路中电容器的作用
2.4 滤波电容器对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
2.4.1 无输出滤波电容器时
2.4.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μF时
2.4.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2.4.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μF时
2.4.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μF时
2.4.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6μF时
2.4.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0μF时
2.4.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2.4.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μF时
2.4.10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75μF时
2.4.1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μF时
2.4.1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25μF时
2.4.1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0μF时
2.4.1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75μF时
2.4.1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00μF时
2.4.1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0μF时
2.5 本章小结
2.5.1 三相380V输入电压时的实验结果
2.5.2 非三相380V输入电压时的实验结果
第3章 直流电源特性分析
3.1 直流电源的工作原理
3.2 直流电源的种类
3.2.1 电池
3.2.2 整流电路
3.2.3 直流发电机
3.2.4 光伏电池与燃料电池
3.2.5 直流稳压电源
3.3 交流负载电流在直流电源上产生的效应
3.4 与直流电源并联的电容器的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2篇 负载特性对滤波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第4章 开关电源中的DC-Link电容器
4.1 单相方波逆变器是逆变器早的控制模式
4.2 降压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2.1 电流断续工作状态
4.4.2 电流连续工作状态
4.3 升压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3.1 电流断续工作状态
4.3.2 电流连续工作状态
4.3.3 小结
4.4 反激式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5 大功率开关电源中的DC-Link电容器
4.5.1 稳压电源方式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5.2 电焊机方式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5.3 非稳压自然零电压开关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6 多重并联作用对DC-Link电容器的影响
第5章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输出滤波电容器
5.1 变化的输入功率函数与平稳的输出功率函数之间的矛盾和解决方案
5.2 应用多的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5.3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输出滤波电容器的工作状态
5.4 85~265V国际通用电源下功率因数校正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
5.4.1 85V条件下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电流连续)
5.4.2 85V条件下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电流临界)
5.5 交流输入电压220V和265V时的工作状态
5.5.1 220V电源电压状态
5.5.2 265V电源电压状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谐振型、半谐振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6.1 谐振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6.2 感应加热中的DC-Link电容器
6.3 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第7章 单相SPWM逆变器产生的交流电流分量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7.1 直流供电单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7.1.1 单相SPWM逆变器对带有比较大电感分量直流电源的DC-Link电容器状态的影响
7.1.2 DC-Link电容器需要滤除的来自于交流输入的纹波电流成分产生的电荷
7.1.2 输出电流滞后输出电压30°的状态
7.1.3 流过DC-Link电容器的电流
7.2 三相桥式整流、电容器滤波供电条件下单相正弦波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7.2.1 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
7.2.2 流过DC-Link电容器的电流
7.3 高压SVG功率单元中的DC-Link电容器
7.3.1 SVG主电路
7.3.2 SVG的DC-Link电容器
第8章 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1 三相SPWM逆变器产生的交流电流分量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8.2 直流供电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3 交流供电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4 三相有源整流电路
8.4.1 三相有源整流电路的提出
8.4.2 风力发电机整流电路中的DC-Link电容器
8.4.3 逆变器在直流母线上产生的交流电流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8.5 流过电容器的交流电流谐波分析
第3篇 电力电子电容器特性分析与选型
第9章 电力电子电容器特性分析
9.1 电解电容器的主要特性
9.1.1 电压
9.1.2 电容量
9.1.3 电流
9.1.4 ESR与ESL
9.1.5 工作温度与寿命
9.1.6 热阻
9.2 DC-Link薄膜电容器的主要特性
9.2.1 薄膜电容器的进步
9.2.2 滤波薄膜电容器的基本参数分析
9.2.3 由薄膜电容器构成的滤波电容器的性能
0章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选型
10.1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的名称
10.2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的工作状态区别
10.3 负载状态与负载交流电流分量的关系
10.4 单相交流电供电条件下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
10.5 三相交流电供电条件下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
1章 开关电源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1.1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2 桥式、推挽型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3 正激式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4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输出滤波电容器选型
11.4.1 仅单相功率因数校正
11.4.2 功率因数校正接反激式开关电源
11.4.3 功率因数校正后级为桥式开关电源
11.4.4 功率因数校正后级为正激式开关电源
2章 谐振、半谐振变换器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2.1 电子镇流器中整流滤波电容器的选型
12.2 感应加热电源中整流滤波电容器的选型
3章 中低压变频器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3.1 电解电容器的快捷选型
13.2 电容器电容量的选型依据
13.3 三相380V输入变频器滤波电容器的电容量对变频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13.4 不同电容量时滤波电容器的状态
13.5 电磁兼容的间接分析
13.6 通过与电解电容器电容量代换关系选择薄膜电容器
4章 三相SPWM逆变器和变频器的DC-Link电容器选型
14.1 新型能源中DC-Link电容器的选型问题
14.2 三相SPWM逆变器和变频器DC-Link电容器的一般选择方法
14.3 新型能源中DC-Link电容器的选型实例
14.3.1 某3MW风电逆变器的DC-Link电容器
14.3.2 某100kW太阳能逆变器的DC-Link电容器
5章 高压变频器整流滤波电容器与SVG中的DC-Link电容器选型
15.1 高压变频器的整流滤波电容器
15.2 SVG中的DC-Link电容器
作者介绍
陈永真 辽宁工业大学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编辑工作委员会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科研工作,专注于各类电力电子电容器应用、高效率功率变换、电子照明等领域研究。已出版著作14部。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在现场工作的工程师,我发现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紧密结合度。它不仅仅停留在数学公式的推导层面,而是大量穿插了与实际设备设计规范和常见故障分析相关的讨论。书中对不同电容器材料和结构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性能衰减趋势的探讨,以及如何根据负载的纹波特性来反推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变化,这些内容直接命中了我们日常设计中的痛点。很多教科书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往往过于理想化,但这本书似乎吸取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对“非理想因素”的讨论深入且富有洞察力,使得我手中的参考资料不再是孤立的理论集合,而是真正可以指导工程决策的实用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专业和扎实。纸张的选择很有分量,阅读起来手感舒适,虽然是技术类的书籍,但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图表和公式的呈现都非常精细,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电力电子概念至关重要。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深度,没有冗余的装饰,直接点明了主题的专业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严肃对待技术细节的著作。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页眉页脚的处理方式,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书籍品质的严苛要求。在翻阅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某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旁,常常配有精巧的示意图,这些图示并非简单的插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辅助理解工具,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面对抽象理论时的心理门槛。整体而言,从物理触感上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在书架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工具书,它的物理形态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可靠和权威的信息。
评分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某些敏感的电路行为时,所采用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沉稳、几乎不带感情色彩的叙事方式,但正是这种克制,反而凸显了其内容的份量。他似乎在用一种近乎“事实陈述”的口吻,将复杂的物理规律娓娓道来,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去渲染任何技术的先进性,而是让数据和逻辑自身说话。这种写作风格对于追求精确性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要求读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每一个词汇背后的物理含义,而不是被表面的修饰所迷惑。我感觉这不像是在读一本畅销的技术普及读物,更像是在阅读一份经过数十年经验打磨后的研究报告集,那种朴素的、直指核心的表达力量,让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深信不疑。
评分这本书对概念的定义和术语的使用,展现出一种高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这一点对于跨部门或跨项目协作时避免歧义至关重要。例如,对于“纹波抑制”、“电压跌落”这些核心指标的量化描述,书中有一套清晰且前后统一的计算标准,这对于建立团队内部统一的技术语言体系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各种测试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引用也显得非常及时和准确,这表明作者在编写此书时,不仅仅参考了早期的经典文献,也紧跟了最新的行业动态。对于任何希望在电力电子领域建立扎实、无懈可击的技术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那样一个坚实可靠的知识基石,让人在面对未来新技术迭代时,也能保有从容不迫的心态去应对。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组织逻辑上展现出一种严谨的阶梯式递进结构,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最深奥的理论,而是非常耐心地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引导读者构建起对整个电力电子系统稳定性的认知框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新章节时,总会先回顾前一个章节的核心结论,并明确指出新章节将如何基于此展开,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让阅读过程中的知识点串联性非常强,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尤其是在涉及动态响应和瞬态分析的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腻,他似乎能预料到读者在哪个节点会产生困惑,并提前通过对比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波形变化来加以澄清,这种以读者视角出发的叙事节奏,是很多纯粹的理论教材所缺乏的宝贵特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