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
定价:128.00元
作者:李东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97952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现代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的发展,深刻地变革、甚至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金融业也不例外。近年来,金融业成为继商业分销、传媒之后受互联网影响*为深远的领域,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书共三大部分,分别是总报告,主要探析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和亮点。分报告分别探讨传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发展趋势,专题报告主要分析新兴互联网金融。
内容提要
近年来,金融业成为继商业分销、传媒之后受互联网影响为深远的领域,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书分为总报告、理论篇、政策篇、专题篇、产业篇、创新篇、案例篇和附录八个部分,探讨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热点问题,并对2016年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预测。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互联网金融2015年发展回顾与2016年展望/001
一 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总体发展情况/002
二 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发展情况/009
三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政策及未来趋势/062
Ⅱ 理论篇
2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体系的研究与思考/067
3 互联网公司估值研究/082
4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112
5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共享机制研究/132
Ⅲ 政策篇
6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评析与展望/147
7 互联网金融的司法环境/159
Ⅳ 专题篇
8 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与资产证券化/181
9 互联网金融综合经营的主要模式与发展实践/199
Ⅴ 市场篇
10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转型/224
11 互联网场外金融市场/282
12 2015年P2P网贷行业运行分析/294
Ⅵ 创新篇
13 场景金融/324
14 互联网时代的支付与金融创新/352
15 区块链:改变未来的金融科技/380
Ⅶ 案例篇
16 互联网保险及案例分析/391
17 互联网金融下的资本市场创新案例研究/418
18 互联网银行2.0:典型案例与思考/463
Ⅷ 附录
19 互联网金融行业典型案例/496
20 互联网金融大事记/524
Abstract/550
Contents/551
作者介绍
李东荣,男,1954年8月出生。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曾任党委委员、副行长。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1984年至1994年,工作于广东省分行,先后任计划处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1994年8月,任广东省韶关市分行党组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韶关分局局长;1996年6月,任广东省分行党组成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分局副局长;1998年至2002年,先后任广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州分局副局长,广州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副局长;2002年2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2002年3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2004年起兼任局机关党委书记;2008年12月,任行长助理、党委委员。2012年7月,任党委委员、副行长;2015年2月,据“行领导”栏目显示,李东荣已不再担任副行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政策、金融监管等。朱烨东,男,博士,北京中科金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摘
序言
拿到《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作为一名曾经尝试过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用户,我深知这个领域的概念之多、发展之快,常常让人应接不暇。而这本书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将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各个角落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从支付的便捷性,到理财产品的多样化,再到P2P网贷的崛起与挑战,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特别欣赏报告中对不同业态的分类和分析,这让我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点。而且,书中并没有停留在描述层面,而是进一步探讨了这些业态背后的技术驱动、市场需求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用户来说,这本书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互联网金融,了解其优势,也认识到其中潜在的风险。它让我明白,每一次技术革新带来的金融服务升级,都伴随着对现有规则的挑战和对未来方向的探索。阅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行业体检”,让我对整个行业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份“发展指南”。作为一个希望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的创业者,我迫切需要了解前沿动态和行业规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详尽剖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市场格局、竞争态势以及新兴的商业模式。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对创新创业的驱动因素和面临的瓶颈的分析,这对我思考自己的创业方向和策略非常有启发。书中对不同细分领域的深入研究,例如支付、征信、区块链等,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帮助我判断哪些领域更具潜力和发展空间。而且,报告中对政策和监管的解读,也让我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顺应行业发展潮流。这本书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对行业发展逻辑的深度挖掘,它帮助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演进过程。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行业深耕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案头读物,它能帮助你节省大量摸索的时间,并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简直就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给我指明了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信息零散、概念模糊,不知道从何下手。而《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以一种系统性的、宏观的视角,为我勾勒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在2016年整体的发展脉络。从支付、理财、信贷到众筹、保险等等,书中几乎涵盖了当时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更重要的是对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图文并茂的部分,那些数据和图表,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也更容易把握住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虽然我不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改变着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也让我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对于任何想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它既有深度又不乏广度,而且语言相对通俗易懂,不会让非专业读者望而却步。
评分我一直对金融的演变史感到好奇,尤其是当它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时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这本书,对我而言,就是一次深入探究这场金融变革的绝佳机会。它以2016年为时间锚点,细致地回顾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历程。我从中看到了互联网技术如何打破传统金融的壁垒,如何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普惠和便捷。报告中对诸如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理财等新兴业态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亲眼见证了金融创新的浪潮。书中不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更包含了对这些创新背后逻辑的深度剖析,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投资行为。同时,报告中对风险和监管的关注,也让我意识到,任何革命性的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在不断摸索和调整中走向成熟。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前世今生”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金融科技的脉搏,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评分我一直对金融科技的发展轨迹感到着迷,尤其关注它如何颠覆和重塑传统金融格局。当我看到《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时,我立刻被它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所吸引。书中对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详细梳理,让我对当年行业内的主要玩家、创新模式以及监管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监管环境的部分,因为在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领域,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书中对当时监管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某些业态会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则面临挑战。此外,报告中对风险防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行业在追求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努力夯实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虽然我不是数据分析师,但报告中提供的详实数据和案例研究,为我的理解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它让我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体系。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的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