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PRS網絡演進:EGPRS2與Pool技術

EGPRS網絡演進:EGPRS2與Pool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紹剛,李嶽夢 著
圖書標籤:
  • EGPRS
  • GPRS
  • 移動通信
  • 無綫通信
  • 網絡技術
  • Pool技術
  • 通信工程
  • 移動網絡
  • 2G
  • 演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炫麗之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151682
商品編碼:2966513185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EGPRS網絡演進:EGPRS2與Pool技術

定價:59.00元

作者:趙紹剛,李嶽夢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2115168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趙紹剛、李嶽夢編著的這本《EGPRS網絡演進:EGPRS2與Pool技術》首先介紹瞭3GPP標準中所規範的GSM和EGPRS自身演進的關鍵技術,讓讀者對這些關鍵技術的標準來源有所瞭解;隨後對GSM和EGPRS中無綫接入網的重點演進技術及延時降低技術進行瞭詳細介紹。根據上述重點演進技術,結閤現網測試結果,本書詳細介紹瞭各種不同演進技術的性能情況,並與傳統的GSM和EGPRS性能進行瞭對比,讓讀者對這些新演進技術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本書對GSM和EGPRS核心網的演進技術,即Pool技術進行瞭詳細的介紹,根據目前的部署情況,詳細介紹瞭相關的技術方案和部署規劃原則。
 《EGPRS網絡演進:EGPRS2與Pool技術》可供電信運營商和製造商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院所的設計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目錄


章 EGPRS規範的演進
本章導讀
1.1 引言
1.2 曆史
1.3 Phase1
1.4 Phase2
1.5 Phase2
1.5.1 Phase2 ,R96
1.5.2 Phase2 ,R97
1.5.3 Phase2 ,R98
1.5.4 Phase2 ,R99
1.5.5 Phase2 ,R4
1.5.6 Phase2 ,R5
1.5.7 Phase2 ,R6
1.5.8 Phase2 ,R7
1.5.9 Phase2 ,R8
1.5.10 Phase2 ,Rel-9
參考文獻
第2章 EGPRS2與下行雙載頻等技術
本章導讀
2.1 引言
2.2 EGPRS2技術
2.2.1 引言
2.2.2 EGPRS2-A技術
2.2.3 EGPRS2-B技術
2.2.4 調製和脈衝成形
2.2.5 編碼和鑿孔
2.2.6 鏈路自適應
2.2.7 相關規範
2.3 下行雙載頻技術
2.3.1 引言
2.3.2 功能介紹
2.3.3 相關規範
2.3.4 實現影響
2.4 移動終端接收機分集
2.4.1 MSRD概念
2.4.2 MSRD無綫信道模型和性能要求
2.4.3 MSRD的鏈路層性能
2.4.4 相關規範
2.4.5 實現影響
2.5 減少延時技術
2.5.1 引言
2.5.2 減少的傳輸時間間隔技術
2.5.3 快速ACKNACK報告
2.5.4 RLC非持續模式
2.5.5 相關規範
參考文獻
第3章 GERAN與LTE的互操作及多載波技術
本章導讀
3.1 引言
3.2 GERAN與LTE的互操作
3.2.1 互操作需求和機製
3.2.2 業務連續性
3.2.3 GERAN係統信息中的E-UTRAN信息
3.2.4 GERAN中基於優先級的RAT間小區重選
3.2.5 RAT間測量報告和控製
3.2.6 RAT間PS切換
3.2.7 移動終端與E-UTRA的互操作能力
3.2.8 來自GERAN的CSG移動性
3.3 多載波BTS(MCBTS)技術
3.3.1 簡介
3.3.2 功能描述
3.3.3 MCBTS對雜擾信號發射的影響
3.3.4 3GPP TSG GERAN標準化
3.4 語音演進
3.4.1 簡介
3.4.2 目標
3.4.3 功能描述
3.4.4 規範方麵
3.4.5 實現方麵
3.4.6 未來工作
3.5 數據演進
3.5.1 簡介
3.5.2 下行鏈路的寬帶脈衝成形
3.6 HeNB增強
3.6.1 空閑模式移動性
3.6.2 連接模式移動性
參考文獻
第4章 EGPRS2與下行雙載頻的性能
本章導讀
4.1 引言
4.2 GSM無綫係統性能
4.2.1 係統參數
4.3 關鍵性能指標
4.3.1 鏈路級分析關鍵性能指標
4.3.2 係統級分析關鍵性能指標
4.4 EFL方法
4.4.1 網絡性能特徵化
4.4.2 網絡容量
4.5 GSM數據性能演進簡介
4.6 EGPRS2鏈路性能
4.6.1 測試模型
4.6.2 EGPRS參考鏈路性能
4.6.3 EGPRS2鏈路性能
4.6.4 EGPRS2上行鏈路性能
4.6.5 EGPRS2脈衝成形濾波器
4.6.6 EGPRS2增加冗餘
4.6.7 跳頻影響
4.6.8 EGPRS與EGPRS2 RLC吞吐量
4.6.9 小結
4.7 EGPRS2係統性能
4.7.1 測試條件
4.7.2 測試結果
4.8 下行雙載頻性能
4.8.1 包含GERAN DLDC架構的網絡測試模型
4.8.2 理想無綫條件下的測試結果
4.8.3 規則六邊形小區部署的係統級測試結果
4.8.4 小結
4.9 雙傳輸模式DTM性能
4.9.1 分段問題
4.9.2 DTM復用
4.9.3 小區內切換失敗
4.9.4 小結
4.10 GSM數據演進性能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重復SACCH和FACCH控製信道技術及其性能
本章導讀
5.1 引言
5.1.1 AMR編碼簡介
5.1.2 伴隨控製信道簡介
5.2 重復SACCH
5.2.1 引言
5.2.2 重復SACCH過程
5.2.3 重復SACCH概念
5.2.4 場景1:無綫鏈路失敗
5.3 重復下行FACCH
5.3.1 引言
5.3.2 重復下行FACCH過程
5.3.3 場景2:切換
參考文獻
第6章 應用AMRDARP的正交子信道
本章導讀
6.1 引言
6.2 GSM語音技術的演進
6.2.1 語音容量
6.2.2 語音性能KPI和硬件效率
6.3 AMR和SAIC性能
6.3.1 自適應多速率(AMR)
6.3.2 下行高級接收機性能(DARP)
6.3.3 AMR DARP鏈路性能
6.4 OSC和VAMOS性能
6.4.1 下行原理
6.4.2 上行原理
6.4.3 應用AMR的下行VAMOS鏈路性能
6.4.4 應用AMR的上行VAMOS鏈路性能
6.4.5 係統級性能
6.4.6 OSC測量結果
參考文獻
第7章 DFCA和其他高級抗乾擾技術
本章導讀
7.1 引言
7.2 跳頻
7.3 基站內乾擾管理
7.3.1 靜態MAIO管理
7.3.2 動態MAIO管理
7.4 基站間和基站內乾擾管理
7.4.1 擴展的靜態MAIO管理
7.5 動態頻率和信道分配
7.5.1 乾擾控製
7.5.2 DFCA信道分配
7.5.3 基於特定業務CI需求的信道分配
7.5.4 強製半速率模式
7.5.5 DFCA性能測試結果
參考文獻
第8章 GERAN的容量增強技術
本章導讀
8.1 引言
8.2 AMR主動功率控製
8.2.1 簡介
8.2.2 PPC對功率的影響
8.2.3 PPC對AMR編解碼模式的影響
8.2.4 質量和容量增益
8.3 臨時超功率
8.3.1 簡介
8.3.2 GERAN網絡的掉話
8.3.3 伴隨控製信道的性能改善
8.3.4 網絡測試模型
8.3.5 測試結果
8.4 切換信令優化
8.5 AMR無綫鏈路超時值
8.6 AMR HR嚮AMR FR切換的優化
8.7 業務相關信道分配
參考文獻
第9章 A接口IP化與MSC Pool技術
本章導讀
9.1 A接口協議架構
9.1.1 傳統架構:基於TDM的A接口用戶麵
9.1.2 A接口IP化(碼型轉換器位於BSS)
9.1.3 A接口IP化(BSS中型轉換器)
9.2 用戶麵
9.3 控製麵
9.3.1 控製麵基本原理
9.3.2 過程
9.4 MSC Pool技術
9.4.1 MSC Pool的引入
9.4.2 MSC Pool的優勢
9.4.3 MSC Pool的組網架構
9.4.4 MSC Pool的基本概念
9.4.5 MSC Pool技術原理
9.5 MSC Pool規劃
9.5.1 池區規劃原則
9.5.2 NRI規劃原則
9.5.3 Default MSC規劃原則
9.5.4 Non-broadcast LAI規劃原則
參考文獻
0章 SGSN Pool技術
本章導讀
10.1 SGSN Pool的優點
10.2 SGSN Pool的技術特點
10.2.1 SGSN Pool組網
10.2.2 SGSN Pool與非SGSN Pool間的組網關係
10.2.3 網絡資源標識NRI
10.2.4 非接入層節點選擇功能(NNSF)
10.2.5 默認SGSN
10.2.6 負荷遷移
10.2.7 SGSN Pool的工作模式
10.3 SGSN Pool的規劃原則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EGPRS網絡演進:EGPRS2與Pool技術 第一章 導論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用戶對數據傳輸速率和網絡容量的需求日益增長。在2G/2.5G時代,GSM網絡作為全球應用最廣泛的移動通信技術,其數據業務能力麵臨著巨大的挑戰。為瞭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業務需求,對GSM網絡的數據傳輸能力進行演進至關重要。增強型通用分組無綫業務(Enhanced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EGPRS)應運而生,它是在GPRS基礎上進行的重大升級,大幅提升瞭數據傳輸速率,為用戶帶來瞭更佳的數據業務體驗。 本章節將深入探討EGPRS網絡演進的背景與意義,分析其在2G/2.5G數據業務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追溯GPRS的起源,闡述其局限性,並由此引齣EGPRS的必要性。隨後,我們將簡要介紹EGPRS的核心技術,包括更高級的調製編碼方案(MCS)、改進的鏈路適配算法以及更優化的協議棧設計。重點將放在EGPRS2的齣現及其帶來的性能飛躍,以及Pool技術的引入如何進一步優化網絡資源利用和用戶體驗。最後,本章將概述本書的結構和主要內容,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 1.1 EGPRS演進的背景與意義 2G/2.5G時代數據業務需求的崛起: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用戶對移動數據服務的需求呈現爆炸式增長。從簡單的文本信息到多媒體內容的瀏覽、下載,對數據傳輸速率和帶寬提齣瞭前所未有的要求。然而,早期的GPRS網絡在數據傳輸速率上存在明顯的瓶頸,難以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導緻用戶體驗不佳,應用推廣受限。 GPRS的局限性分析: GPRS作為GSM網絡的數據業務增強方案,雖然相較於傳統的CSD(Circuit Switched Data)有瞭顯著提升,但其數據速率仍然較低,主要受限於其采用的調製編碼方案(如GMSK)和有限的信道編碼。在高負荷情況下,GPRS的吞吐量和用戶體驗進一步下降。 EGPRS的應運而生: 為瞭剋服GPRS的局限性,ETSI(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等標準組織啓動瞭EGPRS的研發工作。EGPRS旨在通過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在現有GSM頻譜資源上實現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同時保持與GPRS的兼容性,從而有效延長2G/2.5G網絡的生命周期,並為嚮3G網絡的平滑演進奠定基礎。 EGPRS的戰略意義: EGPRS的演進不僅是技術上的升級,更是市場策略上的重要一步。它使得運營商能夠在不進行大規模網絡基礎設施重構的前提下,顯著提升數據業務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用戶,並創造新的商業機會。同時,EGPRS也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蓬勃發展提供瞭基礎支撐。 1.2 EGPRS核心技術概述 更高級的調製編碼方案(MCS): EGPRS引入瞭比GPRS更復雜的調製編碼方案,如QPSK、16QAM和32QAM,這些方案能夠在每個符號上傳輸更多比特,從而大幅提高數據速率。同時,EGPRS也提供瞭多種編碼率,以應對不同的信道條件。 鏈路適配(Link Adaptation)的增強: 鏈路適配是EGPRS的核心機製之一。它能夠根據實時的無綫信道質量,動態地選擇最適閤的調製編碼方案。EGPRS的鏈路適配算法更加智能和高效,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地響應信道變化,最大限度地提升數據傳輸效率,並減少誤碼率。 優化的協議棧設計: EGPRS對原有的GPRS協議棧進行瞭優化,包括對MAC層(Medium Access Control)和RLC/LLC層(Radio Link Control/Logical Link Control)的改進,以更好地支持高數據速率和更復雜的傳輸模式。 RLC/LLC層的改進: RLC/LLC層在EGPRS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負責數據的分段、重組、糾錯和流量控製。EGPRS的RLC/LLC層采用瞭更高效的機製,如更長的傳輸塊、更優化的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協議,以提高吞吐量和降低延遲。 1.3 EGPRS2與Pool技術的引入 EGPRS2的性能飛躍: EGPRS2是EGPRS的進一步演進,它在EGPRS的基礎上引入瞭更高級的調製方式(如16QAM和32QAM的優化應用),以及更精細化的信道編碼,旨在將EGPRS的峰值速率提升至更高的水平,例如達到約1 Mbps甚至更高。EGPRS2的齣現,使得2.5G網絡的數據能力得到瞭質的飛躍,能夠更好地支持網頁瀏覽、電子郵件、即時消息等常見數據業務。 Pool技術的概念與優勢: Pool技術,也稱為資源池技術,是在EGPRS(特彆是EGPRS2)的網絡架構中引入的一項重要技術。它通過集中管理和動態分配無綫資源,例如時隙(time slots)和調製編碼方案,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碎片化,並提升整體網絡性能。Pool技術能夠根據用戶的業務需求和網絡擁塞情況,靈活地為用戶分配最優的傳輸資源,從而提高數據吞吐量,降低用戶等待時間,並改善用戶體驗。 EGPRS2與Pool技術的協同作用: EGPRS2的先進傳輸能力與Pool技術的智能資源管理相結閤,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2.5G網絡的潛力。EGPRS2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基礎,而Pool技術則確保這些高速率資源能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避免瞭資源浪費和瓶頸的産生。這種協同作用是EGPRS網絡演進成功的關鍵。 1.4 本書結構與內容概覽 本書將從技術原理、網絡架構、性能優化和應用場景等多個維度,對EGPRS2與Pool技術進行深入的講解。 第一章 導論: 介紹EGPRS演進的背景、意義、核心技術,以及EGPRS2與Pool技術的引入,為後續章節奠定基礎。 第二章 EGPRS基礎迴顧: 詳細迴顧GPRS的網絡架構和關鍵技術,以及EGPRS在GPRS基礎上進行的改進,為理解EGPRS2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三章 EGPRS2核心技術詳解: 深入剖析EGPRS2引入的新型調製編碼方案(MCS)、優化後的信道編碼、先進的鏈路適配算法以及改進的RLC/LLC協議,重點闡述其在提升數據速率方麵的優勢。 第四章 Pool技術原理與實現: 詳細介紹Pool技術的概念、作用、基本原理,包括資源池的劃分、資源分配策略、調度機製等,並探討其在EGPRS網絡中的具體實現方式。 第五章 EGPRS2與Pool技術協同優化: 分析EGPRS2和Pool技術如何相互配閤,實現網絡性能的整體提升。包括資源分配的動態化、吞吐量的優化、延遲的降低以及用戶體驗的改善。 第六章 EGPRS網絡性能評估與分析: 介紹EGPRS網絡性能評估的方法和關鍵指標,並結閤EGPRS2與Pool技術,分析其在不同場景下的性能錶現。 第七章 EGPRS的應用場景與發展趨勢: 探討EGPRS2與Pool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場景,如移動互聯網、多媒體服務等,並展望EGPRS網絡未來的發展方嚮。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 總結EGPRS網絡演進的成就,並對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提齣展望。 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深入理解EGPRS2與Pool技術的原理、優勢及在提升移動通信數據業務能力方麵的重要作用,從而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設計和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參考。 --- 第二章 EGPRS基礎迴顧 在深入探討EGPRS2與Pool技術之前,有必要對EGPRS的基礎——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網絡架構和關鍵技術進行迴顧。GPRS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網絡在數據業務領域的重要演進,它在2G網絡上實現瞭分組交換的數據業務,為後來的EGPRS奠定瞭基礎。本章將詳細迴顧GPRS的架構,重點解析其關鍵的協議層和數據傳輸流程,並闡述GPRS在數據業務方麵的局限性,從而引齣EGPRS演進的必要性。 2.1 GPRS網絡架構 GPRS網絡是在GSM網絡基礎上進行擴展和增強的,引入瞭新的網絡節點和接口,以支持分組數據業務。其核心網絡架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部分: 基站子係統(BSS): BSS是GPRS網絡與移動終端(MS)直接交互的部分。它包括基站收發信機(BTS)和基站控製器(BSC)。在GPRS中,BSS會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實體,以支持分組數據傳輸,例如SNDCP(Subnetwork Dependent Convergence Protocol)層的功能。 核心網(Core Network): GPRS的核心網引入瞭兩個關鍵的新節點: 服務GPRS支持節點(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SGSN是GPRS網絡中的一個重要功能實體,負責管理移動終端在網絡中的位置信息、用戶鑒權、數據包的路由和中繼等。每個SGSN負責一定區域內的移動終端。SGSN處理來自BSS的分組數據,並將其轉發到外部數據網絡(如Internet)。 網關GPRS支持節點(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GGSN是GPRS網絡與外部數據網絡(如Internet、Intranet)的接口。它為連接到GPRS網絡的移動終端提供IP地址,並負責數據包的路由和轉發,將來自外部數據網絡的數據包路由到正確的SGSN,再由SGSN轉發給移動終端。GGSN還可以進行計費和安全控製。 外部數據網絡(External Data Network): 指的是Internet、企業內網等,GPRS網絡通過GGSN與這些網絡相連,從而實現移動終端訪問外部數據服務的目的。 移動終端(MS,Mobile Station): 包括移動設備(如手機)和SIM卡。在GPRS中,MS需要支持GPRS功能,能夠進行分組數據通信。 2.2 GPRS關鍵協議層與數據傳輸流程 GPRS在GSM的基礎上引入瞭新的協議層,以支持分組數據業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GPRS在GSM的ARFCN(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信道上,通過共享時隙(time slots)來傳輸數據。其調製方式主要是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 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MAC層(Medium Access Control): 負責在多個用戶之間共享無綫信道。GPRS的MAC層支持兩種多址方式: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通過時隙分配和調度來管理用戶對信道的訪問。 RLC/LLC層(Radio Link Control/Logical Link Control): RLC層負責將IP數據包分割成適閤在無綫鏈路上傳輸的RLC數據塊,並進行差錯檢測和糾正(ARQ)。LLC層則提供可靠的、無連接的邏輯鏈路服務,用於傳輸IP數據包。LLC層還負責對數據進行分段和重組。 網絡層(Network Layer): GPRS主要支持IP(Internet Protocol)協議,也可以支持X.25等其他協議。IP數據包在GPRS網絡中進行傳輸。 SNDCP層(Subnetwork Dependent Convergence Protocol): SNDCP層位於LLC層和IP層之間,它負責將IP數據包進行壓縮和分段,以適應無綫鏈路的帶寬限製。同時,它也負責對IP數據包進行解壓和重組。 GPRS數據傳輸流程簡述: 1. 數據發送: 當移動終端需要發送數據時,IP數據包經過SNDCP層進行壓縮和分段,然後傳遞給RLC/LLC層。RLC/LLC層將數據分割成RLC數據塊,並通過MAC層在無綫信道上發送。SGSN接收到RLC數據塊後,進行重組和差錯糾正,並將IP數據包傳遞給GGSN。GGSN將IP數據包路由到目標外部數據網絡。 2. 數據接收: 當外部數據網絡發送數據到移動終端時,數據包首先到達GGSN。GGSN根據移動終端的位置信息,將數據包路由到相應的SGSN。SGSN再通過BSS將數據包以RLC數據塊的形式發送到移動終端。移動終端接收到RLC數據塊後,進行重組、解壓,最終還原成IP數據包。 2.3 GPRS在數據業務方麵的局限性 盡管GPRS的齣現是移動數據業務發展的重要裏程碑,但其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顯著的局限性,這些局限性也直接推動瞭EGPRS的産生: 數據速率較低: GPRS的數據速率普遍較低,其理論峰值速率通常在9.6 kbps到171.2 kbps之間,但實際用戶體驗速率往往遠低於此。尤其是在網絡擁塞時,速率會進一步下降。這使得用戶在進行大型文件下載、在綫視頻觀看等數據密集型應用時,體驗非常不佳。 頻譜利用效率不高: GPRS采用的調製編碼方案相對簡單,在某些信道條件下,其頻譜利用效率不高,尤其是在較好的信道條件下,未能充分利用現有頻譜資源。 鏈路適配能力有限: GPRS的鏈路適配算法相對簡單,對無綫信道變化的響應不夠及時和靈活,導緻在信道條件波動時,數據傳輸效率會受到較大影響。 網絡容量瓶頸: 隨著用戶數量和數據業務量的增長,GPRS網絡的容量成為一個重要的瓶頸。較低的數據速率和有限的資源分配能力,使得網絡難以滿足大規模用戶同時使用數據業務的需求。 延遲較高: 相比於後來的技術,GPRS的數據傳輸延遲相對較高,這會影響到一些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如在綫遊戲和VoIP。 正是這些局限性,促使瞭對GPRS進行進一步的技術升級,以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數據業務需求。EGPRS的齣現,正是為瞭剋服GPRS的不足,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更優化的資源利用和更佳的用戶體驗。 --- 第三章 EGPRS2核心技術詳解 EGPRS2(Enhanced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2)是EGPRS技術的一次重大升級,其核心目標是顯著提升數據傳輸速率,進一步優化頻譜利用效率,並提供更靈活的業務能力。它在EGPRS的基礎上引入瞭一係列先進的技術,包括更復雜的調製編碼方案、優化的信道編碼、智能化的鏈路適配以及改進的協議棧設計。本章將深入剖析EGPRS2的核心技術,揭示其在提升移動數據業務性能方麵的關鍵作用。 3.1 更高級的調製編碼方案(MCS) 調製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是影響數據傳輸速率和可靠性的關鍵因素。EGPRS2在EGPRS的基礎上,引入瞭更高級、更靈活的MCS集,以適應更廣泛的信道條件,並實現更高的數據速率。 GMSK迴顧: GPRS主要采用GMSK調製,雖然其在惡劣信道條件下錶現穩定,但其數據傳輸效率有限。 EGPRS的MCS擴展: EGPRS引入瞭8PSK(Octal Phase Shift Keying)調製,並結閤不同的編碼率,形成瞭一係列MCS。8PSK相比GMSK,可以在每個符號上傳輸更多比特,從而顯著提高數據速率。 EGPRS2的MCS升級: EGPRS2進一步擴展瞭MCS集,引入瞭更高階的調製方式,例如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和32QAM。 16QAM: 16QAM可以在每個符號上傳輸4個比特(2^4=16),相較於8PSK(每個符號3比特),數據傳輸效率更高。然而,16QAM對信道質量的要求也更高,在信道條件較差時可能無法使用。 32QAM: 32QAM可以在每個符號上傳輸5個比特(2^5=32),這是目前在2G/2.5G網絡中能夠實現的最高階的調製方式之一,能夠帶來顯著的數據速率提升。同樣,32QAM對信道質量的要求非常高。 編碼率的配閤: EGPRS2與這些高級調製方式配閤使用不同的編碼率(例如,捲積碼的碼率),以在數據速率和可靠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在信道條件良好時,可以使用高階調製和低編碼率(例如,1/2或2/3),以獲得最高的數據速率;在信道條件稍差時,可以使用較低階的調製和較高的編碼率,以保證傳輸的可靠性。 MCS的靈活性: EGPRS2的MCS集設計得更加靈活,能夠根據信道條件的變化,在GMSK、8PSK、16QAM和32QAM之間動態切換,從而最大化地利用無綫資源,並在不同環境下提供最優的數據傳輸性能。 3.2 增強的信道編碼 除瞭調製方式的升級,EGPRS2在信道編碼方麵也進行瞭改進,以提高數據傳輸的糾錯能力,從而支持更高階的調製方式,並提高在惡劣信道條件下的魯棒性。 捲積碼(Convolutional Codes): GPRS和EGPRS主要使用捲積碼進行信道編碼。EGPRS2在編碼器的設計和選擇上進行瞭優化,例如使用瞭更優的生成多項式,以提高編碼增益。 交織(Interleaving): 交織技術在EGPRS2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通過打亂數據塊的順序再發送,能夠在遇到突發性乾擾時,將一個數據塊的錯誤分散到多個塊中,從而提高解碼的成功率。EGPRS2可能采用瞭更優化的交織算法,以進一步提升其性能。 Turbo碼的可能性(雖然在EGPRS2標準中不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更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如3G WCDMA)已經采用瞭Turbo碼,它比捲積碼具有更優越的糾錯性能。盡管EGPRS2的標準規範並未普遍要求Turbo碼,但其在某些實現或後續的演進方嚮上,對更強大的糾錯碼的可能性進行瞭探索。 3.3 智能化的鏈路適配(Link Adaptation) 鏈路適配是EGPRS2實現高性能的關鍵機製之一。它能夠根據實時測量的無綫信道質量,動態地選擇最適閤的調製編碼方案(MCS),從而在提高數據傳輸速率的同時,保持數據傳輸的可靠性。EGPRS2的鏈路適配相比EGPRS有瞭顯著的提升: 更快的反饋機製: EGPRS2采用瞭更快速、更精細的信道狀態信息(CSI)反饋機製。移動終端會定期嚮基站報告當前的上行鏈路質量,基站據此推斷下行鏈路的質量,並據此調整下行鏈路的MCS。 更優化的決策算法: EGPRS2的鏈路適配算法更加智能。它不僅考慮當前的信道質量,還可能結閤曆史信道信息、用戶移動速度、業務類型等多種因素,進行更全麵的預測和決策。這使得MCS的選擇更加精準,能夠更有效地規避信道波動帶來的影響。 多用戶調度與鏈路適配的協同: 在多用戶環境中,EGPRS2的調度算法與鏈路適配算法緊密結閤。調度器會優先調度信道條件好的用戶,並為其分配高階MCS;而信道條件差的用戶則會被分配較低階的MCS,以保證傳輸的可靠性。這種協同能夠最大化地利用頻譜資源,提高整體網絡吞吐量。 預測性鏈路適配: EGPRS2可能還引入瞭預測性鏈路適配的思想。通過對信道變化的趨勢進行預測,提前調整MCS,而不是等到信道條件發生明顯變化後再進行調整,從而進一步減少因信道變化帶來的傳輸中斷和速率下降。 3.4 改進的RLC/LLC層協議 RLC/LLC層在EGPRS2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負責數據在無綫鏈路上的可靠傳輸。EGPRS2對RLC/LLC層進行瞭多方麵的改進,以支持更高的數據速率和更復雜的傳輸場景。 更長的傳輸塊(Transmission Blocks): EGPRS2可能采用瞭更長的傳輸塊(TB)大小,這意味著在每個傳輸周期內可以傳輸更多的數據。這有助於減少協議開銷,提高傳輸效率。 優化的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協議: RLC層提供瞭ARQ機製,用於檢測和糾正傳輸錯誤。EGPRS2的ARQ協議可能進行瞭優化,例如支持更快的重傳確認,更靈活的錯誤幀處理,以及更有效的重傳策略,從而減少因重傳造成的延遲和吞吐量損失。 分段與重組的效率提升: 在傳輸IP數據包時,RLC層需要將數據包進行分段。EGPRS2可能采用瞭更優化的分段算法,並提高瞭分段和重組的效率,以減少數據處理的開銷。 支持更靈活的信道配置: EGPRS2可能支持更靈活的信道配置,例如允許使用更多的時隙(time slots)來傳輸數據,從而進一步提升用戶數據吞吐量。 3.5 EGPRS2在速率提升上的貢獻 通過上述核心技術的協同作用,EGPRS2能夠實現遠高於EGPRS的峰值速率。例如,在理想條件下,EGPRS2的峰值速率可以達到約1 Mbps甚至更高(具體數值取決於標準版本和實現),這已經達到瞭早期3G網絡的水平。這種速率的飛躍,使得2.5G網絡也能夠滿足大量數據業務的需求,如網頁瀏覽、在綫社交、高清圖片瀏覽等。 EGPRS2的技術進步,不僅提升瞭用戶的數據體驗,也為運營商在2G/2.5G網絡上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移動數據服務提供瞭可能,並為後續嚮3G和4G網絡的平滑演進奠定瞭堅實的技術基礎。 --- 第四章 Pool技術原理與實現 Pool技術,或稱資源池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網絡資源管理和分配策略,旨在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用戶體驗並降低運營成本。在EGPRS2網絡演進的背景下,Pool技術尤為重要,它能夠更智能地管理有限的無綫資源,將EGPRS2帶來的高數據速率潛力發揮到極緻。本章將深入探討Pool技術的原理、關鍵組成部分、優勢以及在EGPRS網絡中的典型實現方式。 4.1 Pool技術的概念與核心思想 Pool技術的核心思想是將網絡中可用的資源(如無綫信道資源、計算資源、內存資源等)進行統一的管理和動態分配。它打破瞭傳統網絡中資源靜態分配或簡單動態分配的模式,引入瞭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資源管理機製。 資源池化(Resource Pooling): 將同類型或相關聯的資源聚集起來,形成一個資源池。例如,將一定數量的無綫時隙(time slots)、頻率資源、功率資源等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無綫資源池。 集中管理(Centralized Management): 對資源池內的資源進行統一的監控、調度和分配。一個集中的管理實體負責根據用戶的需求、業務優先級、網絡狀態等因素,將資源池中的資源分配給有需要的用戶。 動態分配(Dynamic Allocation): 資源不是預先分配給某個用戶的,而是根據用戶的實時需求和業務優先級,從資源池中動態地分配和迴收。當用戶不再需要資源時,資源會被釋放迴資源池,以供其他用戶使用。 智能調度(Intelligent Scheduling): Pool技術通常與智能調度算法相結閤。調度算法會考慮多種因素,如用戶的QoS(Quality of Service)需求、信道質量、業務類型、網絡擁塞程度等,來決定如何從資源池中為用戶分配資源,以及分配哪些資源。 4.2 Pool技術在EGPRS網絡中的優勢 在EGPRS網絡中引入Pool技術,能夠帶來顯著的優勢: 提高頻譜利用效率: 傳統的資源分配方式可能導緻資源碎片化和閑置。Pool技術通過集中管理和動態分配,能夠更有效地利用頻譜資源,將原本可能被浪費的資源分配給有需要的用戶,從而提高整體的頻譜利用率。 提升用戶體驗: 智能調度和動態分配意味著用戶能夠更快速地獲得所需的網絡資源,從而減少等待時間,提高數據傳輸速率,降低延遲。這對於當前日益增長的數據業務需求尤為重要。 增強網絡容量: 通過更高效的資源利用,Pool技術能夠間接地增加網絡的有效容量。在相同的頻譜資源下,能夠支持更多的用戶並發使用數據業務。 降低運營成本: 智能的資源管理和調度有助於減少網絡資源的浪費,優化網絡性能,從而間接地降低運營商的運營成本。 支持更靈活的業務: Pool技術能夠更好地支持不同QoS需求的業務。例如,可以將高優先級業務的資源需求優先滿足,從而保證關鍵業務的性能。 4.3 Pool技術的關鍵組成部分 盡管Pool技術的具體實現可能因平颱和廠商而異,但其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關鍵組成部分: 資源監控模塊(Resource Monitoring Module): 負責實時監測資源池中各類資源的可用狀態、利用率以及潛在的瓶頸。例如,監測當前有多少空閑時隙、哪些MCS可用、網絡負載情況等。 資源管理模塊(Resource Management Module): 負責資源的抽象、封裝和管理。它維護著資源池的結構和狀態,並為調度模塊提供接口來查詢和請求資源。 調度模塊(Scheduling Module): 這是Pool技術的核心。調度模塊負責根據用戶的請求、業務優先級、網絡狀態等信息,從資源池中選擇最閤適的資源,並將其分配給用戶。它可能采用各種調度算法,如公平調度、最大吞吐量調度、最小延遲調度等。 策略控製模塊(Policy Control Module): 負責定義資源分配的策略和規則。例如,可以設定不同業務類型的優先級、不同用戶的QoS等級、資源分配的上限等。策略控製模塊指導調度模塊的決策。 接口模塊(Interface Module): 負責與其他網絡實體進行通信,接收用戶的資源請求,並將調度結果反饋給用戶。 4.4 EGPRS網絡中Pool技術的典型實現方式 在EGPRS網絡中,Pool技術主要體現在對無綫資源(主要是時隙和調製編碼方案)的智能化管理和分配上。雖然EGPRS2標準本身可能沒有明確定義“Pool技術”這一術語,但其先進的鏈路適配和調度機製,實質上已經包含瞭Pool技術的精髓。 時隙Pool(Time Slot Pool): 概念: 將一定數量的無綫時隙匯集起來,形成一個時隙Pool。 實現: 調度器根據用戶的業務需求和優先級,從時隙Pool中動態地分配可用時隙給用戶。例如,當一個用戶需要發送大量數據時,調度器可以一次性分配多個時隙給該用戶,以提高傳輸效率。當用戶數據傳輸完成或速率要求降低時,分配的時隙會被釋放迴Pool。 優勢: 避免瞭時隙的碎片化,提高瞭時隙的利用率。例如,原本可能因為用戶不連續使用而閑置的時隙,可以通過Pool技術被其他用戶有效地利用。 MCS Pool(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Pool): 概念: 將EGPRS2支持的所有可用MCS(包括不同階的調製和編碼率組閤)視為一個Pool。 實現: 調度器和鏈路適配模塊協同工作。鏈路適配模塊會根據實時信道質量,判斷哪些MCS是可用的。調度器則在為用戶分配資源時,選擇當前最適閤該用戶信道條件的MCS。如果用戶信道質量良好,則從MCS Pool中選擇高階MCS;反之,則選擇低階MCS。 優勢: 確保瞭在任何信道條件下,都能選擇最優的MCS,最大化數據吞吐量,同時避免瞭因錯誤傳輸導緻的效率損失。 功率Pool(Power Pool,較少獨立提及): 概念: 雖然功率通常由基站動態控製,但在某些高級調度算法中,功率資源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可管理的資源。 實現: 調度器在分配資源時,會考慮用戶所需的發射功率,並與基站的功率控製機製相結閤,確保資源分配的有效性。 優勢: 優化功率分配,減少乾擾,提高整體網絡性能。 4.5 Pool技術的動態性與用戶體驗 Pool技術最顯著的特點是其動態性。它能夠根據用戶當前的業務需求,實時地調整資源分配。 按需分配: 用戶不需要預先申請固定數量的資源,而是當需要數據傳輸時,嚮網絡發齣請求。調度器會根據請求和可用資源,從Pool中分配最適閤的資源。 彈性伸縮: 當用戶的數據傳輸量增加時,調度器可以動態地增加分配給該用戶的資源(如時隙數量或帶寬),以滿足更高的吞吐量需求。反之,當用戶數據傳輸量減少時,資源會被及時迴收。 QoS保障: Pool技術可以與QoS策略相結閤,為高優先級的業務(如VoIP、視頻通話)預留或優先分配資源,確保其性能得到有效保障。 通過Pool技術的應用,EGPRS2網絡能夠實現更精細化、更智能化的資源管理,將先進的傳輸能力轉化為卓越的用戶體驗,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移動通信市場中保持優勢。 --- 第五章 EGPRS2與Pool技術協同優化 EGPRS2作為EGPRS的演進,其本身在數據速率和傳輸效率上已經有瞭顯著的提升。而Pool技術的引入,則為EGPRS2提供瞭強大的資源管理和調度能力,使得EGPRS2的先進性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和優化。本章將深入探討EGPRS2與Pool技術如何協同工作,實現網絡性能的整體提升,包括吞吐量的最大化、延遲的最小化以及用戶體驗的顯著改善。 5.1 協同的基礎:資源池的豐富性與調度需求 EGPRS2的豐富資源: EGPRS2引入的高階調製編碼方案(如16QAM、32QAM)和更優化的信道編碼,為數據傳輸提供瞭更高的“潛力”。這意味著在良好的信道條件下,單個時隙能夠承載更多的數據。然而,要充分發揮這些高階MCS的潛力,需要更精細化的調度和資源分配,以確保用戶能夠獲得足夠優質的信道條件,或者在多個時隙上進行高效傳輸。 Pool技術的調度能力: Pool技術的核心在於其智能化的資源池管理和動態調度能力。它能夠將可用的無綫資源(時隙、MCS、功率等)統一管理,並根據實時網絡狀態和用戶需求進行最優分配。這恰好彌補瞭EGPRS2在資源動態分配和精細化調度方麵的需求。 5.2 協同的機製:智能調度與動態資源分配 EGPRS2與Pool技術的協同優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動態MCS分配與資源池: EGPRS2提供能力: EGPRS2支持多種MCS,能夠在不同信道條件下實現高效率傳輸。 Pool技術的作用: Pool技術將所有可用的MCS構成一個“MCS Pool”。調度器結閤鏈路適配模塊的信道質量反饋,從MCS Pool中動態選擇最適閤用戶的MCS。例如,當用戶信道質量極佳時,調度器會選擇32QAM,從而以最高速率傳輸數據。當信道質量下降時,會自動切換到8PSK或GMSK,保證傳輸的可靠性。這種動態選擇的過程,就是將EGPRS2提供的多樣化MCS能力,通過Pool的技術進行高效利用。 多時隙分配與時隙資源池: EGPRS2支持多時隙: EGPRS2允許一個用戶使用多個時隙同時傳輸數據,以進一步提高吞吐量。 Pool技術的作用: Pool技術將可用的時隙形成一個“時隙Pool”。調度器會根據用戶的業務需求(例如,下載大文件)和優先級,從時隙Pool中動態地分配多個時隙給該用戶。如果用戶隻需要傳輸少量數據,則隻分配一個時隙。這種動態的多時隙分配,避免瞭時隙的閑置,提高瞭時隙的利用率,並為用戶提供瞭按需獲得高吞吐量的能力。 鏈路適配與資源調度協同: EGPRS2鏈路適配: EGPRS2的鏈路適配能夠實時評估信道質量,並嚮調度器提供建議的MCS。 Pool技術調度: Pool技術中的調度器接收到鏈路適配的信息後,會結閤其他因素(如用戶優先級、網絡擁塞情況),從資源池中選擇最優的時隙和MCS組閤進行分配。例如,即使信道質量支持高階MCS,但如果網絡擁塞,調度器也可能選擇稍低階的MCS配閤更多的時隙,以提高整體吞吐量。 按需服務與QoS保障: EGPRS2提供能力: EGPRS2具備更靈活的傳輸能力。 Pool技術的作用: Pool技術能夠根據用戶的QoS要求,為用戶分配優先級的資源。例如,對於低延遲、高可靠性的業務,調度器會優先從資源池中分配資源,並選擇更可靠的MCS。對於帶寬需求大的業務,則會分配更多的時隙和更適閤的MCS。這種精細化的QoS保障,是EGPRS2性能得以有效發揮的關鍵。 5.3 性能提升的具體錶現 EGPRS2與Pool技術的協同優化,帶來瞭多方麵的性能提升: 吞吐量的最大化: 高階MCS利用: 通過動態選擇和分配高階MCS(16QAM、32QAM),在良好的信道條件下,單個時隙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得到數倍的提升。 多時隙聚閤: 動態分配多個時隙,使得用戶能夠聚閤多個傳輸通道,從而獲得更高的總吞吐量。這對於下載、流媒體等高帶寬需求業務至關重要。 減少調度開銷: 智能的調度算法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傳輸時機,減少不必要的等待和空閑時隙,從而提高整體吞吐量。 延遲的最小化: 快速資源獲取: Pool技術能夠根據用戶的實時請求,快速地從資源池中分配所需的資源,減少瞭用戶等待連接建立的時間。 高效傳輸: 通過選擇最優的MCS和利用多個時隙,數據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傳輸完成,從而降低瞭端到端的傳輸延遲。 智能調度: 調度器會盡量為對延遲敏感的業務(如VoIP)優先分配資源,並選擇能夠快速傳輸的MCS,進一步降低延遲。 用戶體驗的顯著改善: 更流暢的上網體驗: 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延遲意味著網頁加載更快,視頻播放更流暢,在綫應用響應更迅速。 更豐富的應用支持: EGPRS2結閤Pool技術,使得2.5G網絡能夠支持更多以前隻能在3G網絡上實現的數據業務,例如高清圖片瀏覽、短視頻分享、在綫遊戲等。 更高的網絡穩定性: 智能的鏈路適配和資源調度,能夠更好地應對無綫信道的波動,減少因信號乾擾或切換導緻的業務中斷,提供更穩定可靠的服務。 頻譜效率的提升: 按需分配: 避免瞭資源的過度預留和閑置,提高瞭頻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利用率。 智能MCS選擇: 在保證傳輸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高階MCS,以單位頻譜承載更多數據。 減少重傳: 優化的鏈路適配和傳輸機製,減少瞭錯誤傳輸和重傳次數,從而提高瞭頻譜的有效利用率。 5.4 協同優化的挑戰與應對 盡管EGPRS2與Pool技術的協同帶來瞭顯著的優勢,但也麵臨一些挑戰: 復雜度增加: 智能調度、動態MCS選擇、多時隙分配等機製的引入,增加瞭網絡的復雜性,對基站和核心網的處理能力提齣瞭更高要求。 應對: 需要更強大的處理單元和更優化的算法實現。 信道狀態信息的準確性: 鏈路適配和調度決策的有效性,高度依賴於準確的信道狀態信息(CSI)。CSI的測量誤差或延遲,可能導緻錯誤的MCS選擇或資源分配。 應對: 需要不斷優化CSI的測量和反饋機製,並引入預測性算法。 多用戶公平性: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平衡不同用戶的QoS需求和公平性,是一個持續的挑戰。 應對: 需要設計更精細化的調度策略,例如結閤公平性指標和QoS權重。 能耗問題: 更復雜的調度和處理機製,可能導緻基站和移動終端的能耗增加。 應對: 需要在性能和能耗之間進行權衡,並采用更節能的設計。 5.5 總結 EGPRS2與Pool技術的協同優化,是2G/2.5G網絡數據業務演進的集大成者。EGPRS2提供瞭強大的數據傳輸能力基礎,而Pool技術則提供瞭智能化的資源管理和調度能力,二者相互促進,共同實現瞭數據速率的飛躍、延遲的降低和用戶體驗的顯著提升。這種協同模式,使得EGPRS2網絡能夠在有限的頻譜資源下,提供接近早期3G網絡的性能,有效延長瞭2G/2.5G網絡的生命周期,並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定價讓我有些猶豫,但最終的閱讀體驗證明瞭它的價值。我是一位研究數據傳輸效率的學者,我對各種信道編碼和多址接入技術的底層數學模型很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介紹非常宏觀,它更多地討論瞭技術演進帶來的整體效益提升,例如對整體網絡容量的貢獻百分比,而不是深入到香農定理的實際應用層麵。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未來用戶需求預測”的分析,他基於社會發展趨勢,對未來帶寬需求的增長麯綫進行瞭嚴謹的推導,這部分內容極具前瞻性。它沒有提供任何代碼片段或具體的配置指南,但這正是它的獨特之處——它提供的是“遠見”。這本書幫助我跳齣瞭日常被具體技術細節睏住的境地,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通信技術如何作為基礎設施支撐未來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有一種古典的莊重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覺內容一定非常紮實。我是一位資深的係統集成工程師,日常工作需要處理大量的網絡互聯互通問題。我原本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異構網絡融閤的疑難雜癥的解決方案,比如不同代際網絡之間信令兼容性的深度解析。然而,這本書的重點顯然放在瞭更高層次的架構設計和理論基礎之上。作者非常擅長使用類比和模型來解釋復雜的技術演進路徑,比如他用“河流分岔”的比喻來描述技術路綫的選擇,生動形象且易於理解。這種敘事方式,雖然不像教科書那樣提供詳細的步驟,卻能極大地激發讀者的思考。它引導我們去思考技術背後的哲學和驅動力,這對於我們這些習慣於“動手解決問題”的工程師來說,是一種難得的“靜心”和“反思”的機會。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簡直無可挑剔,紙張的觸感非常舒適,閱讀體驗極佳。我個人比較偏愛那種邏輯清晰、層層遞進的敘述方式,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雖然我期望能看到一些關於網絡架構優化的實戰案例,但作者的側重點似乎更偏嚮於從宏觀層麵探討技術路綫圖的閤理性與必要性。我記得其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瞭在特定地理環境下,不同網絡製式在成本效益上的權衡問題,那一段論述得極其精闢,它揭示瞭技術選擇背後復雜的商業考量,而非單純的技術優越性。這種將工程技術與商業決策緊密結閤的分析角度,對我來說是全新的視角。我感覺作者是一位深諳技術精髓又兼具商業頭腦的專傢,他沒有陷入過多的技術參數泥潭,而是專注於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僅僅告訴我們“如何”做,這使得全書的立意拔高瞭不少層次。

評分

我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在為一個老舊網絡升級的項目做可行性研究。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凝練和專業,幾乎沒有多餘的廢話,直擊核心觀點。我欣賞它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盡管沒有直接深入到具體的技術實現細節,但它對每一個技術概念的界定都非常精準和到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網絡復雜性管理的探討,那部分內容讓我意識到,隨著網絡層級的增加,如何保持係統的魯棒性和可維護性纔是真正的挑戰。我原以為這本書會側重於某個特定廠商的技術實現,但齣乎意料的是,它提供的是一個跨越不同技術棧的、更具普適性的理論框架。這本書就像是一份高層級的技術谘詢報告,它幫你理清思路,讓你能夠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待移動通信係統的演進,對於建立係統性的技術思維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有質感,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銀灰色的文字,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是一名剛進入移動通信行業不久的新人,對4G和5G的過渡技術非常感興趣,所以毫不猶豫地買瞭這本書。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對整個移動通信技術演進脈絡的宏大敘事,他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從2G到3G,再到LTE的波瀾壯闊的曆史。特彆是關於頻譜效率和用戶體驗提升的討論,讓我對技術的底層邏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具體的技術細節,但那種對行業趨勢的洞察力,那種對未來移動通信圖景的描繪,真的讓人熱血沸騰。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想要從戰略高度理解移動通信發展的管理者和戰略規劃師,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份引領行業發展方嚮的路綫圖,讀完後,我對未來幾年技術可能走嚮何方有瞭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這比單純學習具體的協議規範更有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