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密码术的奥秘 | 作者 | (英)弗雷德·派珀(Piper, F.),(英)肖恩·墨 |
| 定价 | 20.00元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565158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密码术的奥秘》密码的成功破译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提前两年结束,而误信密码则让16世纪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掉了脑袋,可见密码术对我们的历史产生过极为重大的影响。然而密码术并非只与战争和间谍相关,它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动柜员机、电子邮件、付费电视、网络购物、移动通话等不无涉及加密与解密。作为密码术的入门图书,本书没有过多纠缠高深的技术理论,却又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密码术的发展、分类及其应用等方方面面,其中穿插有大量密码术的使用实例,可以说既能丰富普通读者的密码术知识,也是对数学爱好者和密码爱好者的智力挑战。 |
| 作者简介 | |
| 弗雷德派珀,1975年起担任伦敦大学数学系教授,1979年开始从事安全领域的工作,1985年成立Codes&Ciphers;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信息安全领域的咨询服务。现为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主任。肖恩墨菲,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教授。主要从事密码学特别是加密算法方面的研究。曾率先发表过多篇差分密码分析方面的论文,并撰写了大量有关加密算法的论文。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百科通识文库共49种,涵盖30余个学科,牛津大学原版,各学科学者倾力翻译,短时间内助你通识百科 |
| 文摘 | |
| 序言 | |
与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内容的选择上展现了一种非凡的“平衡感”。它既没有过度沉溺于晦涩的数学推导而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也没有为了追求通俗易懂而牺牲掉关键的技术细节,它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切入点。作者在处理专业术语时,通常会先用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给出直观的描述,紧接着才引入精确的符号表达,这种“先感性后理性”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领域内一些里程碑式进展的叙述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线,而是将这些进展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技术限制下去考量,让你明白那些突破是如何在重重困难中孕育而生的。这种对历史脉络和技术演进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读起来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厚重感,而不是枯燥的工程手册,它让你理解的不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会是这样”。
评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它更像是一套关于“如何思考”的方法论教材。作者在阐述许多原理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那种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基本公理,再从公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极具启发性。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开始用作者在书中展现的那种结构化、模块化的方式去审视生活和工作中的其他问题,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对一些经典理论的剖析,尤其精彩,它没有停留在对既有结论的复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结论背后的局限性、适用的前提条件,以及在面对新的技术挑战时,现有框架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我对很多“理所当然”的认知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它教会我,在面对任何一套成熟的体系时,都要保持一份审慎的好奇心,去探究其边界和演化方向。这种从“知识搬运工”向“知识创造者”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的索引和附录部分,做得实在太出色了,这简直是为深度研究人员量身定做的配置。我经常需要在查阅某个特定定义或公式时,通过索引快速定位,而这本书的索引编排得逻辑清晰,覆盖面极广,无论是术语的英文原名还是中文的解释,都能准确对应到相关页码,省去了我大量翻找的时间。更值得称赞的是,它提供的参考书目和相关文献列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很多都是该领域内奠基性的著作,作者并没有把这些资源藏着掖着,而是慷慨地分享出来,鼓励读者构建更广阔的知识网络。我发现,通过追溯书中所引用的源头文献,我对某些概念的理解深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此外,章节末尾那些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或“扩展阅读建议”,虽然没有提供标准答案,但却像一个个小小的思想火花,引导读者去探索更前沿或更具争议性的议题,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变成了主动的学术探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它内在知识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简约而不失深度的排版,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仅仅是用精致的字体勾勒出书名,透露出一种沉稳的学术气息。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与其他那些色彩斑斓的畅销书放在一起,却自带一种低调的吸引力,仿佛在无声地邀请那些真正对深度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去探寻。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米白色的纸张,不仅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减少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疲劳感,而且文字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使是那些复杂的符号和公式,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对照细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的处理也十分扎实,书脊部分完全可以摊平,这样在对照参考资料或者做笔记时,就不用费力地去按住书页,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便捷性。总而言之,从拿到的第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随随便便的快餐读物,而是一本值得珍藏和反复研读的精品,它的外在完美地契合了它所承载的专业内容,让人对其内部的知识体系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评分阅读这本大部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的那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性。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介绍性读物,而是真正扎根于理论基础,层层递进,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规划的精妙。一开始,作者并没有急于抛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概念,而是耐心地、用一种近乎讲述故事的方式,铺垫了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核心思想的起源。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像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但对该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也能平稳地过渡到更深层次的讨论中去。每当我觉得某个知识点可能有点抽象难懂时,作者总能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用一个精心设计的、贴合实际场景的例子来进行具象化的阐述,这个过程就像是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山,每走一步,眼前的风景都会变得更开阔,思维的结构也会因此得到重塑。这种深度的挖掘和耐心的讲解,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理解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而这本书恰恰为你提供了最优质的工具和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