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通信网(第3版)
定价:49.00元
作者:毛京丽,董跃武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635348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论述了通信网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地介绍了各种现代通信网技术,主要包括电话通信网、ATM网、基于IP的通信网、接入网等;然后研究了通信网络设计基础及通信网的规划设计;继而分析了软交换和下一代网络,后探讨了三网融合问题。
目录
章概述
1.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1.1通信系统的组成
1.1.2通信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1.3通信网的分类
1.1.4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1.2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1.3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1.3.1业务网
1.3.2支撑网
1.4现代通信网的基础技术
1.4.1交换技术
1.4.2传输技术
1.5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小结
习题
第2章电话通信网
2.1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2.1.1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构成
2.1.2对电话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
第3章 ATM网
第4章 基于IP的通信网
第5章 接入网
第6章 电信支撑网
第7章 通信网络设计基础
第8章 通信和网络规划
第9章 下一代网络及软交换技术
0章 三网融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平衡点。很多技术书籍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把读者搞得云里雾里,要么就是过于浅尝辄止,只停留在概念的介绍层面,真正遇到工程实践中的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但《现代通信网(第3版)》显然找到了那个“甜蜜点”。它在介绍新技术和新标准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原理,但同时又非常注重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比如在讲解某一特定接入技术时,作者会穿插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决策过程,甚至会提到不同厂商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限制,这种贴近现实的叙述方式,让书中的知识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活生生的工程智慧。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在教我“是什么”,更是在教我“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真实世界中该如何应用”,这对于我后续的职业发展规划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搭配封面上简洁的几何图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平时对技术类的书籍不太感冒,总觉得封面设计得比较刻板和严肃,但《现代通信网》这本第三版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拿到手里的时候,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那种微微的哑光处理,拿在手里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感觉不是那种一翻就容易掉页的廉价纸张。书的装帧工艺也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书脊部分很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查找资料,也不用担心会散架。而且,它的大小适中,放在背包里不会觉得太沉重,方便我带着去图书馆或者咖啡馆学习。封面上的标题和作者信息排版得非常清晰,即便是放在一堆书中,也能一眼找到它,这一点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快速定位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外在美”已经让我对它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像它的外观一样,带给我高质量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结构安排得太精妙了。我拿到手后,首先快速浏览了一下目录,就发现它并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遵循着一个非常清晰的、从宏观到微观的递进关系来构建整个通信网络的全景图。一开始从基础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入到复杂的协议和架构,每章之间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很少出现那种突兀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知识断层。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在学习复杂系统时容易产生的困惑点,他们在关键概念引入时,往往会先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或者一个简化的模型来打个铺垫,然后再深入到技术细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读完前几章后,我对整个通信网络的脉络就有了一个非常立体的认识,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评分从一个资深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与时俱进”程度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任何一本技术书如果不能及时跟进最新的发展趋势,很快就会贬值。这本书作为第三版,明显融入了近几年通信领域最热门和最关键的演进方向。我留意到其中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比如5G的某些核心概念和未来演进方向)的讨论,不再是简单的提及,而是深入到了关键技术点的剖析,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站在前沿指导项目实施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在保持对经典理论尊重的基础上,大胆地引入了前沿内容,这使得这本书既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又不失面向未来的指导意义。它仿佛是一座坚实的桥梁,一端连接着经过时间检验的通信基石,另一端则指向了我们即将要构建的新一代网络,这种前瞻性让我对它的价值给予极高的评价。
评分插图和图表的运用简直是神来之笔,直接提升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一个档次。要知道,对于涉及复杂网络拓扑和数据流动的技术书籍,纯文字描述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而这本第三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关键的技术流程、协议栈的层次划分,乃至物理层的信号处理过程,都有对应的图示来辅助说明。这些图表不是简单的示意图,它们的设计非常专业,标注清晰,色彩搭配合理,即便是最抽象的概念,在图表的辅助下也能瞬间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对比分析时的图表设计,比如同时展示两种不同接入技术的性能差异时,那种并列对比的图表,让我省去了自己动手绘制和比较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信息吸收效率。可以说,这本书的图表系统,与其说是辅助阅读的工具,不如说是支撑理解的骨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