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什么是科学
定价:49.8元
作者:吴国盛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18110219
字数:240000
页码:3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等于科学技术吗? 无论何种文明都能养育出科学吗?*关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是偶然的错失,还是一种命定?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没有把“自由”作为理想人性进行不懈追求的民族,很难对科学情有独钟、孜孜以求。我们的祖先没有充分重视科学,无关智力水平,无关文字形态,无关统治者的好恶,而关乎人性理想的设置。 北大备受欢迎的科学史课主讲教授、《科学的历程》作者吴国盛重磅新作,为你解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揭晓科学的本质。
内容提要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目录
作者介绍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所著《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场身临其境的科学探险。作者以一种充满激情和探索欲的笔触,带领我穿越了不同时期的科学发展史。我跟随他一起,见证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如何凭借敏锐的观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步揭开自然的奥秘。它并没有将科学史写成枯燥的年代记,而是着重描绘了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以及最终取得突破时的喜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偶然的发现”的描述,它们让我看到了科学的魅力在于未知和惊喜。有时,伟大的进步并非源于精心策划,而是来自于对细微之处的关注和对异常现象的好奇。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进步是一个漫长而充满艰辛的旅程,其中不乏争议、误解甚至牺牲。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勇敢的探索者,我们才得以不断前行,拓展认知的边界。它鼓励我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它告诉我,即使是微小的发现,也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并没有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望,我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难以阅读。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生动有趣,作者仿佛一位娓娓道来的说书人,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来。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科学思维的普及,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层面,而是着重讲解了科学方法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它教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收集证据,如何去分析数据,如何去避免思维陷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人,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和判断。它让我明白,科学不仅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过程。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态度去审视各种信息,不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事物。这本书就像一把开启理性思维的钥匙,让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世界,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感到有些无力,总觉得它们过于遥远,脱离了实际生活。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将科学的本质和它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并没有直接抛出晦涩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生动事例,展现了科学方法论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以及这些方法如何帮助我们辨别真伪,区分事实和臆测。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证伪”的讨论,它让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科学理论不是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是能够经受住各种挑战和检验。书中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联系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想过物理学、生物学、甚至社会科学之间竟然有着如此深刻的内在逻辑。这让我觉得,科学并非是各个学科孤立的研究,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庞大体系。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去反思,去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既定的结论。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提升。读完它,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变得更加开阔和深刻,不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而是能够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评分这本书,我必须说,它让我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科学就是那些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人在捣鼓些什么,或者是黑板上那些让我头晕的公式。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科学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早上喝的第一杯咖啡,到晚上睡觉前看的电视,再到我们使用的手机。我特别喜欢它描述的那些历史故事,比如那些伟大的发现是如何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中间经历了多少失败和曲折。它让我明白,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修正的过程。书中对一些看似寻常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或者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热,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开始主动去观察、去思考、去提问。我开始留意身边的各种现象,并尝试用书里介绍的科学思维去理解它们。这是一种非常令人兴奋的感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已经工作了很久,这本书都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塑造,一种探索精神的激发。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科学”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我曾经以为科学是遥不可及的,是只有少数天才才能掌握的神秘知识。但这本书却告诉了我,科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每一次的观察、每一次的思考、每一次的尝试之中。它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讲述了科学如何与人类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被书中那些关于科学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的讨论深深吸引,它让我开始思考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双重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负责任地运用科学的力量。它并没有回避科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鼓励读者去理性地权衡利弊,并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关注人文价值的传承。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学科界限的智慧,它融合了科学的严谨性、哲学的深度以及人文的温度。它鼓励我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并用科学的精神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