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什麼是科學
定價:49.8元
作者:吳國盛
齣版社:廣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18110219
字數:240000
頁碼:3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什麼是科學? 科學就等於科學技術嗎? 無論何種文明都能養育齣科學嗎?*關鍵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是偶然的錯失,還是一種命定? 什麼是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沒有把“自由”作為理想人性進行不懈追求的民族,很難對科學情有獨鍾、孜孜以求。我們的祖先沒有充分重視科學,無關智力水平,無關文字形態,無關統治者的好惡,而關乎人性理想的設置。 北大備受歡迎的科學史課主講教授、《科學的曆程》作者吳國盛重磅新作,為你解析東西方文化基因的差異,揭曉科學的本質。
內容提要
本書直麵現今國人科學概念的誤區,即要麼把科學等同於技術,等同於促進生産力發展的工具,要麼把科學看成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智力成就。作者指齣:科學成為推動曆史發展的強大動力隻是十九世紀以後的現象,科學根源於希臘人對於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文化現象。現代科學起源於希臘科學的復興以及基督教內在的思想運動,對力量的追求、對自然的控製和徵服成為現代科學的主導動機。在數理實驗科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並無科學。在博物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有獨特且強大的科學傳統。
目錄
作者介紹
吳國盛,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係空間物理專業。198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係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年輕的研究員。1995年起師從葉秀山教授在職攻讀西方哲學,199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迴到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所著《科學的曆程》齣版近20年,仍是科普領域的暢銷圖書。此外還著有《技術哲學講演錄》《現代化之憂思》《反思科學講演錄》《時間的觀念》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感到有些無力,總覺得它們過於遙遠,脫離瞭實際生活。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獨特的方式,將科學的本質和它所蘊含的哲學思考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它並沒有直接拋齣晦澀的理論,而是通過大量的生動事例,展現瞭科學方法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以及這些方法如何幫助我們辨彆真僞,區分事實和臆測。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證僞”的討論,它讓我意識到,真正偉大的科學理論不是去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而是能夠經受住各種挑戰和檢驗。書中對不同科學領域之間聯係的闡述也讓我大開眼界,我從未想過物理學、生物學、甚至社會科學之間竟然有著如此深刻的內在邏輯。這讓我覺得,科學並非是各個學科孤立的研究,而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龐大體係。它鼓勵讀者去質疑,去反思,去構建自己的認知框架,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既定的結論。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提升。讀完它,我感覺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變得更加開闊和深刻,不再輕易被錶象所迷惑,而是能夠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
評分這本書,我必須說,它讓我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科學就是那些實驗室裏穿著白大褂的人在搗鼓些什麼,或者是黑闆上那些讓我頭暈的公式。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瞭科學是如何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我們早上喝的第一杯咖啡,到晚上睡覺前看的電視,再到我們使用的手機。我特彆喜歡它描述的那些曆史故事,比如那些偉大的發現是如何一點點積纍起來的,中間經曆瞭多少失敗和麯摺。它讓我明白,科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修正的過程。書中對一些看似尋常的現象,比如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或者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熱,都做瞭深入淺齣的解釋,讓我茅塞頓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開始主動去觀察、去思考、去提問。我開始留意身邊的各種現象,並嘗試用書裏介紹的科學思維去理解它們。這是一種非常令人興奮的感覺,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已經工作瞭很久,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塑造,一種探索精神的激發。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科學”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我曾經以為科學是遙不可及的,是隻有少數天纔纔能掌握的神秘知識。但這本書卻告訴瞭我,科學其實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存在於我們每一次的觀察、每一次的思考、每一次的嘗試之中。它用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講述瞭科學如何與人類的文明、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我被書中那些關於科學的倫理和社會影響的討論深深吸引,它讓我開始思考科學發展所帶來的雙重性,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負責任地運用科學的力量。它並沒有迴避科學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而是鼓勵讀者去理性地權衡利弊,並在科技發展的同時,關注人文價值的傳承。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一種超越學科界限的智慧,它融閤瞭科學的嚴謹性、哲學的深度以及人文的溫度。它鼓勵我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並用科學的精神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場身臨其境的科學探險。作者以一種充滿激情和探索欲的筆觸,帶領我穿越瞭不同時期的科學發展史。我跟隨他一起,見證瞭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如何憑藉敏銳的觀察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步揭開自然的奧秘。它並沒有將科學史寫成枯燥的年代記,而是著重描繪瞭科學傢們在探索過程中所遇到的睏難、挫摺以及最終取得突破時的喜悅。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偶然的發現”的描述,它們讓我看到瞭科學的魅力在於未知和驚喜。有時,偉大的進步並非源於精心策劃,而是來自於對細微之處的關注和對異常現象的好奇。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學的進步是一個漫長而充滿艱辛的旅程,其中不乏爭議、誤解甚至犧牲。但正是因為有這些勇敢的探索者,我們纔得以不斷前行,拓展認知的邊界。它鼓勵我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勇於提齣問題,並嘗試尋找答案。它告訴我,即使是微小的發現,也可能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能夠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並沒有對這本書抱有太高的期望,我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難以閱讀。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生動有趣,作者仿佛一位娓娓道來的說書人,將復雜的科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動的語言展現齣來。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科學思維的普及,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層麵,而是著重講解瞭科學方法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它教我如何去觀察,如何去收集證據,如何去分析數據,如何去避免思維陷阱。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隻能被動接受信息的人,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分析和判斷。它讓我明白,科學不僅僅是結論,更重要的是過程。我學會瞭用一種更加理性、更加客觀的態度去審視各種信息,不再輕易相信未經證實的事物。這本書就像一把開啓理性思維的鑰匙,讓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世界,並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