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Y 荀子译注 9787550239500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JYY 荀子译注 9787550239500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战国] 荀况,王威威 著
图书标签:
  • 荀子
  • 先秦诸子
  • 哲学
  • 思想史
  • 古典文献
  • 译注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国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9500
商品编码:2967804851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荀子译注

定价:49.00元

作者: 荀况,王威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500

字数:

页码:3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先秦散文四大家之一
  ◎孔孟之后的又一代儒学大家
  ◎百家争鸣时代诸子学说的集大成者
  ◎性恶的理性,劝学的苦心

内容提要


《荀子》是战国末年赵国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文章总集。该书旨在总结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等学术殿堂中所阐发的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反映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目录


前言
劝学
修身
非十二子
王制
富国
君道
天论
礼论
乐论
解蔽
正名
性恶

作者介绍


苟子,名况,又称“苟卿”“孙卿”或“孙卿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份在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间。根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记载,苟子在五十岁的时候才来到齐国的稷下学宫游说讲学(有学者认为“五十”应为“十五”之误),在齐襄王(公元前283年-前265年在位)时,苟子已是年纪大、资历深的学者,曾先后三次担任“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来苟子遭人诽谤,离开齐国来到楚国,楚令尹春申君任用他做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楚国发生内乱,春申君被杀,苟子被罢官,便安家兰陵。苟子憎恨乱世的黑暗政治,目睹君主不通晓治国之道却被巫祝所迷惑、相信吉凶的预兆,鄙陋的儒生拘泥于小节,庄周一派狡猾多辩、伤风败俗等现实景象,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的成败得失,撰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葬于兰陵。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和秦相李斯都是苟子的学生。

文摘


序言



《论道:思想的光芒与时代的脉搏》 引言:探索思想的边界,洞察人性的深邃 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思想家,他们的智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世前行的道路。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界,以深刻的洞察剖析人性,以精辟的论述构建思想体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书《论道》并非一部单纯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关键节点的回溯与反思。我们试图从古今中外的思想宝库中甄选出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引发共鸣的思想片段,辅以细致的解读与梳理,旨在呈现思想的演进轨迹,揭示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本書的名稱“論道”,取意深遠。“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宇宙萬物的本源、規律、真理,也指向了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以及治國理政的根本原則。因此,“論道”不僅是對經典思想的探討,更是對人生智慧、社會倫理、政治哲學的深刻追問。我們希望通過對不同思想流派、不同時期哲人的思想進行梳理與辨析,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廣闊而深刻的思想場域,在紛繁複雜的觀點中尋找安頓心靈的智慧,在變幻莫測的世事中洞察事物發展的規律。 《论道》的内容编排并非简单的线性叙述,而是力求在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发展脉络之间寻求一种有机结合。我们将从古希腊哲学奠基人的理性思辨出发,追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继而转向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深入探讨儒、道、法等学派的核心理念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我们还将审视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革理论,以及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对当代人类困境的回响。每一个章节的设置,都力图呈现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思想断面,让读者在纵览全局的同时,也能对某一特定思想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解。 第一篇:智慧的曙光——古希腊哲学的理性探索 本书的第一篇将带领读者回到西方哲学的摇篮——古希腊。我们将从“哲学之父”泰勒斯追问“万物之本源是什么”开始,探讨毕达哥拉斯的数理哲学,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与巴门尼德斯的“永恒不变”的对立统一,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接着,我们将深入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德性伦理,及其通过诘问法启发智慧的独特方式。柏拉图的“理念论”与“洞穴寓言”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超越感官世界的形而上学领域,探讨理想国度的构建。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与“政治学”则以其严谨的逻辑与经验的关照,为后世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解析他们的核心概念,如“四因说”、“潜能与现实”、“幸福论”等,并分析这些思想如何为西方文明的理性精神注入活力。 第二篇:群星璀璨——中国古代思想的智慧宝藏 在本书的第二篇,我们将目光投向东方,探寻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我们将从孔子的“仁”与“礼”,及其对个人德行、社会秩序与国家治理的深刻阐述出发,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关怀与人文精神。接着,我们将解读老子的“道”与“无为”,探究道家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哲学智慧,以及其对个体自由与精神解脱的追求。墨子的“兼爱”与“非攻”将展现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对和平的呼唤。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则以其对人性“恶”的深刻洞察,提出了严刑峻法、君权至上的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运作的深远影响。此外,我们还将触及诸子百家中的其他重要流派,如名家、阴阳家等,展现中国古代思想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思想的核心逻辑,以及它们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篇:变革的洪流——现代思想的启蒙与反思 随着历史的脚步迈入近现代,人类社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本书的第三篇将聚焦于这一时期思想的激荡与演进。我们将从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开始,探讨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关于人权、自由、民主与法治的革命性观念,分析他们如何挑战封建专制,为现代社会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我们将深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理论,解读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症结的剖析,以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并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启蒙运动之后思想的反思与转向,如尼采对传统道德与价值的颠覆,克尔凯郭尔对个体存在的绝望与信仰的追寻,以及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者对生命意义与自由选择的深刻探讨。这些思想不仅是对现代文明成就的反思,更是对人类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精神困境的深刻揭示。 第四篇:文明的对话——东西方思想的交融与碰撞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成为常态。《论道》的第四篇将致力于呈现东西方思想在近现代的交融与对话。我们将探讨西方哲学如何影响中国近现代思想的转型,例如梁启超、陈独白等知识分子在介绍西方思想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之,东方的智慧,如禅宗思想,也对西方现代艺术、心理学乃至哲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篇将分析这些思想交流中的张力与融合,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当代人类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我们将审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传统如何在新的语境下获得新生,以及这种跨文化交流如何挑战固有的认知,催生出更加多元和包容的思想格局。 第五篇:当下的回响——思想的生命力与未来的启示 《论道》的最后一篇,将聚焦于思想的当下意义与未来启示。我们并非仅仅回顾历史,更希望通过对经典思想的梳理,帮助读者理解当下社会面临的挑战,如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境、全球性环境危机、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文化认同的危机等。我们将探讨那些古老而又常新的思想,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我们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例如,儒家的仁爱精神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道家的顺应自然如何在应对环境问题上提供启示,而启蒙运动的自由民主理念又如何在维护个体权利与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提供指引。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在众声喧哗中辨别真伪,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找到安顿身心的力量。 结语:思想的征途,永无止境 《论道》的写作,并非旨在提供一套终极的答案,而是希望开启一段属于读者自己的思想探索之旅。我们相信,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被重新解读、被赋予新的意义。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在古今中外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迪。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在思想海洋中航行的一盏明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身,理解世界,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并在不断学习与反思中,成就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人生。思想的征途,永无止境,而《论道》,正是这场伟大征途的一个真诚的邀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古代哲学的书籍,从装帧上看就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那种微微泛黄的色调,仿佛真的能带你穿越回那个思想碰撞的年代。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注释和原文的对照清晰明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朋友,也能很快找到阅读的节奏。书中对于那些拗口的文言文的解读,可谓是下了大功夫,译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既保留了原文的古朴韵味,又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了阐释,那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让人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学术的严谨,又不至于被深奥的理论所困扰。读完第一部分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似乎也受到了潜移<bos>为化的影响,开始更注重事物的内在逻辑和根本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这种对思想深度的挖掘,是很多市面上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智者的深度对话,让人获益匪浅,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我的预期。我购买它并非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希望能在日常的思考和决策中,汲取一些古代圣贤的智慧。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将那些宏大的哲学命题,拆解成了可以应用于日常实践的原则。译注者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停下来,思考书中的观点如何与我正在经历的事情产生关联。特别是关于学习和自我修养的部分,其论述的深刻性和操作性极强,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思路。此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体现了其内涵的厚重,不易磨损,适合经常翻阅和携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让你在阅读后,对世界和自我产生更清晰、更坚实认知的佳作,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思维品质的提升,物超所值,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内在充实的人士。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且充满启发的。我通常不太习惯一次性阅读大量的古籍译注,因为很多版本读起来会显得枯燥乏味,节奏感很差。但这一本不同,它的章节划分和逻辑递进设计得非常巧妙,仿佛作者已经预设了读者的思维路径,每走一步,都能在下一段内容中得到恰当的衔接和铺垫。这种行云流水的阅读感,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尤其要赞扬的是,译注者在处理那些涉及古代礼仪和政治制度的复杂段落时,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解释图表或背景知识补充,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这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是极其友好的设计。读这本书,完全没有“啃硬骨头”的感觉,更像是跟随一位学识渊博的向导,在知识的丛林中优雅漫步,每发现一处景致,都有人及时为你解说其背后的渊源和意义,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

初拿到手时,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值其实挺高的,毕竟“荀子”这位思想巨匠的著作,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真正开始阅读后,我被它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入微的考据精神所深深折服。译注者并非简单地对文字进行直译,而是深入挖掘了特定历史背景下词语的真实含义,甚至对一些流传已久的概念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重新审视。比如,书中对“性恶论”的阐释部分,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对立面描述,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治理思想,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体系中进行分析,这让我对荀子的思想体系有了更立体、更丰满的认识。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整理自己脑海中原本有些模糊的概念,它提供的不仅是答案,更是提出问题的全新视角。书中的引文和旁注也极为丰富,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佐证,使得整个论证过程显得无懈可击,对于想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座宝库,而不是一本简单的入门读物。

评分

坦白讲,市面上的经典解读版本多如牛毛,真正能够做到“脱胎换骨”且不失原意的凤毛麟角。这本书之所以能在我书架上占据重要位置,关键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没有一味地“现代化”或“简化”荀子的理论,而是保持了对原文思想的敬畏,同时又运用了极为精准和富有现代学术气息的语言来进行阐释。我注意到,译者在关键的哲学概念的辨析上,引用了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对比,这种多维度的审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考边界。例如,在探讨“天”的概念时,它不仅解释了荀子自己的理解,还穿插对比了其他诸子的观点,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定位荀子思想的独特性和局限性。这种深入骨髓的学术探讨,让这本书超越了普通普及读物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严肃的学术研究辅助读物,是深化理解的必备工具书,对于任何想认真对待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