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儉
定價:23.00元
作者: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宣傳部,中國農工民主黨
齣版社:安徽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33681302
字數:
頁碼:17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儉》在古今中外經典著作中摘取精華,並加以注解詮釋,以故事帶入閱讀,隨後對故事裏摺射齣的觀念加以點擊並剖析;並提齣反思性問題,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在新時代如何藉鑒和發揚傳統美德。
目錄
勤儉治國篇
大禹節儉自律
晏子食不足
傅玄上書倡導節儉
孝文帝節儉立國
隋文帝教子節儉
褚遂良諫唐太宗節儉
唐太宗論節儉
劉秀勤儉治國
唐肅宗李亨從小知節儉
趙匡胤勤政節儉
明太祖硃元璋厲行節儉
勤儉節約的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嚴懲浪費
道光皇帝力倡節儉
毛勤儉節約
清廉父子
廉潔奉公袁聿修
勤儉持傢篇
墨子尚儉
季文子論妾馬
叔嚮賀貧
孫叔敖清廉遺囑
霍去病廉潔儉樸
殷仲堪不失節儉本色
裴俠儉樸立身
岑文本尚儉
司馬光教育孩子節儉
吳隱之賣狗嫁女
清廉儉樸盧懷慎
蘇東坡房梁掛錢
範仲淹教子節儉
吳隱之笑酌貪泉
海瑞二斤豬肉為母慶壽
清廉節儉於成龍
曾國藩勤儉教子
勤儉持傢的傳說
勤儉創業篇
戴高樂勤儉節約
勤儉的洛剋菲勒傢族
“摳門”的伊麗莎白二世
徐特立的節儉《粉筆詩》
雷鋒節約箱的故事
孔繁森的節儉與大方
周潤發的“摳門人生”
愛因斯坦的大衣
“吝嗇”的富翁
首富也摳門
敗亡篇
夏桀寵愛妹喜誤國
商紂王
劉康公論儉與侈
隻為妃子笑韆裏送荔枝
太平天國驕奢敗亡
何曾日食萬錢
石崇王愷鬥富
巨貪和坤傢敗身亡
餃子皮的故事
浪費的後果
作者介紹
文摘
《儉》:
趙匡胤勤政節儉 經典古訓 慎乃儉德,惟懷永圖。
【齣處】 《尚書·太甲上》 【淺析】 應當重視勤儉之德,懷有長遠的計劃。
故事欣賞 唐末五代時期,奢靡之風繁盛。北宋趙匡胤即位之後,立即著手整治這種奢靡風氣。他原為後周大將,而做瞭皇帝之後,與原來的後周大臣屬君臣關係,礙於原來的同僚的原因,太祖車駕初齣,隨行鹵簿較為簡略,以消除原同僚的復雜心情。
要改變多年形成的奢靡的社會風氣,單靠做樣子是不行的。為此,他下詔宣布地方運送上供錢帛的車船,一律由官府提供,不許從民間徵調,騷擾百姓。
他把“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欲”作為準則,寫在屏風上,以隨時提醒和鞭策自己。滅後蜀後,趙匡胤命人砸碎後蜀國主孟昶鑲有七寶的溺器,並說:“自奉如此欲無亡,得乎?”他常穿洗過的舊衣服,連他的弟弟趙光義都認為他“服用太草草”。他乘坐的車輦、使用的器物都比較質樸,很少裝飾,寢殿設青布緣簾,宮閑鶯幕無文采之飾。趙匡胤的躬行節儉和以身作則,徹底改變瞭唐末五代的奢靡之風,形成瞭宋代初年的節儉風氣。
有一次,受趙匡胤寵愛的永慶公主覲見他,公主穿著一件新外衣,上麵用五彩金絲縫綴著一片片孔雀羽毛,藍得像湛藍的湖水,綠得像碧綠的翡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十分華美。誰知趙匡胤一見她就說:“你把這件華服脫下,以後不要再穿瞭。” 聽到父親的話,公主很不理解,噘著嘴巴說:“宮裏的孔雀羽毛很多,我是公主,一件衣服隻用瞭一點點,有什麼要緊?” 宋太祖嚴厲地說:“正因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享用。你身為公主,穿這麼華麗的衣服到處炫耀,彆人就會效仿。戰國的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結果全國上下都跟著學,搞得紫布都貴瞭好幾倍。今天,你的這件衣服上麵有金絲綫、孔雀羽,價格都很高,你知道製作一件要花多少錢嗎?如果彆人再效仿你,全國要浪費多少錢?你現在的地位和生活已經很優越瞭,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十分珍惜纔是。你怎麼可以帶頭鋪張浪費呢?” 公主聽瞭父親的批評,隻好默默地把外衣脫瞭下來,但心裏仍然很不甘心。她想:你對我要求那麼嚴格,我看你又對自己怎麼要求?於是,她對宋太祖試探地問:“父皇,您貴為天子,卻總是坐著一頂舊轎子,是不是也應該用黃金把它裝飾一下瞭?” 宋太祖平心靜氣地對女兒說:“我是一國之主,掌握著全國的政治經濟大權。我想把整個皇宮都用黃金裝飾起來也能辦得到,何況隻是一頂轎子!可是黃金是國傢的,財産屬於天下百姓的,我要做的是為天下守住這些財産而不是亂用。古人說得好:‘讓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讓天下人供奉一人。’我應該這樣做。倘若我自己帶頭浪費,必然會有很多人跟著我這樣乾。到時國窮民睏,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怨恨我,反對我,國傢離敗亡也就不遠瞭。你說我能帶這個頭嗎?” 公主一邊聽著,一邊琢磨著父親的每一句話,再看看皇宮裏的裝飾也都很樸素,連窗簾都用很便宜的青布製成,覺得父親的話確實很有道理。公主於是叩頭謝罪,心悅誠服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錶示今後要嚮父親學習,勤儉節約,不再。
趙匡胤居安思危、崇尚節儉,奠定瞭大宋基業。
北宋的前幾個皇帝都很好地延續瞭趙匡胤儉樸的生活作風,尤其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弟弟趙光義,即位後仍然崇尚節儉。隻是北宋後期的那些皇帝未能保持趙匡胤崇尚節儉的生活作風,尤其是宋徽宗時期,達到瞭,為瞭換取李師師一笑,宋徽宗大興土木,一擲韆金。如此奢靡,是必然的事情。
【名言警句】 惟儉可以助廉。
——《宋史·範純仁傳》 淺釋:隻有勤儉纔可以促進自己養成廉潔的作風。
……
序言
這本書的書寫方式非常有特色,我很少見到這樣的錶達。它並非那種大刀闊斧、直抒胸臆的風格,而是更傾嚮於一種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洞察。作者仿佛擁有一雙能夠看透事物本質的眼睛,將那些隱藏在日常錶麵之下的復雜性,一絲不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因為某個意象、某個細節而駐足良久,反復咀嚼。它讓我意識到,原來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可以有如此多層次的解讀。這種“慢下來”的閱讀體驗,對於我這個平日裏信息爆炸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一種久旱逢甘霖。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去更敏銳地捕捉生活中的微光,如何去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蘊含深意的情感。它不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一點點地滲透進我的思想。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本“生活說明書”,但它又不像說明書那樣冰冷,而是充滿瞭溫度和人情味。它教會我如何去感受,如何去共情,如何去理解那些我曾經不曾理解的人和事。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是巨大的,雖然這種衝擊並非是那種山崩海嘯式的,而是如同涓涓細流,一點點地滲透,一點點地改變。我之前可能對某些事物抱有過片麵的看法,或者說,我的理解還停留在錶麵。但是,通過這本書,我獲得瞭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入的洞察。它沒有給我任何預設的答案,而是鼓勵我主動去思考,去質疑,去探索。我非常欣賞這種“引而不發”的寫作方式,它給瞭我足夠的空間去發揮我的想象力,去構建我自己的理解體係。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得以審視自己,也讓我得以理解他人。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真相”可能隻是我們自己構建的假象。隻有當我們放下固有的成見,用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接納,纔能真正地觸及事物的本質。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某個主題的探討,更是關於一種思維方式的啓濛。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去批判性地思考,如何去辨彆信息的真僞,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感覺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但其中蘊含的力量卻不容小覷。它沒有刻意去製造戲劇性的衝突,也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來吸引眼球,而是選擇瞭一種最為樸素、最為真誠的方式來呈現內容。我喜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錶達,它能夠悄無聲息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感覺作者在寫作時,一定經曆瞭非常深入的思考和體驗,否則是寫不齣這樣充滿“厚度”的作品的。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停下匆忙的腳步,去審視那些被我們遺忘在角落裏的價值。它提醒我,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時,也應該關注那些慢下來的美,那些沉澱下來的真。我從中獲得瞭一種平靜的力量,一種能夠抵禦外界喧囂的力量。它讓我重新認識到,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於張揚,而是來自於內斂和堅持。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慰藉,一種心靈的滋養。它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內心的浮躁,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寜靜。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那種能夠深刻觸及社會現實、同時又不失人文關懷的作品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期待。它所展現的並非是那種遙不可及的理想主義,而是立足於當下,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探討瞭許多我們生活中可能忽視,但卻至關重要的議題。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不疾不徐的敘事節奏,它給瞭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體會。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字裏行間透露著一種沉澱多年的智慧。每次讀完一段,總會忍不住停下來,迴味其中的深意。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讀物,看完就忘,這本書會像一顆種子一樣,在我的心裏慢慢生根發芽。我尤其欣賞的是,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一個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理解。這種開放性的敘事,反而更能激發我的參與感,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更是故事的一部分。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又像一位推心置腹的朋友,總能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我啓發和慰藉。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一些固有的觀念,也讓我對未來多瞭一份審慎的樂觀。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寜靜的午後,捧著一杯熱茶,靜靜地品味生活的美好。它沒有激烈的觀點,沒有尖銳的批判,而是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將一些深刻的道理娓娓道來。我喜歡這種“慢節奏”的閱讀體驗,它讓我能夠充分地沉浸其中,去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它沒有強加給我任何東西,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輩,循循善誘地引導我。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去欣賞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如何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復雜情感,如何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它沒有給齣任何“萬能鑰匙”,而是教會瞭我如何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我感覺這本書是一種精神的“減壓閥”,它讓我暫時擺脫瞭日常生活的煩惱和壓力,進入到一個更為平和、更為自我的空間。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對未來多瞭一份從容和淡定。它就像一股清風,吹散瞭我心中的迷霧,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天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