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 |
书名: | 大学书法篆书临摹教程 |
丛书名: | |
作者/主编: | 陈振濂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ISBN号: | 9787810196307 |
出版年份: | 2017年8月 |
版次: | 第 1 版 |
总页数: | 600页 |
开本: | 16 |
图书定价: | 38.5元 |
实际重量: | 0.558kg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后记
陈振潦
由张韬执行主编的《大学书法篆书临摹教程》终于杀青,作为全套教材的主要负责人,我向他表示衷心祝贺,本册教材在编撰过程中,按原定计划,在体例上根据《大学书法教学法》已确定的编撰体例进行,以便配套使用,并与楷、隶、行、草各分册并列。以篆书书体论篆书书体史、篆书基本技巧三大块论述为前导,勾画出篆书演变的不同于其他书体的独特性所在。而在训练体例的内容编排、字帖选择、教学要求、作业与思考题方面,则强调体系性与指向的明确性,能做到与整体构思相配合,应该说,这部教材是编得较为严格、严肃的,同时又符合实际情况的.本书的后“附编”部分,邀请顾敏芳同志帮助编成《历代篆书碑帖目录》一份,在资料文献方面更见齐全了。
本教材是临摹教材,因此在课程编排时,对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临摹训练程序作详细展开,而对四年级的创作训练程度则不作展开,仅存目次。关于四年级的创作训练程序的具体内容,在《大学书法创作教程》分册中,依“书写型创作(古籍型创作)”、和“主题性创作(学院派创作)”两大部分单独展开,不再在临摹教材中掺入,特此说明。
本教材在作品介绍、字帖背景介绍和书家介绍方面,参照了时贤的大量研究成果与现成结论,特在此中说明,以示不掠人之美。
张韬执行主编对全书的校对、订正工作也多有出力,我也对全书进行一些技术处理。
感谢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社长冯远教授对本套教材的鼎力支持,感谢出版社陈平、洛齐同志为这套教材付出的辛勤劳动,此外,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助教组任光明同学,特别是如湾留学生陈一郎在校对方面出力甚多,特此表示衷心感谢!
1997年7月于中国美术学院
总序
引言
上编
章 篆书书体论
节 篆书的名称及含义
第二节 篆书的名称发生
第三节 篆书的指称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篆书在书法史发展巾的地位及意义
第二章 篆书书体史
节 “六书 ”与上古时期的符号刻画
第二节 殷商时期甲骨丈的分期及风格类型
第三节 两周秦汉金文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第四节 簡牍节迹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第五节 秦代刻石与篆书的风格类型
第六节 汉代:篆书的回光返照
第七节 唐宋元明:篆书的低谷期
第八节 清代:篆书的诠释与昌盛
第九节 存疑
第三章 篆书技法解说
节 甲骨文
第二节 金文
第三节 石鼓文
第四节 简牍与帛书类
第五节 秦代篆书
第六节 汉代篆书
第七节 唐宋元明篆书
第八节 清代篆书
下编
第四章 准确的临摹
节 教学说明
第二节 训练程序 单元(一)——单元(八)
第三节 一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五章 分析的临摹
节 教学说明
第二节 训练程序 单元(九)——单元(十九)
第二节 二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六章 印象的临摹
节 教学说明
第二节 训练程序 单元(二十)——单元(二十三)
第三节 二年级学年考试试题
第七章 创作 单元(三十四)——单元(四十二)
附编
历代篆书碑帖日
后记
1995年初,我们又开始着手编写中等师范书法教育的教材,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师书法教材编完了。1996年4月,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专家对中师书法教材《书写训练》进行了审定,并决定1996年暑假后全国中等师范学校都要使用这套教材。至此,在从小学到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体制、教材建设中,只有大学即高等书法教育这一块,还未能完成教材编写的任务,而高等书法教育是一个技术规范极强、质量要求极高的教育层次,编写这样的教材,必须讲究性、学科性,并且要有实际操作性,以改变目前高等院校书法教材用书法常识读物来代替的现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